武勁東
在有關抗日戰爭的文學著作和影視作品中,看到很多反映山西軍民不怕犧牲,英勇奮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事跡。在抗戰時期,山西是八路軍和日寇進行激戰的主要戰場,山西軍民筑成了鋼鐵長城,把日寇阻擋在黃河以東,保衛了陝甘寧邊區,保衛了延安和黨中央,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山西東部有俯視華北平原的太行山,西部有臨近黃河的呂梁山,地理位置十分險要。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國共兩黨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共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進駐山西太原,中共許多領導人也來到山西開展統一戰線和發動群眾的工作,山西廣大民眾的抗日熱情空前高漲,決心同日本侵略者決一死戰。
日寇佔領了平津和河北大部分地區以后,開始大舉進攻山西,叫囂要在一個月內佔領山西,並妄圖向西北和西南進犯,實現其佔領全中國的野心。在這危機時刻,八路軍主力115師、120師和129師挺進山西,同日寇進行了激烈的戰斗,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八路軍在平型關首戰告捷,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陽明堡夜襲敵機場,使二十多架敵機灰飛煙滅﹔在神頭嶺和響堂鋪戰斗中,不僅大量殲敵,還摧毀大批汽車﹔在晉西北擊退來犯之敵,收復了多個被敵佔領的縣城。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也是從山西開始打響的,八路軍先后投入105個團的兵力,攻擊敵據點,截斷敵交通,摧毀敵車輛,繳獲敵物資,共殲敵數萬人。“百團大戰”打亂了日寇的戰略計劃,牽制了大量日軍,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增強了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
在抗戰期間,八路軍建立了晉察冀、晉冀魯豫和晉綏抗日根據地,這些抗日根據地以山西的高山峻嶺為依托,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延伸到河北、山東、河南和內蒙(當時叫綏遠)。在抗日根據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和各種抗日救亡組織,把廣大民眾動員起來,參軍參戰,支援前線,出現了“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感人場面。
日寇為了佔領山西,不斷進行瘋狂的大掃蕩,妄圖摧毀抗日根據地,消滅八路軍和抗日武裝力量。根據地軍民不畏強敵,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敵人的掃蕩。在激烈的戰斗中,八路軍的指戰員,為了掩護群眾,不顧個人安危,冒著槍林彈雨和敵人拼殺。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在反掃蕩中壯烈犧牲,山西省左權縣就是為了紀念左權將軍而命名的。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時刻,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了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英勇獻身的抗戰英烈,他們的英名將永遠被人們銘記,他們的事跡將永遠被人們頌揚。
奔騰黃河,巍峨太行,抗戰烽火,萬丈光芒﹔振興中華,歷史莫忘,愛國精神,代代發揚。(作者單位:商務部虎背口黨支部)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