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杜中武  錢立勇

2015年08月28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參加的神聖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中華兒女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的一首感天動地的反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轉折點,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毛澤東同志指出,“抗日戰爭的經驗,給了我們和中國人民這樣一種信心: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澱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黨在抗戰中堅不可摧的偉大作用,對於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強軍夢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自覺擔負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堅

習主席指出,“近代以后,中國人民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治統治集團的腐朽無能和民族內部軟弱渙散。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和成長起來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

自九一八事變后,面對深重的民族危機,處在國民黨白色恐怖包圍中的中國共產黨,毅然站在倡導挽救民族危亡的最前列。在九一八事變后第三天就發出抗日宣言,1935年,艱難跋涉在長征路上的中共中央,又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在抗日救亡運動高潮到來之際,我黨在瓦窯堡會議上正式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的總路線。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其和平解決,推動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扭轉了中國時局。八路軍首戰平型關,取得了抗戰開始后中國軍隊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內部出現了嚴重危機。國民黨在從1939年起直至1943年秋季為止的5年之內,發動了3次大規模的“反共高潮”。中國共產黨採取“又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方針,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維護和鞏固了統一戰線,起了主導作用,是團結抗戰的中堅。

推動實施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方針,支撐起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抗戰是在敵我實力懸殊的情況下爆發的。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科學分析中日雙方的基本特點,推動實施全面抗戰路線。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中心,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團結起來,形成了空前規模的全民族抗戰熱潮。

為駁斥抗戰初期盛行的“速勝論”和“亡國論”,科學闡明抗日戰爭的發展趨勢和正確戰略方針,毛澤東同志發表《論持久戰》,主張開展人民戰爭。持久戰的戰略方針,科學闡述了抗日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從思想和理論上武裝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成為中國抗日戰爭乃至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指導綱領。

領導敵后戰場逐漸上升為抗戰主戰場,為奪取抗戰勝利發揮決定性作用

抗日戰爭開始后不久,中共中央在洛川會議上,決定堅決實行全面抗戰的正確路線和在敵后獨立自主發動游擊戰爭的方針,擔負起開辟敵后戰場,創造抗日根據地,壯大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在戰略上配合正面戰場友軍作戰的戰略任務。中國共產黨的這一決策,在抗日戰爭的實踐中,很快改變了敵我戰略形勢,並決定了抗戰勝利的前途。以1938年10月武漢淪陷為標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從這時起一直到1944年,日軍在正面戰場上停止了戰略進攻,而逐漸以主要的兵力對付八路軍和新四軍。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就擔負起抗戰的主要責任,對最終贏得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據統計,從1938年至194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和敵后解放區人民對日偽軍作戰共12萬多次,中國共產黨領導軍隊抗擊日軍的比例達到58.8%—75%。 

從殲敵數量來看,國民黨軍隊殲滅日軍約85萬人,共產黨軍隊殲滅日軍52萬多人,但共產黨軍隊還消滅偽軍118萬多人,殲敵總量高於國民黨。從收復失地看,共產黨軍隊在敵后共建立大小根據地19塊,控制人口達1億﹔1944年開始局部戰略反攻后,攻克城市70余座,收復國土32萬平方公裡。

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和根據地建設,成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一面積極帶領全國人民抗戰,投身於抗日洪流中,一面適應抗戰的需要,注重自身的建設,錘煉和壯大黨的隊伍,並在斗爭中建立和發展抗日根據地,成長為先進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逐漸成為全國人民的新希望。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全黨確立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了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空前團結和統一。為了適應抗戰形勢,黨作出了“大量地發展黨員”的決定,成為抗戰的中堅力量。在抗戰相持階段,中共中央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一場大規模的整風運動,從思想上徹底清算了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影響。抗戰勝利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戰爭僅用3年左右時間一舉推翻了國民黨的統治,取得了執政地位,得到了舉國一致的擁戴,這與抗戰期間黨的領導地位的奠定是分不開的。

黨把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融入到根據地的建設中,根據地厲行民主政治,發揮人民在民主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起廣大人民抗日救國的政治熱情。還不斷加強思想理論建設,集中全黨智慧創建了新民主主義理論,為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的實踐活動提供了指導。

旗幟鮮明批判歷史虛無主義,匯聚起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磅礡偉力

一段時期以來,一些人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肆意篡改歷史事實,抹殺中國抗戰對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妄圖否定黨的領導,摧毀民族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須旗幟鮮明堅決回擊這些錯誤思潮,以正本清源、凝聚共識。

我們並不否認,抗日戰爭是靠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兩個戰場支持的。但從武漢會戰后抗戰進入相持階段開始,國民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反動性便顯現出來,嚴重影響到抗日戰爭的進程。在1944年春季開始的豫湘桂戰役中,在已成強弩之末的日軍面前,國民黨軍隊居然8個月損兵折將五六十萬,喪失大片國土,國民政府一度打算再次“遷都”。而中國共產黨不僅積極倡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全面抗戰,提出持久戰等政治、軍事主張,還領導了敵后戰場,殲滅了大量法西斯有生力量。歷史不容篡改,正是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范行動,喚醒了華夏兒女的抗戰勇氣,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民族進步和國家發展離不開千千萬萬仁人志士的犧牲奉獻,必須尊重歷史、崇尚英雄,不斷激發為偉大事業獻身的正能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講是中華民族覺醒和團結的勝利。當前,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越是在這樣的關頭,越是要激發民族新的時代覺醒,增強更為緊密的民族團結,讓一切有利於實現民族復興的源泉充分涌流,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礡偉力!

(作者單位為南京政治學院政治機關工作系)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28日 15 版)

(責編:常雪梅、楊麗娜)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