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重溫榮耀——訪即將接受國家檢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姜立誠

2015年08月31日13:22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重溫榮耀——訪即將接受國家檢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姜立誠

93歲的姜立誠來北京已經十天。

他胸前一直佩戴著一枚金色五角星形的“同盟勝利”紀念章。紀念章中央的圓形寶藍色區域內,有個紅色的字母“V”,代表勝利。

70年前,日本向同盟軍投降時,這枚紀念章曾出現在千萬中國抗日軍人胸前。

不過,姜老先生佩戴的是一枚復制品,是他從湖南益陽來北京時一名官員贈送的。

令老人愛不釋手的,還有一套嶄新的大翻領、黃色咔嘰布制軍服,這與他70多年前穿過的軍服幾乎一樣。胸前藍色邊框的身份牌上寫著:“長沙第九戰區司令部副官參謀姜立誠,中華民國三十四(1945)年配用”。

9月3日,姜立誠將和數十位國民黨抗戰老兵一起坐車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

“感謝人民政府,這是天大的榮幸。”姜立誠抹了抹眼睛。八年抗戰年中,他參加了長沙大會戰、常德會戰和長衡會戰。

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了盧溝橋事變。1938年11月,日軍佔領湖南岳陽,敵機的狂轟濫炸導致人心惶惶,“日本鬼子”的威脅近在咫尺,在距離長沙城不到50公裡的寧鄉縣,16歲的姜立誠報名參加陸軍志願兵第一團。

“當時全民族都在抗戰,我隻有參軍這一條路,不然家鄉就被日本鬼子佔領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姜立誠回憶,由於戰事吃緊,政府出台強制措施征兵丁。“家裡有兒子的,兩個留一個,五個留一雙,獨子可以不去。”

1939年3月,姜立誠前往長沙,被編入第九戰區司令部副官處,和戰友負責數十台車輛的調度、加油,以及每天把上百斤一個的油桶碼放整齊。這項工作對姜立誠這個當時身高隻有1米5,體重不到90斤的“細伢子”來說,是身體和精神的雙重考驗。他還記得,時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的薛岳將軍為了提振士氣,經常訓話,提醒大家:“是來抗日的,不是來升官發財的,是來救國的,不是來吃白飯的。”

1939年9月,他第一次見証了戰爭的殘酷。當時,第一次長沙會戰打響,九戰區部隊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區對日軍進行戰斗,粉碎了日軍消滅九戰區主力的企圖。17歲的姜立誠受命由長沙走水路轉移檔案及眷屬至茶陵縣,10余天的路途伴著槍林彈雨。“那時小,嚇得哇哇直叫,真是慚愧。”老人笑著說。

在槍炮的洗禮下,年輕的姜立誠很快成長為一名“老兵”。1942年3月,因第三次長沙會戰大捷,凡參戰有功將士均被表彰,姜立誠被“連升三級”,晉升為准尉司書,參與制作每日戰報。

這段軍旅生涯,顯然讓他覺得十分榮耀。他后來在回憶錄中用漂亮的蠅頭小楷寫道:“不滿19歲配著斜皮帶兒出門,門口四名士兵班長(哨長),森嚴的衛士敬禮之聲喊出,震耳欲聾,好不驚惶,制度如斯,對待軍官儀禮,無可如何,隻得舉手答禮致謝。”

1944年5月開始的長衡會戰令九戰區損失慘重。姜立誠說:“當時我隨趙子立指揮官住在岳麓山湖南大學指揮部,日本鬼子孤注一擲,從岳麓后山包圍我司令部,我們隨后突圍,趙子立行動困難,由我們輪流背至湘江渡河。”

“趙子立很胖,我們幾個很瘦的官兵拼了命地輪流背他,才背了出去。”他回憶道,“部隊犧牲甚慘,第十軍全軍覆滅,日軍最終佔領長沙。”

70多年過去,姜立誠最大的愛好就是把這段死裡逃生經歷講給人聽。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已聽不清別人的問話,但隻要有人坐在他身旁,他的話匣子就關不上。

“感恩國家,讓我們這些老兵去參加閱兵。”住在北京一家酒店等待閱兵的他不住地擦眼睛。

即將於9月3日抗戰勝利日舉行的閱兵,國共兩黨抗戰老兵100余人應邀參閱,這對姜立誠來說意義不同尋常。

9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還將為健在的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將領或其遺屬頒發紀念章。(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苑蘇文 王晨曦 吳凱翔)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