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值得浙江人民銘記的日子——
1945年9月4日,杭州富陽宋殿村,日本投降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完字后,將投降書恭恭敬敬地呈送給中方受降代表。看到昔日不可一世的日軍在這裡低下了頭顱,方圓幾十裡趕來的農民,不由得欣喜若狂,有人更是淚流滿面。
在經過了八年的不屈抗戰之后,浙江兒女終於將侵略者趕出了家門,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浙江,這個抗戰期間受日軍侵略時間最長、受戰爭災難最為深重的省份之一,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光榮時刻。
侵略
日軍對浙江的侵略,是從轟炸開始的。
1937年7月7日,日軍蓄意制造“七七事變”,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月13日,日軍向上海中國駐軍發動進攻,淞滬會戰爆發。作為上海的鄰近城市,杭州等浙江的幾個重要城鎮頻頻遭遇日機空襲,轟炸的目標除了軍事設施外,還包括車站、碼頭、列車、平民住宅區等人口密集區。
淞滬會戰爆發次日,日軍即派飛機轟炸了中國當時的主要空軍基地——杭州筧橋機場,入侵浙江領空,“八一四”杭州空戰爆發。之后不久,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頻頻侵襲浙江。據統計,抗戰期間日機對浙江空襲1156次,投彈17483枚,共炸毀房屋49601間,震倒房屋15133間,造成6472人死亡、8290人受傷。
在炮火的掩護下,日軍於1937年11月5日在杭州灣北岸登陸,嘉善、平湖等地相繼淪陷。日軍的鐵蹄,從此踏上了浙江大地。12月24日,省會杭州淪陷。隨后浙東、浙中、浙西、浙南地區相繼淪陷。
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浙江全省77個市縣中,有1市(杭州市)37縣被日軍長期佔領,30個縣一次或數次遭受日軍的蹂躪和侵擾,日軍地面部隊未到過的隻有9個縣。
日軍侵入浙江后,燒殺淫掠,狂轟濫炸,進行滅絕人性的細菌戰。
面對平民,日軍嗜殺成性、花樣百出。1937年11月5日,日軍在杭州灣登陸的當天,平湖縣金塘鎮就有288名平民被屠殺﹔12月24日杭州淪陷、日軍入城后,屠殺杭州市區平民4000多人,燒毀房屋3700多家。1938年2月18日至20日3天,日軍在余杭喬司屠殺平民1300多人,造成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面對婦女,日軍毫無廉恥,變態殘暴。日軍在入侵和佔領浙江期間,放縱士兵隨時隨地、不分場合、不分老幼,瘋狂地對浙江婦女實施性暴力,遭日軍強暴的婦女年老的有70多歲,最小的僅十二三歲,許多婦女遭強奸后再被殺害。日軍還在佔領區強迫良家婦女充當“慰安婦”,供日軍泄欲。
浙江還是遭受日軍細菌戰時間最早、受害地域最廣、遭受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重的省份之一。據調查,1939年至1945年,日軍攜帶鼠疫、傷寒、霍亂、副傷寒、痢疾、炭疽等10余種細菌,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對浙江衢州(衢縣)等30多個市縣的廣大地區,實施了20多次大規模細菌武器攻擊,造成浙江人民6萬多人死亡,30多萬人受傷(染病)。
8年抗戰期間,日軍的侵略造成浙江人口傷亡超過35萬人。這場人類文明史上的浩劫,必將被浙江人民永遠牢記。
抗爭
奔騰不息的錢塘江水,見証了國共兩黨同仇敵愾、浙江兒女共赴國難的烽火歲月。
西安事變后,為實現全民族抗戰,1937年3月,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與蔣介石在杭州舉行國共合作抗日談判。全面抗戰爆發前后,以劉英為書記的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經過與國民黨地方當局的多次和平談判,建立了浙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第二次國共合作在浙江正式形成。
日軍入侵浙江后,不願做亡國奴的浙江兒女,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從正面戰場到敵后戰場,從浙東海島到浙西山區,從浙北平原到浙南大地,古越大地上到處都是浴血奮戰的壯烈場景。
1935年8月14日下午,杭州筧橋機場上空。面對9架日本軍機的入侵,中國空軍四大隊大隊長高志航當即率領機群起飛,給日軍以迎頭痛擊。這場空戰最后的結果是6比0,中國空軍擊落6架日本軍機,而自己卻毫發無損,創下了全國第一個擊落日機的壯舉。
空戰之后兩小時,杭州街頭就激動地響起了《號外》的叫賣聲。冼星海、孫師毅等人創作了慷慨的戰歌《永遠的八一四》:“八一四,西湖濱,海風怒吼山岳傾。高志航,飛將軍,怒目裂,血飛騰﹔振臂高呼鼓翼升,群英奮起如流星,掀天揭地鬼神驚。我何壯兮一擋十,彼何怯兮六比零……”
“八一四”空戰之后,中國軍隊在浙江正面戰場先后進行了浙西阻擊戰、鎮海反擊戰、寧紹戰役、浙贛戰役、麗(水)溫(州)戰役等多次戰斗和戰役,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
而自從日本侵略者踏上浙江土地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號召、領導浙江人民開展了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浙江人民開辟了艱苦卓絕的敵后武裝抗日斗爭,先后開辟了浙東抗日根據地、浙西抗日根據地和浙南抗日游擊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成為了浙江抗戰的中流砥柱,對爭取浙江抗戰的全面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8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浙江敵后抗日武裝共對敵作戰1995次,殲滅日偽軍2.07萬人,摧毀日偽據點1010個,解放人口700余萬,無論是對整個解放區戰場或是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都具有重大意義,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939年3月至4月,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從皖南新四軍軍部來到浙江視察抗戰。他冒著硝煙彌漫的抗日烽火,在金華、天目山等地視察了20多天,與時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會晤洽談,共商抗日大計。他還回到故鄉紹興,勉勵家鄉人民發揚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精神,精誠團結堅持抗戰,並鄭重題詞呼吁:“沖過錢塘江,收復杭嘉湖!”周恩來的浙江之行,對鞏固和發展浙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浙江各界愛國人士紛紛投入到抗日救亡的運動之中。各種抗日救亡團體紛紛成立,抗日救亡文化運動蓬勃發展:浙大師生在校長竺可楨的帶領下,舉校西遷,“讀書不忘抗日,抗日不忘讀書”,完成了2500公裡的“文軍長征”﹔郁達夫、胡愈之等知識分子則紛紛拿筆作槍,向侵略者射出了一顆顆仇恨的子彈……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這種根植於浙江兒女心中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成為了浙江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勝利
1937年12月23日,杭州淪陷前一天,為了不把錢塘江大橋留給日本人,茅以升忍痛炸毀了這座剛剛通車不久的大橋。
這天晚上,透過蒼茫暮色,茅以升凝視著由他一手建起又下令炸毀的大橋殘影,望著江北岸愈來愈亮的槍炮火光,滿腔悲憤地在書桌前寫下8個字——“抗戰必勝,此橋必復”。
“抗戰必勝”,這是浙江兒女發自心底的怒吼聲。
8年的艱辛與犧牲,終於換來了勝利的喜悅。1945年9月4日,中國代表在富陽宋殿村接受了日軍投降。
受降儀式之后,駐浙日軍先后在杭州等地集中繳械,飽受日軍欺辱的浙江兒女,終於高昂起了頭顱,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9月5日,杭州市舉行慶祝抗戰勝利大游行,全程10余裡,沿途人群如潮,口號聲、歡呼聲和爆竹聲響徹一片。
這是勝利者的喜悅,這是不屈者的榮光。驚心動魄的浙江抗戰史,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
70年彈指一揮間,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歷史的記憶從未停止。浙江兒女面對民族危亡發出的怒吼猶在耳畔回蕩,浙江兒女的民族氣節和英雄壯舉更將永垂史冊。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今天,我們重溫浙江抗日戰爭那段苦難與輝煌的歲月,就是要讓今天生活在幸福與和平中的人們,共同傳承錢塘兒女在艱苦奮戰中留下的集體記憶,共同守護無數先烈用鮮血與生命創造的偉大抗戰精神,共同投身於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昂首前行。
(感謝省委黨史研究室提供文字資料)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