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抗日戰爭勝利十大經驗

2015年08月31日15:22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抗日戰爭勝利十大經驗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我總結了抗日戰爭的十大經驗。

統一戰線是抗戰勝利之基

中華民族近代史為何如此屈辱,除了制度的原因之外,就是民眾如一盤散沙。看同胞被殺戮如觀兒戲,趁外敵入侵大發國難橫財。唯抗日戰爭,海內外炎黃子孫不分階級、不分階層、不分黨派、不分信仰,同仇敵愾,共御外侮。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覺醒,是中華民族命運的絕地重生。

中華民族何以出現如此轉折,不能不歸功於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現在總有些人在爭論,國共兩黨誰在抗戰中的功勞大,我們隻要看一看西安事變的起因和結局就會一目了然。如果不是蔣介石對外敵入侵採取不抵抗政策,如果不是蔣介石在國難當頭仍然堅持“攘外必先安內”,何以迫使張、楊二將軍對蔣介石由“哭諫”、“苦諫”,到“兵諫”?再看共產黨是如何對待西安事變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后,國共兩黨結下血海深仇,無數共產黨人倒在國民黨劊子手的屠刀下,僅毛澤東一家就有6人被殺。然而,國難當頭,共產黨人以民族大義為重,由“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最后到“聯蔣抗日”,這是何等的胸懷!若不是共產黨始終堅持統一戰線不動搖,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斗爭策略,又聯合又斗爭,中華民族將再次重蹈分裂覆轍,萬劫不復。

中國共產黨是中流砥柱

回溯歷史,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歷經恥辱,雖然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掀起此起彼伏的反帝斗爭,但中國人民始終未能把帝國主義勢力趕出中國,苦難深重的中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裡越陷越深。

抗日戰爭則不同,不同的根本性標志在於誕生了中國共產黨,而且黨經過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洗禮,經歷了二萬五千裡長征的歷練,克服了自己隊伍中的錯誤,逐漸成熟壯大起來,提出並解決了一系列奪取抗戰勝利的根本性問題,表現出無可比擬的戰略運籌能力、奮斗犧牲精神和強大的凝聚力。在長達5年的戰略相持階段,共產黨承擔了最困難的戰略任務,抗擊了大部分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成為抗戰的主力軍。這一切都是其他政黨不能勝任的使命。因此,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不容置疑的。1945年3月18日,日本東京《同盟世界周刊》曾經“疾呼”:“如果有人認為隻要和重慶能夠談判成功,就可以解決中國事變,那是很大的錯誤。根據我們的見解,真正的抗日勢力,始終一貫的是中國共產黨。”

正確戰略指導是決定性因素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在蔣介石國民黨政府不抵抗政策指導下,僅5天時間,遼、吉兩省千裡河山,幾乎盡淪敵手。經過4個月零18天,東北三省全部淪陷。“九一八”事變時,日本在東北地區的正規軍加上警察部隊,也不過2萬余人。而中國在東北地區的兵力實際達三四十萬人。敵我力量對比如此懸殊,何以不戰即敗,喪權失地?這不能不歸罪於蔣介石國民黨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

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分析中日雙方戰爭的基本特點出發,科學預見了抗日戰爭的發展進程,系統提出了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思想,成為指導全國抗戰的偉大綱領。在這一戰略方針指導下,全國軍民的抗日積極性得到極大發揮,特別是共產黨領導的部隊,創造性地將游擊戰提升到戰略的高度,提出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包括有利條件下消滅敵人兵團,以及向平原發展游擊戰的戰略戰術,將武裝斗爭與非武裝斗爭相結合,軍隊作戰與民眾作戰相結合,正規戰與游擊戰相結合,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相結合,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最終戰勝了日本法西斯。

兵民是勝利之本

抗日戰爭中,始終存在著國民黨奉行的主要依靠政府包辦和主要依靠正規軍參戰的片面抗戰路線和共產黨倡導的依靠和發動全國軍民參加的全民族的抗戰路線之爭。毛澤東號召全黨拋棄關門主義的策略,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去進行“今天的抗日和討伐賣國賊的戰爭”。

在這場救亡圖存的生死搏斗中,無數母親送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八路軍指揮員馬本齋的母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日寇為了迫使馬本齋投降,抓走馬母當人質。馬母被捕后始終嚴辭拒絕寫勸降信,在絕食七天后以身殉國,表現了一個普通中國人深明大義的凜然氣節。像馬母這樣的抗日群眾又何止千千萬萬。北京密雲縣一位名叫鄧玉芬的母親,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最后,她的6位親人全部戰死沙場。

文戰武戰相互配合

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遭到國民黨軍警鎮壓。“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當時,各大中城市先后舉行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抗日﹔各地紛紛成立各界救國會,開展抗日救亡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左聯”提出了“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宣傳抗戰﹔從東北的《東北知識》到香港的《時代評論》等抗日救亡刊物,達上千種﹔《打回老家去》、《放下你的鞭子》等救亡戲劇,激發了人民群眾對日本侵略者的民族仇恨﹔以田漢、聶耳創造的《義勇軍進行曲》為杰出代表的抗日救亡歌曲響徹大江南北,激勵著人民大眾為爭取民族解放而斗爭的革命精神。這是中華民族文化層面的覺醒,無數的軀體倒下去了,但整個民族的魂站立起來了,她必將轉化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

以斗爭求團結

西安事變以后,為了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中國共產黨從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派出周恩來等人為代表,自1937年2月至9月,先后在西安、杭州、廬山等地與國民黨代表進行了多次談判。談判的中心是,紅軍改編和蘇區政權改制問題。起初,國民黨傲慢無禮地提出不同意共產黨有師的編制,隻准編為3個團﹔后又增為6個團、9個團,人數隻限3000至5000人。蔣介石密電顧祝同,提出“中央隻准其編4團制師之兩師,照中央編制,8團兵力當在15000人。以上之數不能再多”。蔣介石甚至荒唐地提出:“請毛先生、朱先生出洋!”以實現其“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欲望。周恩來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對蔣介石的謬論一一駁斥,並正告他:現在是共產黨與國民黨商談合作抗日,而不是向國民黨投誠,要國民黨收編。對於國民黨提出要向共產黨軍隊派遣政訓處主任、參謀長或聯絡參謀的主張,中共中央明確指示談判代表,“不許其踏入營門一步”。由於我黨堅持了有理有力有節的斗爭,再加上形勢所迫,蔣介石不得不接受共產黨關於合作抗日的主張。

隱蔽戰線做出重大貢獻

在抗日戰爭中,毛澤東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成為指導抗日戰爭勝利的綱領性文件。而這一切,無不以情報和對情報進行科學的分析判斷為基礎。黨的隱蔽戰線有力地配合了黨的中心任務,為抗日戰爭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比如,我黨打入到胡宗南部隊的情工人員熊向暉獲取的國民黨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朱紹良草擬的進攻我陝北軍隊的“作戰計劃”,以及西安其他情報組織提供的情報,對我軍粉碎國民黨發動的第三次反共高潮起到了重要作用。潘漢年所領導的情報系統及時獲取了德軍進攻蘇聯“一觸即發”的重要情報,及時反映了日美談判內幕,以及日軍決定“南下”的戰略意圖。特別是通過日籍反戰人士中西功、西裡龍夫等人的分析研判,作出日本將在12月7日前后對美國發動進攻的准確判斷,最早發出了太平洋戰爭的警號。這一戰略情報,被美國中央情報局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有戰略價值的兩件情報工作”之一。

將中國命運與人類命運融為一體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命運和世界人民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中國的抗戰牽制了大量日軍,有力地支援了歐洲和太平洋戰場。羅斯福總統曾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你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在中國全面抗戰爆發后,世界進步力量也以不同方式支援了中國的抗戰。蘇聯在戰爭前三年提供貸款2.5億美元和大量武器裝備,並直接派遣空軍志願隊約2000人參加對日作戰,其中轟炸機大隊長庫裡申科等200余名飛行員犧牲在中國戰場。美國陳納德將軍率領的“飛虎隊”,在抗日空戰歷史上寫下了與中國軍民並肩作戰的悲壯篇章。由中美共同開辟的“駝峰航線”,向中國運輸戰略物資80多萬噸,損失飛機609架,犧牲飛行員1500多名。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動與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國家協調,互相支持,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但又不能把勝利的法寶全部押在外國的協調、斡旋和支援上。“九一八”事變發生前,蔣介石約張學良到石家庄面授機宜:“最近獲得可靠情報,日軍在東北馬上要動手,我們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慮到隻有提請國際聯盟主持正義,和平解決。”“九一八”事變爆發第二天,國民黨政府代表施肇基在國聯會議上聲淚俱下,乞求國聯“裁決”。而實際上,英、美、法等國巴不得日本進攻蘇聯,不但默許日本侵略中國東北,而且公開加以袒護。

而中國共產黨不僅採取獨立自主、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而且在敵、偽、頑軍的層層封鎖下,開展大生產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基本解決了軍需民用,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鞏固並發展了解放區,為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偉大的民族精神是抗戰勝利之魂

抗日戰爭不僅是物質的角力,更是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較量。抗日戰爭格外艱險,犧牲和流血時時威脅著人們。但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並沒有俯首甘當亡國奴,而是竭力奮戰,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八路軍戰士馬寶玉等5人為掩護主力安全轉移,將日軍吸引到狼牙山,子彈、手榴彈全部用光了,就用石頭砸,最后英勇跳崖。在正面戰場,廣大國民黨愛國官兵以血肉之軀英勇抗敵,血洒疆場,總共進行大規模會戰22場,重要戰斗1000余次,傷亡320余萬人,旅以上將領犧牲189人,可謂悲壯慘烈。在忻口會戰前,第九軍軍長郝夢齡在家書中表示,“我愛你們,更愛祖國!”“不打敗日本,決不生還!”會戰中,他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最后和師長劉家麟等為國捐軀。忻口會戰堅持3個月,殲滅日軍3萬余人,而在取得這一輝煌戰果的背后,是10萬愛國將士馬革裹尸!

抗戰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更是偉大抗戰精神的勝利!

70年過去,抗日戰爭硝煙已盡,然而70年前的精神將世代相傳!(作者:解放軍少將 羅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