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多位親人被日軍殺害的老戰士鄧永順深情講述

“我給日軍戰俘療傷”

2015年08月31日15:29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我給日軍戰俘療傷”

盛夏的西安,驕陽似火,記者來到八路軍老戰士鄧永順的家中。鄧老今年85歲,抗戰中擔任太行軍區野戰醫院衛生員,曾任志願軍總指揮部衛生科外科醫師、武警工程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等職,1991年離休。老人滿頭白發,但精神矍鑠,軍人的剛毅絲毫不減。在客廳書架上有一個別致的木制鏡框十分醒目,裡面整齊地陳列著一枚枚大小不一的軍功章。每隔一段時間,鄧老都會認真地擦拭每一枚勛章。在他看來,這些勛章代表的不僅僅是榮譽,更塵封著那段刻骨銘心的抗戰歲月和歷史記憶。

★ “讓我去護理鬼子,我想不通”

“我從事醫療工作數十年,救治過無數傷員和病人,但最讓我難忘的是給日軍戰俘治傷的事。”1945年初,14歲的鄧永順如願參軍,被分配到太行軍區衛生處野戰醫院。

一天,鄧永順和戰友們到達一個叫山頭西的小村庄待命。天黑時,部隊在附近打了一場伏擊戰。這場戰斗中,八路軍俘虜了十幾個受傷的日本鬼子。救護隊立即組織擔架隊把他們送回醫院,並讓鄧永順和幾名同志負責護送。

“你負責護理這些傷員!”第二天,醫院領導找到鄧永順,指了一下被俘的日軍傷員,非常嚴肅地對他說道。

鄧永順破天荒地違抗了上級的命令,他向醫院領導表達了自己萬般的不情願:“日本鬼子殺了我們那麼多人,讓我去護理鬼子,我想不通!”

說到此處,鄧永順眼泛淚光向記者講述了親人遇害的經歷。1941年寒冬的一天,為躲避鬼子,鄧永順全家逃到住在山裡的舅父家中。但沒多久鬼子進山“掃蕩”,舅父被鬼子用刺刀活活捅死,祖父在逃難時摔成重傷不治而亡,母親又氣又急得了重病也撒手人寰。當時,隻有11歲的鄧永順親眼目睹眾多親人都被鬼子所害,“找鬼子報仇”成了他最大的期盼。

一心想多救治自己的戰友、多殺鬼子報仇的鄧永順,怎麼也難以接受給有不共戴天之仇的鬼子療傷這一命令。

★ “八路軍對戰俘真是仁至義盡”

受到頂撞的醫院領導並沒有批評鄧永順,而是耐心地給他講道理:“被俘日軍傷員也是父母生的,也有妻子兒女,他們只是受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蠱惑,才來侵略中國。現在這些戰俘已經投降,我們應該給他們治好傷。”

“我們要有人道主義精神,要優待俘虜。”領導、戰友輪番來做他的思想工作。這一夜,鄧永順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面對國恨家仇與人道主義,自己該怎樣抉擇?

經過一夜的思想斗爭,鄧永順勉強同意接受任務,但起初他的心裡還是充滿了仇恨和敵意。鄧老告訴記者:“記得開始時,我一邊給鬼子傷兵清洗傷口,一邊用仇恨的目光瞪著他們。有的鬼子傷兵,看到我的眼神,嚇得不敢抬頭。”

雖然心裡恨鬼子,但鄧永順對工作還是一絲不苟,每天准時給鬼子傷員換藥,還給一些重傷兵喂飯。看到醫院領導、醫生,他們當中很多人的親人雖然也都慘遭鬼子殺害,但還是在認真地給俘虜治傷,鄧永順的心結被慢慢解開了。自此,他又承擔起了照料幾名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傷員的任務。

“八路軍對戰俘真是仁至義盡!”鄧永順回憶到,醫院不僅在生活上盡量照顧日軍傷員,還把盤尼西林等戰爭年代匱乏的藥品給他們使用。

★ “將來我們一定要世代友好”

鄧永順和戰友們的悉心照料也逐漸感動了日軍傷員。

“八路軍大大的好,你們的醫生、衛生員心地大大的善良!”一天,正在換藥的日軍傷員山男一郎突然向鄧永順豎起大拇指,動情地說道。這句話戳中了鄧永順心裡最柔軟的地方,他的眼眶不禁有些濕潤。

隨著前線部隊捷報頻傳,被俘的日軍傷員越來越多,鄧永順和戰友也更加忙碌起來,但他們對待護理工作卻絲毫沒有鬆懈。

一名傷勢較重的日軍軍官,剛被送到醫院時,整天愁眉苦臉。醫院領導根據他的傷勢,親自給他做手術,安排鄧永順對他進行特別護理。在鄧永順的悉心照料下,過了一段時間,他感到八路軍是真心實意地照顧他,終於舒展開眉頭。

鄧永順告訴記者,在我軍寬大政策的感召下,許多日軍戰俘認識到自己犯下的罪行。為了贖罪,一些日軍戰俘還主動幫助醫護人員和村裡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位傷勢痊愈的日軍戰俘在幫助村民干農活時,累得滿頭大汗。在他身旁的老大爺說:“日本同志,歇會兒吧,看你累的。”這名日軍戰俘聽后連聲回答:“好的,好的。”在一旁的小孩們被他生硬的中國話逗笑了。這名戰俘抱起其中一個小孩,愣愣地看了一會兒,對老大爺說:“我的小孩和他一樣大。來中國打仗,我們日本人犯罪大大的,將來我們一定要世代友好。”

“許多日軍戰俘傷好后,參加了日本反戰同盟,為反對日本法西斯貢獻自己的力量。有的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回到自己的故鄉。”講到這裡,鄧永順老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記者 趙波 通訊員 王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