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這是決定民族命運的生死之戰,這是攸關民族復興的樞紐之戰。最終,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民族先鋒引領偉大歷史轉折

李銀祥

2015年08月31日15:31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民族先鋒引領偉大歷史轉折

1940年9月,八路軍楊成武部攻克淶源東團堡后慶祝勝利。

歷時14年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贏得整個反法西斯戰爭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環,是19世紀以來中國人民抵御外敵頻頻侵略、瘋狂掠奪的制勝之戰,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是中國民主進步發展的重要樞紐,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走向世界的新起點。在這個重大轉折點上,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作用。今天,隆重紀念這段歷史,是為了民族集體記憶的再建構,為了提振民族精神的再進取,為了偉大復興匯聚能量的再出發。

浴火重生

一次全民思想的大發動,

加速了民族國家的形成

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兩千余年的時間維度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抗日戰爭對中華民族來說無疑是一次鳳凰涅槃,它使整個民族的面貌煥然一新,民族精神勃然振奮,民族團結空前緊密。

漢唐雄風,開創了民族精神的一個高峰。自宋以降,民族精神漸趨陰柔。至晚清時,慘遭外敵入侵,屢戰屢敗,喪權辱國。民族心理遭到重創,民族情緒極度自卑,民族精神幾近崩潰。

1915年1月,梁啟超在《大中華》發刊辭中扼腕嘆息:“我國民志氣之消沉,至今日而極矣。”一個“極”字,何其辛酸。直至抗戰全面爆發前,大多數的中國人還隻有血緣認同和鄉土認同,獨獨缺乏民族和國家認同。

這一切,伴隨著抗日戰爭的進行,出現了改天換地的變化。

中國共產黨深刻意識到,中華民族危急,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民族的出路!沒有千千萬萬人民的覺醒、沒有千千萬萬人民的參加,抗戰的勝利是萬萬不可能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入到農村、城市、工廠、兵營中,廣泛地傳播救亡圖存思想,喚醒千千萬萬的同胞投身抗日戰爭。

一批有識之士採取各種有效的方式來喚醒民眾的抗日熱情。歷史學家傅斯年專門邀集同仁編寫出版《東北史綱》,有力地駁斥日本侵略者“滿蒙非中國領土”的謬論。哲學家、教育家張君勱、賀鱗等人廣泛譯介、宣講西方名著中所傳達的愛國主義思想,把德國哲學家費希特當作激勵人民斗志、重塑自信的榜樣代表。這成為抗戰時期中華民族復興思潮勃興的一個標志性現象。

在現今雲南師范大學的綠樹叢中,聳立著聞名中外的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人稱“三絕碑”。它是由著名學者馮友蘭撰文、羅庸書寫、聞一多篆刻的。這塊碑詳細記載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天津南開大學西遷合校的艱難歷程。這是當時一批響當當的精英人物與學校“西進”的一個縮影。為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文化得以薪傳和發展,中國優秀的知識分子展示了昂揚的文化精神、堅忍的文化態度,成為人文抗戰的又一精神標杆。

這是一次全民思想的大發動,如同黃鐘大呂,喚醒了沉睡的民族,提振起民族精神,激發出民族能量,帶來了整個國家文化版圖、思想版圖的巨變,為中華民族精神開啟了一個清冽的活水源頭,最終加速了民族國家和現代國家的形成。

在空前民族覺醒的基礎上,中華民族實現了空前的大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卓有成效的努力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以形成,中國實現了階級合作、黨派合作、軍隊合作。各派勢力均以抗戰為第一要務,國內的各種矛盾均以不使全民族共同抗戰破裂為底線。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也以實際行動支持國內的抗戰。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個前無古人的智慧創造,中華民族史上的戰爭奇觀,集聚起、爆發出驚人的能量。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假如沒有國共兩黨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起、建立與堅持,如此偉大的抗日民族革命戰爭之發動、持久與爭取勝利,是不可能的。

抗日戰爭促進了巨大的民族覺醒和空前的民族團結,這是前所未有的,不僅從根本上決定著這場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成為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支撐,更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實現民族復興的不竭動力,決定著中華民族未來的前途和命運。

東方獅醒

一個世紀以來列強強加的

不平等條約體系徹底崩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兩者互為依存、缺一不可,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從地緣戰略的維度看,中國抗戰的勝利不僅帶來了東亞戰略格局的巨變,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地緣戰略格局的演變,中國的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出現了轉折性的提升。

在歷史上,中國在東亞長期處於主導地位。從19世紀開始,英美等西方勢力加快了侵略亞洲的步伐,並通過非法的鴉片貿易與戰爭,把控亞洲主導權。到了19世紀后期,在明治維新的基礎上,日本通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加入列強瓜分中國的行列,並由此圖謀侵佔整個亞洲。中國則“如死豬臥地”,到了任人宰割、奴役的地步,國際地位蕩然無存。正是中國堅持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巨大貢獻,使中國的國際地位獲得空前提升,中國從此成為遏制軍國主義、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開啟了邁向現代大國的新時代。同時,也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中國是東方反法西斯戰爭的唯一戰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是東方反法西斯戰爭的主戰場。中國軍隊抗擊法西斯時間最早、持續最長、裝備最差,其頑強拼搏和英勇犧牲可歌可泣。這極大地削弱了日本的軍力和財力,始終牽制和消耗著日本陸軍的主力,對徹底戰勝日本法西斯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日本歷史學家藤原彰在《日本近現代史》中指出,“在對英美開戰后,日本陸軍主要戰場在客觀上仍然是中國大陸”,“它的主力仍然陷在中國戰場上”。

抗戰期間,曾任日本近衛文麿首相顧問的朝日新聞社中國問題專家尾崎秀實已經看到了戰爭的實質,他反復指出:“國民政府所擁有的武力,恐怕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問題,而與支那民族陣線的全面抗日戰爭相沖突,才是更為嚴重的問題”“四億民眾的覺醒與復興的命運,並不是日本一國的勢力所能長期壓服的”。

斯大林深知中國抗日戰爭的分量。作為蘇聯最后一任來華軍事顧問團團長的崔可夫將軍在回憶錄《在華使命》中透露,斯大林接見他時下達的明確任務是“緊緊束縛住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讓蘇聯避免兩線作戰”。

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同樣知道中國抗日戰爭的分量。他們在不同場合提到,日軍“南進”將會帶來災難性后果。為此,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加大了對華援助力度,丘吉爾還號召英國軍民效法中國,戰斗到底。

隨著戰爭進程的推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整個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凸顯,中國逐漸成為與美、蘇、英並列的四大國之一出現在世界舞台上。1943年1月,《中美新約》《中英新約》先后簽訂,美、英兩國率先廢除了與中國的不平等條約。此后,中國與比利時、挪威、瑞典、荷蘭、法國等國家相繼簽訂了類似條約。一個世紀以來世界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體系徹底崩潰,中國收回了除香港、澳門外的絕大部分主權。1943年10月,中國與美、英、蘇一起參加簽署了《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肯定了中國在建立未來聯合國組織中的特殊地位。二戰結束時,中國作為主要戰勝國派代表參加了日本投降儀式。1945年4月,在聯合國制憲會議上,中國被確認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被拿破侖定義為“睡獅”的中國,醒了。

民族先鋒

一次民心向背的歷史大考,

為中華民族復興指明方向

民心主宰政黨沉浮,民心左右國家命運。從民心的維度上看,抗日戰爭對中國民主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成為人民甄選民族先鋒的真正試金石。中華民族獨立自由、民主進步的燦爛前景自此豁然開朗。

今天,人們都說,在毛澤東與蔣介石之間,在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歷史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前者而不是后者。

歷史真的這麼直白嗎?歷史難道沒有給后者機會?

顯然並非如此。當時的蔣介石集國家黨、政、軍權力於一身﹔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家及包括海外華人在內的各國友好人士給予的大量援助均由其支配﹔其麾下還有諸如張自忠、戴安瀾、佟麟閣、謝晉元等一大批甘願為國拋頭顱、洒熱血的將領。

然而,抗戰期間凡是到過重慶和延安的有識之士最后卻都表示:中國的未來在延安。原因何在?

抗戰后期,中國共產黨的表現越發引起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關注。美國軍方向延安派出了上百人的觀察組,對延安進行了為期兩年多的全方位考察,發回了大量研究報告。這些報告以及美國人撰寫的《延安使命》《美國觀察組在延安》等著作,清晰地勾劃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形象輪廓:“青春、有活力、智慧充沛、訓練精良、信仰堅定、自信、堅韌、實際、自我檢討、態度科學、有適應力、有制度、有條理、誠篤、團結、民主、廉潔……”

這些報告與材料的當事人在抗戰尚未結束即得出驚人一致的結論:共產黨將在幾年內成為中國的統治力量,中國的命運不是蔣介石能左右,未來的中國屬於中國共產黨。

為什麼他們如此肯定?這是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片面抗戰,不敢放手發動群眾,不肯放棄反共政策,特別是到抗戰后期,蔣介石不斷強化獨裁統治,逐漸失去了民心。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動員、組織和武裝人民群眾,實行全民族抗戰路線,得到了廣大群眾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的高度擁護和支持。

抗日根據地,這是一種形似圍棋落子的戰略布勢。它不僅成為游擊戰爭能長期堅持的堅強陣地和全國抗戰的重要堡壘,而且成為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的典范和新社會的雛形。

民心向背是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根本區別。中國共產黨開宗明義地表明自己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要“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而國民黨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資本家的根本利益。兩種力量背道而馳,其演變准備了新中國與舊中國的決戰,直接影響了戰后中國的政治格局和歷史走向,也指引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方向。

最終,中國踏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開辟了通往現代化的前進方向,中華民族開始了自己偉大復興的征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抗日戰爭亦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樞紐,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甄選的民族先鋒,是歷史選擇的時代先鋒。

走向未來

時代呼喚民族精神的振作,

時代呼喚民族自信的勃發

今天,我們紀念抗戰勝利,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然而,我們也注意到在日本九州島上,至今還聳立著一座宣揚侵略文化的“八纮一宇”戰爭之塔。在塔基的石頭中,有238塊由當年侵華日軍採自中國的長城、泰山、廬山、南京中山陵等地。

而今,“八纮一宇”塔下祖國的山石還在嗚咽,日本右翼勢力死灰復燃,屢屢歪曲和篡改歷史,踐踏國際法理,妄圖撼動維護二戰成果的基石。

原因何在?每一名中國人都應該提出這樣的疑問,並透過歷史的血淚和硝煙去咀嚼、去反思答案。

今天,中華民族又來到了新的歷史關口。挑戰、障礙與壓力如影隨形。物理學告訴我們,內力與外力相等時,系統才會平衡﹔當外力增加而內力不足時,系統必會塌陷。自然如此,民族如此,國家亦如此。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何等艱巨。克難攻堅,需要從中華民族命運的重大轉折——抗戰勝利中去找尋密鑰。

時代正呼喚民族先鋒的強力引領。中國社會農民佔大多數的典型特征、中國近代近兩百年的歷史發展都表明,中華民族要前進必須有時代先鋒的強力引領。偉大的復興需要偉大的引領,偉大的引領需要偉大的時代先鋒。十八大以來中國內政外交的一系列重大舉措,恰是中國共產黨回應時代召喚的呼聲與共振。

時代正呼喚民族精神的弘揚振作。抗戰后重建的民族精神,是支撐民族大廈永遠矗立的基石,是推動民族前進的不竭動力。然而,受當下多元文化的激蕩沖擊、敵對勢力的刻意誤導,中華民族精神的基石正在被銷蝕。培護民族元氣、弘揚民族精神,打造堅固的統一戰線、凝聚國內外的正能量,這將讓我們無往而不勝。

時代正呼喚民族自信的昂然勃發。自信才能主宰命運,自信才能贏得勝利。“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國際歌》唱出了最豪邁的自信!中國正需要這樣的自信:自信我們的道路、自信我們的理論、自信我們的制度。如此,才有足夠的定力,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歷史、新的未來。

回望歷史長河,明朝永樂皇帝朱棣把天安門前的十裡長街命名為“長安”時,飽含了對國家長治久安的渴望,承載著再回盛世唐朝的夢想。

今天,十裡長街姹紫嫣紅,青春勃發,萬眾矚目。

(作者系國防大學軍事思想與軍事歷史教研室副主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