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他們的名字隱藏在歷史的字裡行間

——“為俄羅斯二戰老兵中醫保健全媒體公益行動”口述歷史擷英

2015年09月01日13:4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他們的名字隱藏在歷史的字裡行間

經過一個多月的旅程,由哈爾濱電視台策劃的“英雄當歸——為俄羅斯二戰老兵中醫保健全媒體公益行動”已在俄羅斯的11個城市完成了預期的工作。在為反法西斯英雄進行中醫診療的同時,團隊的紀錄片攝制組對參加過蘇聯衛國戰爭的30多位親歷者進行了採訪。莫斯科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解放波蘭、攻入柏林,都以微觀的視角被一一還原。

這是一群耄耋之年的英雄。史書上沒有寫下他們的名字,但他們的人生卻是活著的歷史。

“德軍在望遠鏡裡已經能看到莫斯科”

“俄羅斯領土廣袤,但我們已無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這聲70多年前的吶喊,也是莫斯科保衛戰親歷者葉爾馬闊夫和米哈伊爾的心聲。

季莫菲·亞歷山大洛維奇·葉爾馬闊夫1938年參軍,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后,他所在的部隊立刻開往前線,抵達莫斯科。

“德軍逼近列寧格勒的時候,我們被調往列寧格勒。當時列寧格勒遭到德軍進攻和轟炸,還沒有遭到完全的包圍,這時候,我們又接到了保衛莫斯科的命令,撤回到莫斯科。當時,德軍在望遠鏡裡已經能看到莫斯科。”

“我們的師曾被德軍包圍,我當時是一個文書,真的不怕死。一直戰斗到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得到了紅星勛章。只是我的額頭和頭頂被爆炸的彈片擊中,為了取出彈片,我在醫院住了一個月。后來又參加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同樣在莫科斯保衛戰前線上的米哈伊爾·安德烈耶維奇·尼金森,當年20歲,親歷了1941年11月那場震驚世界的紅場閱兵。

“1941年11月7日,為了紀念十月革命,我們在紅場舉行了閱兵儀式,這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次閱兵儀式。參加閱兵儀式的士兵直接從紅場就開赴前線,不久德軍退卻到180公裡以外,莫斯科的緊張形勢得到緩解。全世界都看到,德國法西斯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絕不會放棄斯大林格勒”

二戰期間,蘇軍傷亡嚴重、兵源不足,數十萬蘇聯婦女應征入伍。她們大部分從事醫務和通訊工作,不少人也擔任了飛行員、狙擊手、機槍手、偵察兵、坦克兵。今年已經92歲高齡的安娜·米羅諾夫娜·季莫申科就是其中的一員。

她從衛國戰爭開始的第3天就加入了戰斗,被派往傷員專列,負責從前線把傷員運送回斯大林格勒醫治。

“那時氣溫有零下40多攝氏度,我們問首長怎麼辦,答復隻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姑娘小伙子們,你們在路上找你們自己需要的東西,包括吃的。’前線的戰斗很激烈,沒有人顧得上傷員,我們這些姑娘必須自己跳到戰壕裡把他們扒出來然后拖進火車。我不記得往返了多少次,隻記得我的車廂是18號。”

“1941年到1942年,我都是在火車上往返運送傷員。”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開始后,傷員專列就再也沒能發出。“我們的列車接到的最后一批傷員對我說,即使他們會死去,也絕不會放棄斯大林格勒!同樣,我也不會離開,因為我是軍人!”

后來,季莫申科在通訊兵學校學習。有一次教官無意中說,“法西斯當初也說過不會佔領斯大林格勒,可是他們也佔領了。”她突然站起身,大聲對教官吼道:“斯大林格勒從來就沒有被佔領過,從來沒有。我當時就在那裡,他們就連我們的醫院也佔領不了!”

“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德國國會大廈的牆上”

1943年,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二戰迎來轉折點。就在那一年,有著駕駛和維修拖拉機經驗的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馬洛夫被特招入伍,送往位於梁贊市的坦克兵學校學習。5個月之后,成了蘇聯紅軍烏克蘭方面軍的一名機械師。

馬洛夫向“英雄當歸”攝制組回憶,他一共參加了6次大規模的戰役,並隨部隊從南線第一批攻入柏林。“1945年4月16日,我們打到了德國本土。4月24日我們進入柏林市郊,佔領了德國陸軍總司令部。”

進攻柏林的途中,馬洛夫的戰車被德軍炮火擊中。“車子不能發動,停在路上成了活靶子,車上的人員撤離。此時我們的坦克團已被德軍坦克包圍了,我們的裝甲運輸車裡運送的是坦克的炮彈,我是機械師,得留下來修好它。奇跡發生了,我發動了運輸車。”

馬洛夫自己駕駛著運輸車把炮彈送了上去,幫助坦克團成功突圍。夜裡,他和一名戰友又趁著夜色修好了路邊兩輛被炸壞的運輸車,並把它們開回了駐地。

“攻入柏林后,我用軍刀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德國國會大廈的牆上。”(特約記者 葉研 記者 劉文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