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火線宣傳

2015年09月02日08:29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火線宣傳

▲整理好衣裝、戴上心愛的軍帽,孟昭於緩緩地將手舉到帽檐下,敬了個標准的軍禮。

講述起抗戰中犧牲的戰友,孟老淚流滿面。

▲孟老珍藏著當年抗戰時期自己用過的筆記本。即便抗戰負傷住院,他仍堅持記錄,當時沒有墨水了,他干脆把紅藥水灌入鋼筆,為后人留下彌足珍貴的戰地日記。

一次戰斗中,孟昭於被炮彈炸傷,傷口在脊柱上,至今還留下一道長長的疤痕。

孟老喜愛閱讀關於抗戰的書籍,家中收藏了百余本各個時期出版的抗日戰爭讀物。

▲盡管已經94歲高齡,孟老始終保持著軍人情懷,軍裝還是他的最愛。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抗日戰爭的歷史,孟老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捐贈了抗戰時期文物。

“日本帝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死敵,他要亡我國家,滅我民族,殺害我們父母兄弟,奸淫我們母妻姐妹,燒我們的庄稼房屋,毀我們的耕地牲口,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同胞,為了子孫,我們隻有抗日到底!”

1938年5月9日,河北霸縣縣中學一間教室裡,黑板上挂著一張大紅紙,上面寫著《八路軍出師抗日誓詞》,學生們起立、站直,政治教官念一句,學生們念一句。

17歲的孟昭於穿著八路軍發的新軍裝,心潮澎湃。讀著誓詞,他和同學們流下了動情的眼淚,一起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從這一天開始,這個初一學生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

當時,八路軍和日偽軍在霸縣展開拉鋸戰,幾個回合后,八路軍佔領了縣城,來到縣中學,給16歲以上的學生發了一封信,號召大家參軍入伍打鬼子。因為是學生兵,孟昭於並沒有直接被送上前線,而是進了培訓班。

“先受訓兩個月,出操、跑步、臥倒、射擊、投彈,天天練。”今年94歲的老人回憶。兩個月的初級培訓結束后,孟昭於又被送到河北抗戰學院,在這個專門為部隊培訓干部的地方繼續受訓兩個月,期間,還野營了20多天。

回到家鄉冀中軍區五分區時,日軍正對冀中軍區進行大掃蕩,半年佔領了24個縣城,修了100多個據點。

甫上戰場,孟昭於的頭銜是五分區政治部宣傳科宣傳員,負責抗日宣傳,把老百姓都動員起來參加組織:農會、工商會、文建會、婦救會、青抗先(青年抗日先鋒隊)、兒童團、民兵……

“當時我們的口號是‘一個中心、三個一切、五個付出’。”對於當年的一切,老人記憶猶新,邊說邊做著有力的手勢。“‘一個中心’是抗日必勝﹔‘三個一切’是抗日高於一切、一切為了抗日、一切服從抗日﹔‘五個付出’是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糧出糧、有槍出槍、有力出力。”

當時,部隊槍支短缺,作為宣傳員,孟昭於經常在傍晚時分跟著戰友一起去“起槍”。“提前打聽,知道哪個地主、富戶家裡有槍,晚上就去敲門,客客氣氣地說明抗日的重要性。通常都會把槍給我們,我們寫一個欠條。實際上,這欠條誰也不敢留,萬一被日本人發現了就得掉腦袋。”

部隊行軍到哪個村,宣傳員晚上都要召集村民開會,進行抗日宣傳,開完會還要寫標語。“誰家有石灰,用麻捆成刷子在牆上寫,‘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八路軍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等。實在找不到石灰,就掏鍋底灰,用水調一下往牆上刷。”

宣傳員也要上前線,尤其陣地戰的時候。

“一個戰壕一個戰壕爬過去,給戰士們做思想鼓動工作,‘沖鋒在前,退守在后,堅守陣地,重傷不哭,輕傷不下火線。’”孟昭於說。越是要緊的戰役,越需要宣傳員。“戰士們要表態,要寫血書,‘堅決抗戰到底,堅守陣地’,有不會寫字的,我們給寫好,他們扎破手指按手印。”老人說,“火線入黨”說的就是這個節骨眼兒上,遇到艱巨的任務,誰能完成就介紹誰入黨。

宣傳員是冒著槍林彈雨在工作。一次,我軍防守,戰士們躲在工事裡,外面刮著呼呼的大風,忽然看見陣地前面老百姓跑過來,戰士們納悶,怎麼回事兒?等跑到100多米遠的地方,這些人把外衣脫了,露出槍來,才知道是鬼子偽裝的老百姓!

戰斗打響了。就在孟昭於從一個戰壕往另一個戰壕爬的時候,后背感覺異樣,一摸一把血。原來,炸彈把棉襖炸開了。

當時,一個營隻有一名護士,沒有藥,隻有紅藥水和碘酒、一點兒藥棉和紗布。“護士給我抹上藥水,蓋上紗布,然后跟我說,過兩天來換藥,紗布要洗干淨帶回來,下次接著用。”

沒有消毒水,部隊轉移的時候,孟昭於敲開了村民家的門。

“大娘,給我點兒鹽!”

“你要鹽干什麼,孩子?”

“我受了傷,要消毒。”

大娘看著孩子的傷,心疼得掉眼淚,燒了點兒鹽水,晾涼了幫他沖洗完,蓋上紗布。

吃的也沒保障。一次,孟昭於和幾個戰友住進老鄉家,到了飯點兒,村干部幾次來催,讓給戰士做吃的,可老鄉實在拿不出來。他們就把枕頭芯挑開,裡面裝的是癟谷子,用水淘一淘,下鍋煮,當粥喝……

從宣傳員、指導員、分總支書記,到師級干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對戎馬一生的孟昭於老人來說,兩三個月的宣傳員生活只是短暫一瞬,卻記憶猶新。作為政工干部,他也養成了堅持至今的好習慣:收集留存各種檔案。《八路軍出師抗日誓詞》、八路軍的各種臂章、抗戰時期的筆記、大陸台灣的抗日書籍……

94歲的孟昭於精神矍鑠,生活在中國農科院大院裡,寫了厚厚兩大本抗戰回憶錄。對於記者的採訪,卻非常抵觸,“打仗沒被打死就佔了便宜,不要宣傳我,多宣傳那些烈士!”老人說。( 文/記者 於麗爽 攝/記者 吳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