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檔案】
樓吉康,1921年出生,浙江諸暨人,民革黨員。1940年入黃埔軍校,曾在國民革命軍第49軍、21軍任職。1980年從寧波市機械工業局退休,曾任寧波市第11至14屆政協委員。
【烽火歲月】
1937年,日軍加快侵華步伐,上海、南京相繼淪陷,熱血青年無不為國家危亡痛心疾首。那年,樓吉康從老家諸暨來到鬆陽湘湖師范讀書,隨后和同學一起到福建從軍。
1940年冬,20歲的樓吉康考入黃埔軍校三分校。一年預備期后,他們從福建南平行軍到江西上饒、鉛山,又南遷瑞金,經甄別考試,正式成為黃埔軍校18期學生。樓吉康被編入十七總隊二大隊六中隊,系統學習射擊、坑道工程、步兵、騎兵、炮兵等科目,1944年初畢業。
戰時的軍校學生,是學員也是戰士,抗擊日軍是他們最好的軍事演習。樓吉康被編入第49軍,參加阻擊日軍的戰斗,在槍林彈雨中經歷了3次生死考驗。
在一次阻擊戰中,由於日軍炮火猛烈,部隊被迫撤退。當搜索營撤出二裡地時,大家突然發現樓吉康不見了。部隊規定“生要見人,死要見尸”,戰友們於是返回戰場找他。樓吉康回憶說:“當時,身邊一棵作為掩體的大樹被炸倒,剛好把我壓在下面。我雖能勉強呼吸,但喊不出聲來。回來尋找的士兵抬起樹干,才把我拉了出來。”
另外兩次遭遇也極為驚險。一次,部隊的防空工事被日軍飛機炸毀,幸存的樓吉康艱難地爬出來,和大家一起從廢墟裡挖出一具具戰友的尸體。另一次,是行軍至江西二度關時,3架日機俯沖下來,一串機槍子彈掃射過來,他身邊的3位戰友瞬間倒在血泊之中。
艱苦卓絕的抗戰終於取得了勝利,樓吉康所在的第49軍在丹陽受降日軍獨立步兵161旅。受降過程中,日軍出現破壞武器行為,有的把炮栓、槍支等扔進河裡。49軍軍部立即向日軍發出通令:“凡是破壞上繳武器者,逐級追查,就地正法!凡關聯不舉者,同罪!”命令一下,日軍一掃往日囂張,武器一律擦拭一新,列隊低頭垂手投降。
抗戰結束時,樓吉康已任上尉連長。回憶起70年前的這一幕,他面露欣喜之色:“當時不少人喜極而泣。丹陽全城百姓敲鑼打鼓,游行慶祝3天,萬人空巷!”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