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檔案】
季殿凱,男,1925年11月出生,河北南皮人。194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革命工作。原系浙江省林業廳干部,1984年離休。
【烽火歲月】
1942年,17歲的季殿凱加入中國共產黨。白天,他是河北省南皮縣季家九卜村的普通農民﹔晚上,他和村裡的一些進步青年一起,開展黨的地下工作。
季殿凱說,那時入黨的同志,平時經常要面對日寇的刺刀,戰斗中還要經受槍林彈雨的考驗。當時的村黨支部認為敵我雙方力量懸殊,決定採取更隱蔽的方式和敵人開展斗爭,爭取積小勝為大勝。
日寇佔領南皮縣時,從城裡沿公路把電話線架到各地,是他們指揮作戰的通訊工具。針對這個情況,大家決定在電話線上做文章。
“這是一箭雙雕。敵人的電話線被破壞,指揮系統就會癱瘓,敵人就成了聾子、瞎子。作為戰利品,電話線和電線杆還可以變賣兌現,那時大家正缺錢哩。”每次行動時,大家分工明確,觀察敵情、上杆割線,配合非常默契。季殿凱說,那時候他的動作可靈活了,經常抱著樹干,雙腳用力就噌噌地爬上去了。
在擾亂敵軍的同時,季殿凱所在的游擊小組不忘鼓舞群眾的斗志,經常深夜在各村張貼抗日標語,增強百姓抗敵的信心。“這也是有風險的,尤其是深夜潛到城外張貼標語的人,隨時可能被敵人發現。”季殿凱感慨道。
1945年6月,季殿凱加入八路軍,在滄州的棗園戰爭中受了重傷。
那天,敵人佔領棗園,直逼季殿凱所在的部隊,但敵我雙方都不了解對方的情況。那時天氣炎熱,到中午時,戰士們飢渴難耐,一窩蜂地來到一個水塘邊取水。當時,季殿凱正招呼大家不要慌亂,敵人的一發炮彈飛了過來。
由於季殿凱正忙著維持秩序,沒有聽到炮彈的呼嘯聲,被兩塊彈片擊傷,其中一塊穿透他的右臉頰,上、下顎俱傷,部分牙床被削去,另一塊彈片擊中了他的右腳板,導致跖骨粉碎。
“經過簡單的治療包扎后,我的頭腫得像一個大方斗,聞訊趕來的父親都沒有認出我。當時我也不覺得疼痛,而是急著要上戰場。”曾經的烽煙已成往事,對當年戰爭中的一幕幕,季殿凱至今難以忘卻。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