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在最危險的地方建立最穩固的根據地——追憶父親粟裕的抗戰生涯

粟寒生 

2015年09月02日09:32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在最危險的地方建立最穩固的根據地

“故國旌旗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

1938年4月,父親率領新四軍抗日先遣隊深入淪陷區進行敵后作戰,揭開了新四軍東進抗日的序幕。為了振奮江南民眾的抗日情緒,父親到達當地不久,就決定主動出擊,打個勝仗。他選擇韋崗設伏,痛擊日軍,一戰而捷,取得新四軍敵后抗日江南初戰的勝利。時任新四軍一支隊司令員的陳毅老總聞訊大喜,口佔七絕一首,表達興奮之情。

“毛主席當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勝”。都說父親會打仗,但很多人對父親戎馬生涯的了解,大多集中在解放戰爭中,對他在抗日戰爭中的功績了解並不多。

挺進敵佔區 建立根據地

1934年7月,中央命令紅七軍組成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父親任參謀長,奉命向閩、浙、皖、贛等省挺進,宣傳黨的主張,堅持游擊戰爭。

1935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以先遣隊突圍部隊為基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父親任師長,開展游擊戰爭,創建蘇維埃根據地。1937年10月,挺進師改編為抗日游擊隊,父親任司令員,於1938年4月到達皖南岩寺,加入新四軍序列,父親任二支隊副司令員。

1938年春,中央要求新四軍派先遣部隊到江南偵察敵情,創建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為主力部隊向敵后發展創造條件。4月下旬,新四軍抽調官兵組成抗日先遣支隊,父親任司令員,深入日軍控制的腹心地區進行戰略偵察活動。

韋崗伏擊戰 奇襲官陡門

父親初到江南時,這裡已淪陷多時。為了振奮江南民眾的抗日情緒,父親決定主動出擊,打個勝仗。6月15日,父親帶隊進至南京、鎮江間的下蜀鐵路段,執行破壞京滬鐵路的任務,破路后,即率部直奔韋崗設伏。6月17日,雨霧蒙蒙,公路彎曲,5輛日軍汽車一輛接一輛地鑽入了伏擊圈。父親一聲令下,新四軍機、步槍齊發,手榴彈猛擲,激戰半小時,斃日軍十余名,傷數十名,擊毀汽車4輛、繳獲長短槍10余支。

父親在浙南三年游擊戰爭中練就的游擊戰術,在蘇南敵后發揮得淋漓盡致。官陡門位於安徽蕪湖附近,駐有偽軍200余人,河溝縱橫,易守難攻,周圍都是敵軍據點,距離最近的僅八裡路。父親卻說:“敵人認為最安全的地方,也正是我們出奇制勝的地方。”1939年1月18日,他率二支隊三團出發,且行且止,迷惑敵人,於20日晨進至官陡門以西35公裡處隱蔽。傍晚三團再次出發,21日4時抵官陡門,分兩路發起攻擊。此時敵軍尚在睡夢中,三團僅用8分鐘就攻佔了偽軍司令部。20分鐘后,部隊已帶著57名俘虜和繳獲的武器彈藥踏上歸途。

挺進江南敵后不到一年時間,父親帶領的部隊在軍事上打擊了日軍,政治上擴大了影響,部隊也得到了發展,從1700余人迅速擴大到6000余人,作戰范圍南至高淳、郎溪,西南抵蕪湖,東北到鎮江、金壇。

蘇中反掃蕩 戰略大反攻

1939年11月7日,由新四軍一、二支隊組成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溧陽縣水西村正式成立,陳毅任指揮、父親任副指揮。兩人一個長於謀略,一個精於戰術,合作堪稱珠聯璧合。就在江南指揮部正式成立的當夜,寶堰日軍一個加強中隊突然出動攻擊延陵,卻扑了個空。次日下午,在陳毅和父親指揮下,王必成團在賀甲村將回撤的日軍攔截包圍,斃敵168人,開創了江南敵后殲敵的新紀錄。

皖南事變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軍,父親為一師師長,成為蘇中戰略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44年2月,父親提出了“在戰略相持階段,爭取有利時機,推進局部的戰略反攻。”在這個具有重要軍事理論的戰略思想指導下,新四軍取得了車橋戰役和南坎戰役的重大勝利,標志著抗日斗爭形勢的大轉折。

1944年3月5日凌晨1時50分,車橋戰役正式發起,在父親的指揮下,新四軍首先進攻車橋日軍據點,利用夜暗,從日軍外圍據點之間直插車橋,快速攻佔日軍圍牆上的碉堡並迅速攻入鎮內,突然襲擊使日軍完全陷於被動。

經過激烈戰斗,於當日中午全部殲滅了鎮內的一個偽軍大隊。接著,新四軍對日軍駐守的土圩及碉堡展開攻擊,經一天一夜戰斗,日軍一個小隊大部被殲,殘敵固守掙扎,新四軍開始對日軍展開政治攻勢。3月5日下午,淮陰、淮安、漣水等地日軍,合偽軍共700余人,乘汽車向車橋增援。在韓庄、蘆家灘一帶遭到新四軍阻擊部隊的阻擊,雙方展開白刃戰,敵軍傷亡慘重,向韓庄東北突圍,被切成三段,大部被殲滅。

3月7日,車橋敵軍被殲滅,少數逃走,車橋戰役取得大捷,殲滅日軍大佐以下465人,生俘24人,偽軍483人,生俘168人,打通了蘇中與蘇北、淮南、淮北地區的戰略聯系,鞏固和擴大了蘇中抗日根據地,實現了蘇中抗戰形勢的根本好轉。

車橋戰役捷報傳到延安窯洞,毛主席評價父親說:“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抗日終結戰 七日下高郵

父親在抗戰中參加的最后一戰是高郵戰役。這也是中國抗日戰爭中對日寇的最后一戰,更是我黨我軍抗戰史上濃墨重彩的經典戰役。

1945年12月19日,為圍殲拒降的日偽軍,時任新四軍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的父親決心發起高郵戰役,以第8縱隊攻擊高郵城,以第7縱隊攻擊高郵以南的邵伯,以地方武裝配合作戰。戰前,父親親臨第8縱隊,率營以上干部勘察地形,研究敵情,部署戰斗,確定從高郵北門實施主要突擊。19日晚到26日,高郵戰役僅僅用了一周的時間,以傷400余人,亡200余人的代價攻克堅城,殲敵5000余人,其中日軍1100余人,繳獲各種火炮61門,槍支4308支。日軍駐高郵最高司令官岩奇大佐被迫繳械投降。

此戰殲滅和俘虜日軍之多,繳獲槍炮彈藥軍械物資之多,在華中抗日戰場上也是為數不多的。

士兵到大將 何止百戰身

父親在日偽統治的核心地區周旋了七八年。反攻之前他基本沒有跟日寇打過大規模的陣地戰,別小看了游擊戰,打到1943年10月10日,父親所部斃傷的日寇就有13541人。

在蘇中,父親面對的主要對手是日本華中派遣軍第十二混成旅團和六十師團。第十二混成旅團本來是一支野戰部隊,但在父親領導下的游擊戰術面前完全喪失了野戰部隊的優勢,大炮等重裝備被廢了武功,在幾年的時間裡先后被父親的部隊殲滅五千多人,最后這個旅團被撤銷了建制,旅團長南浦襄吉被免職調回日本。

把幾百萬江浙民眾發動起來共同打擊外敵是父親的最大功績。在抗戰中,父親長年累月地在日偽的包圍縫隙裡游走奔波,硬生生在日偽眼皮底下、別人認為最不可能的地方建立了一塊穩固的根據地。

在母親的印象裡,“除了排長,軍中從班長到總參謀長幾乎所有軍職父親都擔任過,他是一個完全依靠戰績戰功,從基層點滴成長起來的開國將領。”生前曾不止一次有人稱贊父親“百戰百勝”,父親總是半開玩笑地回答:“我哪裡是百戰,好幾百戰了。”

戎馬一生,父親先后6次負傷。頭部兩次負傷。1984年2月5日父親逝世后,我們在他火化的頭顱骨灰中,竟發現了三塊藏在腦袋裡長達54年之久的彈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