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戰斗英雄體內33塊彈片見証勝利來之不易

傅剛

2015年09月02日13:53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戰斗英雄體內33塊彈片見証勝利來之不易

“父親體內33塊彈片見証勝利來之不易”

——回憶我的父親、“特等戰斗英雄”傅一宗

傅一宗病逝火化后從骨灰裡取出的部分彈片。

我的父親傅一宗,1917年出生於河北欒城縣的一個普通農家,1937年“七七事變”后投身抗日戰爭,先后參加過林縣戰役、上黨戰役、呂梁戰役、青浮戰役、晉南戰役和百團大戰,因戰功卓著,被太岳軍區授予“特等戰斗英雄”榮譽稱號。

抗戰中,父親多次負傷,由於當時八路軍醫療條件有限,隻能進行簡單治療,不少彈片一直留在他的體內。新中國成立后,父親到醫院作了檢查,透視照片上顯示,他體內存留的彈片多達33塊,最大的有鴿子蛋大小。由於他身上的彈片大部分已嵌入骨頭裡,醫院隻取出了一小部分,其余的不敢貿然做手術去取。父親坦然地說:“就讓這些彈片留在體內作為永不忘卻的紀念吧。”2005年8月,父親去世火化時,骨灰裡發現了12塊锃亮的彈片。

體內33塊彈片,見証了當年日軍罪行,也見証了父親的浴血風採,更見証了抗戰勝利的來之不易。

1941年,南河戰役打響,父親當時任太岳軍區129師386旅20團5連指導員。在一次戰斗中,日本鬼子的機槍子彈掃中了父親,他的右臂受傷。軍醫迅速前來為他包扎傷口,並抬上擔架,可他堅決不下火線。待傷口包扎完后,他從擔架上起身躍下,說道:“我是指揮員,哪能丟下戰士離開戰場!”數小時的浴血奮戰后,戰斗取得勝利,而父親卻留下了終身殘疾。

父親第二次帶傷作戰,是在1944年初,日偽軍糾集1萬余人,東渡汾河,大舉向我太岳根據地進犯。我太岳軍區果斷發動第一次青浮戰役,殲敵一個師。

為徹底粉碎敵陰謀,同年9月,太岳軍區發起第二次青浮戰役。9日晚,5連所在團與友鄰部隊並肩打響了柏村攻堅戰。五連由柏村南園門東西兩側向敵人陣地發起攻擊。

敵人見我軍已逼近陣地前沿,慌忙組織炮火壓制。一發炮彈帶著呼嘯聲落在機槍手正前方爆炸,機槍射手壯烈犧牲,副射手受傷倒地。

“同志們,沖啊!”父親右手一揮。一、二排的戰士們猛虎般向敵人扑去。這時,三排在敵右側也發動了攻擊。快要接近敵前沿時,父親突然感到左肩被什麼咬了一口,他下意識一看,左邊衣袖已染成了紅色。

“指導員,你受傷了!”跟在后面的通信員急切地喊道。“吼什麼,你快沖上去!”他從身上撕下一塊布,胡亂地往傷口上一纏,又繼續指揮戰斗。

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父親傳令各排保持鎮靜,等敵人沖近時再開槍。

這時,父親肩上的傷口已經紅腫,手稍微用力,血就往外滲。然而父親顧不上這些。在上次戰斗中,連長、副連長都負傷住院,眼下連裡干部就他一人。他深知在這個時候,自己必須表現出鋼鐵般的堅強和必勝信心,才能鼓舞士氣。因此,他不讓衛生員跟在他身后,忍痛堅持指揮戰斗。

在反擊敵人突圍的同時,我各路攻擊柏村部隊迅速調整部署,研究破敵核心陣地的辦法。最后採用了以多支突擊隊,分數路攻擊敵人的碉堡,並挖塹壕一步步逼近其核心陣地然后一舉突擊的打法。戰斗至11日夜,全殲柏村敵軍。

戰后,太岳軍區為表彰父親在戰斗中英勇無畏、帶傷堅持戰斗的事跡,授予他“特等戰斗英雄”光榮稱號。

(黃騰飛、特約記者彭小明整理)

(《解放軍報》2015年09月02日 10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