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中心|黨史人物紀念館|經典著作|歷次黨代會|黨史大事記|開國將帥名錄|黨史百科
黨史上今天|口述黨史系列訪談|歷史相冊|黨史周刊|圖書連載|永遠的豐碑|圖說黨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歷史珍聞

淚水和歡笑,此刻彌漫天涯

【字號 打印 留言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瓊崖人民和全國人民一樣,經過了八年英勇抗戰,終於贏得了最后勝利。在抗日戰爭中,中共瓊崖特委領導的瓊崖獨立縱隊對敵作戰2200余次,斃日偽軍3500余人,傷日偽軍1900余人。獨立縱隊發展到7700多人。解放區人口達100萬以上。(資料圖片)

  歸國抗日 1938年2月11日,一批泰國華僑青年自曼谷乘船回國參加抗日戰爭。 (資料圖片)

  抗日戰士 刊登在南洋報紙上的瓊崖獨立總隊抗日戰士。 (資料圖片)

  追擊日軍 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三大隊在那大戰斗中追擊日軍。 (資料圖片)

  ■ 本報記者 杜穎

  且讓我們懷抱鮮花,抑或捧杯在手。

  這是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的肺腑衷腸,這是祭奠抗戰永不褪去的摯誠心懷。

  九泉下的先烈們,3500萬為抵抗日寇付出生命的同胞們,你們可否能再見這鮮花的怒放,再品嘗這溢滿勝利的瓊漿的甘甜?

  往事並不如煙,無數為戰爭而付出生命的壯士,一去不復還。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裡號軍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的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風聲在耳,70年前的金戈鐵馬又呼嘯而來。

  投身浴血抗戰

  這杯酒,讓我們洒向瓊州大地埋葬英烈的山川雨林。

  瓊島5600多將士英烈,在6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中洒盡最后一滴血。

  歷史的指針撥回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天皇發布停戰詔書,向同盟國宣布無條件投降。獲得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消息后,陸軍總長何應欽根據蔣介石的指示發布命令,將中國戰區劃分為16個受降區,並規定了各區的受降官、指揮部隊、受降地點、日軍投降代表等情況。海南島地區被劃入第二受降區,該區由第二方面軍司令官張發奎為受降主官。

  從戰爭史料中,我們找到了瓊縱部隊獲知日軍投降消息的細節。

  1945年8月23日,瓊崖獨立縱隊剛改編不久的挺進支隊奉命向中部山區毛棧、毛貴開進,該支隊由支隊長李振亞率領。在一場戰斗后,瓊縱第三大隊第八中隊指導員撿到了一隻公文箱,翻查發現了一份重要電報,交給了支隊長李振亞。李振亞看文后,內心之激動千百倍於此次對敵戰斗的勝利。他高舉文件,高聲喊道:“同志們,現在告訴大家一個特大喜訊!日本鬼子投降了!”

  原來,這是一份《關於日寇無條件投降的通電》的代電,內載:“日本國裕仁天皇於8月15日公開廣播了‘停戰詔書’,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此份文件的獲得無異於一聲驚雷,讓每一個抗戰戰士都歡欣鼓舞。

  瓊崖縱隊第三總隊長張世英在回憶文章中寫道:一連幾天的艱苦奔襲和激烈戰斗,使戰士們個個征塵滿身、形容清瘦,眼裡布滿了血絲,但是勝利的喜悅卻使大家忘記了一切。大家抱在一起,跳呀,笑呀,在向南豐墟開拔途中,洒下了一路歌聲和笑聲。

  “日本鬼子投降了!”戰士歡呼雀躍。消息很快傳開,“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歡呼聲在海南島的大山間傳蕩。

  親歷勝利時刻

  這杯酒,讓我們獻給擁抱海島的千裡岸線,它見証抗戰歲月長河之下日軍受降的最為重要的歷史時刻。

  “八月十一日早上,副指揮黃昌鴻來見,面露笑容,連忙遞給我昨夜收到的無線電記錄。”這是時任文昌縣縣長何定之在《瓊崖七年抗日回憶》中寫下的一句話,而其中提到的“無線電記錄”,則正是日本天皇裕仁所廣播的《停戰詔書》。

  何定之隨后將消息通告全縣軍民,不久,他便聽到了不絕於耳的爆竹聲。

  在回憶錄中,日軍與國民黨部隊的交接過程,一件事讓何定之感觸頗深,他寫道:“八月下旬,國軍前進指揮所開到海口,指揮所朱暉日中將命令駐文昌縣城之日軍一隊,護送我到海口參加會議。由文昌縣城到海口一百八十裡路程中,所經過市鎮,日軍均整隊歡送,向我敬禮。我默想,曾與我戰斗不下百次的敵軍,現在竟然向我敬禮……”

  抗戰勝利之時,最為振奮和激動的當屬海南的老百姓。親歷過那段歲月的我省知名瓊劇作曲家吳梅老先生對此記憶猶深,日軍投降的消息,不知道什麼人在海口市博愛路東門路口四牌樓處貼出了一張告示。有人在樓下高聲喊出這個消息后,當時才13歲的吳梅跑到東門路口去“圍觀”,來看的人越來越多,沒等他看清楚上面寫的是什麼,馬上有許多人高呼“日本投降嘍”,博愛路兩邊鋪店的店主,都將燈光管制用的黑布套拿下來,整條馬路一下子都亮堂了。吳梅也立馬跑回家,拆掉黑燈套,市民們情不自禁地都跑上街道,欣賞許久沒見過的燈火璀璨的夜景。

  “我們知道鬼子投降的消息,呼喊著,歡笑著,但臉上全是淚。”盡管時光荏苒,文昌東郊鎮南寶村符和金老人至今依然記得那時的情景:國民政府設在東郊的“鄉公所”召集了保長們告之抗戰勝利的消息,保長們又告訴了鄉親,每個村的老百姓都在喝酒慶祝,放起了鞭炮。大家到祠廟祭祖,村裡的一位老人還因為激動過度當場暈厥了過去。

  歷史並不如煙

  這杯酒,讓我們呈遞給親歷過這場戰爭的人們,並與他們共同穿越那段刻骨時空。

  8年侵華戰爭的結束和6年侵瓊歷史的終結,那一天,那一刻,在70年后,還留下多少鮮活的記憶?

  因戰爭而失去家園、失去親人,聞聽日軍投降的消息對於刀下生還者來說,是怎樣一番感喟?

  回想70年前的一幕,文昌市東郊鎮的華開民老人仍禁不住流露出激動的神色。“我就記得那天上午,天氣很好,部隊裡降落了一架盟軍飛機,飛行員出現在軍營裡,跟大家交談著。他說的話我哪兒聽得懂,但跟他接上話的人都無一例外地歡呼起來,我才連忙拉著戰友打聽到:日本人無條件投降了!”

  華開民聽到這消息,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歡呼,反而許久怔怔地站在原地。這輕輕的一句話,他等了太久太久。

  華開民1940年就參加抗日兒童團,后又加入青年抗日救國會。1942年執行一次普通的放哨任務時被日軍俘獲。“軍刀架在脖子上,就在揮下來的瞬間,我拔腿就跑,射來的子彈打掉了我的帽子、射穿了我的衣服。”從屠刀下逃生的華開民,輾轉來到澄邁縣,加入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二支隊,后才成為抗日名將吳克之手下的一名士兵……

  抗戰勝利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彼時,文昌東郊不少因戰亂逃到廣東湛江的老百姓也得知了“鬼子被打倒”的消息,紛紛從外地回鄉。我省黨史專家符和積的老父親符福昌也是得知抗戰勝利消息后返鄉的一員。

  往事不堪回首,日軍侵瓊近乎瘋狂的殺戮,曾殘害了多少逃難的鄉親。

  南寶村村民符和金與符和積是同鄉,都是東郊南寶村人,他告訴記者,早年,據他的父親符福東說,那段時間,清瀾——湛江運載逃難人的船隻不斷增多,日寇加強軍艦巡邏,一旦發現載人帆船,一律將船連人一起焚燒掉。

  1940年前后,符和積的父親符福昌先逃難到了湛江,得知日軍在家鄉殺人燒屋,他讓妻子伍氏也到湛江來。結果,伍氏搭乘的帆船碰上了日軍艦,船上20多名乘客無一生還,符福昌也失去了結發妻子。

  日軍投降后,文昌東郊被解除武裝的日軍士兵分批次從東郊碼頭登船至清瀾港,經由清瀾港登船返回日本,留下一片滿目瘡痍的土地和飽經磨難的東郊民眾。直到1950年海南解放,東郊鎮的百姓才真正過上相對平靜、重建家園的生活,此時,距離日軍乘船回國已有5年之久。

  犯下滔天罪行的侵華日軍,無條件投降、交出所有武器后,便回到他們的家鄉過回平靜的生活,而東郊鎮的百姓卻在戰爭傷口未愈的情況下,繼續著苦難的日子。施暴者與受害者所得到的,似乎並不公平。今天,距離那個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日子也已經過去70年。施暴者得到的,是遠離戰場回到家鄉,受害者得到的,是在廢墟上重建家園……

  然而有一點是歷史永不可否認的:瓊崖抗戰為中國抗戰勝利、為國家獨立和解放事業作出了寶貴而特殊的貢獻,它有力配合支持了祖國大陸的抗日戰爭,更配合支持了太平洋地區各國特別是東南亞各國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斗爭和盟軍對日反攻作戰。它將被后人永遠銘記。

  相對於將士英烈以血肉之軀報國的功績,鮮花再濃艷,酒漿再醇厚,也於此刻變得寡淡。然而,我們能擺在逝者面前的,除那鮮花水酒,還有中國人不受外侮,走向國富民強的新生活!(杜穎)

來源:海南日報
(責編:朱書緣、程宏毅)
推薦此新聞至人民微博:    用戶名:密碼:去微博看看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