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庄炎林甘當改革開放“馬前卒”

邱文生

2015年09月07日10: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塵封多年的國門打開了。港、澳、台同胞和膚色各異的外國旅游者紛紛來華探親、旅游。1978年8月,中國旅游管理總局(后改為國家旅游局)應運而生。庄炎林出任總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

“你的工作,就是招商引資,籌建旅游飯店。”庄炎林上任之際,當時主管僑務、旅游、外事工作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把他叫到辦公室,面授機宜。

庄家和廖家可以說是世交,庄炎林對廖承志素來敬仰,稱他為廖公。聽說讓自己搞招商引資、籌建旅游飯店,庄炎林不禁吃了一驚:“這是為何?這可是建國后少有的事!”

廖承志向庄炎林講起了個中緣由:對外開放后,來華旅游觀光的人員與日俱增,僅1978年,全國旅游入境人數就達180多萬人次,超過以往20年人數的總和。但是,這一喜人的數字后面卻隱藏著一系列棘手的問題:旅游者找不到滿意的住宿地方。泱泱大國的首都北京僅有7家涉外飯店、5200張床位,實際達到接待標准的僅1000張左右,而且基礎設施、服務態度、管理水平都與國外的星級酒店相距甚遠。龐大的旅游大軍令北京的接待單位措手不及,許多外國客人一下飛機,不是立即安排宿舍,而是被拉到景點去游覽,晚上再到飯店等床位。北京無處下榻了,便把客人用飛機空運到南京、上海等地。有好幾次,廖承志在深夜接到告急電話后,還親自與民航聯系,調度飛機拉送客人。有些客人久仰北京飯店的大名,寧肯在大堂靜坐,也不去別處……

住宿難,勢必會減少來華旅游者人數﹔來華人數少,則創匯效益低,不利於國家經濟建設。這顯然與改革開放的掌舵人鄧小平強調的“旅游業大有文章可做”、“發展旅游業,為改革開放積累外匯”、“要打好僑牌,做好、做足‘兩油’(即石油和旅游)工作”的精神相違背。旅游住宿問題成了對外開放的瓶頸,建設旅游飯店勢在必行。

為了解決旅游住房緊張這個難題,國務院成立了以谷牧、陳慕華、廖承志為首的“利用僑資、外資建設旅游飯店領導小組”。這個特殊的領導小組下設的辦公室主任由當時的旅游管理總局局長盧緒章兼任,負責具體工作的常務副主任就是剛剛到旅游管理總局上任的庄炎林。

廖承志對庄炎林說:“要改革開放,非要解決旅游飯店問題不可!這次找你來,是看中你有身體本錢,有組織工程經驗,也熟悉和了解外面的情況,經得起折騰。”

“經得起折騰?”庄炎林一時沒弄懂這話的意味。

廖承志一字一頓地說:“我說你要經得起折騰,就是讓你要做好碰釘子、挨棍子的准備。利用僑資、外資建旅游飯店是新事物,肯定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阻力。你不僅要想象自己如何處在風口浪尖上,更重要的是,不能被風浪刮倒,要站立潮頭,敢於吃第一隻螃蟹!”

廖承志深知,當時利用外資建飯店,不僅是工程問題,還是個政治問題,蘊含著解放思想、突破固有經濟體制的意義。因此,他把這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交給了信得過的庄炎林。

1978年12月12日至15日,谷牧和廖承志在北京京西賓館主持召開研究利用僑資、外資建設旅游飯店的會議。會議紀要上報后,受到鄧小平的高度重視。鄧小平在同國務院負責人談話時指出:搞旅游要把旅館蓋起來,下決心要快。第一批可找僑資、外資,然后自己發展。方針政策定了要落實,首先是選好人。家有梧桐樹,招來金鳳凰。

庄炎林牢記鄧小平的指示、廖承志的叮囑,為爭取“首戰必勝”而開始了艱難的前期工作。

海外華僑、華人來了,藍眼睛、高鼻子的外商也來了,前后找上門來洽談的竟有幾百家!如何在眾多有意投資的華僑、華人和外商中找到最合適的合作伙伴呢?庄炎林和他的手下人馬常常夤夜交談,廣泛接觸,反復比較,趨利而擇……

風未起,池水卻已涌起波瀾。鄧小平雖然作了高屋建瓴的指示,但各方面的認識不盡一致,贊同、反對、懷疑、觀望者各有人在,眾說紛紜。

贊同者認為,這一舉措不僅有利於解決當時棘手的旅游住宿難問題,而且有利於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

但更多的是反對者:“辦旅游飯店,能賺錢嗎?有效益嗎?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各大城市多少家飯店都是虧本的,旅游也是虧本生意,別瞎折騰了。”

一年來,庄炎林和僑辦、外資辦的人員先后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多家僑商、外商廣泛接觸,就飯店的合作方式、經營管理、償還能力等問題進行了充分研究和論証,其間難免要接待吃飯。於是一些風涼話就在圈子內外傳開了:“庄炎林一批一批地與外國人談判,聽說宴請用的烤鴨,摞起來有一座飯店那麼高了,他究竟想干什麼啊?”

“咱們衛星都能上天,還怕蓋不成飯店、管不了飯店?要去求人家洋人,豈不是丟我們中國人的臉嘛!”

“我們不是有自己的北京飯店,怎麼說我們不會管飯店呢?!”“連沙石材料也要從外國進口,這不是崇洋媚外嗎!”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有人還把狀告到了廖承志那裡:“廖公,不要再讓庄炎林談判了,不就是為了蓋房子嗎?把他請客的錢加起來,就可以蓋一座大樓了!”

盡管廖承志對這些飛短流長一概置之不理,但一種更可怕的論調卻在滋長:建合資飯店?與外國資本家聯合一起賺中國人民的錢?那還了得!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這是階級立場問題!中國人自己就不能建飯店,非要交給外國資本家?簡直就是賣國主義!

各種風涼話和非議,也傳到了庄希泉耳裡,但他毫不含糊地給兒子以鼓勵和支持。

處於輿論漩渦的庄炎林雖然並不太在意,但不得不為此分心。廖承志發現苗頭不對,把他叫到辦公室,關切地問:“炎林,工作進行得怎麼樣?”

“廖公,壓力不小啊。”庄炎林把上任后的工作情況向廖承志作了詳細匯報。

廖承志聽后,說:“記住,隻許成功,不許失敗。這第一家合資飯店,就是引進外資能否成功的第一場攻堅戰。如果失敗,引進外資搞建設的這一重大決策就可能被否定,我們的旅游業甚至整個改革開放步伐勢必受到嚴重影響。我們一定不能讓全國人民和海外炎黃子孫失望!”

庄炎林認真地聽著,他從廖承志的話裡又一次感受了責任之重。

廖承志沉吟片刻,又說:“炎林啊,我這個后台,可不是隻給你出難題的噢!我給你介紹一個合作伙伴……”

廖承志介紹的人選叫陳宣遠,早年在上海聖約翰中學讀書,后來到美國定居,擁有飯店管理者和建筑師雙重身份,在美國設計並建造過旅館,也經營、管理過飯店,如今擁有美國加州舊金山、帕羅沃特、拉古娜、帕薩迪娜4家假日飯店和巴夫羅(水牛城)一家希爾頓飯店,還有一個建筑事務所,對飯店的建設、經營和管理都頗有經驗。更重要的是,他有強烈的愛國、報國思想,願意為國家盡點心力。

廖承志坦坦蕩蕩地告訴庄炎林:“陳宣遠是我的遠房表親,他的為人我了解,他與我談過在國內建飯店的事。舉賢不避親,當然,我隻介紹,絕不插手,你們自己去談。”

在廖承志的牽線下,庄炎林迅即與美籍華人陳宣遠聯系上。庄炎林嚴謹務實的作風給陳宣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陳宣遠一心想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的赤子之情,也讓庄炎林至為感動。兩人相見恨晚,談判進展得很順利。

陳宣遠是真心誠意想為國家作點貢獻的。當了解到在以往談判中,中方皆因有人怕吃虧而未成功時,他毅然作出了重大讓步:“我看這樣,我們擬訂合資方案,要按能讓國內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條件來辦。我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能盡快在北京辦成中國第一家合資飯店。”

由於當時《合資法》還沒有出台,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雙方最后議定:雙方合資2000萬美元建設建國飯店,其中中方佔5l%的股權,外方佔49%的股權﹔雙方合作10年,10年后,外方將所擁有的49%的股權贈給中方,也就是說中方10年后完全擁有飯店。

陳宣遠之所以敢作這樣的承諾,願意簽這樣的合同,是因為他有把握認定,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這第一家合資飯店肯定可以在10年內不僅還清貸款本息,還能有相當多的盈利。而庄炎林之所以同意這一意見,是由於當時還沒有《合資法》,也隻有這樣,方案才能獲得批准、通過。

可是,對這個合同草案,陳宣遠帶來的美國律師提出了異議:“按照美國的法律,在國外投資是不能送的,白送就是違法,但可以有價轉讓,至於多少錢則沒有規定,可以由業主雙方商定。”陳宣遠很干脆,說:“此合資飯店經營10年后,我方所佔有的49%的股份以1美元轉讓給中方所有。”這就是說,中方隻花1美元就能買下一個飯店!

顯然,這個條件對中方是十分有利的,而且中方所出的1000萬美元,匯豐銀行願意提供低息貸款。

1979年6月7日,庄炎林簽發了旅游管理總局送呈國務院的一份關於合資建設建國飯店的報告,報告說明:由陳宣遠負責籌集全部資金,分別作為雙方貸款投資(中方佔5l%,外方佔49%),共同合作建造及經營。中方負責提供地皮、勞力和砂石料等(均計價收外匯),對方負責設計和進口材料、設備等。飯店建成后雙方合營10年,總收入扣除支出和按期返本付息后,剩下的淨得按照投資比例分配,合營期滿,中方象征性地以美金1元購得對方所有的股份,飯店全部歸中方所有。

沒想到報告送上去后,卻遭到多方反對。國家計委某負責人說:“我考察了許多合資飯店,都是虧本賠錢的。有這樣從外面借錢干賠本的事嗎?!”

國務院高層也有人持不同意見。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利用僑資、外資建設旅游飯店領導小組”組長谷牧提議召開國務院常務辦公會議,討論是否建設建國飯店問題。與會的除國務院領導外,還有有關部委以及北京市建委的領導。庄炎林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會議一開始,爭論就十分激烈。有人似乎有備而來,拿出了一個可行性分析材料。在具體說明建國飯店這個工程每年的收支數字后,得出結論是:建國飯店經營22年后,要還清從匯豐銀行借貸的2000萬美金的本息,還差2萬美金!他責問庄炎林:“為了國家的利益,我們反對上馬。錢要用在刀刃上,如果你庄炎林硬是想建飯店,那好,22年后你來還這2萬美金!”

聽罷這話,庄炎林不禁暗自佩服廖承志的遠見。幾天前他把“10年后僅以1美元買一家飯店”當做特大好事報告廖承志,並認為該不會再有人反對這個方案時,廖承志卻搖了搖頭,深思熟慮地說:“你不要高興得太早。辦旅游飯店不賺錢的觀念還很有市場,你一定要與陳宣遠一起,把可行性分析搞得詳細並留有充分的余地,否則人家如果認定辦飯店賺不到錢,你也無法說服人家嘛。”庄炎林聽后,馬上與陳宣遠再次仔細審核可行性方案,力爭萬無一失。若沒有事先防備這一手,今天赴會他就措手不及了。

庄炎林看著大家,說:“我現在連l塊美金都沒有,怎麼還得起這2萬美金呢?!”接著,他站起來,鎮定自若、不卑不亢地繼續講下去:“不過,我這裡也有一個可行性分析……”

庄炎林以大量的數據和事實,充分剖析建國飯店建設的利與弊,讓人感到辦建國飯店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能為國家贏利的科學性、必然性。他最后推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快則六七年,慢則八九年,建國飯店能夠全部還清本息,還賺回一個飯店,隻需花費1美元。”

庄炎林言之鑿鑿,分析得合情合理。

會議可就熱鬧了。因為沒有先例,無任何條文可遵循,你爭我論,雙方結論的差距又如此之大,以致會上一時無法定奪,隻好將雙方觀點和截然相反的分析結果上報中央最高決策層。

為了建國飯店的事,庄炎林幾乎天天往廖承志家中跑。

廖承志安慰庄炎林:“這是史無前例的舉措,中央領導層並不熟悉,持嚴謹態度毫不奇怪,我們必須以極大的耐心說服,再難也要努力。”

庄炎林擬就的旅游管理總局的報告,在17位中央高層領導人手中流轉,或畫圈或批示。鄧小平態度鮮明:要旅游,就必須建造足夠的上檔次的旅游飯店。陳雲、李先念等一批元老級人物相繼過目,經過詳細分析,他們也站在了庄炎林的一方,力主上馬開工。最后,時任黨中央主席兼國務院總理的華國鋒一錘定音:建合資飯店我們沒有經驗,但可以試一試﹔搞好了,以后推廣,搞不好,就此一個。

好事多磨,第一批作為引進外資的大、中、小3個試點項目終於批下來了:長城飯店投資8000萬美元、建國飯店投資2000萬美元、中國航空食品公司投資100萬美元。

這是中國大陸第一批合資企業,其中建國飯店、長城飯店兩個項目由庄炎林負責主持論証、談判直至簽約、建設。建國飯店的注冊商標批號上醒目地寫著“002號”。

庄炎林拿到“尚方寶劍”后,立即開始選地址、定樓層。經過考察,地址決定選在建國門外大街,擬建20多層,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

地址一確定,新的問題又來了:所選地址后面是某部委的宿舍區,這裡的居民不同意,說蓋大樓擋了他們的陽光。

說服工作做不通,又隻好讓步。最后商定在有宿舍的一方隻建4層半樓房高,保証該宿舍區居民全年陽光充足,在無宿舍的一邊,也隻建9層高的樓房。

建國飯店的總體設計仿照陳宣遠在美國的帕羅沃特假日飯店的設計,外觀高低錯落。天窗採光的中央大廳,白天溫暖,夜晚明亮﹔兩側的花園內設景觀,典雅秀麗,創造出與熙熙攘攘的長安街截然不同的內環境。但1萬平方米的面積隻蓋了500間房間,利用率太低了!他們感到很無奈。

1980年6月,建國飯店破土動工。工地的籬笆豎起來了,攪拌機搬進來了,但怪事連連發生:一些人叫嚷,在這裡蓋房子既“擾民”又影響風水。於是,工地上白天豎起的籬笆,晚上就有“地下工作者”秘密破壞,笨重的攪拌機也被掀翻,工程無法進行下去。

庄炎林心裡很清楚這是誰干的,幾次交涉,都毫無效果,因為對方來頭很大。

怎麼辦?不能就此作罷!庄炎林想起廖承志“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囑托,決定向他求援。

廖承志聽罷,眉心擰緊,神情嚴峻,猛一拍桌子,說:“炎林,你立即起草一份報告,我報送中央,看誰還這樣胡來!”廖承志對某些目光短淺、隻顧個人利益的人,向來極其厭惡,何況這是在破壞國家的建設。

庄炎林立即擬好報告,由廖承志將報告送交鄧小平手裡。

鄧小平對旅游事業的支持是堅定不移的。他看完報告,不說話,隻在上面批示了一句話,11個字:“有理也不得取鬧,何況無理!”

鄧小平批示的消息傳開后,工地上的“地下工作者”不見了。

建國飯店沖破重重阻力,終於在1982年4月順利竣工。

建成后的建國飯店如何管理呢?在飯店的管理權問題上又發生了一次沖突。

管理權的談判在當時的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長侯錫九和陳宣遠之間進行。從中方看來,你在我這裡建飯店,當然是我來管理啦。但陳宣遠不同意,他說:“你們不行,你們管不好。”

“為什麼我們管不好?”

“你們沒有管理飯店的經驗,管理理念不行……”

雙方你來我去,爭論不休。陳宣遠急了,迸出一句:“侯先生,我坦率地告訴你吧:你們中國沒有飯店!”

他這一句話很傷侯錫九的自尊心:“我們中國怎麼沒有飯店?北京就有那麼多飯店,北京飯店、前門飯店、新僑飯店、民族飯店……那不是飯店是什麼?”

陳宣遠也不客氣了,說:“你們那個充其量是招待所,不是飯店!你去看看國外的飯店,就明白了。”

“中國沒有飯店”這句話聽起來雖然刺耳,但庄炎林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觀念確實落后了。不是曾經鬧過這樣的笑話嗎,有一次,國家計委某領導點名讓一位很有名氣的建筑師設計國際飯店。庄炎林拿到圖紙一看,哭笑不得,所有的臥房都沒有衛生間。沒有衛生間怎麼行呢?他說有啊,都有衛生間啊。再一看,是有一排衛生間在走廊對面。原來他把臥室和衛生間分開了,人住在這邊的房間,過了走廊到那邊“對號入座”。庄炎林就問他:人家去洗澡,穿了西裝經過走廊去那裡,洗了澡以后再穿著整齊地出來,這算什麼啊?設計者瞠目結舌。他沒見過國外的飯店房間是什麼樣的哩!

庄炎林覺得陳宣遠說得對,應該讓大家到外面去看看。於是,他率領一個有中國旅游管理總局,北京、上海旅游局,國家計委、建委和北京建委有關負責人參加的考察團,到美國、法國和日本考察。這一下算開了眼界:“原來飯店房間裡面還有澡堂啊!”

飯店建起來了,國務院開會討論住房價格問題。國外的通常做法是投資數和房價相關聯,一般標准間房價為飯店每間客房平均投資的千分之一。但國內是按床位計價,國家物價局提出了限制客房最高價的方案。

庄炎林說:“引進外資建飯店,我們要還本付息,如價格低了,還不了本息,那你幫他還本付息嗎?我的意見是不要限制,讓它按商業運作,住房價格又不關系到國計民生。”

會議經過一番討論,同意放開客房價格。

物價局的人又說:“即使不限制它的最高價,也要限制最低價,萬一它一味降低,就有可能沖垮我們其他的旅館。”

庄炎林對此也不同意,說:“客房是特殊的商品,今天租不出,就等於零,明天得重新開始。旺季高一點,淡季低一點,也是常情。何況淡季時價格降低,總還有點收入嘛。你又不幫它招攬客源,何必要限制它的最低價?”

大家聽了,覺得有道理,遂不再設限,允許飯店根據淡旺兩季合理地上下浮動房價。

建國飯店當時是北京也是國內首家高檔合資飯店,來華訪問的法國總統密特朗點名將答謝宴會設在建國飯店裡舉行。

當天晚6時,受法國總統邀請的中國領導人、各國駐華使節及各界人士相繼而來,建國飯店盛況空前。就在這時,服務員忽然報告,通往宴會廳的一處通道上面的天花板突然漏水了。

這可怎麼辦?中方人員一時著急,有說在那裡放個臉盆接水,有說弄塊牌子,寫上“請繞行”。

到底是外方經理有經驗,他凝思片刻,即吩咐一位身著白襯衣黑外套、長相標致的領班站在漏水處,寸步不離,表面上是為客人們導路,實際上是以身接水。大家不禁為這一妙計鼓掌叫好。法國總統的答謝宴會圓滿成功,沒有露出絲毫破綻。宴會一結束,飯店這邊馬上查缺補漏。廖公聽說后也贊不絕口:“如果按我方管理人員的設想,在過道漏水處放隻臉盆或痰盂,那叮叮咚咚不絕於耳的滴水聲勢必影響客人的情緒,破壞整個晚宴完美高雅的氣氛。”

建國飯店華麗的裝飾、鮮美的菜肴、優質的服務以及高水平的管理,博得了諸多駐華使節的高度贊揚。大家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對北京城這座新飯店的出現刮目相看。建國飯店一時聲名鵲起!

從1980年簽約,到1982年4月28日建國飯店正式開業,兩年間,陳宣遠從美國飛來中國總共22次。其中有一次不慎跌倒,手臂骨折后仍挂著繃帶來談判。他的堅忍不拔的愛國心和對發展祖國旅游事業的一片痴情令人感動。

建國飯店開業一周年慶典時,庄炎林把陳宣遠和侯錫九拉到廖承志面前,說:“廖公,這回你得和我一起做個証:建國飯店談判簽字開工后,我就把飯店交給北京市旅游局繼續干,可飯店建成開業時,錫九同志對我說,搞這個項目北京最吃虧了,第一年至少虧損100萬元。當時正巧陳先生也在場,陳先生讓他放心,肯定賺錢,第一年至少賺100萬元。我當時就說,你們兩家打個賭,我作公証人,待營業一年后做個總結,誰輸了誰請客!他們兩個都答應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嘛。現在誰輸誰贏呀?”廖承志明知故問,臉上洋溢著興奮之情。

“哎,廖公,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是我輸了。以我過去的經驗,我單知道搞旅游飯店是隻賠不賺的,哪曉得情況變化了。建國飯店頭一年就賺了150多萬元,真是大大出乎意料啊!”侯錫九一副心服口服的樣子,“這個賭我認賬,我輸了!今晚我們請客”。庄炎林風趣地說:“你輸得好,真值得!請5桌飯,賺150多萬!要是你贏了,那就不妙啊!”

侯錫九兌現承諾,辦了5桌酒席,慶祝建國飯店開業一周年。那一晚,庄炎林特別高興,和廖承志、陳宣遠等人痛痛快快地干了好幾杯。

建國飯店的經營利潤一年年往上翻。第二年賺400多萬元,第三年賺800多萬元,第四年賺了1500多萬元。僅僅用4年時間,就連本帶息還清了匯豐銀行的全部貸款2000萬美元,而10年后,建國飯店所創下的利稅等於賺了七八個飯店!

建國飯店的成功,直接擊破了“階級立場”說和“賣國主義”論調,以不爭的事實印証了當年庄炎林說的“外方能賺錢,我們會賺得更多”的預期,對改革開放事業所帶來的政治效應更是難以估量!建國飯店的成功,把北京的旅游業大門打開了,也為全國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管理體制和模式。1984年7月24日,國務院發文號召全國學“建國”,將建國飯店的建設模式與管理經驗向全國推廣!

與此同時,大型合資項目長城飯店也克服了重重障礙得以建成。外方合作者、美籍華人沈堅白真誠地說:“飲水思源!當時要不是庄炎林取得鄧小平、廖承志的支持,頂住壓力,逆流而上,就沒有這個合資的長城飯店!”

如今,整整一條長安街已是今非昔比,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鱗次櫛比。與那些張揚個性的商務大樓相比,躋身於中國飯店驕子行列的建國飯店,依舊保持著當年的優雅、閑適與神秘。正如一個作家所描寫的那樣“建國飯店雖然顯得很矮,長長一溜兒,拱形而飛翹的屋檐,一扇扇咖啡色的玻璃窗,一面面迎風招展的旗子……不知怎麼,總覺得建國飯店特別像一艘不知從哪裡駛來、又不知要駛向哪裡的待航的遠洋巨輪!”

來源:《福建黨史月刊》2015年第8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