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枚紀念章講述一段故事,一枚紀念章記錄一段歷史。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為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將領、幫助和支持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等頒發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今日起,本報記者向你講述我省受頒者“紀念章背后的故事”。
■紀念章獲得者:馬維忠,今年89歲,1942年進入新四軍3師特務團。
■馬維忠心語:是千千萬萬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了勝利果實,和平來之不易,我們要愛護它、尊重它。
9月5日,當記者打開一個精致的小盒子,一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映入眼帘。9天來,馬維忠一有空就把紀念章托在掌心裡看看,睡覺的時候,就將它挂在床對面的牆上,有時候,還會拿著它到老伴的遺像前,讓老伴也看看,高興高興。
“看著這枚紀念章,我越發想念那些已經犧牲的戰友,沒有他們拋頭顱、洒熱血,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有可能,我願意繼續上陣殺敵!”馬維忠一邊說著,一邊拿出手絹擦拭眼角的淚水。
在馬維忠的眼裡,這枚紀念章承載了多少光陰?歲月無言,70多年前的血雨腥風,在他的回憶中漸漸清晰。
1943年9月,近3000個日本鬼子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對新四軍3師師部進行包圍。馬維忠所在的特務團接到任務——幫助師部突圍。
由於東邊敵人兵力相對較弱,於是突圍口選在了東邊。馬維忠和戰友們手拿機槍、步槍埋伏在路邊,等鬼子一步步靠近,他們就開槍射擊。
“在槍林彈雨中,眼睜睜地看到身邊的戰友壯烈倒下,那種心痛一輩子都忘不了啊!”2000多人的特務團為師部突圍殺出了一條血路,但在這次突圍中,100多名特務團戰士,也永遠地離開了自己的親人。
3師政治部、司令部、參謀部的100多人首批突圍成功,特務團剩下的人尾隨在大部隊最后面。馬維忠清晰地記得,從東門出來,跑出不遠,便是黃河,過了黃河,那頭便是新四軍的大部隊,他們就安全了。
“我差點也沒命了,我們准備過黃河,日本鬼子也追了上來,離我最近的一個鬼子還不到200米。”馬維忠說,也許是鬼子想抓活的,所以沒朝他開槍,足足花了一天半時間,新四軍3師師部才成功突圍,跳出了日寇的包圍圈。
1945年3月發生在江蘇淮陰的那場戰斗,也讓馬維忠記憶猶新。淮陰縣被護城河環繞,四周被20多米高的城牆包圍著,要想攻下淮陰縣,必須翻過城牆。“那是一場激烈的戰斗,我們翻城牆,日寇就在牆頭上用槍射擊,用刺刀刺,許多戰友犧牲了。”
徐家標,是馬維忠無法忘記的戰友。在那次戰斗中,徐家標成功地爬到了城牆上,與日寇拼刺刀,消滅了4個鬼子,准備打第5個的時候,被敵人的槍彈擊中,光榮犧牲。
“日寇將徐家標的遺體豎在牆頭上,拿他的遺體作掩護,躲在后面朝我們開槍。許多戰友看到這一幕,都很心酸,一邊抹眼淚,一邊戰斗。”馬維忠說。
攻打了一天一夜,馬維忠和戰友們終於佔領了淮陰縣,消滅了100多個鬼子,活捉了40多個鬼子。淮陰縣的老百姓為了紀念徐家標,就將縣城南門命名為“家標門”。
“這枚紀念章是我的榮譽,但更是無數為抗戰犧牲的戰友們的榮譽。歷史不能忘記,和平要倍加珍惜。”馬維忠小心地從盒子裡取出紀念章,放在手裡撫摸著,然后鄭重地挂在了脖子上。他說,紀念章裡藏著永不磨滅的抗戰精神,他要告訴自己的兒孫,把這種精神代代相傳。(記者邱玥 文/圖)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