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撫順大山坑選煤場的工人。
今年7月,省地質資料館把近2000份日偽時期遺留下來的地質資料,進行了重新梳理。資料顯示,日本對遼寧礦產資源調查始於1895年,足跡遍布我省2000多個礦區。
日本在遼寧地區發現60多個礦種
8月20日,記者在省地質資料館看到幾份礦產資源調查報告,它們是日本侵佔東北時期遺留下來的。“根據《奉天礦產調查書》等資料記載,日本對我省礦產資源的調查研究是在 ‘九一八’事變之前進行的。 ”省地質資料館副館長李東風說,“我們推算,早在1895年,日本就開始對遼寧地區的礦產資源進行研究。 ”李東風進一步解釋說,地質調查需要從面到點,從研究到勘探再到開採,需要一個過程。
據了解,遼寧地區目前共發現礦種120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有117種,其中,近一半以上礦種是在日偽時期被發現的。而且,日本滿鐵地質調查所在遼寧省的2000多個礦區都做過調查,他們找礦的足跡幾乎遍布遼寧省14個市的各個角落,像鞍山和撫順的西露天礦,日本人都做過十分詳細的地質調查。李東風還告訴記者,日本人寫的地質調查報告,針對撫順地區煤炭資源的就有近10種,早在1924年,滿鐵地質調查所就對撫順地區油頁岩進行了詳細勘察,為長期霸佔中國做准備。
省地質資料館存有一本 《滿洲帝國分省地圖並地名總覽》,記者看到,泛黃的舊頁上寫著“全國市街名一覽”,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各省市縣的名字。
“他們就連村的名字都給起好了,這是很令人氣憤的!”李東風說,看“滿洲帝國”的地理目錄,從日本人劃分的行政區劃中,可以看出其野心就是長期霸佔我國的東北,把東北變為自己的領土,進而進行資源掠奪。在資料館裡,記者看到一本《大東亞共榮圈全圖》,在這幅日本人描繪的地圖上,東三省都被用粗紅線劃定為“滿洲國”。
撫順煤曾是“東洋標准煤”
8月10日,記者參觀了撫順煤礦博物館和位於渾河南岸的西露天礦礦坑。
撫順西露天礦是亞洲第一大露天煤礦礦坑。追溯歷史,這裡是住著8萬多人的千金寨。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國力日衰,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不得不取消開發撫順煤田的禁令。 1901年,王承堯等人申請開採撫順煤田獲准,並創辦了公司。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后,沙俄為運輸煤炭,未經清政府允許,沿渾河南岸向東至撫順煤田方向鋪設鐵路,穿過千金寨修到老虎台坑,線路全長53.3公裡。 1905年沙俄戰敗后,日本侵略者奪取了撫順鐵路和煤礦支線的路權,並佔領了撫順煤田,日本侵略者對撫順煤礦的瘋狂掠奪正式拉開帷幕。
李東風說,1906年4月,千金寨站開始正式辦理客貨運輸。 1926年,日本將千金寨站遷至大官屯附近擴建新站,改名大官屯站,從此,撫順地區的煤炭和其他物資的進出均由大官屯站辦理。 1929年,撫順煤礦的煤產量已達到東北煤炭總產量的69%,主要是運往日本。撫順煤炭運往日本國內的數量佔煤礦總輸出量的50%,佔日本煤炭輸入總量的60%-70%。 1929年,運往日本的撫順煤炭就有180多萬噸。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對撫順煤礦擴大開採。 1937年,日偽統治者劃撫順縣部分地區設撫順市,成立偽撫順市公署,從此,千金寨的地名從地圖上消失了。
“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已經壟斷了東北煤炭業。
1932年,滿鐵地質調查所經過調查,推定全東北煤的埋藏量是48億噸,偽滿后期,推定全東北煤的埋藏量超過200億噸。
省地質資料館裡有一份 《撫順炭性質及其用途》,它是日本人於1925年寫的調查分析報告,曾屬於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滿蒙物質參考館,這個報告對撫順煤炭的性質和煤田成因做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李東風說,撫順煤被日本認為是最好的工業煤,很早就被日本海軍作為特別規定來使用,日本人稱撫順煤為“東洋的標准煤”,並且以撫順煤作標准,來判定其他煤的優劣。“九一八”事變以后,撫順煤炭產量持續增長,1937年達1034萬噸,日本最大的海軍工廠——吳工廠,幾乎全部使用撫順煤。
日本制造大炮和軍艦甲板的用鋼,必須用撫順煤來冶煉,其他的煤都不行。當時,日本的八幡制鐵所,有煉鋼用的煤氣發生爐20多座,如果使用撫順的中塊煤,開動12座就足夠用,而且煤氣的使用標准穩定。
據統計,1903年至1944年,日本從撫順掠走煤22300萬噸,生鐵1100萬噸,鋼580萬噸。由於無度的壓榨和奴役,其間撫順形成30多個“萬人坑”,死亡礦工30萬人左右。
撫順煤礦的“特殊工人”達4萬多
在撫順煤礦博物館的展櫃裡,記者看到日本侵佔時期遺留下來的“日偽撫順礦炭特殊工人名冊”,還有“昭和十四年度人事統計”,它們印証了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廣大勞工的剝削和壓迫。
1937年“七七”事變后,東北地區的勞動力嚴重不足,成為日偽統治者面臨的一大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日本關東軍於1941年同日本駐華北軍達成了關於緊急動員“工人入滿”的協議,把戰俘和其他關內被俘人員押送到東北當“特殊工人”。
從此,一批批“特殊工人”來到東北,在日本的軍事工程和一些產業裡做苦工。 “特殊工人”中有被俘的抗日軍人、抗日干部,還有無辜的中國百姓。
根據資料記載,至1945年8月,撫順的“特殊工人”已達4萬人之多,其中就有焦裕祿。
“特殊工人”集中在撫順西露天礦、老虎台等採炭所,從事最艱苦的採炭、掘進、支柱等工作。在日偽軍、警、憲、特的監視下,每天要做10小時甚至12小時以上最繁重的體力勞動,勞動強度大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
礦井下的條件極其惡劣,冒頂、瓦斯爆炸等事故經常發生,傷亡事故不斷。“特殊工人”的工資非常低,不足普通工人的三分之一,糧食定量也最低,且伙食極差,居住條件極壞,傳染病經常流行,還得不到治療,死人的事也經常發生,形成一個個“萬人坑”。
日本帝國主義野蠻的奴役、貪婪的掠奪不斷激起廣大礦工的強烈反抗,罷工浪潮風起雲涌,直至日本投降。(孔愛群/王岩頔 照片由撫順煤礦博物館提供)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