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銘記歷史啟示 實現光榮夢想

2015年09月16日14:07   來源:《求是》

原標題:銘記歷史啟示 實現光榮夢想

中流砥柱 民族先鋒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張樹軍

  70年前,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這一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而取得這一偉大勝利的關鍵,是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縱觀14年抗日戰爭歷史,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第一,中國共產黨從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肩負歷史重托,最先舉起抗日旗幟,積極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發展,直接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武裝斗爭,成為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最早宣傳者、動員者和抗擊者。第二,中國共產黨不僅倡導、推動和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成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鼓舞者和組織者,而且在抗日戰爭期間,始終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同各愛國黨派團體和廣大人民一起,共同維護團結抗戰大局,成為引領全民族抗戰走向勝利的一面旗幟。第三,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為實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戰、爭取抗戰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戰略指導。第四,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開辟的敵后戰場,在相持階段到來后逐漸成為全國抗戰的主戰場,為堅持持久抗戰、奪取最后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第五,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戰、民主旗幟,把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同爭取人民民主的斗爭有機結合起來,推動民主進步力量的發展,爭取抗戰勝利成為人民的勝利,逐漸成為人民民主運動的主導力量。總之,中國共產黨高揚愛國主義偉大旗幟,以自己的政治主張、高超智慧、堅定意志、犧牲精神和模范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克敵制勝的正確方向,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新的道路,鍛造了堅強核心。這條新的道路,就是新民主主義道路。抗日戰爭烽火的洗禮,使中國人民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加堅定了對民族獨立、自由、解放的追求,也更加深入地思考實現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而指明這條正確道路的,正是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科學闡明了新民主主義理論,指明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方向和道路。中國共產黨把抗日戰爭作為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個重要階段,強調進行抗日戰爭,不僅要驅逐日本侵略者,而且要為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創造條件。毛澤東同志指出,抗日戰爭的勝利應使中國擺脫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但中國既不可能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也不可能立即進入社會主義社會,而是建立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制度,作為走向社會主義前途的過渡階段。這在實際上提出了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新道路,而這條新道路的總目標就是“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國家”。

  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從狹小的范圍走出來,成為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特別是經過整風運動和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選舉產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實現了全黨的高度團結和統一,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得到空前提高。中國共產黨政治主張的正確、中流砥柱作用的發揮、民族先鋒形象的彰顯,使中國人民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這場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斗爭中發揮了堅強核心作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主張,符合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國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從而推動中國人民的政治選擇進一步轉向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成為中國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為中國走上新民主主義道路進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開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鍛造了堅強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影響了人心向背,決定了中國走向。在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繼續奮斗,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進而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辛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今天,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就是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矢志不渝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天地英雄氣 精神萬代傳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 禹 光

  習近平主席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新形勢下,我們紀念這場偉大的勝利,就要從抗戰精神中汲取智慧力量,把強國強軍偉業推向前進。

  弘揚抗戰精神,必須銘記為鑄就這一偉大精神作出重大貢獻的英雄們。天下艱難際,時勢造英雄。在14年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特別是八年全面抗戰的艱苦歲月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圖存的共同意志,譜寫了感動天地、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涌現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庄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及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正是他們,拋頭顱、洒熱血,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鑄就偉大的抗戰精神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他們身上,充分展現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充分展現了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充分展現了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充分展現了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正是在這樣的信念支撐、激勵下,中國人民堅持抗戰、持久抗戰,終於打敗了凶惡的侵略者、贏得了戰爭的最后勝利,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我們要“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讓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成為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

  弘揚抗戰精神,必須聚焦愛國主義這個核心,激發矢志民族復興的情懷追求。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之魂,最深沉、最寶貴。面對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面對民族生死存亡,海內外中華兒女以強烈的家國情懷,空前團結起來,爭先投入保家衛國的偉大斗爭之中,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譜寫下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篇章。正是有了這種愛國主義精神,“誓死不當亡國奴”成為響徹中華大地的最強音,“一寸山河一寸血”成為抗戰到底的堅定行動,爭取民族解放成為四萬萬同胞的共同追求。可以說,愛國主義是抗戰精神最本質最內核的部分,始終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撐。愛國主義是具體的、歷史的。今天,愛國主義具體的體現就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弘揚抗戰精神,就是要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最大限度集聚推動強國強軍的正能量。

  弘揚抗戰精神,必須扭住堅定正確政治方向這個根本,強化堅持黨的領導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遙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我們黨是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是抗戰精神的正確引領者和模范實踐者。黨倡導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凝聚起中華民族抵抗侵略的廣泛力量﹔提出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方針,為抗戰軍民提供有力的戰略指導﹔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武裝群眾,領導開辟的敵后戰場逐漸成為主戰場﹔形成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建設新民主主義國家的綱領,回答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我們黨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是民族復興的主心骨。現在,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動“中華號”巨輪破浪前行,一刻也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弘揚抗戰精神,就要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認識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歷史必然性和制度優越性,堅決擁護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決抵制否定黨的領導的錯誤思潮,打牢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政治根基,不斷增進對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忠誠信賴。

  弘揚抗戰精神,必須圍繞民族凝聚力生命力這個精神紐帶,匯聚萬眾一心攻堅克難的磅礡力量。抗日戰爭既是實力的較量,也是精神意志的比拼。面對民族存亡續絕的危機,中華兒女“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展現了萬眾一心的堅強團結﹔面對敵我實力懸殊的差距,中國人民抱著必勝決心殊死搏斗,展現了敢於亮劍的戰斗精神﹔面對敵人的軍事絞殺、政治拉攏、經濟封鎖,抗戰軍民不為任何艱難險阻所懼,展現了堅忍不拔的鋼鐵意志。成千上萬的英雄們,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奮勇前進,在侵略者的屠刀下英勇就義,彰顯出中華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當前,我國正處在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體量越大,前行中的壓力阻力就越大,深層次矛盾問題也日益凸顯。這就尤其需要大力弘揚抗戰精神,進一步鞏固眾志成城的民族團結,提振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激發廣大人民的創造活力,匯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礡力量,切實擔當起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

正確認識歷史 牢記偉大真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王建朗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隻有正確認識歷史,才能更好開創未來。歷史是寫在人民心中的,歷史不容抹殺,也是抹殺不了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並肩戰斗取得的偉大勝利。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正確的歷史觀是正確認識歷史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是當年勇敢抗擊侵略戰爭的國家的人民還是當年發動侵略戰爭的國家的人民,無論是經歷了那個年代的人們還是在那個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們,都要堅持正確歷史觀。”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准確的史實基礎之上。在事實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黃、指鹿為馬的言行,一切顛倒黑白的做法,都是徒勞的。否認侵略歷史,是對歷史的嘲弄,是對人類良知的侮辱,必然失信於世界人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不容置疑,幾千萬人為獨立、自由、和平付出的犧牲不容否定。一切否認侵略戰爭性質的言行,一切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戰爭的言行,一切逃避侵略戰爭歷史責任的言行,不論以什麼形式出現,不論講得如何冠冕堂皇,都是自欺欺人的。”

  中國人民的歷史貢獻是抹殺不了的。在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中國首先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打擊和消滅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對徹底戰勝日本法西斯起到決定性作用。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不管承認不承認,永遠就在那兒。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的抗戰給了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巨大支持。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延緩了日本發動“南進”、“北進”的戰爭進程,保障了同盟國“先歐后亞”戰略的實施,配合了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行動,制約和打亂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戰略配合的企圖,極大地緩解了盟軍在東南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力。中國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后方基地,為盟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

  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積極推動者和踐行者,也是最早推動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國家。抗戰初期,中國便竭力向世界宣傳“和平不可分割”的觀念,逐漸讓世界明白:抗日戰爭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1941年12月9日,即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第二天,中共中央發布《中國共產黨為太平洋戰爭的宣言》,呼吁中國與英美及其他抗日諸友邦締結軍事同盟,實行配合作戰,同時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統一戰線,堅持抗日戰爭至完全的勝利。1942年1月1日,以中美英蘇四國為首的26個參加對德意日軸心國作戰的國家,在華盛頓聯合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中國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戰后秩序的重要設計者。中國不僅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重要貢獻,還在如何維護反法西斯戰爭的成果方面積極思考,為建立公平合理的戰后世界秩序作出了重要貢獻。1942年,中國有關方面便已開始提出關於未來國際組織的若干設想,認為國際聯盟效率低下,缺乏權威,應該建立新的國際組織,這一組織應擁有更大的權威、更高的效率,能夠迅速對危害世界安全的行為進行強力干預,而戰時的反法西斯大國必須在戰后維護世界秩序中發揮核心作用。中國還提出了四大核心的主張,這一構想與盟國不謀而合,最終被融入《聯合國憲章》,成為聯合國安全架構的一項核心內容。在籌建聯合國的過程中,中國將自己視為東方民族以及世界弱小民族的代表,努力爭取戰后國際關系朝著平等與正義的方向發展。

  歷史的啟迪和教訓是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營養劑。昨天的歷史不是今天的人們書寫的,但今天的人們不能脫離昨天的歷史來把握今天、開創明天。我們回顧戰爭歷程,是珍惜和平來之不易,而不是崇尚武力﹔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要銘記歷史所啟示的偉大真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血的教訓不能忘卻,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歷史一再証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平促進發展,戰爭摧毀文明。任何復活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的企圖,任何推行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行為,都是逆歷史潮流而動,都將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對,必將重蹈自取滅亡的覆轍。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70年前,中國人民被迫卷入戰爭,陷入亡國滅種的危機,不得不奮起反抗並最終贏得了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法西斯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轉折。70年后的今天,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要更加珍惜和平的國際環境,更加堅定地排除一切干擾,向著既定的目標奮勇前進!

和平來之不易 和平必須捍衛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陳 晉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隻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充分展示了以史為鑒、維護和平的堅強決心。

  以史為鑒,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經歷過戰爭苦難的人們,最懂得和平的重要與珍貴﹔長期遭受欺凌侵略的民族,最渴望和平。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付出的犧牲也最大。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對戰爭和動蕩有著發自內心的強烈拒斥。沒有和平,連最基本的生存權利都不能保証,更談不上任何發展。必須毫不動搖走和平發展道路,就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啟示。

  當今世界,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天下並不太平,我們更應該牢記70年前那場戰爭的慘痛教訓,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總體上和平發展的局面。隻有推動各國人民相互了解理解、民心相親相通、文明交流互鑒,才能在人們心靈中堅定和平發展的理念和信念。我們強調銘記抗戰歷史,不是為了延續民族之間的仇恨,而是為了時刻提醒全民族肩負的和平使命,更加珍愛和平、維護和平、捍衛和平,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是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讓各國人民永享太平。

  以史為鑒,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縱觀人類歷史,依靠武力對外侵略擴張,必然以失敗而告終。從17世紀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到19世紀的維也納體系,再到20世紀初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依靠戰爭和強權形成的格局,沒有哪一種能真正維持和長久穩定。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過20年,就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了舊歷史邏輯和舊國際秩序的破產。這種舊歷史邏輯,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這種舊國際秩序,就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和平與正義的嶄新勝利。戰后開始形成新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准則為基礎,倡導和平、民主、獨立。特別是廣大亞非拉地區的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使得全球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國際關系民主化獲得重要推動力。如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迅速發展。各國聯系日益緊密,相互依存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越來越成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命運共同體。求和平、謀發展,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促合作、圖共贏,成為時代的滾滾潮流。我們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關系,積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努力克服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實現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我們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成果,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庄嚴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再一次向全世界鄭重表達了中國的善意和維護和平的堅強決心。

  以史為鑒,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一個國家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從根本上是由這個國家的性質決定的。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選擇的必然是和平發展的道路。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沒有和平,發展就無從談起。這就決定了中國始終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集中精力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決定了中國始終會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人民從近代以來苦難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結論。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就崇尚和諧。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協和萬邦、親仁善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國雖大、好戰必亡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已經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近代以后,中華民族遭到了列強長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國人民從中學到的不是弱肉強食的強盜邏輯,而是更加堅定了維護和平的決心。消除戰爭、實現和平,擺脫落后、實現振興,成為中國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願望。

  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不會將自己曾經遭受的苦難再強加給別人。任何外國也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中國過去、現在、將來都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鄭重宣告的:“中國人民將堅持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