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新
龍岩市永定區金豐大山腳下,有一個被譽為“二十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基點村——岐嶺鄉下山村。從1927年建立黨支部起,這裡的人民英勇斗爭、前仆后繼,一直堅持到新中國誕生,涌現了許許多多革命英雄人物,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華僑女英烈陳康容就是其中的一位。
陳康容,女,1915年生於緬甸。其父陳錫梅早年留學日本,后在緬甸仰光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積極參加辛亥革命。1930年,陳錫梅攜長女陳月貞、次女陳康容回故鄉探親。此后,陳康容不願離開祖國,留在廈門集美師范高中部讀書。其間,她積極參加進步活動。1934年,為避開當局注意,陳康容返回緬甸,執教於仰光華僑女中,投身華僑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陳康容再次返回祖國,就讀於廈門大學,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同年,陳康容加入中國共產黨。
七七事變后,陳康容任廈門慰問抗戰將士工作團宣傳股股長。同年11月,陳康容與一批愛國華僑青年一起奔赴中共閩西特委駐地龍岩后田村,參加特委舉辦的第一期抗日救亡訓練班學習,結業后她留任第二期訓練班文化教員。
1938年3月,新四軍二支隊離開閩西開赴蘇皖抗日前線。根據黨組織的決定,陳康容改名陳容,回老家金豐大山地區堅持抗日救亡斗爭。從龍岩回到故鄉下山村后,陳康容立即與當地黨組織取得了聯系。此后,她擔任下山村黨支部宣傳委員,並以小學教師的公開身份,組織敵后委員會和抗日救亡劇團,舉辦夜校,籌募抗日經費,開展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動。她主演過話劇《打倒賣國賊》、《放下你的鞭子》、《抓漢奸》等。這些活動,進一步鼓舞了群眾的抗日熱情。
1939年春,陳康容與中共閩西特委宣傳部負責人黃會齋結婚。同年秋,她被調至中共閩西特委機關工作,后又隨機關遷到廣東大埔和梅縣丙村。1940年,閩西國民黨頑固派開始掀起反共高潮,摧殘抗日救亡力量。由於形勢急劇惡化,部分同志被迫轉移。這時,陳康容的丈夫黃會齋調往閩南工作,她則重返岐嶺鄉,負責黨支部的主要工作。她秘密著手組建一支游擊隊,准備以武裝斗爭打擊國民黨頑固派的囂張氣焰。
1940年8月19日早上,陳康容正准備到下山小學去上課,因叛徒出賣,她在家中被國民黨頑固派抓捕。
第二天,烏雲密布,大雨傾盆。敵人要把陳康容押解到20多公裡外的撫市鎮,還強迫她挑東西。陳康容大義凜然,堅決不走也不挑東西,敵人硬是連推帶拉地把她押解到撫市鎮國民黨軍團部。敵團長親自審問,要陳康容說出共產黨員的名單,但陳康容一字不吐。
過了十多天,敵團長嘻皮笑臉地走到牢房,塞給陳康容一疊紙幣。陳康容怒不可遏,把紙幣狠狠地摔在地上,厲聲道:“共產黨員不稀罕你的臭錢!”
敵人軟硬兼施,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敵團部的一個姓陳的副官,過去也曾在廈門大學讀過書,自稱是陳康容的老同學,特地辦了豐盛的酒菜“宴請”陳康容,並要陳康容與他結婚。陳康容氣憤極了,大聲怒斥:“槍斃我可以,但要我依從,萬萬辦不到!”
最后,黔驢技窮的敵團長交給陳康容一張白紙,說:“限你三天寫好自白書,不然剝你的皮!”
3天后,敵團長到牢房向陳康容要自白書,隻見紙上寫了4行詩句:
青春價無比,團聚何須提?
為了申正義,何懼剝重皮!
敵團長氣得渾身發抖,下令把陳康容拖出去吊打。陳康容堅貞不屈,被打得死去活來,硬是堅決不招供。
9月15日,撫市鎮墟天。劊子手把陳康容綁著押到墟場對面的山包上。陳康容一路高唱《國際歌》。當劊子手把她推進活埋她的土坑時,她拚盡最后的力氣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漢奸賣國賊!”
陳康容壯烈地犧牲了,當時年僅25歲。趕集的群眾十分悲憤,泣不成聲。
為了紀念陳康容,1944年11月,中共永定縣委在金豐大山彭坑村建立了一支游擊隊,命名為“康容支隊”。這支游擊隊成立后,積極開展反頑自衛斗爭,逐漸發展壯大,終於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來源:《福建黨史月刊》2015年第10期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