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賀
80多年前的1930年6月、1932年6月和1933年11月,毛澤東先后三次來到中央蘇區模范鄉才溪鄉,進行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通過走村訪戶、與村民促膝談心和開座談會等多種方式,收集了大量的調研資料,寫下了《才溪鄉調查》這篇光輝著作。毛澤東在中央蘇區工作期間能夠就一個地方多次連續地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開展調研,並寫出了具有指導意義的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充分顯示了共產黨人堅持群眾路線,保持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為我們樹立了光輝典范,對於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轉變作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要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
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群眾路線看作是黨的生命線,在實際工作中堅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深入群眾之中獲取力量源泉,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黨的事業的發展。毛澤東去才溪鄉調查就是一次為解決如何正確處理蘇維埃政府同群眾的關系、為制定正確的政策提供依據而進行的一次深入群眾的調查工作實踐。
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領導革命武裝開赴井岡山,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開辟了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漸形成了以江西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這期間,國民黨蔣介石先后動用上百萬軍隊和數百架飛機,向中央根據地發動數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實行了嚴酷的經濟封鎖政策。為了打破敵人的“圍剿”和封鎖,除了加強軍事斗爭,更要動員群眾,求得人民群眾的支援,才能打敗敵人的“圍剿”。然而,在“左”傾錯誤思想指導下,鄉、村蘇維埃政權的許多工作發生了錯誤,障礙了根據地各項工作的開展,嚴重損害了黨同群眾的關系,使蘇維埃政府同群眾的關系比較緊張。時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澤東反對“左”傾的錯誤做法,從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原則出發,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注重調查,反對瞎說”。因此,毛澤東先后三次來到才溪,調查才溪人民在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以及勞動互助、擴大紅軍、擁軍優屬、生產支前、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況,獲取第一手資料,用調查研究的事實駁斥了“左”傾錯誤。毛澤東在《才溪鄉調查》調研報告中指出:才溪鄉“這一鐵的事實,給了我們一個有力的武器,去粉碎一切機會主義者的瞎說,如像國內戰爭中經濟建設是不可能的,如像說蘇區群眾生活沒有改良,如像說群眾不願意當紅軍,或者說擴大紅軍便沒有人生產了”等,“鄭重介紹長岡鄉、才溪鄉、石水鄉的光榮成績於全體工農群眾之前,我們號召全蘇區幾千個鄉一齊學習這幾個鄉,使幾千個鄉都如同長岡、才溪、石水一樣,成為爭取全中國勝利的堅強的前進陣地”。毛澤東的《才溪鄉調查》闡述了在國內革命戰爭環境下根據地建設不僅必要而且是可能的這一重要問題,批判了“左”傾錯誤路線執行者在根據地建設方面的錯誤,起到了“粉碎一切機會主義者的瞎說”作用,從而為制定正確的政策、促進紅軍壯大和根據地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
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的革命實踐,為我們樹立了深入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典范。在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全面從嚴治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斗過程中,我們要按照毛澤東所倡導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思想,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善於深入群眾,凝聚群眾的智慧,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二、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要深入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法寶,也是我們開展工作的根本方法。密切聯系群眾就要求黨員干部能夠深入到群眾之中,和群眾打成一片,獲得群眾的認同和信任,從而聽到群眾真正的心聲。毛澤東才溪鄉調查強調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點為指導,堅持人民群眾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觀,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深入到群眾之中向群眾學習。
毛澤東才溪鄉調查做到了輕裝簡從,不搞生活特殊化,以“小學生”的態度虛心向群眾請教,真正做到了深入群眾,展示了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心連心,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的本色。毛澤東第三次來才溪鄉的時候,雖然已是嚴冬季節,還是長途跋涉,在簡陋的條件中進行調查,但他不允許村蘇維埃政府對他的生活有一點特殊照顧。據毛澤東的警衛員陳昌奉回憶,毛澤東住在不足7平方米的簡陋房間,房間裡面放一張桌子和一個竹椅,桌上放著一盞馬燈、一個銅墨盒、一支毛筆、一支紅藍鉛筆。床是門板加兩塊木板和兩條長凳搭起來的。調研期間,毛澤東走家訪戶,探望軍烈屬,晚上開會到深夜。即使是這樣繁忙,他還抽出時間在公田參加勞動,脫了鞋,卷起褲腳,拿起鋤頭,和群眾一起干起來,順便了解生產情況,幫助村民出主意、想辦法,選擇品種好的地瓜,以求得好收成。看到紅軍家屬在院內劈柴,毛澤東執意地要過斧頭,嫻熟地幫助老大娘劈柴、嘮家常,了解生活情況,完全和群眾打成一片。
緬懷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的革命實踐活動,深深地感到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要深入到群眾當中,傾聽群眾的心聲,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學習毛澤東為我們樹立的典范,要搞好調查研究,就要虛心深入群眾,拜群眾為師,甘當群眾的小學生,才能從調查過程中取得真實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深入群眾就要做群眾的貼心人,永葆共產黨人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
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要時刻關心群眾生活
關心群眾生活,解決群眾的困難,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歷史表明,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階段,隻要我們黨做到了心系人民群眾,黨的事業就會走向輝煌。毛澤東在總結黨的群眾工作經驗時指出:“要得到群眾的擁護麼?要群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麼?那末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痒,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毛澤東才溪鄉調查充分體現了關心群眾生活的一貫主張。
毛澤東在才溪鄉調查期間,除了開座談會了解情況外,還十分關心群眾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問題,豬、魚、雞、鴨、蛋、木頭、鐵、布、鹽、茶、紙、油的價格等等,“一概問個齊全”。在軍屬孔菊姑家,毛澤東滿臉笑容地問:“老人家,家裡有多少人?日子過得好不好呀?”“蘇維埃干部有到你們家裡來嗎?困難時,政府幫助群眾嗎?”當孔菊姑回答“日子過得很好”“干部經常來俺家,柴、米、油、鹽都想到了,俺連水都很少挑。干部還幫助犁田、耙田,照顧得很好”時,毛澤東笑著點頭說:“好,這樣就好!”毛澤東還和鄉蘇維埃干部一起研究解決陳美蘭大媽一家遭受火災造成生活困難的問題,啟發鄉蘇維埃干部發動群眾幫助陳大媽蓋房子,還親自來幫工。在毛澤東的幫助下,房子蓋好了,讓陳大媽一家和鄉親們深受感動。毛澤東還關心群眾的醫療健康情況,他對鄉蘇維埃干部說:你們住在山區,中草藥資源很豐富,區、鄉要很好重視和組織,派人去採,一個鄉要有二個醫生,把那些中醫生組織起來,生活上給予一定的照顧,解決群眾缺醫少藥的困難。同時要搞好土特產經濟收入,茶油、土紙都是很好出口的,可以用它換回我們生活生產必需品。隻要我們有了東西,敵人就封鎖不住我們啦。在1934年1月於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毛澤東根據調查研究了解到的情況向大會提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再次發出了關心群眾生活的號召。
毛澤東關心群眾生活的革命實踐活動和論述,深刻揭示了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為我們樹立了共產黨人關心群眾生活的榜樣,為我們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指明了方向。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深入發展階段,也是矛盾的多發期,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從根本上說要靠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是,良好的黨群關系也是處理好這些矛盾的一個重要因素。黨員干部要學會深入群眾,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切實解決好與群眾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隻有這樣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保持黨的執政基礎不動搖。
四、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轉變作風,就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創造力。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就要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高度凝聚民智民力,不斷促進黨的事業的發展壯大。對於這方面,毛澤東說:“必須明白: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尊重和保護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問計於民,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是黨的領導干部的必備基本功。毛澤東才溪鄉調查對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行之有效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對群眾的創新精神給予了高度贊揚。
在革命戰爭中,才溪鄉絕大多數青壯年都參加了紅軍,出現了勞動力銳減、“耕田主要依靠於女子”的情況。為解決勞動力的不足,才溪鄉群眾創造了“勞動力互相調劑”的勞動合作社與耕田隊。毛澤東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贊“現在全蘇區實行的‘勞動互助社’,就是發源於此”。毛澤東對群眾發明的消費合作社、糧食合作社等,也給予高度的稱贊,稱贊為“合作社第一好”。他還對才溪鄉的“村的代表主任制度及代表與居民發生固定關系的辦法”,“依靠於民眾自己的鄉蘇代表及村的委員會與民眾團體在村的堅強的領導,使全村民眾像網一樣組織於蘇維埃之下,去執行蘇維埃的一切工作任務”給予肯定,認為“是蘇維埃組織與領導方面的一大進步”,“這是蘇維埃制度優勝於歷史上一切政治制度的最明顯的一個地方”,並且提出“應該推行到全蘇區去”。毛澤東認為,才溪鄉“他們的選舉宣傳,他們的組織候選名單與發動群眾對候選名單的批評,他們的組織工人與女子當選,都充分執行了中央政府的選舉訓令”,對才溪鄉的選舉給予了肯定,稱贊是“成為蘇區選舉運動的模范”。毛澤東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報告中多次使用了《才溪鄉調查》的素材,把才溪鄉的經驗作為會議材料發給與會代表學習,大力提倡和推廣才溪鄉群眾創造的經驗,高度贊揚才溪鄉群眾的首創精神。
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甘當人民群眾的小學生,擺正自身同人民群眾的正確關系,深深扎根於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之中,是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把依靠人民、由人民當家做主、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黨的領導有機地結合起來,積極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投身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奮斗目標和檢驗標准。在緬懷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的革命實踐中,我們要真心實意地相信群眾,認真地吸納群眾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尊重群眾創新成果,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充分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從人民的實踐創造中汲取智慧,從人民的發展要求中獲得動力。
(本文作者系中共遼寧省直屬機關工委黨校教授)
來源:《福建黨史月刊》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