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浴血十四年——可歌可泣的東北抗聯

2015年09月18日13:21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浴血十四年

戰壕中的抗日義勇軍

抵抗到底的少數東北軍

被日軍佔領的中國村庄內每家必須挂日本國旗

日本軍隊發動九一八事變

設在下窪防地的吉林抗日救國軍總司令部

自衛軍某部騎兵大隊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人民抗日武裝。它的前身是東北抗日義勇軍余部、東北反日游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中,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孤懸敵后,堅決抗戰,與武裝到牙齒的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英勇斗爭,打擊和牽制了幾十萬日本關東軍,有力地支援了全國抗戰。東北抗日聯軍創造出名垂青史的光輝業績,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驚天動地的英雄篇章。

東北抗聯的產生,是東北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爭的延續和升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中國共產黨在東北沒有武裝力量。在1927年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之前,東北地區甚至沒有統一的黨組織。“八七”會議之后,中共中央派順直省委組織部長兼秘書長陳為人到東北籌建東北地區黨的統一組織——中共滿洲省委。1927年10月24日,在哈爾濱道裡中國十三道街48號,由陳為人同志主持召開了有哈爾濱、大連、長春、沈陽等地共40名黨員代表參加的東北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標志著東北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主張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抗日高潮的推動下,由東北各階層民眾和東北軍部分愛國官兵組織起來的東北抗日義勇軍成為最早奮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先驅,其發展之迅猛,參加階層之廣泛,在東北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從1932年初開始,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南滿、東滿、吉東和北滿地區建立了十幾支抗日游擊隊(一般稱“反日游擊隊”),積極配合了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對日作戰。由於受到國民黨政府反對和限制及其自身存在的弱點,在日軍全面進攻下,至1933年春,東北抗日義勇軍紛紛潰敗,抗日游擊隊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繼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東北抗聯的發展,是反日統一戰線形成的堅強基石

1933年9月至1936年1月,抗日游擊隊相繼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同盟軍和東北反日聯合軍。東北人民革命軍的成立、反日統一戰線的形成、抗日游擊戰爭的發展,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人民革命軍各部由於執行反日統一戰線的方針,實行符合實際的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艱苦的環境中英勇奮戰,粉碎了日偽軍的多次“討伐”,發展壯大了自己的隊伍,並擴大了游擊根據地,開辟了新的游擊區,使東北抗日游擊戰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好局面。至1936年,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同盟軍和東北反日聯合軍又統一整編為東北抗日聯軍。1936年2月至1937年底,東北抗日聯軍發展到11個軍,人數最多時約為3萬人,其中,東北抗日聯軍第l、第2、第3、第6、第7軍是在抗日游擊隊的基礎上建立的,東北抗日聯軍第4、第5軍是在吉林國民救國軍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東北抗日聯軍第8、第9、第10、第11軍是在抗日義勇軍余部和反日山林隊的基礎上建立的。東北抗日聯軍成立后,開辟了東滿、南滿、吉東、北滿4大游擊區,在南起長白山、北抵小興安嶺,東起烏蘇裡江、西至遼河東岸的廣大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同日偽軍進行了大小幾千次戰斗,粉碎了日偽軍的多次“討伐”,有力地打擊了日偽軍。1938年至1940年,東北抗日聯軍進入極端艱苦斗爭階段,遭受了嚴重的挫折。部隊經過縮編,開展小型游擊戰爭,保存了一部分骨干力量。進入蘇聯境內整訓后,東北抗日聯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並不斷回到中國東北繼續對日偽軍進行小規模戰斗。1945年8月,在蘇聯整訓的東北抗日聯軍將士配合蘇聯軍隊出兵中國東北,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

東北抗聯斗爭歷程,是一部悲壯慘烈、可歌可泣的史詩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至1945年9月2日日本簽字投降,東北抗日聯軍經歷了反日游擊隊、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聯軍和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4個發展階段,與包括東北抗日義勇軍在內的東北人民共同殲滅日偽軍20余萬人,歷時14年之久。在這5000多個殊死搏斗的日日夜夜,東北抗日聯軍孤懸敵后,在極其殘酷的斗爭環境中、在敵我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與優勢裝備之敵浴血奮戰、周旋苦斗,雖一度遭受挫折,但始終未被日偽軍消滅。難以想象,在冬季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極度嚴寒中作戰,東北抗日聯軍官兵竟僅穿著有窟窿的單衣﹔難以想象,在雪地裡宿營、行軍,官兵的腳趾竟被凍掉,有的一覺醒來就成為“冰人”﹔難以想象,沒有糧食,樹皮、草根、牛皮竟成為官兵的“美味佳肴”……這些歷史,無須刻意加工或粉飾,把它活生生擺在那裡,就足以令世人深深震撼。東北抗日聯軍作戰環境之惡劣、條件之艱苦、戰斗之慘烈,無法用一個“艱苦卓絕”來說盡。然而,正是這些個“難以想象”,造就了一支精悍的強軍,成就了它在數百倍、千倍甚至萬倍於己的日偽軍的重兵圍追堵截中依然保留抗戰火種的不朽傳奇。這其中洋溢的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志,是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堅定信念和無限忠誠。就是這種精神,使東北抗日聯軍以非凡的氣概戰勝了一切艱難險阻,也贏得了世人的尊敬和愛戴。在這14年的漫長歲月中,東北抗日聯軍始終高舉抗日救國旗幟,堅貞不屈,前仆后繼,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以血肉之軀為東北人民的解放,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慘烈的作戰,使抗聯部隊從最多時3萬多人銳減到最少時不足2千人。各級指揮員身先士卒,沖鋒在前,軍以上領導干部犧牲40多位,師級干部犧牲100多位。但官兵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繼續高舉抗日旗幟,團結東北各族人民,前仆后繼,不屈不撓,以英勇頑強的大無畏革命精神,與日本侵略者進行著殊死斗爭。據統計,東北抗聯14年共出擊20多萬次。

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是一部英勇的艱苦卓絕的斗爭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革命歷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東北抗日聯軍表現出的可歌可泣、英勇無畏的犧牲氣概,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寧死不屈精神的集中體現,彰顯了中華民族蓬勃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凝聚力。東北抗日聯軍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和建立的抗日業績,必將永久鐫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鼓舞中國人民前進!(劉巍 粘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