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鐘奇1936年,中共領導的抗日戰士在綏遠地區前線。
1936年12月,綏遠前線的抗日戰士准備阻擊敵人。1949年4月,中央頒給李鐘奇的委任狀。
核心提示
“九一八”事變后,遼寧民眾紛紛組建義勇軍打鬼子,掀起抗日高潮。
這些義勇軍戰士轉戰南北,英勇作戰,給日寇以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 1955年,有兩位從義勇軍中走出的勇士被授予少將軍銜,一位是高體乾,一位是李鐘奇,他們都是咱遼寧建平人。
高體乾領30人攻打錦西
組建義勇軍錦西驅寇
1911年11月11日,高體乾出生在遼寧省建平縣孤山子鄉白音代溝一個農民家庭。
“九一八”事變后,高體乾與許多東北學生流亡到北京,在東北學院學習。 1932年春,高體乾在北京參加了東北抗日救國會組織的軍政訓練班,經過一個月的培訓后,他肩負著組織、聯絡抗日義勇軍的使命,回到了家鄉建平縣,開始了抗日救國的革命生涯。
建平縣原黨史辦主任胡廣志告訴記者,高體乾回到建平后,通過“親串親、友連友”的秘密活動,聯絡了30多個人,組成抗日武裝。不久,他回到了北京,找到已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的同學王旭。王旭向他介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和抗日主張。這次談話,啟發了高體乾,他對中國共產黨對革命有了新的認識,也堅定了抗日的信心。
“高體乾抗日的事兒在1932年出現了轉機。這年8月,東北抗日救國會任命彭振國為抗日義勇軍第一軍團司令,到熱河指揮作戰。高體乾當時正在熱河,他帶著自己組織的30多人加入了第一軍團。 ”胡廣志說,“高體乾打的第一仗就是攻打錦西(今葫蘆島)縣城。 ”
這一天,義勇軍從朝陽六家子出發,經過一夜行軍,到達錦西城外,此時城內有一個中隊的日寇駐扎。拂曉時分,義勇軍突然發起攻擊。高體乾帶著一隊戰士英勇沖鋒,首先突破了日寇的城防。日寇龜縮到城內兩座大院中,負隅頑抗。很快,敵機趕來支援,一陣狂轟濫炸,義勇軍被迫退出戰斗,撤回到朝陽六家子,高體乾所部30多人無一傷亡。
這一仗,高體乾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受到彭振國的重視,被任命為東北人民抗日義勇軍第一軍團第十二支隊支隊長。經過幾個月的發展,隊伍壯大到2000多人。 1933年3月,日寇進犯建平,義勇軍被打散,高體乾帶領100多人突圍。
奇襲“大滿號”
1934年夏,高體乾來到同學趙九福家中,認識了趙九福的哥哥趙九洲。
趙九洲告訴高體乾,在公營子(今朝陽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公營子鎮)有一個叫“大滿號”的地方,是偽滿漢奸開設的專營鴉片的商號,裡面有許多槍支彈藥。依仗日本鬼子的權勢,商號老板經常欺壓百姓。
高體乾聽后,恨得摩拳擦掌,當即表示一定要為民除害。他趕赴北京尋找舊部。原義勇軍第十二支隊的3名戰士孫慶堂、項洪圖和小婁(名字不詳)願意加入。
“他們4個人晝伏夜出,暗中探查‘大滿號’周邊的地形地貌,並籌借到兩支手槍。 ”胡廣志說。
“大滿號”位於公營子的朱家大院,高高的圍牆之內是一間正房和兩排東西廂房,后院還有一處菜園。朱家主人是副經理,住在正房﹔東廂房住著“大滿號”經理﹔保鏢和伙計住在西廂房,槍支挂在廂房的牆壁上。
高體乾4人決定趁中午時間突襲“大滿號”。 7月的一天,他們化裝成買煙土的農民,身背錢褡子,身前挂著陶瓷罐,暗藏手槍,神態自若地走進“大滿號”。
進了院門,他們發現院裡的人都在睡午覺。高體乾和小婁負責解決東廂房裡的經理,項洪圖和孫慶堂負責解決西廂房的保鏢。
高體乾大喊一聲沖進東廂房,經理被驚醒,他試圖拔槍反抗,高體乾用手槍指著他的腦袋說道:“不許動!動就開槍了。 ”小婁則迅速把牆上的槍支彈藥拿到手裡,另一邊的西廂房也迅速結束了戰斗。帶著繳獲的3支手槍、5支長槍,押著經理,高體乾等人從菜園的角門撤出“大滿號”。
走出很遠,來到一片高粱地后,項洪圖用槍指著經理的腦袋:“你長期欺壓人民,罪大惡極,應該槍斃你。”經理全身顫抖,連連磕頭求饒,表示一定改惡從善。高體乾說:“從今以后不許再搞這個營生,不改過,下次再來,定殺不饒! ”他們將經理綁在高粱地裡,帶著繳獲的戰利品連夜轉移,各自回到家中。
隨后,高體乾來到北京尋找黨組織,得知北京的黨組織遭到了嚴重破壞。無奈之下,1935年1月,高體乾隻得再次返回家鄉,一邊組織人馬抗日,一邊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秘密組織起50余人的抗日隊伍。一年之中,高體乾指揮這支隊伍和其他各路抗日義勇軍配合,數次與日偽軍交手,最終因缺乏槍支彈藥,隊伍解散了,高體乾又回到了北京,繼續尋找黨組織。
1936年3月,高體乾聯系上了原來的熱河支部書記趙玉琪,留在北京做地下士兵運動工作,同年,高體乾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盧溝橋事變”之后,高體乾被派到山西領導游擊隊抗日,后被任命為太岳軍區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在敵佔區開展游擊戰,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高體乾被派回東北,任命為東北軍區第7縱隊參謀長、第4野戰軍48軍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解放贛西南等戰斗。
新中國成立后,高體乾歷任第21兵團參謀長,第55軍參謀長,廣州軍區副參謀長,軍事科學院戰役研究部副部長、戰爭理論研究部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
1955年,高體乾被授予少將軍銜。 1998年5月16日,高體乾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高體乾
李鐘奇率騎兵助攻平型關
義勇軍中三次負傷
1913年12月13日,李鐘奇出生在遼寧省建平縣建平鎮油房地村。
1931年初,李鐘奇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第11期騎兵科,並參加了東北反帝大同盟。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李鐘奇和50余名同學砸開學校的軍械庫,拿起武器投入到抗擊日寇的斗爭中。日寇佔據沈陽城后,李鐘奇等人且戰且退,向通遼、白城一帶轉移,開展游擊戰。
1931年10月,擔任抗日義勇軍一支游擊隊分隊長的李鐘奇,在通遼至白城的一個小鎮上,突然遭到日寇的包圍。李鐘奇勒緊了皮帶,大喊一聲:“突圍! ”率隊直沖敵陣。此舉一下子嚇呆了日寇,等他們明白過來時,游擊隊已經沖出了包圍圈。
“在向外沖殺時,李鐘奇突然感到腹部疼痛,他揭開大衣,發現一顆子彈嵌在腹部的肉裡,他揭下綁腿,將腹部緊緊纏住,繼續指揮隊伍向山裡撤退。 ”胡廣志說,“過了一陣子,他發現腹部已經腫脹,當時沒有醫生,也沒有藥品,李鐘奇對戰友大吼一聲‘擠! ’就這樣,戰友用手把子彈給硬生生擠了出來。 ”
1932年春,李鐘奇率領隊伍來到了黑龍江省泰來縣江橋鎮,准備襲擊日寇把守的江橋 (跨越嫩江的鐵路橋),以破壞敵人的運輸線。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李鐘奇率領戰士摸黑來到江橋邊,到了橋上,李鐘奇一聲令下,手榴彈、子彈一齊潑向日寇。頓時火光沖天,硝煙四起,江橋被炸斷,破壞敵人交通線的任務圓滿完成。
“在撤退過程中,敵人的一顆手榴彈突然在李鐘奇身邊爆炸,他頓覺雙腳發軟,低頭一看,腳趾骨露了出來,無法走路了,他決定留下來斷后,阻擊追來的日寇,但是戰友們舍不得他,強行架起負傷的李鐘奇,撤離了戰場。李鐘奇回到家鄉養傷。 ”胡廣志說。
1932年冬,日本鬼子在朝陽一帶實行集家並村,在村外建起許多土圍子。百姓苦不堪言。李鐘奇暗地聯系了塔子溝村的偽村長,決定利用送糧食的機會打下土圍子。
一天,在偽村長帶領下,義勇軍戰士化裝成送糧的百姓,來到圍子口。守軍非要挨個檢查,李鐘奇見混不進去,當即下令:消滅門崗的守軍,殺進去。這場戰斗十分順利,土圍子裡的敵人全被消滅,義勇軍繳獲了大批的槍支彈藥。但一顆子彈擊中了李鐘奇的大腿,他又一次負傷。
奪下倒馬關助攻平型關
1933年9月,李鐘奇被編入東北軍騎兵第5旅,任騎兵連連長。李鐘奇開始秘密聯系共產黨,掩護紅軍傷員,多次為紅軍購買通訊器材、輸送醫療器械和藥品,參加紅軍組織的宣傳活動。沒想到,不久他就被國民黨特務盯上,特務給總部發電報稱:“李鐘奇通敵通匪有據,立即逮捕。 ”
“危難之際,電報員把消息透露給李鐘奇。李鐘奇立即帶著12個人奔往紅軍駐防區。但在國民黨軍的圍堵下,最終,李鐘奇帶著3名戰士抵達紅軍駐地,被聶榮臻委任為騎兵團參謀長。 1936年10月1日,李鐘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胡廣志說。
1937年8月,紅一軍團改為八路軍115師,原騎兵團改為騎兵營,李鐘奇為代營長。 9月,李鐘奇率部參加了平型關大戰。
騎兵營的任務是於9月24日8點前強佔倒馬關。李鐘奇騎著一匹白馬,身先士卒,沖鋒在前。他們從山西五台出發,經過一天一夜的急行軍,於24日7時抵達倒馬關。李鐘奇當即決定,以一個排的兵力牽制碉堡裡的日寇,以另兩個排的兵力向城牆北邊的日寇猛攻。一場惡戰后,騎兵營奪下倒馬關,有力地掩護了主力部隊殲滅平型關之敵。
戰后,李鐘奇曾作詩一首,紀念這次戰斗。詩中寫道:“盧溝烽火連中原,抗日首戰平型關。自古兵家爭要地,鐵騎飛馳倒馬關。孤軍浴血戰猶酣,六郎碑前敵膽寒。莫道伐北先賢勇,長城頭上鼓角歡。 ”
出妙計收復滿城
1937年10月,115師准備攻打平漢線以西的曲陽、唐城、滿城等地。李鐘奇受命對幾個縣城進行了詳細的偵察。在攻下曲陽、唐城后,滿城成為一個“難啃的骨頭”。
滿城內駐扎著一支800多人的偽軍隊伍以及少量的日寇,他們武器精良,戰斗力較強。李鐘奇想,如果能把這些偽軍爭取過來,對我軍極為有利。
后來,李鐘奇得知這些偽軍裡有很多東北人,於是,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偽軍大講日寇在東北的罪行,還派人去城下喊話,宣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團結起來”、“打回老家去”。起初,城頭的偽軍還會回罵幾句,后來就靜靜地聽著。夜裡,李鐘奇帶人唱起《鬆花江上》,城牆上有的偽軍嗚嗚地痛哭起來,淒楚的哭聲在漆黑的夜裡,格外讓人想家。
3天后,城裡的偽軍動搖了,他們派出代表進行談判。一名偽軍副營長見到李鐘奇,說:“我們願意起義,和八路軍共同抗日。 ”隨后,滿城裡的800多名偽軍打死了管制他們的日本大佐、顧問、特務等11人,打開城門投向八路軍。(記者王岩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