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偉
據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楊聯陞在《哈佛遺墨》中回憶,他1933年入清華,第一年必修課,有大一國文、英文。英文教授葉公超,英文課用的是各教授合選的文章。一本大書頁數可觀而且有難(如愛默生名篇《自助》)有易(例如賽珍珠《大地》,選出一部分)。
其實,課本中賽珍珠的文章不是出自《大地》,而是短篇小說《荒涼的春天》。盡管文中場景,如殺牛,與《大地》極其相似。
據當代翻譯家許淵沖回憶:葉公超在聯大任教授時,“大一英文”用清華編的《英文讀本》,前幾課多是英美作家談中國的文章,如毛姆的《苦工》,賽珍珠的《荒涼的春天》,蘭姆的《論烤豬》等。
《荒涼的春天》是《教本》的第一篇,第一句是“劉姓農夫坐在他那隻有一間房子的家門口”(Liu,thefarmer,satatthedoorofhisone-roomhouse.)2008年秋,筆者在鎮江見到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畢業生、著名外國文學家賀祥麟先生,時年87高齡的他,一氣將60多年前學習的這段英文課文背誦出來。國立交通大學教授選《大學一年級英文讀本》(上海:龍門聯合書局,1948)也首選此文。
20世紀30年代初,江蘇省立鬆江中學學生侯煥昭(革命烈士侯紹裘之子,著名土木工程專家)翻譯《荒蕪的春天》,發表在1933年第2卷第1期《江蘇學生》(署卜凱夫人著,侯煥昭譯),算是鎮江(賽珍珠的“中國故鄉”)最早出版的賽珍珠作品譯本。
這篇文章的英文原文后來收錄進賽珍珠短篇小說集《元配夫人及其他故事》(TheFirstWife,andOtherStories)。1945年,李敏再譯此小說,文題《荒春》,發表在《先鋒文藝》第6卷第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