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蘇萌:難忘和白求恩在一起

王建柱

2015年10月21日10: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早就聽說北京協和醫院原副院長、91歲的抗戰老兵蘇萌見過白求恩並與其共過事。2015年8月初的一個傍晚,經協和醫院老干部處的同志引薦,我來到了位於北京北郊的育新花園小區,拜訪了這位令人敬仰的耄耋老人。

91歲的蘇萌已是滿頭華發,雖年逾九旬,除了聽力有些障礙需佩戴助聽器外,老人精神矍爍,思維敏捷,行走正常,見到來訪者,格外興奮。他指著客廳正牆上的照片大聲地說:“當年見過白求恩大夫並在一起工作過的人,目前健在的大概還有四、五位,我是其中之一。”

提起牆上這幅照片,蘇萌的思緒一下子回轉到了70多年前那一個又一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故事從這裡蜿蜒展開……

白求恩:“我到這兒來是為了支持你們抗戰”

1938年7月,14歲的蘇萌參加了由八路軍西安辦事處下屬的東北救亡總會戰地服務團(簡稱“東戰團”)。1939年3月“東戰團”抵達八路軍冀中軍區司令部。此時,白求恩大夫也從延安抵達冀中。為了歡迎“東戰團”和白求恩大夫遠道而來,冀中軍區首長呂正操決定舉行一場軍民聯歡晚會。

當呂正操在聯歡會上致辭時,正在台下化妝的蘇萌突然聽到一個陌生的名字,“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加拿大共產黨派來解放區支持我們抗日的,諾爾曼•白求恩大夫。”呂正操的話音剛落,隻見白求恩與翻譯董越千快步走上台。“我是加拿大共產黨派來的諾爾曼•白求恩,我到這兒來是為了支持你們抗戰,我要上前線去!上戰場去!明天就去!現在就去!”白求恩的自我介紹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蘇萌悄悄打量著這位白皮膚金色頭發的“洋人”,他心裡想,一個外國醫生來到我們解放區,沒吃沒喝,還要住老百姓家裡,這不是找罪受嗎?這“洋人”挺有意思的,他與別人不一樣!

在之后的兩個多月裡,蘇萌與白求恩生活在一起。在一次與翻譯董越千的聊天中蘇萌偶然得知,白求恩這次到晉察冀邊區來,聶榮臻司令員決定每月給他10塊銀元作為生活費,但他婉言謝絕了。他對聶司令說,如果是為了賺錢,自己可以在加拿大當大夫,每月收入比在解放區要多得多。“這裡條件艱苦,我要與老百姓同吃、同住,我要這些錢有什麼用?”董越千怕他體力透支,便瞞著白求恩提了一個要求:早飯給白大夫加一個雞蛋。這也是白求恩在晉察冀邊區得到的唯一一種特殊照顧了。

時隔70多年,蘇萌依舊清楚記得白求恩在台上的那番講話,他模仿白求恩的語氣時兩眼放光,激動地揮舞著拳頭,原本平淡的敘述語氣變得慷慨激昂,聽來令人心動。

小照片見証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歲月

1939年5月底的一天,呂正操來到“東戰團”駐地看望大家。那時,“東戰團”的成員還沒有統一的服裝,身上花花綠綠的著裝與解放區朴素的生活氣氛顯得不太協調。呂正操說,軍區打算為他們訂制一套軍服,衣服的樣式由他們自己定。大家聽后很高興,竊竊私語道:白大夫身上那件列寧服就不錯……最后大家一致提議:就做白求恩大夫穿的那種款式的。呂正操當即同意了,讓他們去找白求恩借衣服做樣品。

就這樣,團長張慶泰領著蘇萌和另外三位江蘇籍演員一同來到白求恩的住住,說明來意后,白求恩當即脫下外衣。他同時提了一個要求:軍服做好后給他與翻譯董越千各留一套。

6月初,軍區供給部將做好的服裝送到了“東戰團”。之后團裡派蘇萌等人一同去給白求恩送還衣服。幾個年輕人穿著嶄新的列寧服,連蹦帶跳的來到白求恩住的小院,白求恩迎面走過來,他突然停住腳步挨個打量他們一番,點點頭連連稱贊,“很好!這才像個八路軍!”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年紀最小的蘇萌身上,說道,“小鬼,你穿上這身新衣服很神氣!來,我給你拍張照片!”說罷他回屋拿出相機,為15歲的蘇萌留下了英姿颯爽的身影。

幾天后,翻譯董越千將洗好的照片親手交給了蘇萌,還特意叮囑他說:“白大夫隨身帶的膠卷很少,平時他很少給人拍照,這是白大夫送給你的禮物,做個紀念。”接著,他又把另一張照片交給了蘇萌說:“這是白大夫在搶救傷員時我們給他拍攝的,白大夫說也送給你一張留作紀念。”說這話時,蘇萌臉上流露出一股自豪感。歲月匆匆,時光荏苒,照片上的那個腼腆的小伙子如今已是耄耋老人,蘇萌充滿深情地說,這兩張照片,是他這輩子最珍貴的物件之一。抗戰8年,南征北戰,風吹雨打,他一直懷揣著這兩張小小的照片。他曾用豬尿泡包裹住照片,並拿木板夾好,哪怕行軍中遇到滂沱大雨,這兩張照片始終是他身上唯一干燥的地方……

與協和的不解之緣

那次,蘇萌幾個人給白求恩送還衣服,還有另外一件事,就是請白大夫為“東戰團”成員沈乃然看病。

事情的起因是沈乃然后背長出一個腫物。白求恩檢查后,當即判斷這是一個腫瘤,必須馬上做手術。白求恩說,他自己雖然可以做這種手術,但這裡條件太差,又沒有預防感染藥品,手術無法實施。他同時告訴大家,北平有個美國人創辦的協和醫院,自己有幾位朋友在協和醫院是外科專家,他同時還透露,北平有地下黨組織,與八路軍有聯系。白求恩當場寫好了給協和醫院大夫的信,交給蘇萌等人將信轉交給呂正操首長,請首長設法盡快將沈乃然送到北平治療。蘇萌后來才知道,由於日寇的嚴密封鎖,解放區的醫藥極度匱乏,北平地下黨組織開辟了很多渠道往解放區輸送了大批藥品器材,其中協和醫院正是地下黨籌辦藥品器材的一個聯絡點。幾天后,經部隊領導批准,軍區敵工部通過北平地下黨組織關系,把沈乃然送進了北平協和醫院,兩個月后,沈乃然康復出院回到了部隊。

也就是那一次,蘇萌知道了北平有個協和醫院,沒想到40多年之后,自己榮幸地被衛生部任命為北京協和醫院的副院長,“這大概就是一種緣分吧!”蘇萌笑著說道。

1939年12月,蘇萌在《晉察冀日報》上看到了毛澤東寫的《紀念白求恩》一文,才知道白求恩在為傷員做手術時不慎劃破手指,感染了敗血症不幸以身殉職。講到此事,蘇萌表情凝重:“那時藥品是戰略物資,被敵人封鎖了。如果是在今天,白大夫一定能獲救。”蘇萌說,盡管與白求恩接觸的時間較短,但白求恩大夫那直爽熱情的性格,高尚純粹的品德以及那一件又一件救死扶傷的感人故事,令他始終難以忘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