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主席為我簽名

口述/陳友仁  整理/魏慈航

2015年11月03日16:4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53年2月19日至2月24日,毛澤東在時任公安部部長羅瑞卿等的陪同下,乘坐長江艦自武漢沿長江而下,航行4天3夜,首次視察人民海軍艦艇部隊。期間,他先后登上長江艦、洛陽艦、南昌艦、黃河艦和廣州艦等艦視察,並與水兵集體合影留念,還分別為5艦寫下相同的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 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陳友仁當時任海軍南昌艦副政委,專門負責毛澤東視察南昌艦的安全引路工作,全程陪同毛澤東視察了南昌艦,有幸面對面地聆聽毛澤東和艦上官兵親切而又風趣的談話,親眼見証了毛澤東視察南昌艦的歷史事件,還現場得到了毛主席的親筆簽名。如今80多歲高齡的陳友仁,每當回憶起這一偉大時刻總是激動不已,難以忘懷。

轉眼間,毛主席視察南昌艦的往事已經過去60多年了,作為親眼見証那段歷史的一名老兵,每次回憶起來,心情都特別激動,毛主席視察南昌艦時的一舉一動,都歷歷在目,永遠銘記在我心中,特別是毛主席為我個人題詞的筆記本,更是我一生珍藏的寶貝。在“文化大革命”中,這本筆記本被破壞分子搶走,我冒著生命危險又搶了回來。說到這個本子上毛主席的親筆簽名,就不得不說毛主席首次視察人民海軍艦艇,視察南昌艦的故事。

我們南昌艦原來是國民黨海軍長治號護航驅逐艦,1941年4月30日建成。上海解放后,在我秘密黨組織人員的策動下,該艦於1949年9月19日,在長江口起義后加入了人民海軍的行列。1950年4月23日,長治艦被中央軍委命名為南昌艦,隸屬華東軍區海軍第七艦隊。1951年3月,轉隸第六艦隊。

1953年2月22日,南昌艦在上海白蓮涇碼頭1區內停泊,下午4點的時候,緊張訓練了一天的水兵們正在進行體育活動。突然,艦上的值更士敲響了船鐘,原來有一位戴著眼鏡的人上了艦艇。他走上甲板后,向艦尾的軍旗行舉手禮后,快步走到艦值班員跟前說:“我是華東軍區海軍政治部保衛部部長吳劍,要找你們的曾泉生大隊長。”艦值班員一邊通報艦領導,一邊把他領進了會議室。我們到會議室時,時任南昌艦艦長、同時也是我們大隊大隊長的曾泉生一見到吳劍就風趣地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特派員找談話。”吳劍笑著說:“特派員不談話了,我是來檢查你們南昌艦出海准備工作的。根據華東軍區首長指示,你們要執行特殊任務,要迅速卸下炮彈,陶(勇)司令員、袁(也烈)政委叫我來監督執行的。”

正在這時,第六艦隊政委劉中華也打來電話指示:立即組織人員卸下炮彈,而且是南昌艦、廣州艦同時進行,保持二級航行准備。

原來有重要的任務要執行。於是,全艦官兵趕緊進行出海准備。當夜10時30分,艦上發出“動員部署”警報,我們艦政委宋炳南、艦長曾泉生和我立即召開了黨支部緊急會議,研究如何執行好這次任務,並對艦上人員的分工進行了初步安排。實際上,具體是啥任務我們都不清楚,到哪裡去也不知道,光知道上級要求我們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艦上的彈藥全部搬到岸上碼頭倉庫,僅留少數37毫米高炮彈藥備用,步槍子彈、刺刀、太平斧、水手刀等統統封存。隨后,宋政委把全體艦員集中到艦的后甲板上,進行了任務動員,趕緊進行大掃除,清潔衛生,整理物品。晚上11點多的時候,第六艦隊政委劉中華、副司令員馮尚賢、參謀長李立群、政治部副主任李志俠分別率隊檢查出航准備,而艦隊政治部的一些科長、干事們則在進行保密檢查、調整人員。這種要求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嚴格。南昌艦上的每個人心裡都清楚,說明肯定有大人物要來,盡管大家急切地想知道要到哪裡去,但誰也不敢問是執行什麼任務,只是一個勁地干活,梯口銅把手被戰士們擦得锃亮。

經過通宵的緊急准備和檢查,艦上終於完成了緊急出海准備。23日凌晨3點,南昌艦起航,劉中華政委、馮尚賢副司令員隨艦出海。南昌艦、廣州艦兩艘艦組成的編隊在大隊長曾泉生指揮下,以單縱隊隊形沿黃浦江駛出吳淞口,凌晨5點天沒亮就在檢疫錨地待命。天亮后,兩艦繼續起航一直向西航行。直到24日拂曉,編隊抵達南京下關碼頭。編隊和停在這裡的黃河艦、魚雷一大隊一〇一、一〇四兩艇會合,先停靠大興碼頭,這時又接到命令,要把37毫米高炮的彈藥移交給怒江艦,之后船隻又移至陸軍碼頭停靠。廣州艦靠碼頭裡檔,南昌艦靠廣州艦外檔。

23日上午的10時許,時任華東軍區海軍政治部主任康志強到艦上來宣布:偉大領袖毛主席今日上艦檢閱。大家一聽說毛主席要來了,都萬分激動,相互轉告。有的說,我早就料到﹔有的說,是我猜對了。

本來按艦艇條令規定,軍艦迎接國家元首是應該懸挂滿旗,列儀仗隊,鳴放禮炮的。但是為了保密起見,羅瑞卿與張愛萍商定了新的保密規定,軍艦不挂滿旗,不設儀仗隊,不鳴放禮炮,隻吹軍號。南昌艦上的司號長毛鬆泉是一名出色的號手,為了完成好這個任務,他專門找了個僻靜的地方在小聲地練習。

毛主席上午到中山陵,視察軍事學院,下午才能到艦上。為此,我們艦的觀通長曹福彬特意給信號值班人員交代:一定要加強觀察瞭望,注意觀察開往碼頭的小汽車,隨時報告情況。終於到下午1時左右,毛主席一行來到下關碼頭,我們艦上主桅杆立即升起了一面紅旗,吹響了致敬號聲,水兵們在甲板整齊站坡,歡迎毛主席的到來。艦長曾泉生、我、副艦長陳仁珊、艦值日馮天長、更位長吳魁和武裝更李如林等站在舷梯口。海軍副司令員王宏坤,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陶勇、政委袁也烈、副政委趙啟明、政治部主任康志強、參謀長馬冠三,第六艦隊政委劉中華、副司令員馮尚賢,淞滬基地司令員饒守坤、政委高立忠等站在碼頭迎接。

毛主席在陳毅、羅瑞卿、楊尚昆、張愛萍等領導陪同下到了碼頭。陳老總向毛主席介紹了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陶勇。聽完他的介紹,毛主席握著陶勇的手,親切地說:“你就是陶勇同志,我久仰你的大名,你仗打得好啊!”陶勇謙恭地說:“主席過獎了。在戰爭年代是中央軍委的英明領導,是陳司令員、粟副司令員的正確指揮,一切歸功於黨中央和毛主席。”接著又介紹了袁也烈,毛主席一連兩次說:“你是袁也烈,你是袁也烈。”隨后,陳毅又向毛主席一一介紹了其他幾位領導。毛主席先登上廣州艦,在艦上檢閱了指戰員后,從前甲板走向南昌艦,曾泉生在鳴哨吹敬禮號后向毛主席報告:“主席同志,南昌艦全體人員列隊,迎接主席檢閱,海軍第六艦隊第一大隊大隊長兼南昌艦艦長曾泉生。”毛主席還禮后,與曾艦長握了握手。之后,毛主席走向前甲板問候同志們好,大家齊聲回答:“首長好!”毛主席在南昌艦上檢閱了黃河艦和兩條魚雷艇。這時,停靠在右舷的魚雷快艇艇長向毛主席報告。主席說:“可以上去看看嗎?”說著,腳就朝跳板上跨了過去。陳老總忙拉住毛主席,說:“太小了,還是不要下去吧,讓魚雷艇干部上來匯報工作。”毛主席詢問快艇大隊參謀長馬雲倫、中隊長高東亞、艇長宋尚禮:“艇上生活苦嗎?”高答:“現在已經習慣了。”毛主席說:“很好,要多多鍛煉。”

毛主席來到后甲板,參觀了南昌艦的后主炮,詳細詢問了火炮技術性能。他指著后主炮轉身詢問康志強:“你懂不懂這門炮?”康如實回答:“我還不懂。”毛主席說:“不懂就得學嘛。”接著,毛主席觀看了后主炮手王志達帶著主炮班的幾個同志進行的操炮演練,連聲說好,並滿意地笑著問了他們幾個人的姓名、籍貫和年齡。

隨后,毛主席離開了后主炮,慢慢走向左舷列隊的官兵,逐個詢問了他們的姓名。當他來到中段甲板時,看見左舷主機艙口冒著蒸汽,就俯下身子去看,曾泉生見狀忙說:“主席,下面就是機艙。”毛主席就說要下去看看。警衛人員一看艙口小,梯子又是垂直的,上下不安全,就連忙拉住了毛主席。陳老總和羅瑞卿也勸說他不能下機艙。於是,毛主席就沒有堅持。在通過火爐艙口時,一股熱氣襲來,主席停步,詢問了下邊的溫度之后,又向前走,通過干部艙走廊走向艦會議室。

我們艦的會議室過去被稱為旗艦官廳,是國民黨海軍第一艦隊司令官的官廳。陳老總先進會議室,看到桌上放了水果,趕忙說:“快把水果拿走,否則要挨批評的,隻留茶水就行。”於是,我趕緊讓戰士把水果撤走。

毛主席一進會議室,看見長方形木桌旁有一把左右轉動的圈椅,就坐了下來。其他人員也陸續進來坐好。會議室三面靠牆壁的長座都坐滿了,有的領導干部也隻能站在會議室外面。

毛主席坐下后,先點了一支煙,喝了一口水,他笑著對陳老總說:“這個軍艦比較大。”陳毅接著說:“這艘艦比你從武漢乘坐的長江號、洛陽號大多了。”毛主席點點頭,他非常關心海軍指戰員的政治學習和物質生活,他詢問陶勇司令員:“現在你這個華東海軍有多少人?”陶勇站起來匯報說:“華東軍區海軍在張愛萍同志的領導下,建立了第五、第六、第七艦隊和吳淞要塞、舟山基地,共有指戰員4萬多人吧,這裡既有陸軍調過來的同志,也有原國民黨海軍起義人員,還有一部分知識青年。”

毛主席關心地問:“幾個方面的人關系相處得好嗎?”劉中華回答說:“大家相處得很好的,陸軍來的同志能虛心、刻苦學習技術,原海軍同志也不大保守,肯教技術,大家互相學習,關系比較融洽。”

毛主席點點頭說,對大家說:“對原海軍人員要多從政治思想上幫助、團結、改造他們,就可能轉過來好好地為人民服務。”接著,毛主席又圍繞人民海軍的建軍宗旨、性質、建軍路線、建設方針、政治工作、軍民關系、作戰原則等許多方面給大家作了重要指示。

這時,毛主席環視了會議室裡坐著的其他海軍干部,詢問他們都是從哪個野戰軍來的,大家都匯報說,各個野戰軍都有。毛主席囑咐大家說,你們都是從陸軍來的,各個野戰軍的都有,要好好地團結。你們有高度的政治覺悟,有豐富的戰斗經驗,你們都是骨干,更需要好好地團結,教育青年知識分子,團結、改造原海軍人員。

之后,陳老總讓我把艦上的情況作個簡要匯報。毛主席問了我的姓名、年齡等並勉勵我:“你很年輕,要好好學習技術。”當我匯報到當前艦上工農老同志思想狀況時,毛主席問起他們是否都願意當海軍。我回答說:“現在都願意當海軍了,因為陸軍同志感到大陸都解放了,沒有仗好打了﹔海軍還要解放台灣,有仗打。”毛主席語重心長地指出:有仗打,還有帝國主義呢。

接著,毛主席向大家回顧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史。他說:從明清以來,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大多從海上來的。日本鬼子進攻上海,也是從金山衛登陸的。毛主席感慨地說:我國有遼闊的海洋和漫長的海岸線,但是我們的國家是一窮二白的,工廠很少,鋼鐵很少,帝國主義就是欺侮我們沒有海軍。說到這裡,毛主席詢問了當前造船工業情況,並指示說:我們的海軍要大發展!現在的艦艇都還是繳來的,要緊的是發展我們的造船工業。少量買幾艘作訓練是可以的,但主要靠自己造,現在我們有了海軍,人民的海軍,你們要好好地干,把它建設成強大的海軍。

毛主席接著又一個一個地問這些負責同志:“你們出過海沒有?”袁也烈回答出過海了。陶勇、康志強回答還沒有出過海。毛主席說:你們是海軍了,干海軍就要不怕風浪,一定要到大海裡去鍛煉。毛主席詢問了艦員的物質生活情況,然后作了重要指示:艦員的體力消耗大,應該有足夠的營養,以保証他們的健康。現在的伙食費是否夠用?如果不夠,還可以研究增加。

有人匯報說,海軍技術復雜,要有一定文化程度才能掌握時,毛主席熱情地鼓勵大家:不要緊,沒關系,我們有高度的階級覺悟,有豐富的戰斗經驗。過去我們爬雪山過草地都過來了,遇到這點困難還不能過去?

聽毛主席這樣說,大家都興奮地鼓起掌來。毛主席吸了口煙,繼續問道:“由陸軍調來的都是些什麼文化程度?”大家不約而同地回答:“大部分都是大老粗,文化程度很低。”毛主席又問:“那他們技術學得怎樣啊?”

劉中華回答說:“不論干部戰士,都注意學習文化,學習技術,基本上都掌握了技術。”

毛主席一聽十分高興,連聲說﹔“好!好!大老粗也可以掌握海軍技術麼!要注意培養訓練技術骨干。不懂可以學,要邊學邊用。沒有文化的學文化,技術也可以學會的。主要還要靠政治、靠思想、靠人。”在談到如何完成海軍的戰斗任務時,有的干部匯報說,海軍技術復雜,要全面向蘇聯學習。毛主席立即指出:要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但不要什麼都是外國的好,我們自己的東西不能丟。海軍要有自己的特點,各個兵種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不能強調海軍特殊,還要保持那些好的傳統,發揚我軍好的傳統。

要發揚我軍優良傳統,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軍民關系。毛主席問:“海軍的軍民關系怎麼樣?”

袁也烈回答說:“我們經常執行護漁、護航、搶救遇難漁民,保衛漁業生產。漁民在海上見到我們軍艦,就揮臂跳躍,高呼毛主席萬歲,解放軍萬歲,把解放軍當親人。”毛主席聽了,敏銳地指出:“海上也有群眾嘛。漁民就是群眾。要依靠漁民,不要脫離群眾,要到漁民群眾中去,和漁民打成一片,一定要搞好軍民關系”。

當馬冠三參謀長談到海軍了解敵情靠雷達,打仗要依托島嶼襲擊敵人的有利條件時,毛主席明確指出:這不僅是利用地形隱蔽自己,主要是依靠群眾。要以我之長,擊敵之短。比如說,過去打仗我們對敵人的情況很清楚,我軍的活動敵人就不了解,這就是群眾條件。什麼樣的軍隊決定什麼樣的軍民關系。主要是軍隊方面要做好,這是克敵制勝的法寶。我們有了群眾基礎,什麼事情就好辦了。在陸地上要依靠群眾,在海上仍要依靠群眾,不管到哪裡都要依靠群眾,海上了解敵情、打仗也不例外。

陳老總說:“主席的指示很重要,我們要重視搞好軍民關系,時刻依靠群眾,在海上要依靠漁民群眾。”

海軍副司令員王宏坤接口說:“過去不太重視,有人還說海軍作戰問題很多,有的說在海上作戰不利於集中優勢兵力。”

毛主席堅定地說:不論海軍、陸軍,還是什麼兵種,我軍的作戰原則都是適用的,是從戰爭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但事物不是靜止的,戰爭也在發展的,任何時候都不要機械搬用,要因時因地靈活處理。

在會議室,毛主席同大家談了一個多小時。陳老總向毛主席建議說,請主席到上面去看看吧。毛主席欣然同意,就走出會議室,從干部艙走廊上了駕駛台。毛主席每見到一種儀器,就要請人介紹它的性能、用途和操作方法,有時還要親自操作一下。

在駕駛台,劉中華簡要匯報了南昌艦的技術戰術性能、武器裝備和人員情況,還介紹了該艦的起義情況。毛主席一聽說是起義艦艇就問:“長治號,是不是林遵那部分的?”劉中華答:“不是的,長治號是國民黨海軍第一艦隊的,林遵那部分是第二艦隊的。”曾泉生指著副艦長陳仁珊向毛主席介紹:“當年就是他領導長治號發動起義的,那時他是一名中士,現在入了黨,進步很大。”陳仁珊向毛主席行舉手禮,毛主席詢問:“你叫什麼名字,你們起義人員裡有沒有軍官?”“陳仁珊,沒有軍官,都是士兵。”曾泉生又指著操舵兵說:“他也是起義骨干,叫董須旺,現在擔任航海班長。”袁也烈介紹從陸軍調來的馮尚賢學習海軍技術最好,已擔任第六艦隊副司令員。毛主席接見了馮尚賢,問:“你原來在哪個部隊,擔任什麼職務?”馮尚賢說:“在三野第二軍第七師擔任參謀長。”

“你什麼時候來到海軍的,今年多大年紀了?”

“1949年5月,今年43歲。”由於緊張和激動,他把自己的年齡回答錯了。

劉中華當即糾正說:“馮尚賢同志今年34歲,不是43歲”。馮尚賢也連忙糾正說:“不對不對,不是43歲,是34歲。”

毛主席又問﹔“現在安心在海軍工作了?”

馮尚賢回答說:“現在安心了。”毛主席一聽,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時,作戰參謀靳春林看了看手表,命令信號兵馬富才向魚雷艇中隊發出“演習開始”的信號。馬富才揮動手旗發出“高速前進”的信號。

此刻,隻見兩艘魚雷快艇在分隊長高東亞的指揮下,以每小時42節的高速,在江面上飛馳著。一個來回,又一個來回,魚雷快艇3次通過南昌艦,接受毛主席檢閱。每次魚雷快艇通過時,軍艦都要搖晃一陣子。毛主席越看越興奮。陪同人員向毛主席介紹了魚雷快艇的性能和作戰特點,說:“這種魚雷快艇速度快、體積小、進攻力強、隱蔽性能好、造價低。”毛主席眉開眼笑,連聲說:好!好!好!這個東西小巧玲瓏,跑得那麼快,像水上飛機一樣,要多搞些,可以以小搏大。

看完魚雷艇表演后,我趕緊走進雷達室,檢查了事前准備的事項:艦上雷達兵於慶海早已把墨磨好了,海圖桌上放著3張重磅道林紙和1支毛筆。檢查完畢后,我出去把毛主席請進了海圖室,請求他給南昌艦題詞。 毛主席欣然應允,把筆蘸墨后,他問大家說:“寫什麼呢?”

陳老總說:“主席,你看什麼好寫就寫什麼好了。”

這時,隻見毛主席略一沉思,就揮毫寫下了蒼勁有力的大字:

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

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

毛澤東 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毛主席寫完這一張后,剛要放下筆,我壯著膽子對毛主席說:“可不可以請您給廣州和黃河艦各寫一份?”毛主席說:“好的,我再寫兩張。”於是又揮毫寫下內容相同的兩份題詞。

算上毛主席為長江、洛陽兩艦的題詞,毛主席首次視察艦艇部隊5次題詞,內容相同,只是落款時間有區別,這在毛主席一生中非常少見。

現在有的人說,毛主席當時給廣州艦題詞后,感覺不滿意,隨手丟到了廢紙簍裡面,被航海長拿走了。也有的人說,毛主席在給長江艦題詞時,也是連題幾遍都不滿意,扔在廢紙簍裡的題詞被秘書拿走,后來被周恩來的秘書拿走了。這些都是以訛傳訛,至少我親眼所見,毛主席在南昌艦上就題了3幅題詞,從來沒有重新寫過。以這樣的情況看,在長江艦上也不會連寫幾次。

毛主席題完詞后,曾泉生和我拿出早已准備好的本子請求毛主席給我們簽名,毛主席微笑著點頭,先接過曾泉生的本子在上面寫了“毛澤東”3個大字,輪到給我題詞時,毛主席寫下了“毛澤東”3個大字后,又在右邊寫了一九五三年二月,在左下角寫了二十四日。曾泉生一看到我的本子寫了日期,他急了,要求毛主席也給他寫上日期。陳毅有點不高興了,說了句:“你怎麼這麼啰嗦。”毛主席卻面帶笑容說:“好的,我也給你寫個日期。”

毛主席題詞畢,走出海圖室。曾泉生請他和艦上官兵合個影,毛主席同意了。艦員們一聽和毛主席一起照相,紛紛涌上甲板,想找個好位置站著。最后,曾泉生安排大家都站到37毫米高炮的兩座炮台中間,和毛主席照相留念。信號兵張永順個子小,擠不過人群,靈機一動爬到主桅上。為了佔個有利位置,有的戰士還爬到了瞭望台上。為了照顧到大家,毛主席分批和官兵照了相。當剛開始合影時,毛主席發現華東海軍司令員陶勇不在,便關照攝影師稍微等一等,陶勇上來后,毛主席把他拉到身邊拍照。

照完相后,毛主席一刻也沒有停留,繼續視察艦艇。當時剛下過小雨,甲板很滑,經右舷下舷梯時,我伸手去扶毛主席,他邊揮手邊說:“不用,不用。”

在前甲板,毛主席看完前主炮操炮,問:“這門炮是哪一國造的?”主炮軍士長李明揚回答:“這是一三〇艦炮,重量13噸,是蘇聯造的。”毛主席又問:“炮彈呢?”回答:“也是蘇聯造的。”毛主席再問:“炮彈打完了怎麼辦?”大家一時回答不上來。毛主席說:“可以自己造嘛!過去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自己都可以造,現在更可以造了,光靠人家是不行的。要自力更生嘛!”

就在這時,蘇聯航海專家和輪機專家一起要求見毛主席,說他們是斯大林派來的,毛主席同意了。他關切地問:“你們在中國好不好?”兩位專家用中國話回答:“好!中國同志很照顧我們。”

和蘇聯專家談完話后,毛主席繼續視察,不一會兒來到了艦上廚房,炊事班長周榮貴來不及戴帽子,就立正行了個舉手禮,並向毛主席報告說:“我是炊事班長周榮貴,今天中午全艦吃面包,3個菜,炒肉絲、燒黃魚、炒青菜,還有一個蛋湯。”毛主席說:“很好!”邊說邊走進廚房,親手揭開放在灶邊的兩個葷菜桶上的蓋子,仔細地看了看說:“伙食改善得不錯嘛!”他還熱情地詢問:“艦上有沒有伙食尾子?”周榮貴答:“有的,吃不完還上繳呢。”毛主席問:“干部戰士是不是吃得一樣呢?”“吃得都一樣。”“你一個月多少錢?”“一個月15萬(舊人民幣,相當於15元)。”“夠不夠用?”“夠用了,結余的寄回家裡。”

下午4點,南昌艦靠上了浦口碼頭。毛主席下了碼頭,向岸上走去。艦上全體官兵站坡敬禮。毛主席3次回首,向還在站坡的水兵們揮手致意。南昌艦送走毛主席,又把陳毅一行送到南京下關中山碼頭。陳毅離開南昌艦時,向華東軍區海軍的領導同志說:毛主席說,看到海軍已經掌握在可靠而年輕的干部手裡,我放心了。

結束任務后,南昌艦離開中山碼頭,返回吳淞港。

毛主席首次視察海軍艦艇部隊,他的題詞激勵著我們,南昌艦在后來的東磯列島海空大戰、三軍聯合解放一江山島戰斗中,勇猛頑強,在解放東沿海島嶼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