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
1948年11月2日,東北野戰軍不放一槍一炮進入沈陽城,宣告沈陽和平解放,這也意味著東北全境的解放。
沈陽解放的過程顯得那麼平靜,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平靜的背后隱藏著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 67年后的今天,沈陽解放的親身經歷者胡志寧為其父出版了一本回憶錄《秘密戰線的故事》,講述地下黨員與沈陽守敵暗戰的故事。
打入敵人內部出任警察局長
11月1日,記者來到大連胡志寧的家中。
胡志寧今年80歲,20多年前移居美國,去年才回到國內。在和記者的交談中,他總是反反復復地嘀咕:“我年紀大了,我父親的那些精彩故事現在不說出來,日后就沒人知道了,如果哪天我也不在了,這些東西就徹底湮沒了。 ”
胡志寧告訴記者,父親胡聖一是我黨的一名老地下工作者。他講道:“那是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我們一家都在西安。當時,我10歲,已經懂事了。一天,父親收到了一封重慶的來信,寫信的是他的好朋友,地下黨員高崇民。高崇民在信中讓父親設法去北京。父親沒弄明白這封信是什麼意思,直到后來高崇民托人帶話才知道真相。 ”
原來,高崇民已經被中共中央任命為東北解放區安東省政府主席,他希望胡聖一和他一起回東北參與解放區的接收工作。胡聖一欣然同意,帶著家屬啟程,前往東北。
但胡聖一這一路並不順利,在輾轉來到北京之后,胡聖一又接到了上級黨組織新的指示,讓他去聯系王化一,爭取打入敵人內部。當時,王化一也是打入敵人內部的我黨地下黨員,在國民黨軍統任職,他和很多國民黨高官都有交情。
胡志寧回憶說:“王化一和父親是在重慶通過高崇民認識的。他們在北京見面后,王化一告訴父親,國民黨東北接收大員都在沈陽,等有機會我向他們推薦你。后來,王化一把父親推薦給了杜聿明,杜聿明正是當時國民黨在東北的最高長官。 ”
據胡志寧描述,胡聖一和杜聿明在沈陽初次見面的情形是這樣的。杜聿明問:“你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嗎?”胡聖一答:“不是,北伐前,我在北京警官高等學校畢業。 ”杜聿明說:“正好。沈陽市內治安秩序十分重要,正需要警察人才,我派林英擔任沈陽市警察局長,他正缺少助手,你去協助他的工作吧。 ”然后,杜聿明拿起桌子上的紅藍鉛筆寫了個字條,交給了胡聖一。
胡聖一拿起字條邊走邊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杜聿明給的這個機會正好可以利用,可以很好地為解放事業做點事兒。
林英見到胡聖一拿著杜聿明親筆寫的條子,對胡聖一十分客氣,他對胡聖一的要求也都滿足。在給林英當了兩周的助手之后,胡聖一提出要到分局當局長,林英便把第一分局的局長位置交給了胡聖一。當時沈陽全市一共有11個分局,第一分局管轄的是中街以及大南、小南一帶。
當上第一分局局長之后,胡聖一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順利地開展地下工作。 “我父親當時作了許多貢獻,”胡志寧說:“1946年,我家當時已經搬到了沈陽,雖然父親是警察局長,但是家裡卻沒有房子,隻得借住在沈陽文廟。當時內戰已經打起來了,國民黨在東北各地廣設封鎖線和檢查站,交通堵塞。很多地下黨員無法轉移,更無法傳遞情報。父親就利用職務便利,給他們開路條,做掩護,還不時解救被困的同志。 ”
1946年初,高崇民的夫人王桂珊帶著兒女從重慶前往哈爾濱,來到沈陽后,便被封鎖在城內,不得已,她們隻能在胡聖一家中暫住。
胡志寧說:“那時,國民黨在路上檢查得很嚴,經常以通敵的理由無故扣押過往百姓,父親便為王桂珊一家人辦了警察局護照,有了父親給的通行証,她們安全地走出沈陽城,到達了哈爾濱。 ”
胡志寧回憶:“有一次,晚上在警察局睡覺,我聽到父親接了一個電話,說在沈陽小東邊門抓到了3個人,疑似共產黨。父親立刻命令他們將人連夜押送到局裡審訊。經審訊,父親斷定這3個人就是共產黨員。最終,父親找了個借口,將這3人連夜放走。
用4000億金圓券擾亂國民黨軍心
1948年初,胡聖一被任命為遼寧省田賦糧食管理處處長,為國民黨部隊收集糧食。當時,衛立煌剛剛就任東北“剿匪”總司令,他上任之后十分關注軍糧採購,但那時遼寧全省各地天災加上戰火不斷,土地荒蕪,民不聊生,田賦糧食管理處也搞不到糧食。
1948年夏天,遼沈戰役激戰正酣,蔣介石3次親臨沈陽指揮作戰。當時,國民黨不少軍官反映糧食供應不足,衛立煌特地成立了軍糧採購委員會,並親自任主任,胡聖一任副主任。
衛立煌幾乎每天都召集軍糧採購委員會委員開會,但糧源枯竭,無計可施。一次例會上,衛立煌對胡聖一說:“胡處長看過《三國》嗎?曹操殺糧官以平軍心,現在前線部隊紛紛報告作戰失利是因為軍糧供給不及時,就是因為軍糧採買不盡力所致。 ”
“我父親站了起來,對衛立煌說,‘衛總司令的心情可以理解,我這有一個方法可以讓您對蔣總統有個交代。 ’衛立煌立刻對父親說,‘你有辦法就拿出來,我立刻批准你。 ’”胡志寧接著講道,“散會后,父親來到衛立煌辦公室,把他的想法告訴了衛立煌。 ”
胡聖一的辦法就是把蔣介石給東北調撥來的大批現金給各個部隊分發下去,通令各軍指揮官自己採買軍糧。衛立煌無計可施,也就同意了這一辦法。
隨后,在胡聖一的安排下,在沈陽及周邊地區,滿滿10輛卡車運載的金圓券被發放到了各部隊。但是讓衛立煌沒有想到的是,這市場上突然多出的4000億元金圓券,名義上是讓軍隊各自購買糧食,實際上卻是大量現鈔出籠,擾亂了金融秩序,社會更加動蕩不安。
“當時我在沈陽,對這些情景印象很深,先是國民黨軍隊出現了大肆購買糧食造成的糧荒,同時國民黨軍隊各級軍官層層貪污,甚至很多軍官拿到錢之后竟當了逃兵,國民黨軍隊軍心渙散。 ”胡志寧回憶道,“當然,此舉也加速了東北國統區金融秩序的混亂,甚至直接影響到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黃金價格暴漲,金圓券大幅貶值,金融崩潰,人心惶惶,蔣介石不得不派蔣經國去上海鎮壓搶金潮,這一幕在《建國大業》的電影裡出現過。 ”
后來,蔣介石大怒,下令追查嚴辦,胡聖一被逮捕入獄。胡志寧說:“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這件事的影響很大,而且衛立煌也脫不了干系,國民黨對父親的逮捕理由是在軍糧採買中貪污巨款。后來,地下黨組織收買了國民黨高官,積極營救父親。半年后,父親的案子轉為民事案件。最終,法院判父親保外就醫,父親得救了。 ”
在保外就醫期間,胡聖一並沒有忘記自己的任務,他和同志們一起繼續策反沈陽的國民黨軍隊。
策反敵高官沈陽和平解放
1948年,遼沈戰役激戰過程中,長春被東北野戰軍層層包圍,沈陽的戰事也一觸即發。對此,遼寧省委黨校教授王建學表示,沈陽解放是遼沈戰役最后一戰,沈陽如能和平解放,代表遼沈戰役圓滿成功,所以我黨的地下工作者為了和平解放沈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潛伏在沈陽的胡聖一這時也接到了策反國民黨高層軍官、和平解放沈陽的任務。當時王化一已經來到沈陽,配合胡聖一等人做起了秘密策反國民黨高層軍官的工作。
王建學說:“國民黨防守沈陽的主要軍事力量是第53軍,要想和平解放沈陽,做好53軍高層軍官的策反工作成為我黨地下工作人員的重點。 ”
十分巧合的是,胡聖一、王化一等人和國民黨第53軍的高層軍官私人關系很好。胡志寧告訴記者,王化一和第53軍暫編第30師師長張儒彬、第116師師長劉德裕、第130師師長王理寰都是好友,劉德裕是王化一小學同學,王化一和王理寰是師范學校的同學,東北新編騎兵司令部副司令王照坤與胡聖一早就相識,抗戰勝利回東北后又經常往來。
“這其中王理寰是地下黨組織重點爭取的對象。他是遼寧遼陽人,他的第130師是東北軍舊部。”胡志寧說。
1948年10月28日深夜,王化一、胡聖一等人秘密召集王理寰、劉德裕、張儒彬等國民黨高級軍官,齊聚胡聖一家中開會,商討起義的細節。
對當晚的情形,胡志寧記憶猶新,他講道:“雖說平時大家的關系都挺好,但是關鍵時刻卻一點也不能放鬆,父親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有哪個國民黨軍官反對,不同意起義,那麼就當場開槍打死他。幸好沒有發生意外,這次會開得比較成功。王理寰等人也表示接受和平解放沈陽的主張。 ”
11月2日拂曉,王理寰首先下令他的部隊放下手中武器,隨后,其他各部隊也紛紛放下武器。東北野戰軍首先從王理寰的防區——沈陽鐵西區順利進入城內,沈陽宣告和平解放。
對於胡聖一的回憶錄——《秘密戰線的故事》,一位全國政協副主席曾在該書序言中寫道:胡聖一先生,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長期潛入敵人內部,在西安事變、遼沈戰役等歷史緊要關頭,配合我黨展開工作,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記者在《中國共產黨在遼寧》一書中看到有這樣一段文字:“正是胡聖一等同志在沈陽潛伏時作出的努力,使東北最大的工業城市獲得半和平解放或基本和平解放。沈陽市200萬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得以保証,沈陽這座歷史名城和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城市基本完好無損地回到人民手中。 ”
新中國成立后,胡聖一在1956年被任命為遼寧省政府參事,歷任遼寧省政協第五、六、七屆委員。1998年12月,胡聖一在沈陽病逝,享年90歲。
(照片由胡志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