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去漫畫化”的“蔣介石真相”

雷頤

2015年11月23日08:25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去漫畫化”的“蔣介石真相”

  《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楊天石著,重慶出版社出版

  在風起雲涌的中國現代史上,蔣介石無疑是最為重要、復雜的“風雲人物”之一,如果對蔣介石沒有深入研究,對中國現代史的理解也就不會十分深刻。但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蔣氏始終是一個被“漫畫化”的政治符號,而缺乏客觀、深入的研究。現在,那一段政治風雲已經淡去,對他進行“去漫畫化”的學術研究,已成深化中國現代史研究的重要課題,楊天石所著《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便是這方面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這部近50萬字的著作中,楊天石以大量未刊日記和難得一見的原始檔案為基礎,對蔣的方方面面都做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如“中山艦事件”的真相,蔣介石與胡漢民的關系,奉蔣談判與奉系出關,抗日戰爭時期對日謀略,和李宗仁的矛盾……但我最感興趣的,卻不是這些重大政治事件,而是他的早年日記所反映出的內心世界“天理”與“人欲”的激烈交戰、煎熬,最終“理”戰勝“欲”的痛苦﹔是他在左右之間的躑躅徘徊、反復思量權衡,最終選擇反俄反共道路的復雜過程。

  所謂“早年”,是指從1919年到1926年,蔣氏33歲到40歲之間。正是在這期間,他從在政治上開始嶄露頭角但仍不脫上海灘“小混混”色彩,日漸成為政壇舉足輕重的人物。或許開始並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權傾一時的“黨國要人”,所以此時的日記格外真實,從1919年到20世紀20年代初,日記中充滿了荒唐放蕩與自責克制的矛盾。如1919年10月初他下決心:“以后禁入花街為狎邪之行。其能乎,請試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人可以醒悟矣!”但10月15日又記道:“下午,出外冶游數次,甚矣,惡習之難改也。”其后幾個月,日記中充滿自責,也確無“不良記錄”。但1920年初,他又無法控制自己的欲念,1月15日、18日分別記有:“晚,外出游蕩,身分不知墮落於何地!”這年夏天,他遇到舊友,言談中感到別人對自己的不屑,痛感自己為人所鄙,在8月7日的日記中雲:“世間最下流而恥垢者,惟好色一事。如何能打破此關,則茫茫塵海中,無若我之高尚人格者,尚何為眾所鄙之虞!”以后的日記仍有大量的“理”“欲”交戰的記錄,但此時已基本是隻有“邪念”而無“邪行”了。他寫道:“我之好名貪色,以一澹字藥之。”“見姝心動,這種心理可丑。此時若不立志奮強,窒息一切欲念,將何以自拔哉!”……可以說,在“戒色”方面他已取得成功。

  在日記中,“人欲”與“天理”的沖突,表現得淋漓盡致,而重要的政治人物這方面的“真面目”更是至為難得,甚至可說絕無僅有。倘有意深究者,大可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作另一種研究。

  蔣氏“戒欲”的成功,當然是由於自己的毅力與決心,但與外在環境的變化似也不無關系,即隨著政治地位的提高和自己所起作用越來越重要,政治自然漸漸成為他關注的焦點。

  日記表明,他在五四以后把“研究新思潮”作為自己的學課,從1919年到1926年,他最常看的雜志是《新青年》,其次是《新潮》,而其他期刊則很少提及。同時,他對社會主義學說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1923年后,他對了解馬克思主義投入了相當的精力,日記總有“看馬克思經濟學說”“看馬克思學說”“看《馬克思學說概要》”“看《共產黨宣言》”……這類記載。看完《馬克思學說概要》后他的感受是:“頗覺有味。上半部看不懂,厭棄而去者再。看至下半部,則多玄悟,手不忍釋矣。”又一則記道:“看馬克思學說。下午,復看之。久久領略真味,不忍掩卷。”不久,他對俄蘇革命的興趣大增,曾一度自學俄語,多次閱讀《列寧叢書》並屢有好評:“其言勞農會與赤衛軍之組織與新犧牲之價值,帝國主義破產之原因,甚細密也。”“其言權力與聯合民眾為革命之必要,又言聯合民眾,以友誼的感化與訓練為必要的手段,皆經驗之談也。”

  值得玩味的是,從親俄的1923年到早已反蘇反共的1931年底,他對《俄國革命史》一書的興趣始終不減,認為“甚覺有益也”。正如楊天石所說:“蔣介石后來雖然反蘇反共,但是,在他的統治術中,仍然有不少來自蘇俄的東西。”1923年8月到11月,蔣介石被孫中山派往俄國實地考察,從日記看他對蘇俄有褒有貶,起初是褒多於貶,后來是貶多於褒,他對“共產國際”尤為不滿。12月中旬他回到上海即回家鄉,在孫中山催促下才寄出游俄報告。在翌年春他致廖仲愷的信中寫道:“俄黨殊無誠意可言”,“對中國之惟一方針,乃在造成中國共產黨為其正統”,“其對中國之政策,在滿、蒙、回、藏諸部,皆為其蘇維埃之一,而對中國本部未始無染指之意”。有如此思想基礎,在孫中山去世后國民黨內左右兩派斗爭日趨激烈,在現實利害的權衡取舍中,蔣氏最終選擇反蘇、反共之途,就不難理解了。

  對蔣介石這樣非常“敏感”的政治人物,現在不僅已可進行實事求是的學術研究,而且還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設立的基金支持,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時代的進步。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