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殿武
1945年 ,劉盛五(中)與家人。
劉盛五將軍。
一
劉盛五,原名劉世昌,字盛五,1897年生於綏遠薩拉齊廳蘇波蓋村(今包頭市土默特右旗蘇波蓋村)。劉盛五的曾祖是前清進士,劉家系薩拉齊縣遠近皆知的名門望族,到劉盛五出生時家境雖已大不如前,但比起鄉鄰還算殷實。劉盛五自幼聰穎過人,勤奮好學,16歲遠離家鄉入歸綏中學讀書。讀書期間,劉盛五行俠仗義、憂國憂民,參加了歸綏各界聲援“五四”愛國運動的罷課示威游行和搗毀歸綏日貨商號盛記洋行的斗爭。
1922年,劉盛五棄文從戎,入太原學兵團受訓。1925年,他畢業后歷任薩拉齊縣保衛團分隊長、歸綏縣警備隊第二路教練官、綏遠省警備司令部副官、警備第一師副官長、參謀長、薩拉齊縣保衛團團長等職。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日軍沿平綏線西侵綏遠,留守綏遠的地方人士不甘做亡國奴,毅然奮起抗戰,以各縣保衛團為基干,組織起綏遠民眾抗日自衛軍。
在薩拉齊縣,由“綏遠四文豪”之一陳之的牽頭,將薩拉齊縣的保安團和各區自衛團組織起來,統一為薩拉齊縣民眾抗日自衛軍,后編入綏遠民眾抗日自衛軍第五路。劉盛五為綏遠民眾抗日自衛軍第五路第一團團長,負責防衛薩拉齊。10月14日,歸綏陷落。在綏遠民眾抗日自衛軍各路人馬紛紛退入山中或南渡黃河一片混亂之際,隻有以劉盛五為團長的第一團和東北挺進軍一部在日軍進攻薩拉齊縣城時,與敵人打了一場硬仗。
10月16日晨,日軍在數架飛機輪番轟炸配合下,向薩拉齊東門發起進攻,同時4門重炮齊向薩拉齊城猛烈轟擊。防守東門的劉盛五團和挺進軍的一個排進行了頑強抵抗。雙方惡戰到中午,日軍用重炮轟開城牆,伴隨著裝甲車蜂擁而入,城中的劉盛五部與日軍展開了激烈巷戰,他們邊打邊退,從縣城北門退入水澗溝。
當時綏遠民眾抗日自衛軍總部已退往河曲一帶,自衛軍第五路領導層已經逃散,在日寇緊追,糧草彈藥接濟困難之下,為使薩拉齊縣這支民眾武裝官兵免遭日軍殲滅,陳之的等人遂決定由劉盛五牽頭率該部暫投准格爾旗西協理兼保安司令奇鳳鳴,藉以保存實力,等待派出各路聯絡人員帶回傅作義、馬佔山等人的指示。
由於外有日軍大兵壓境,兼有敵特與德王方面的拉攏,內有馬佔山東北挺進軍進駐伊盟,當地一些王公處於觀望狀態,劉盛五當初投奔准格爾旗西協理奇鳳鳴是期待團結各方力量抗日,不料奇鳳鳴卻暗通日方,這令劉盛五大失所望。
二
1938年2月22日,偽蒙古軍第四師第12團及駐扎托縣的日軍近1500余人進攻東北挺進軍駐地大營盤。劉盛五見報國時機來臨,以所部保衛團為內應,與東北挺進軍裡外夾攻,一舉擊潰敵偽。2月25日晨,敵偽潰逃新召灣。大營盤戰斗結束后,薩縣保衛團被改編為東北挺進軍暫編騎兵第二旅,劉盛五任少將旅長,布防於黃河南岸,擔負西起張義成窯子、海流素,東至托縣附近黃河河防。著名記者楊令德先生在其1940年出版的新聞集《活躍的北戰場》中高度評價了劉盛五的部隊,他寫道:“他們騎術精,射擊准,地理熟,加以深受亡痛之苦,所以在馬佔山將軍的領導下,便英勇地開展了綏遠的游擊斗爭。”
1938年3月,劉盛五率騎二旅和友軍向日軍發起攻勢,收復托縣縣城,俘虜偽軍團長門樹槐。4月1日,騎二旅隨馬佔山的東北挺進軍主力部隊從伊盟出征渡過黃河,參加綏北戰役,配合傅作義35軍收復綏遠﹔4月初在察素齊擊潰偽蒙古軍一部,收復察素齊車站﹔之后,穿越大青山白石頭溝進襲武川,不料遭遇日軍重兵圍追堵截。烏蘭不浪一戰雖給敵人以重大殺傷,但我軍也傷亡慘重,遂突圍西撤。
劉盛五率疲憊之師轉戰退回伊盟后,沒有氣餒,整頓人馬后,繼續抗敵。1939年11月,第八戰區發起冬季攻勢。為配合主力軍襲取包頭,劉盛五指揮騎二旅襲擾歸綏,所部第三、四兩團攻佔托縣縣城后,劉盛五親率3個特務連和一個通訊排越過黃河襲擾歸綏市(今呼和浩特市)。當行進至哈賴村附近,遇另一支友軍正與日軍作戰,劉盛五遂派人支援,迂回敵后,向敵人猛烈進攻,日軍遭受突襲,倉皇撤退。日軍不甘失敗,伺機反扑。當劉盛五所部進軍至距歸綏西南50余華裡的爾林岱村集結過夜時,由於漢奸告密,突遭大批日軍包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不利情況下,劉盛五憑借有力地形,借助村周圍密林的掩蔽,沉著指揮,與日軍展開殊死搏斗。從清晨激戰到中午,劉盛五部在當地老鄉的幫助下成功突圍。此役,我軍在傷亡不大的情況下重創敵軍,炸毀敵軍汽車數十輛,擊斃日偽軍100余人。
三
爾林岱突圍戰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牽制了敵人,有力地配合了主力軍作戰。由於騎二旅在接連戰斗中嚴重減員,1940年馬佔山對騎二旅進行了整編,劉盛五調任騎五師少將副師長。此后劉盛五多次指揮了抗擊日軍的戰斗,鞏固了河防,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抗戰勝利后,劉盛五期望和平建國,雖然擔任了不少職務,但都是閑職,實際上並未到任,他基本上是在薩拉齊老家過著解甲歸田的生活。
1949年秋,劉盛五將軍參加了綏遠九·一九起義。1951年,他在薩拉齊病逝,終年5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