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寬 張明林
《二十四史》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國歷史典籍,記敘了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明崇禎十七年長達4000多年裡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內容,是我國最詳細、最權威的一部歷史巨著。
1952年,毛澤東特意購置了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開始系統地閱讀。從此時起,直到他逝世,在這漫長的24年間,毛澤東不僅通讀了《二十四史》,而且還對其中十五史的重點篇章進行了反復閱讀,做了大量的批注。其他九史,如《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周書》、《遼史》等,雖然正文沒有評點,但都已經通讀,並且有些內容在其他史書中相應的位置上也有評注。
“一部《二十四史》大半都是假的,所謂實錄之類也大半是假的”
毛澤東讀《二十四史》,始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他曾對蘆荻講:“一部《二十四史》大半都是假的,所謂實錄之類也大半是假的。”毛澤東這樣說,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每一部史書,基本上都是由封建新王朝臣子奉命修撰的,凡關系到本朝統治者不光彩的地方,一般不去寫,也不敢寫。
第二,封建社會有一條“為尊者諱”的倫理道德標准,皇帝或父親的罪行,或是隱而不書,或是把責任推給臣下或他人。
第三,史書中的內容,也多寫帝王將相,人民群眾的生產情形、生活情形,大多是隻字不提,有的寫了些,也是籠統地一筆帶過,目的是談如何加強統治的問題,有的更被歪曲地寫了進去,如農民反壓迫、剝削的斗爭,一律被罵成十惡不赦的“匪”、“賊”、“逆”……這是最不符合歷史的。
第四,一部《二十四史》,寫符瑞、迷信的文字,佔了很多,各朝各代的史書裡都有。像《史記·高祖本紀》裡,寫了劉邦斬白蛇的故事,又寫了劉邦藏身的地方上面常有雲氣。這些都是騙人的鬼話。
“正確的態度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顛倒的歷史顛倒過來”
毛澤東雖然認為《二十四史》大部分都是假的,但同時他也明確指出:“如果因為歷史大半是假的就不讀了,那就是形而上學。不讀,靠什麼來了解歷史呢?反過來,一切信以為真,書上的每句話都被當作証實的信條,那就是歷史唯心論了。正確的態度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顛倒的歷史顛倒過來。”
在這種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指導下,毛澤東讀《二十四史》,往往便能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如對陳橋兵變,毛澤東就明確指出:“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后周的臣子,奉命北征,走到陳橋驛,竟發動兵變,篡奪了周的政權。《舊五代史》卻說他黃袍加身,是受將士們‘擐甲將刃’、‘擁迫南行’被迫的結果,並把這次政變解釋成是‘知其數而順乎人’的正義行為。”讀到《宋史·秦檜傳》,毛澤東則點明:“宋高宗、秦檜主和投降,實際上主和的責任不全在秦檜,起決定作用的是幕后的宋高宗趙構。”
當然,歷史事件是紛繁復雜的,要完全用某一種固定的理論來解釋所有的歷史問題顯然也是不科學的。因而毛澤東在讀《二十四史》時所作的諸多批注,往往是從具體的問題出發,在強調理論概括的前提下,既注重對歷史人物的個體研究,也注重對歷史經驗和教訓的總結。
從對歷史的了解上來變革現實
與此同時,毛澤東讀史還注意聯系現實。他是作為一個大思想家、政治家、實踐家在讀書,不但想了解歷史,還把它與現實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想從對歷史的了解上來變革現實。毛澤東評《二十四史》中,對於許多事件的分析,對各種人物行為、言論的評價,都是懷著讓人們從中汲取經驗教訓的目的,是密切聯系社會實際而進行品讀的。目的是不僅使自己受益,也使其他干部從中獲得教益。
比如說,毛澤東讀《二十四史》的時候,中國最根本的現實,是社會主義道路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二十四史》上沒有社會主義的內容,但是毛澤東在讀《張魯傳》時寫的長達1300余字的評語中,卻聯系到社會主義道路這個中國最大的現實問題。
對歷史人物的個體研究,要敢於突破傳統的偏見
另外,毛澤東對歷史人物的個體研究,還敢於突破傳統的偏見。例如,歐陽修在《新唐書》卷98《馬周傳》卷末的“贊”中寫道:“(馬)周之遇太宗,顧不異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於朝、明習憲章者,非王佐才,疇以及茲?其自視與筑岩、釣渭亦何以異!跡夫帝銳於立事,而周所建皆切一時,以明佐聖,故君宰間不膠漆而固,恨相得晚,宜矣。然周才不逮傅說、呂望,使后世未有述焉,惜乎!”毛澤東不同意歐陽修的看法,認為馬周在唐太宗貞觀六年(632年)的上奏,是繼西漢賈誼的《治安策》以后的第一奇文,於是批注道:“傅說、呂望,何足道哉!馬周才德,迥乎遠矣。”
從以上介紹可知,毛澤東讀《二十四史》,是帶著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注重聯系現實去品讀的,這樣不僅客觀,而且能夠從中獲得經驗教訓。所做批注總體來說比較妥帖,具有優秀史學家的遠見卓識。
此本《跟毛澤東讀二十四史》,分兩大部分內容,第一部分輯錄了毛澤東品讀的原文,真實地反映了毛澤東的品讀記錄﹔第二部分是對毛澤東品讀的精華分析,為更深地理解毛澤東的思想、觀點提供幫助。
讀此書,您不但能夠快速地了解《二十四史》,而且還能從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品讀中獲得非凡的啟迪,並因此受益終身。(作者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紅旗出版社編輯部主任)
頻道精選
相關專題 |
· 毛澤東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