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肅娟
全面抗戰初期,孝義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愛國活動。晉西事變后,孝義雖屬閻管區,但在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孝義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堅持對日軍和閻錫山反動政權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抗和斗爭,直至抗戰勝利。
孝義是一方革命的熱土
孝義早在1926年冬就創建了地方黨組織,1931年組建了山西第一支紅軍武裝——中國工農紅軍晉西游擊隊,孝義黨組織的影響逐漸擴大。1936年毛澤東親自指揮東征紅軍在孝義兌九峪(今兌鎮)打了紅軍東征中最關鍵、最有影響的一仗——兌九峪戰斗,此戰在山西乃至華北進一步擴大了紅軍的影響,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1937年11月在鄧小平等的幫助下,中共孝義縣委正式組建。1938年2月和5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和楊尚昆等率領的中共中央北方局部分干部及中共晉西南省委先后進駐孝義。此后,孝義人民在黨領導下掀起了抗日救國、支前參戰熱潮。僅13萬人口的孝義不僅保障了萬余軍隊和機關后勤供給,還有1萬余人參加了八路軍、決死隊及抗日救亡團體,僅晉西事變前就組建了5支地方抗日武裝。當時孝義成為晉西南抗日根據地的中心,被譽為晉西南地區的抗日模范縣。
閻錫山對孝義的統治
1939年底,閻錫山在山西制造了晉西事變(又稱十二月事變)。打退閻錫山的軍事進攻后,中國共產黨從抗日大局出發,主動提出和平解決兩軍沖突。
1940年2月12日,毛澤東、王稼祥向朱德、彭德懷等發出《關於處理晉西事變的指示》中提出“在晉西以汾離公路為界,在公路以南,准備停止游擊戰爭,黨的工作轉入秘密狀態”。孝義乃至晉西南成了閻錫山政權的統治區。閻錫山為了維持他在晉西南的統治,大搞對日妥協,對共產黨的地下組織瘋狂地破壞、鎮壓。從此,晉西南地區共產黨的工作轉入了地下。10月,根據與日軍達成的“肅清山西省內的共產軍”的協定,閻頑孝義縣政府隨著日軍撤離進駐孝義縣城。這時進駐孝義縣城的不僅有閻頑六十一軍、十九軍和騎兵軍,還有同志會、精建會、敵工團等反動組織及介休、平遙、汾陽、祁縣4個閻頑縣政府。為進一步加強特務活動閻又把敵工團改組為“保委會”。后來又成立了“戰工會”“戰工團”,都把矛頭指向中共組織、犧盟會和革命群眾。1942年7月成立“流工隊”,展開了全面反共。孝義全縣被“流工隊”抓捕的共產黨員和八路軍、犧盟會、決死隊的“嫌疑分子”、抗屬及無辜百姓500余人。加之孝義境外日軍的夾擊,孝義地下黨組織腹背受敵,處境愈加惡劣,活動異常困難。有的共產黨員不得已東躲西藏離開了原屬支部,有的逃出敵手不敢回原村庄,有的支部在敵人的白色恐怖下停止了活動,有的支部在領導人被關被殺后群龍無首停止了組織活動。1943年8月,閻政權又實行“兵農合一”,在要兵、要糧、要義務勞役三者夾攻之下,農民被逼得走投無路,過著悲慘痛苦的生活。閻政權還威逼利誘一些人在各村充當鷹犬,為其效勞、賣命。
孝義地下黨的秘密斗爭
晉西南地區是閻錫山頑固派勢力集中的區域,他們在打擊抗日進步力量的同時對日軍侵略者卻採取妥協投降的政策。早在1939年4月,為使黨員干部清醒地認識時局的嚴重性,中共汾孝中心縣委根據晉西南區黨委的指示開始對全縣黨政軍民部署抗日反投降斗爭。首先加強了黨的建設、黨員教育和發展黨員工作,使黨支部成為堅持抗日反投降斗爭的堡壘。縣委領導分頭下到各區支部對黨員進行教育,講形勢與任務,講抗日反頑防止突然事變,講怎樣做支部工作和如何當小組長,講怎樣發展黨員和保持黨員的氣節及遵守紀律、保守秘密的重要意義。先后訓練小組長以上黨員近200名。盡管孝義處於白色恐怖中,但黨的工作並未因此止步。
1941年8月,中共晉西南工委成立,隨即撤銷了中共汾孝中心縣委,領導孝義地下縣委的組織相繼改為“中共汾平介孝工委”、“中共孝介縣委”,直至1942年6月恢復了“中共孝義縣委”。除了書記武高,仝雲等地下縣委成員一直堅持在孝義領導地下斗爭。孝義地下縣委嚴格執行黨中央制定的“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16字方針,以“黨的組織的秘密恢復與整理為一切工作之中心,求質不求量,腳踏實地打下基礎,以准備將來的局面,主要工作是教育黨員,訓練干部,團結廣大群眾在我們的周圍”。晉西南工委成立伊始,即派遣一批地、縣、區的領導骨干,秘密潛入晉西南腹地,扎扎實實開展黨的工作。對原有的黨員進行認真考察,個別聯系,秘密恢復黨的組織。僅在孝義地下縣委就給120多名黨員恢復了關系,把區委和一部分支部建立和健全起來。
1、 隱藏身份堅持地下斗爭
孝義地下縣委負責人仝雲不時改變身份,堅持隱蔽斗爭。他先是放過羊,不久又在孝義一區蘆南街一帶和機械工人出身的黨員韓仁禮以師徒關系為掩護,開小雜貨鋪。以后又在汾河兩岸種地。縣委委員金石以賣菜為掩護,隱蔽在孝義小圪塔村。師正楚以開小鋪為掩護,在敵人佔領的孝義城站穩了腳跟。李克則以泥瓦匠身份,鑽進孝義北橋頭日偽據點裡活動。縣委領導人根據形勢不斷改變自己的身份和住址。在實際工作中,他們慎重地恢復黨的組織,秘密聯絡黨員,及時轉移有暴露危險的黨員。在恢復黨組織后,立即進行黨員的訓練教育。其內容包括形勢教育、前途教育、政策和策略教育、氣節和斗爭方法教育等。通過訓練教育,黨員的政治素質大大提高,在對敵斗爭中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
針對閻錫山政權“以偽肅偽”全面反共的做法,地下縣委教育廣大黨員堅定革命信念,嚴守黨的紀律,誓死不當出賣同志、出賣組織的叛徒。並通過地下黨員告知抗屬應付“流工隊”的辦法:交關系隻交與犧牲了的和已經撤走的同志的關系。報假信息,謊稱男人在外地做生意。堆假墳墓,謊報男人已去世等等。在對黨員進行教育的基礎上,遵照上級關於在隱蔽中“積蓄力量”的方針,穩妥地在貧苦農民和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據統計,這個時期僅孝南一帶就發展了60多名新黨員,而且大多數黨員在后來的斗爭中表現出色。
在敵人的白色恐怖中,許多黨員經受住了隱蔽斗爭的考驗。孝義一區東盤糧村是閻頑編村所在地,1940年5月隻有1個黨員,1944年發展到12個黨員。黨支部書記李隆業的公開身份是學校教員,為便於聯絡,他讓黨員李如鬆到校當了工友。他們利用各自的身份,秘密動員李廣業、谷光燦等6人參加八路軍,還和打入敵人內部的同志密切配合,偷運軍需物資。1943年的一天夜裡,因有人告密,李隆業被捕。在敵嚴刑拷打下,他始終沒有暴露身份,最后經人保釋回到村裡繼續工作。區委楊子芳被敵人懷疑,想方設法應付敵人。韓仁禮等地下交通員聽說沁源杭村工委機關、洪趙支隊指戰員在日軍經濟封鎖下連鹽都吃不上,他們就把鹽化成水浸入棉衣中,冒著刺骨的寒風,穿過敵封鎖線,送到沁源。
在那一時期,雖然黨員的數量少了,但質量卻大大提高了,這些重新恢復和建立的黨支部在長達5年的地下斗爭中,都起到了戰斗堡壘作用。
2、 向敵偽和閻頑內派遣地下黨開展活動
在這嚴重困難的環境中,能隱蔽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開展工作更是難上加難。孝義縣縣委敵工干事、共產黨員馬明按照縣委決定打入閻錫山駐孝義兌九峪鎮之“戰訓團”擔任教官,他利用自己的關系從孝義城把自費購買的200多斤奇缺食鹽送到兌九峪鎮,由地下交通員化整為零逐步送給孝義難民游擊隊,解決了游擊隊的燃眉之急。“戰訓班”結束后,馬明被任命為國民黨“黨政縱隊”的分隊長,他除了經常給過往轉移的共產黨員及地下交通員開“通行証”,還通過內部情報網,把被閻特務組織懷疑的縣委委員金石等轉移到介休縣龍鳳村地下交通站。二區區委書記張迎來被捕后,馬明把這個消息傳給縣委,縣委立即把張領導的封家峪的保存著3個村黨員名單的女黨員李英轉移到太岳區根據地沁源縣。打入日偽北橋頭據點的地下黨員馬登科、王安智經過盯梢、偵察,發現閻特務機關往北橋頭日軍據點派了1名特務和1名翻譯,和日軍勾結,從事破壞地下黨的活動。他們把這一情況匯報給縣委,縣委派人迅速將這兩個特務抓走,並把暴露的黨員撤送到晉西南工委。
這些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黨員隨時向黨組織提供情報,營救被捕同志,使孝義地下黨組織和黨員避免了不必要的破壞和犧牲。
3、 開辟地下交通線
根據晉西南工委的指示,1941年10月,孝義地下縣委首先在縣委成員駐地和恢復了支部的村庄建立了交通站,開辟了地下交通線。后來又打通了從孝義縣的蘆南、霍家堡經介休縣的韓屯、花園、龍鳳、北溝到達沁源縣的新的交通線。
在這些交通線上,活躍著一大批為黨工作的地下交通員。其中,有一部分是共產黨員,但絕大多數是進步群眾。他們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偷越敵封鎖線,聯絡黨的組織,傳遞黨的文件,把過往黨員和干部安全護送到指定地點,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甚至還有一部分交通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孝義縣委交通組組長李蘭給一區區委任步雲送文件,在霍家堡偷渡汾河時被敵發覺,遭敵追擊,險些喪生。蘆南街交通員王懷忠轉送文件途中發覺被敵包圍,在突圍中犧牲。東盤糧村交通員馬龍,面對群敵,臨危不懼,拉響僅有的一顆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東盤糧村另一交通員史錫禎堅持8年地下工作沒花過黨的一分錢,他還為堅持斗爭在東盤糧村和蘆南街的地下黨員挖了專用暗室。他被捕后,為救1名小交通員,犧牲在敵人亂棍之下。
正是黨內秘密交通線的存在及這些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交通員的英勇斗爭,使黨組織在隱蔽中得以發展,在隱蔽中積蓄了力量。
4、 組織難民游擊隊
在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后,中共晉西南工委決定將地下黨組織逐漸由秘密轉為公開,各地以游擊戰為主積極開展解放晉西南的武裝斗爭。由於閻錫山在孝義實行白色恐怖,逃難在外的難民越來越多。1944年冬,孝義地下縣委首先把逃難在汾孝邊山的難民組織起來,建立了孝義難民游擊隊。這支武裝常在汾孝邊境活動,先后打了汾陽平陸編村、王家池小股日軍、楊家庄日軍炮樓、閻頑在孝義的糧站。孝義難民游擊隊在戰斗中一天天壯大,編成了3個中隊,洪趙支隊給難民游擊隊派來了政工和軍事干部,部隊的戰斗力更強了,地方抗日武裝開始得到恢復和發展。
1945年2月,介休、靈石一帶的難民,在地下縣委的組織下,先后成立了孝義一區難民游擊隊、武工隊、二區難民游擊隊、前方工作隊。后來地下縣委副書記仝雲把這些分散活動的游擊隊加以統編,配備了洪趙支隊派來的干部。這些武裝部隊經常圍攻敵人據點,襲擊兌九峪和孝義城的敵人。為阻擊敵軍,破壞過文峪河橋梁,火燒過汾河南橋頭渡口敵人的船隻,奇襲過孝義王屯閻偽區公所,智取過日軍孝介封鎖線上的碉堡等等。
孝義難民游擊隊等黨領導下的人民武裝力量對日偽軍發起強有力的戰略攻勢,為以后八路軍正規部隊打回孝義、建立人民政權打下了基礎。
頻道精選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