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真情 真話 真心——讀《難忘的二十年》有感

曹志文

2016年02月23日11: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難忘的二十年——在習仲勛身邊工作的日子裡》,張志功著,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讀書,猶如與寫書的人進行心靈交流,不僅僅是學習知識和分享信息,更會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敬讀88歲高齡的張志功老人所著《難忘的二十年——在習仲勛身邊工作的日子裡》,感到尤為親切。

作者在習仲勛同志身邊工作了20年,作為一段歷史的見証者,他用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難得一見的重要文獻和習仲勛同志家人提供的珍貴照片,真實展示了習仲勛同志的傳奇生涯、高尚品格和仁愛之心,展現了一位始終把黨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的革命者形象。真情、真話、真心充滿字裡行間,無盡思念蘊藏其中。

真情溫暖人間。1950年,張志功同志就調到中共中央西北局任習仲勛同志的秘書。1962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習仲勛同志蒙受冤屈,他亦遭受關押審查,下放山東,一別竟達14年。1978年4月,習仲勛同志復出后又調他到廣東擔任秘書工作。之后,習仲勛同志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張志功又隨其回到北京工作。兩次擔任習仲勛同志的秘書,前后加起來正好20年。作者在書中寫到,蒙冤受屈是一個沉重的卻也繞不開的歷史話題。在那段經歷磨難的日子裡,習仲勛同志把黨和人民的利益始終擺在第一位,從不考慮個人得失,雖身處逆境,仍然不忘保護同志和朋友,表現出一位革命者堅強樂觀、赤誠坦蕩的精神品格。“我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決不為了自己過關而歪曲事實、無中生有。”“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心靈相通’‘心心相印’吧!”還有什麼比這種在生死考驗面前表現出的無比信任、忠誠不二、心靈默契更加珍貴呢?正如印在這部書封底的《滿江紅·思念》所寫,“父兄情,三生有幸,恩重如山。嘔心教誨猶如昨,耳提面命聲未遠。”“遭誣陷,志彌堅,行人間正道,義膽俠肝。”讀到此處,身心不能不為之震動。

真話正視歷史。書中寫到習仲勛同志一生最為人們稱道的:一是和劉志丹、謝子長等一起創建了陝甘邊和陝北根據地——這是中國革命最困難的時候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塊根據地,成了中央紅軍歷經艱險、萬裡長征之后的落腳點和爾后中國革命的出發點﹔二是他主政南粵,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帶領廣東省委“一班人”,創辦經濟特區,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殺開了一條血路”。作為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和領導者、共和國的開國重臣、廣東改革開放的奠基人和開拓者,習仲勛同志“一生光輝,歷經坎坷”“北戰南征兩錦繡,天降大任鐵肩擔”。

習仲勛同志在廣東任職3年,一個偉大功績是促使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作者親見他嘔心瀝血、日夜操勞的情景。1979年,為解決爆發的偷渡逃港問題,習仲勛同志親自到寶安縣開展深入調研,了解到深圳河這邊的羅芳村農民人均年收入134元人民幣,而河對岸香港羅芳村人均年收入1.3萬元港幣。據此,他提出根本的解決方法是標本兼治,關鍵治本,“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盡快縮小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差距”。這在當時的環境下,無疑是十分大膽和極具創新精神的。前人功過,后人自有公論。書中記載了2009年8月,一位曾經擔任廣東省委主要領導職務的中央領導人在談到習仲勛同志在廣東改革開放中的功勛時說:“所有這些,沒有實事求是的精神,沒有對人民群眾深厚的感情,沒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膽識和魄力,是辦不到的。習仲勛同志是廣東改革開放的奠基人、開拓者。在廣東搞改革開放,是習仲勛同志一生中為黨、國家和民族做出的重大貢獻之一。”生活在深圳的我們,今天對此尤其要有感恩之心。

真心感天動地。書中記載習仲勛同志晚年說過的話:“要說我這一生麼,用幾句話就可以概括: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也對得起自己﹔沒有犯過‘左’的錯誤,沒有整過人。業績平平,問心無愧。”這位偉人將自己的功勞視作浮雲,對曾經的磨難很少回顧,用沉靜面對贊譽、用沉默應對爭功、用無言回答猜測。在逆境中,從不怨天尤人﹔順境時,把一切功勞歸於黨和人民。存真心,說真話,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實事求是。真理存乎人心,天地亦會為之感動。

“風雨二十年,思未斷,夢縈魂牽。”作為秘書,作者有幸近距離、長時期接觸書中的主人公。又以堅強的毅力,在80多歲的高齡,前后歷經5年時間,數易其稿,寫就了這部20余萬字的著作。作者本著對革命事業負責的態度、對首長的真情實感、對讀者的真心赤誠,寫就了這部彌足珍貴的著作。書中寫到,在送別習仲勛同志的日子裡,“我沒有哭泣,也沒有眼淚,那是‘大悲無淚’啊!而后來在撰寫有關他的紀念文章時,卻多次淚洒衣襟。”史文功力何止在筆端,更有真言來自心田。作者寄望這部書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尚品格,繼承和發揚他們的革命精神。

《 人民日報 》( 2016年02月23日 24 版)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