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碧血化作千枝梅——孫曉梅

俞華泰

2016年02月24日14: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孫曉梅(1914-1943),乳名小妹,取名小蠻,后改名肖曼,浙江富陽人。11歲進入高等小學讀書。后自學初中各門課程。曾在富陽、杭州等地做小學教員。1938年至皖南涇縣參加新四軍,先后在軍服務團和軍政治部農村經濟調查研究組工作。1940年初夏,奔赴蘇南敵后抗日根據地,在江陰夏港一帶做民運工作。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1月任中共鎮丹(后改為北山)縣委婦女部部長,7月任中共武進縣委婦女部部長。1943年調中共長江工委任政治交通。5月在南京龍潭被日本憲兵隊逮捕,不久犧牲。

“青年的同伴們!早晨來了!起!起!起!勿打盹!早晨來了!起!起!起!勿尋夢!青年的同伴們!早晨來了!走!走!走!勿踟躕!早晨來了!走!走!走!勿回頭!青年的同伴們!出汗沒出汗?出汗的吃塊面包,沒出汗的努力走!走!走!……踏上成功之途”。這首詩的作者是孫曉梅—————一位年輕的富有個性的女性革命者。從這首詩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一位年輕的、有思想、有追求的知識女性對於時光的珍惜和行動的渴望,以及對於美好未來的激情和向往。

1914年5月,孫曉梅出生於浙江省富陽縣龍門鎮龍門村的一書香之家。在青少年時代,她好學率真,質朴無華,多愁善感,倔強執著。她的鮮明個性,從她日記的很多內容中表現出來。如孫曉梅在日記中這樣描述自己的父親:“我們的父親,是一個懦弱無能的老實人,在家庭中毫無地位,而且個性很特別。他對於我們兒女,如陌路人一般,既不來管束我們,亦不來指導我們,隨便我們上天下地,他除對我們笑笑之外,從不多說一句話。所以我們平時怕的是母親,常以朋友看待父親。”而對於母親,孫曉梅則表達了感激和認同,“我小時候的家庭,原是一個不合理的大家庭,對兒童的教育,非但不注意,而且環繞我們四周的,全是欺騙、虛偽、尖刻、惡毒的勾當,幸虧我們的母親的賢良,才能使我們受完普通教育。”對父母的鮮明的評價,凸顯了孫曉梅直抒胸臆、堅持自我的表達方式。

其實,孫曉梅對自身的倔強性格是心知肚明的,她也深知這種性格與社會的世故人情方面格格不入,但是,孫曉梅並沒有埋怨和懊惱自己的性格,而是堅持自己的個性。“自我步入社會、和旁的人發生了關系、而稍微將將懂得點所謂‘人情’和‘世故’后,就這樣定下我待人的方程式:‘寧願人負我,我決不負人’。雖幾年來,事實告訴我這方程式已碰了壁,但我總學不起來,像旁人一樣乖,‘看風使舵’。”“倔強成性的我,對於自己認為理正的成見,始終不肯輕易消滅或讓渡,就是吃虧到無從申訴的時候,也寧願被人笑為‘憨大’,而不願將自己變成‘牆頭草’似的東吹西倒。”

也許正是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諸多的不順,孫曉梅日記中一直強調要堅持自己的個性,絕不與世俗的人情世故妥協。“我的生性是固執而喜自由,我的心情是富於同情而不受屈服,物質壓迫不怕苦,精神刺激一點也受不來,我不大肯對比我的地位高的人妥協、恭維,我寧願委屈人而表現自己的個性。”對於自己的個性,孫曉梅提出,“我將永遠地執行著自我的人生方式,向自我認定的人生目標前進,結果如何,我是無功夫去計較,亦懶得去計較。”孫曉梅的這種性格特征隨著她追求真理步伐的邁進與對革命的渴望堅守的有機契合,成為革命者具有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質。

年輕的孫曉梅一刻沒有停止追求真理的步伐。她具有突出的自律精神,非常注重自我反省,從而明確自身前進和努力的方向。孫曉梅高小畢業后,由於家庭經濟難以承受諸多子女的讀書,她不得不失學回家。對此,孫曉梅心情是頗為惆悵的,但並沒有消沉和失落,而是圖謀振作。“我自小學畢業后,就在家裡瞎混,大概這樣的生活過了三個整年,那時剛好是15歲,我自己深悟到,前途已晃著黑影,需要來一個掙扎,或者有希望。同時深感到知識的缺乏,真不可以道路計,於是自己下定決心,在書本中找求未來的希望和安慰。如此一年以后,拿起筆來,能夠使我寫得好一封普通的白話信。”

實際上,孫曉梅在家的“三個整年”並不是被浪費的三年。她的母親知書識禮,看到女兒一心向學,而且勤快懂事,便輔導孫曉梅有計劃地自修了初中的各門課程。此外,隨著白話文的流行普及,她還幫女兒不斷提高白話文水平。正是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孫曉梅體會了學習的重要性和知識的價值。不久,孫曉梅先后在富陽、杭州等地的多所小學任教。她說過:“我們的學生,像是剛脫離母懷的孩子,在學著走路般的在准備才能,預備去高步社會的大舞台,要是不乘這個學習的機會,不將‘自由’的范圍深切認識,將來一定會使他,被擠下了社會的大舞台而遺臭萬年。”孫曉梅還希望年輕的朋友“在書本上下點功夫,否則,將來會陷於‘繡花枕頭稻草心,外面好看裡面空’的顏色玩具”。對於知識,她還主張“應及時儲藏和准備,否則,你將永遠感到精神上的飢餓”。她還強調年輕人一定要明確“要做大事業,非但應具健全的體格,亦必備有高深的學識”。

身為一名知識女性,孫曉梅嫉惡如仇的性格使她對傳統社會給予廣大女性的壓迫深惡痛絕。她極力呼吁男女平等,並且深刻認識到空喊口號的無益,力求通過女性自身的努力來獲得應有的權益。“我禁止自己喊空泛的口號,亦不贊成人家的喊。聽到人家一次喊,我隻在內心加一層痛苦。”“我們唯有徹底地覺悟,起來奮斗,自我來解除不平等的桎梏。”

孫曉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當時根據龍門孫氏族規,女子不得參加族裡祭祀活動。為了爭取男女平等,1934年,孫曉梅在本村發起了沖擊舊式族規的斗爭。這年春祭之時,孫曉梅帶領七八個受過教育的女同學闖進祀場。面對一些守舊頑固分子的指責,孫曉梅等人沉著冷靜,據理力爭,並得到了族中幾位開明人士的同情,最終取得了斗爭的勝利。此后,孫氏祠堂廢除了歧視女性的傳統族規。這一斗爭的勝利,恰好証明了孫曉梅的關於女性解放的思想:“隻要我們肯努力,肯奮斗,肯犧牲,最后的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爭取男女平等是為了女性的解放,此后,孫曉梅的目光逐步投向了更為廣闊神聖的事業—————民族的解放。

抗戰全面爆發后,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爭取民族的解放成為有理想抱負的青年人的前進方向。追求真理、渴望進步的孫曉梅期待著把火熱的青春投入到民族解放的偉大事業中。一個偶然的機會,推動孫曉梅邁出了堅實的步伐。1938年10月,孫曉梅收到在新四軍工作的堂弟的來信,要她動員家鄉青年參加新四軍。孫曉梅渴望外面火熱的生活,她說服母親,帶上受她影響較深的幾個青年,一起去參加新四軍。

當時,新四軍駐地皖南涇縣,從富陽出發,沿途關卡林立,且絕大部分被國民黨軍隊封鎖控制,少數被日軍佔領。為了順利到達涇縣,孫曉梅等在出發前,通過熟人關系開具了縣國民政府的難民通行証。為了符合難民身份,一行人喬裝打扮,背著破舊衣被步行,白天翻山越嶺,晚上尋祠堂廟宇棲身。因為國民黨當局害怕大量青年人投奔新四軍隊伍,特出台政策:凡是青年人一個也不能去涇縣。當行至安徽旌德縣境時,他們遭到國民黨頑軍的攔截。后孫曉梅設法脫身國民黨頑軍的控制,並向當地農民求助,取得一位老農的同情和支持,由老農帶路繞過封鎖線,輾轉到達涇縣,找到了新四軍。

孫曉梅在新四軍教導總隊受訓兩個月,后分配在軍服務團做民運工作。孫曉梅特別擅長做群眾工作。有天傍晚,孫曉梅帶了一位新戰士到一個小山村做群眾工作。走進一戶農家時,因男的在田裡耕種,女的在忙於燒飯,顧不得孩子,孩子哭得滿床打滾。孫曉梅快步上前把孩子抱在懷裡,掏出手帕為孩子揩眼淚,擦鼻涕。待孩子安靜后,又把孩子遞給新戰士抱著,自己到灶前一面添柴燒火,一面向大嫂了解情況。那位大嫂一個勁兒地贊揚她:“孫同志,你懂得窮人家的苦,新四軍都是好人啊!”

由於工作需要,孫曉梅被分配到軍政治部農村經濟調查研究組工作。在此期間,她刻苦鑽研經濟理淪,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白天訪貧問苦,晚上整理材料,偶有空閑時間就閱讀經濟學書籍,或撰寫讀書筆記。在調查研究的同時,孫曉梅勤於筆耕,收集當地軍民抗日的先進事跡,寫成《繁昌戰斗中的婦女們》一文。這篇文章真切地反映了抗日根據地婦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參與抗戰的真實情景,發表於1940年4月15日浙江紹興專署出版的抗日刊物《戰旗》上。1940年初夏,孫曉梅奉命隨工作隊離開皖南,奔赴蘇南敵后抗日根據地。9月,孫曉梅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孫曉梅是一位文弱女子,但她更是一位革命者,她弱小的身上竟蘊含著難以想象的力量和豪情。這點突出表現在她被日本憲兵隊抓捕后的言行上。1943年3月,日偽軍在向蘇南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清鄉”的同時,加強了長江沿岸的封鎖。中共茅山地委為取得反“清鄉”斗爭的勝利,將原屬鎮丹中心縣委的長江工委改歸地委直接領導,命孫曉梅為中共北山縣委婦女部長,在句容寶華山一帶從事秘密工作。

寶華山一帶是日本憲兵隊本木小隊的轄區。4月27日,孫曉梅接受護送新四軍干部北渡長江的任務。5月初的一天,她帶領同志們安全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當天午夜她獨自冒雨返回途中,行至營防鎮附近時不幸落入日軍憲兵隊特工人員的魔掌,隨即被綁押至龍潭日軍憲兵隊隊部。本木假惺惺地下令鬆綁,並設宴“招待”,企圖對她軟化誘降。孫曉梅鎮定自若,歷數日軍侵華罪行,並憤然掀翻了宴席。誘降不成,惱羞成怒的本木轉而對孫曉梅加以嚴刑拷打,孫曉梅堅貞不屈,后將她押到龍潭鎮老虎山凹,殘忍殺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