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龍江紅色家書“信”以明志激勵后人

2016年03月03日10:44   來源:黑龍江日報

原標題:龍江紅色家書“信”以明志激勵后人

趙一曼致兒子

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又名李淑寧、李一超,出生於四川省宜賓縣伯陽嘴村一個地主家庭。為擺脫封建禮教禁錮,她毅然參加反帝反封建斗爭。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為中共黨員。翌年1月,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在大革命處於低潮時,奔赴南昌,后轉道上海。1927年9月,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冬回國,在江西、上海等地從事黨的秘密工作。九一八事變后,黨派她到東北,曾任哈爾濱市總工會代理書記,領導了哈爾濱電車工人大罷工。1934年夏,任珠河(今尚志市)中心縣委特派員、鐵北區書記,后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二團政治部主任。1935年11月,為掩護主力部隊,負傷被俘,在獄中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后和愛國青年一起脫險逃離,途中再次被捕。1936年8月2日,於珠河縣英勇就義。時年31歲。

寧兒:

母親對於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母親因為堅決做了反滿抗日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遠沒有見面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1936年8月2日

你的母親趙一曼於車中

朱瑞致母親、哥哥

期盼勝利后還能團圓

朱瑞,1905年生於江蘇省宿遷縣朱大興庄。1926年1月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秋入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學校學習。1930年回到上海,任中央軍委參謀,后任長江局軍委參謀長兼秘書長。1931年12月到瑞金,歷任五軍團訓練隊政委、紅軍學校教員、十五軍政委、五軍團三軍政委、紅五軍政治委員、一軍團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長征。1937年后任北方局軍委書記、山東分局書記。為中共“七大”代表。1945年6月任延安炮兵學校代理校長。11月率炮校人員到達東北。1946年夏,延安炮校改名為東北炮兵學校(1949年為紀念朱瑞改名為朱瑞炮校)。從1946年6月到1948年7月,炮校培養了兩千多名干部,他們成為炮兵骨干。1946年10月,以東北炮兵學校為基礎,成立了炮兵司令部、政治部,朱瑞任炮兵司令員。1948年10月在攻打遼寧省義縣戰斗中,不幸觸雷犧牲。時年43歲。

母親,哥哥:

我在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從延安到東北來,同年十二月彩琴帶淮北也來到東北,在東北兩年多了,我們身體都好。

彩琴又生一女兒,名字叫東北,很像淮北,快能走了,滿健康。彩琴原先身體不好,生東北后保養得好,現在很壯很胖,請勿念。

我在延安就做炮兵工作了,因我在蘇聯學的炮兵,我很喜歡這工作。到東北后,人民炮兵大大發展,我很高興地做著,身體比過去更好了,工作精力更大,工作也還順利。

東北發展很快,我想不久我們就要打進關,與華北會合,勝利(這次是真正的勝利了)與家鄉見面,希望母親、哥哥、嫂子及子侄均健康,均團圓見面才好。

蘇北及山東打仗很多,聽說家鄉年成很壞,不知家中如何?

農民翻身,國家才能強盛。我家有地出租,這就是地主,應做模范,把地自動讓給農民,這才算名副其實的革命家庭。我想母親及哥嫂必定早都做到。我記得在山東時,母親及哥嫂都說過,我家都參加革命了,要地是沒用處的。這是對的!

母親年邁,是否健在,時刻不忘,務請哥哥據實詳告,如仍健在,請多予侍奉,以期勝利后還能團圓,至盼!

至各子侄輩,仍希統統推動他們出來參加革命工作或學習,才不致落到時代后邊,甚至做對人民不利的事情。此事請哥哥多負責領導他們。

祝闔家平安毅仲敬上九月八日

童長榮致母親

我無日不想回去看看鄉裡的滄桑

童長榮(1907-1934),安徽省樅陽縣人。1921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留學日本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春,當選為中共東京特支領導人之一。1928年因領導反日斗爭被逐出境。回國后,在上海、河南、大連負責黨的工作。1931年11月,任東滿特委書記,領導反春荒斗爭及建立游擊隊工作。1934年春在汪清縣十裡坪被敵包圍,突圍時身負重傷,光榮犧牲。時年27歲。母親大人:

好久沒寫信回家了,勞你老人們挂念,心實不能安,老人們或者以為我忘了家罷,其實我決不,我無日不想回去看看鄉裡的滄桑,家庭的狀況,你老母的平安!

想回去而不回去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來回要百多元。——春假了,還是欲歸不得!

鄉裡的兵匪之亂,怕還未平靜吧——這是不能平靜的呵。在社會未變革,上下未顛倒以前——這不獨是中國,全世界都走到五叔所常說的“大劫”的關頭,但也是黑暗和光明的天曉。日本近日全國捕去了千多革命者,但是勞農的反抗也就隨著更加高漲起來,壓不下去的。

我在求學之時,聽到或看到這些事情,就常常不禁浩嘆——我家為什麼這樣破落?你老人家年老了,為什麼不能得到事養?我讀書之年為什麼沒錢讀書?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以后來信,統寄日本東京府下大岡山李仲明樣,內封長榮收。因為春假要去他處旅行,以后又要住貸問的。

諸長,諸兄,諸友,皆問好!

敬叩金安!

榮兒

三月二十日

伊作衡致兒子

你們不可使母親有半點傷心

伊作衡(1912-1943),齊齊哈爾人,1929年春考入省立第一中學,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后,為尋求救亡道路去北平讀書。1936年春考入輔仁大學。1938年受國民黨地下抗日組織派遣,以《營口日報》社長為掩護,開展抗日活動。1941年秋到齊齊哈爾,任國民黨東北現地委員會哈爾濱地區負責人。同年12月被捕,獄中受盡酷刑,寧死不屈。1943年5月7日,他高唱戰歌走向絞刑架,英勇就義。時年31歲。忠漢、忠義:

在你們的記憶裡,已經沒有了我的影子,因為你們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爸爸!你們的爸爸是為了國家民族而犧牲的。你們的一生教養,我沒有盡到一點兒力量,都要靠你們的母親。她的青年時代,沒有得到一點兒幸福,今后的生活更是苦不可言。在這千辛萬苦之中,她還要擔起你們的教育之責,不但你們感激,就是我在地下也要感激的。所以,當你們在長大成人之后,處處要遵循你們母親的教訓,不可使她有半點傷心!在求學時要努力刻苦用功,不負母望!在社會時要做一良好的青年,如此方不辱家門!你們兄弟之間應互勉互助,方不負父親最后之希望。

父作衡遺囑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