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必軍
粟裕,1907年8月出生於湖南省會同縣,是共和國第一大將。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他南征北戰,馳騁戰場,出生入死,歷盡艱辛,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戰功。
粟裕有三個子女,長子粟戎生(1942年出生)、次子粟寒生(1947年出生)、女兒粟惠寧(1949年出生)。粟裕將三個子女都送到部隊鍛煉。對子女的關愛和教育,粟裕將軍是嚴厲“無情”的,在教育過程中,更多地充滿了軍人特殊的教育方式,這種方式也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對待工作要耐勞
粟裕不希望自己兒女在安逸的環境下成長,哪裡危險,哪裡艱苦,他就想方設法要求兒女到困苦的工作環境中去鍛煉。他常常這樣鼓勵他的兒女:“年輕人不要貪戀小家庭,隻想著坐機關。”因此,他總是利用做父親的“權利”,堅持自己的兒女到艱苦環境中接受鍛煉。粟裕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大兒子戎生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后,粟裕就要求他到作戰部隊,從一名普通士兵干起。所以戎生沒有進大機關,也沒留在大城市,而是到了援越抗美的一個導彈分隊,在祖國的南陲經歷了4年艱苦緊張的日子。當這支部隊調回內地的時候,恰逢中蘇邊境形勢緊張,珍寶島燃起戰火,粟裕又“使勁”把戎生送到前線。次子寒生入伍后,一直在艦艇上工作。因長期海上作業,寒生得了風濕性關節炎,轉業到交通部。粟裕又支持他繼續上遠洋輪工作。所以寒生又轉業到了遠洋公司。粟裕還經常寫信鼓勵寒生要不畏艱難困苦,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成績,為祖國交通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粟裕並不只是對兩個兒子這麼嚴厲,對女兒惠寧的要求也一視同仁。女兒惠寧在當兵頭三年,就干過通信值機員、展覽會講解員、宣傳隊員、炊事兵等多種工作。這樣頻繁的工作變動,惠寧起先也有微詞,認為工作環境不固定,就會影響到自己的進步。當她看到軍隊干部有些人的孩子哪裡條件好就想方設法往哪裡調動時,自己的父親偏偏反著來,哪裡條件越差就要求他們越往哪裡去。惠寧把這些想法寫信向父親匯報。沒想粟裕的回信來得更快,他在信中說:“生活環境固然對人的進步有影響,但這只是外部的條件,而決定的因素還是要靠自己的自覺。高爾基不曾是一個洗碗筷、燒鍋爐的嗎?但由於他自己勤奮,成了世界聞名的革命文學家。所以決定的關鍵還在於自己。”“你們是在甜水裡生長的,更要自覺地鍛煉吃苦耐勞的能力啊!”惠寧看完父親的來信后,完全明白了父親的一片苦心,從信中看到了父親的殷切希望,從此以后,惠寧不再為環境和工作的變化而影響自己的情緒了。
日常生活要嚴肅
在粟裕眼裡,一個軍人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有高度的戰斗警惕性。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要體現良好的軍人軍姿,所以他不僅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子女也是如此。
長子戎生當兵后,好不容易有次休假在家,戎生就不免放鬆了警惕,不必像在部隊那樣每天保持高度作戰准備,所以背包也不打,內務也不整就外出院子與人說話去了。粟裕看到他睡覺時衣服鞋子放置很亂,就把他叫進屋進行了嚴肅的批評:“你這是怎麼搞的,鞋子亂放,沒有個規矩!” 戎生見自己的鞋子並不是亂扔,放得稍微不像平時一樣,就說:“不是回家休假了嗎?我平時不是這樣的。”粟裕不高興地說:“什麼是平時,現在就不是平時?!”粟裕要求他將所有的東西都應放在固定的地方,隨手都能摸到,一有情況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准備,就是放假休息時間也要這樣。戎生看著父親那嚴整的軍容,也深刻理解父親是要自己從戰士做起,腳踏實地,才能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軍人。此后,戎生在父親的教誨下一步一個腳印,終於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高級將領。
碰到打擊要頑強
粟裕關愛子女的教育,不單是生活和工作上的嚴厲,最為關心的還是子女政治上的堅定性。這可是人生信仰的問題,這對一個人來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甚為重要。
上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黨內的政治生活越來越不正常,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被打倒,被強加上各種“罪名”。粟裕在1958年也開始遭到厄運。在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議上,他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受到了錯誤的批判,並被調離了軍事指揮第一線。粟裕面對突如其來的無端打擊採取的卻是極大的克制,他從不向人談起冤屈,因為他始終相信自己幾十年的革命實踐會証明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歷史終究會檢驗到底誰是誰非的。
而粟裕子女的成長又正處於這以后的十年動亂期,前期粟裕被扣上“特嫌”的帽子,隨后其子女也受到迫害。其中次子寒生被江青、康生公開點名加以批判,還被關進監獄。家庭遭到這些無辜的打擊后,子女們對此都感到悲憤和人生的茫然。此時,粟裕從兒女們的表情看出了他們的心思,就召集家人開起了家庭會議。粟裕正氣凜然地對他們說:“中國革命的成果是政治流氓扒不去的!你們千萬不可失去對共產主義事業必勝的信念,歷史將証明當前發生的這一切不過是革命斗爭道路上的一段插曲。”粟裕對妻子楚青的談話中也提到了這個問題,他對楚青說:“江青這個人你是知道的,她不會放過我,要有個精神准備。不過他們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隻能橫行一時罷了,但要有最壞的准備。”在此后的教育中,粟裕囑咐兒女要時刻注意外界的變化,不要消沉,面對“四人幫”的迫害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無論情況怎麼變化,一定要頑強,一定要保持堅定的革命意志,對共產主義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念。后來,“四人幫”垮台了,這也証明了粟裕教導孩子們“這一切不過是革命斗爭道路上的一段插曲”是對的。粟裕兒女正是有父親經受打擊而不倒的堅強意志教育,他們在“四人幫”的打擊下才艱難地生活了下來,並且在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中鍛煉了意志,取得了進步。
粟裕將軍從嚴教子的方式不僅傳承了良好的家風,同時給崇嚴尚實的社會作出了好的榜樣,尤其給黨員領導干部給予了深刻的啟示,那就是“對待工作要耐勞、日常生活要嚴肅、碰到打擊要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