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鄧穎超與紅岩精神

石大姚

2016年03月04日14: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  要:抗日戰爭時期,鄧穎超作為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員,與黨組織和革命志士一起戰斗在大后方。她積極領導婦女運動,推動婦女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積極搶救難童,培育革命火種。在國共摩擦的艱難時期,她又站在民族的高度致力於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伴隨著抗戰的進行,鄧穎超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凝煉、豐富了紅岩精神的內涵。

關鍵詞:鄧穎超﹔紅岩精神﹔抗日戰爭時期

鄧穎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她出生在中國歷史上最痛苦、屈辱的時代,幾乎是20世紀的同齡人,親身經歷了並參與了20世紀中國的諸多風雲變幻。在抗日戰爭時期,鄧穎超和周恩來並肩戰斗在國民黨統治區,與革命志士共同譜寫了紅岩精神。

一、紅岩精神的見証者

1939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電復,根據周恩來等建議,批准周恩來、博古、凱豐(何克全)、吳克堅、葉劍英、董必武為南方局常委,並指示江西、上海工作歸南方局管轄。16日,南方局向中央報告領導干部分工情況:周恩來為書記,負責統戰工作﹔博古負責組織部﹔凱豐負責宣傳部及黨報工作﹔葉劍英負責聯絡工作﹔吳克堅負責新華日報﹔鄧穎超負責婦女工作委員會。至此,南方局在重慶正式成立。

在南方局存在的八年當中,鄧穎超秉持著中央“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方針在重慶、成都等各地奔波努力,領導婦女運動,負責統戰工作,救濟難童,組織成立南方局婦委,多次參加國民參政會、婦女國際會議,領導南方局婦女組主編《婦女之路》,在《新華日報》上多次發表文章分析抗戰局勢、談論婦女運動問題、呼吁堅持統一戰線等,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嘔心瀝血,用其在革命實踐中表現的政治智慧、政治品格、寬廣胸懷豐富著紅岩精神的內涵。從1939年南方局的成立,到1985年重返紅岩,提筆寫下“紅岩精神,永放光芒”八個大字,她見証了紅岩精神的孕育、發展的全過程,與紅岩精神結下不解之緣,是名副其實的紅岩精神的見証者。

二、紅岩精神的貫徹者

紅岩精神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在歌樂山麓、嘉陵江畔與反動勢力作斗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實踐中,用熱血與生命錘煉、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紅岩精神的內涵十分豐富,具體包括剛柔相濟,鍥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善處逆境,寧難不苟的英雄氣概。鄧穎超同志在這一時期的英勇作為將這些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領導婦女運動,建立婦女抗日統一戰線。

抗日戰爭時期,鄧穎超在國統區積極領導婦女進行抗日救亡活動,組織救濟難童,堅定貫徹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其一生的畫卷中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自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了南方局婦委以后,鄧穎超便任其主要負責人,具體領導婦女抗日救亡運動。在《對於現階段婦女運動的意見》中,她從中國婦女運動歷史的高度分析了抗戰時期婦女運動的新陣容,包含了所有主張抗日的全國各階級、各階層、各界的廣大婦女,闡述了當前婦女運動的方針是“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婦女運動”。她提出“在抗日利益高於一切、民族利益高過一切之下,過去婦女運動中存在的一些派別成見、門戶狹隘等等觀念自然就易於冰消釋除,從而在積極的方面提高婦女的政治水准、政治素養,生活更加政治化,社會化,則更可提高婦女的團結,逐漸減少消除一些弱點與缺點。”鄧穎超懷著這樣的信念,開始在大后方進行婦女工作。為了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婦女運動,她不僅在重慶領導婦女運動,還到成都、華南等地指導、推動婦女運動的開展,努力開拓婦女抗日統一戰線重要陣地。在四川婦女運動中,鄧穎超積極組織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參與創辦了數十種婦女刊物,成立了成都、重慶婦女聯誼會等婦女社團組織。在鄧穎超等同志的號召與指導下,四川婦女參軍參戰、慰勞傷兵,募捐義賣,支援前線,搶救保育難童。僅抗戰的前兩年,婦女界捐獻前方的資金達500萬以上,1943年發起捐獻“婦女號”飛機募捐運動,各地婦女積極響應,至9月已捐國幣260余萬元,計獻飛機13架。

在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婦女運動過程中,鄧穎超清楚地認識到培養一批婦女運動的骨干才能更好地開展婦女抗日救國運動。很快,她將史良、沈茲九、曹夢君、羅叔章、杜君慧等一批婦女運動的積極分子集合到她的身邊,提出了抗戰時期開展婦女運動的方針、任務,擴大和充實了婦女抗日統一戰線的陣容,促進了婦女抗日救國運動的快速發展。廬山談話中,就建立全國統一的婦女組織這一問題,她想到國民黨可能利用這個機構壟斷、取消、吃掉其他婦女組織,因此在發言中特別指出,建立全國統一的組織,不是取消原有的婦女團體,而是有統一的工作綱領和工作計劃,有定期的集體討論,交換各界婦女團體的意見和經驗,有統一的工作步調等。她強調它應是包括各黨各派各界各省各區婦女代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婦女組織,贊成以“新運婦指會”作為全國性婦女機構,但是必須切實加以改組、擴大。在這次會議上,鄧穎超表現出有團結各界婦女共同抗日的政治家風范,落落大方,政治上即堅持原則性,又有靈活性,展現出了剛柔相濟的政治智慧。

(二)救助難童,培育后代。

日本侵略軍全面侵華后,在中國的大地上,無數人家破人亡。千千萬萬的兒童淪為乞丐,露宿街頭,飢寒交迫,掙扎在死亡線上。鄧穎超將這一切看在眼裡,焦急地思考如何救助這些難童,保護好祖國的未來。1938年1月24日,她與李德全、蔡元培等人召開了發起人會議,成立了戰時兒童保育會籌委會。為了這一工作開展得更順利,鄧穎超邀請宋美齡出面主持戰時兒童保育會的成立大會。3月10日,在漢口聖羅易女中,召開了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成立大會。保育會成立后,立即邀請各地知名婦女成立戰時兒童保育會分會。短短幾個月,就有廣東、江西、安徽、廣西、貴州、湖南、成都、陝甘寧等地成立分會,分別指導各地救助難童的工作。鄧穎超對搶救難童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當武漢吃緊、戰火迫近時,鄧穎超組織、領導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努力搶救幾千名難童,分批送去四川。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總會先后在各地建立了五十三個分會,共搶救、教育了三萬多名難童,保育會工作一直堅持到抗戰結束。鄧穎超作為常務理事,一直關心、支持著這項事業,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如國務院總理李鵬,著名畫家伍必端,著名作曲家杜鳴心等。

除了推動組織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鄧穎超還在《新華日報》上不斷發表文章,呼吁各地各界的人們去關心兒童,保護兒童。在《保護兒童》這篇文章中,鄧穎超提到兒童是民族的幼苗,是民族的延續,是我們下一代的國民。所以,兒童的問題,是一個有關社會和民族的重大問題,應該得到社會國家極大的同情和重視,是需要及時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的。鄧穎超關心著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關心他們的溫飽、身心健康。雖然她失去了當母親的機會,但是她卻擁有了千千萬萬個孩子,聽到了無數“鄧媽媽”的叫聲。她的這顆注重愛護后代、培養后代的心,展現出其擁有著長遠的目光,散發著母性的光輝。

(三)堅持統一戰線,堅定理想信念。

加強同國民黨的聯絡,維護國共合作,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抗戰勝利,是南方局最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一個范圍廣泛、情況復雜、矛盾尖銳,但又在共同抗日的總目標下實行合作的龐大陣營。南方局的中心任務,就是代表中國共產黨,背靠解放區,立足國民黨統治區,與各方力量打交道,致力於維護、鞏固和發展這一戰線。為此,周恩來在1940年10月4日提議建立統一戰線工作委員會,全面負責南方局所轄區域內統一戰線工作。作為周恩來的妻子,鄧穎超始終全力支持著他的統戰工作﹔作為統一戰線工作委員會婦女組負責人,鄧穎超牢記黨交給的任務,積極領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婦女運動﹔作為一名杰出的女參政員,鄧穎超在國民參政會上抓住每一次機會,用心闡述著抗日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

1939年4月19日,鄧穎超在《新華日報》上發表了《實施精神動員與堅持抗戰到底》一文。文章中,她批判了汪精衛的倒行逆施,肯定了國民精神動員的重要性,指出國民精神動員,是全國動員的一部分,以有組織之精神,在全國人力、物力、財力的基礎之上,去發揮有組織的人力,利用有組織之物資,以達到國家當前之需要。鄧穎超站在了國家的高度,客觀分析了國民黨方面提出的國民精神動員活動,肯定了這次動員的積極性。1942年,鄧穎超為紀念婦女節,在《新華日報》上發表了題為《動員太平洋上各國婦女—積極參加各民族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文章,以此來動員婦女運動,建立統一戰線。在文章中,鄧穎超呼吁今年國際婦女節的政治任務應是:全世界婦女積極動員起來,團結起來,為著建立與參加國際反法西斯反侵略的統一戰線,為著消滅世界法西斯主義而斗爭!並且她從提出動員各國婦女的原因,動員的基礎條件,如何克服困難三個方面分析了當前的局勢,為婦女運動指明了方向。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的指引下,鄧穎超一步一步地推動婦女運動,建立統一戰線婦女組織,不斷地堅定婦女抗戰終要勝利的信念,也努力地實現著自己的理想。這也正是紅岩精神的體現。

三、紅岩精神的倡導者

在風雨如磐的歲月裡,鄧穎超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力促抗日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堅持抗戰、團結,不顧個人安危、不怕流血犧牲,以實際行動來組織並捍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她帶著一大批流血犧牲的革命志士的精神、信念走進了新中國,卻從來沒有忘記與同志們一起經歷的艱苦歲月,沒有忘記人們救亡圖存、不畏艱險的愛國精神,而且將這種精神冠以“紅岩精神”的名字倡導、傳承了下去。

1985年10月,鄧穎超回到她四十多年前出生入死戰斗過的山城重慶。10月12日,鄧穎超參觀了曾家岩紀念館,她回憶了以前的斗爭歲月。在紅岩禮堂她揮筆寫下“紅岩精神永放光芒”八個大字,下面落款“鄧穎超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四日重返紅岩”。“紅岩精神,永放光芒”的題詞,讓紅岩精神正式冠名並傳揚開去。在鄧穎超離開重慶時,她深情地說,紅岩的事情就拜托大家了。鄧穎超的囑咐,推動了對南方局和紅岩精神的研究。在鄧穎超等老一輩革命家親自關懷下,《紅岩春秋》創刊了。此后,與紅岩精神有關的研究成果不斷出現,“紅岩精神”這四個字也頻繁被當代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推崇發揚,在課堂上也成為了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

“春天過后不是秋,何必為年齡發愁!你的生命要與人民的事業結合起來,白發就上不了你的頭!”這是七十七歲高齡的鄧穎超的心態,這是她的精神境界和堅毅品格的真實寫照。鄧穎超的一生是為國家事業奮斗的一生,也是紅岩精神發展、完善的過程。她見証、貫徹、倡導了紅岩精神。這種巨大的精神財富將激勵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

參考文獻:

[1]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統一戰線工作[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年.

[2]周勇.紅岩精神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J].黨的文獻,2009年第2期.

[3]金鳳.鄧穎超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4]鄧穎超.對於現階段婦女運動的意見[J].婦女生活,1937第12期.

[5]四川省婦女聯合會.四川婦女運動歷史資料[M].四川省婦女聯合會,1994年.

[6]董振修.青年鄧穎超的道路[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

[7]鄧穎超.保護兒童[N].新華日報,1943年4月4日第4版.

[8]王福坤,鄧群.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統一戰線工作[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年.

[9]鄧穎超.實施精神動員與堅持抗戰到底[N].新華日報,1939年4月19日第4版.

[10]鄧穎超.動員太平洋上各國婦女—積極參加各民族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N].新華日報,1942年3月8日第2版.

[11]中共中央文獻編研室第二編研部.我們的鄧大姐[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年.

(作者系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本文系西南大學與重慶紅岩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聯合培養研究生,2015年培育基金項目“鄧穎超與紅岩精神研究”,項目編號為SWUCQ20150009)

(特約責編:房天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