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鋼
方志敏在生命最后時刻寫下的《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可愛的中國》、《清貧》、《獄中紀實》等一批文稿,被譽為用生命譜寫的愛國主義的千古絕唱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如虹浩歌。在這些文稿中,他很多次緬懷犧牲的戰友,寫得很動情,很感人。方志敏崇尚英雄、贊美英雄、謳歌英雄,洋溢著濃濃的英雄主義情懷。
一
在獄中文稿中,方志敏提到的第一位英雄就是趙醒儂。
1922年,方志敏在江西九江南偉烈學校(美國教會主辦)讀書。不久,他因不滿校方禁錮思想,加之家境窘迫而退學。這時,在滬的友人恰巧寄來《先驅》半月刊。他仔細閱讀這份團中央機關刊物,思想發生了巨大變化,“決心要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於是7月初便前往上海。
方志敏初到上海,“原是夢想著找個半工半讀的事情做做,哪知上海是人浮於事,找事難於登天,跑了幾處,都毫無頭緒”。由於人生地不熟,隻好先落腳於同鄉團體駐所。就在這最窘困的時刻,他結識了趙醒儂,找到了獻身革命的歸宿。
趙醒儂,江西南豐人,中國共產黨第一批黨員,江西黨團組織的創建者和組織者。
是年8月,經趙醒儂介紹,方志敏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秋,團組織決定趙醒儂、方志敏離滬返回南昌,負責“文化書社”的籌備工作,為傳播馬列主義和建立江西地方團組織建立一個活動據點。1923年1月20日,趙醒儂、方志敏等在南昌創建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江西地方團。翌年3月,經趙醒儂介紹,方志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時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方志敏在積極參與創建江西地方黨團組織的同時,亦投身於國民革命運動。
同樣投身國民革命運動的趙醒儂曾三次被捕入獄。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百般折磨,他寧死不屈。1926年9月16日,被北洋軍閥以“宣傳赤化,圖謀不軌”的罪名,殺害於南昌德勝門外,時年27歲。趙醒儂壯烈犧牲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向導》周報刊登《悼趙醒儂同志》的文章,稱譽趙醒儂是“江西民族革命運動的先鋒”。
獲悉自己革命的領路人英勇就義的消息,方志敏萬分悲痛。在獄中文稿中,他幾次提及趙醒儂。
在《獄中紀實》一文中,方志敏寫道:在北洋軍閥統治江西時,這裡原就是軍法處,一切危害軍閥統治的分子,統抓在這裡,以“軍法從事”殺掉的。趙醒儂同志就在這裡被殺。
在《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一文中,他寫道:這裡要講到趙醒儂同志的事跡:他是江西南豐縣人,他是一個破產的商人。他在上海工作時,生活非常艱苦。他到各處活動全靠兩腳走路,連坐電車的錢都是沒有的。他是共產黨員,他是接受黨的命令,來積極的參加國民革命的工作。他在北伐軍到南昌前的三個月被軍閥捕住,關押於軍法處兩個月就槍決了。后來很少人知道他,但在江西,他卻是為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爭取中華民族獨立解放的革命運動的第一個犧牲者!
方志敏如此深情地緬懷趙醒儂,令人動容。
大革命失敗后,中共江西省委派方志敏到吉安開展農民運動。
方志敏到達吉安后,在當地黨組織配合下,深入開展“二五減租”運動。他召開各種會議,“把地主剝削農民的實際情形,用通俗易懂的話,具體地說與他們聽”。方志敏講得通俗易懂,農民群眾一聽就懂。明白了貧窮的原因,成千成萬的窮苦農民,舉起旗子,帶著武器,喊著洪亮的口號,參加示威游行!他們不但要求減租,而且要求土地,要求從根本上消滅封建剝削制度。聲勢浩大的“二五減租”運動迅速開展起來。
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令北洋軍閥與土豪劣紳十分震驚,他們進行瘋狂地報復。蓮花縣的一個支部書記朱繩武就被反動派殘殺了。方志敏在《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中寫道:
在此,我要紀念蓮花縣的一個同志,他姓朱,因年久忘記了他的名字。他當時是蓮花縣的支部書記(黨在蓮花,當時僅成立了一個支部),很積極在該縣工作。在我離開蓮花縣的第二天,湖南方面的羅某匪軍,進攻縣城,他從城裡逃出來,走到離城十裡的一個亭子邊,遇著了一個劣紳,嗾使幾個痞棍,將他就綁在亭子的柱頭上剖肚挖腸的殺死了!他若不死,無疑的會成為我們黨的一個得力干部。
二
大革命失敗后,方志敏返回家鄉廣泛發動、組織、武裝農民,開展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政權,創建革命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
1931年3月,方志敏暫代紅十軍政治委員,不久,與周建屏指揮紅十軍在貴溪周坊、余江橫山一帶作戰,三天三戰,三戰三捷。此時,閩北蘇區告急!紅十軍遂前往支援,開進閩北,在赤石街、崇安城與敵發生激戰。紅軍戰士前仆后繼,奮勇殺敵,終於攻克兩城鎮,繳獲並籌集10萬銀元,黃金3000兩和大批軍用物資。
回憶崇安之戰,方志敏寫道:一直到現在,我腦中還清晰地存留著一個英雄的肖影,這就是我們的衛兵連長﹔他的姓名我忘記了,好吧,他就做個無名英雄吧!他在擊退崇城援敵的火線中,繳敵步槍三支,但身負三傷。我們叫擔架將他抬著走,令他好好的休息。我對他說:“火線事你不要管,你靜心養好你的創口吧!”他點點頭。忽然另有一部敵軍打來了,槍聲頗激烈。他從擔架上跳了下來,從跟隨他的衛兵手裡,拿下他用的駁殼槍,上好子彈,一步一顛向敵方走去﹔他喊叫著指揮隊伍沖上去,很快就將敵消滅﹔他又繳到槍五支,但這次他卻在陣上犧牲了。
在方志敏的心目中,所有為國捐軀的先烈,無論是有名還是無名都是英雄,都必須永遠地銘記。
在接下來的坑口戰斗中,團政委胡烈壯烈犧牲。
胡烈,原名李新漢,江西鄱陽人。1925 年 6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 年 12 月領導鄱陽縣珠湖農民起義,任贛北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參謀長。起義失敗后,轉移到贛東北工作, 任中共余干縣委書記,江西紅軍獨立第一團政治處主任。參加了創建贛東北蘇區的斗爭。后任紅十軍第七團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第八十二團政治委員。1931 年5月12日在戰斗中犧牲,年僅28歲。
關於胡烈的犧牲,方志敏寫道:傍晚時,又受了一個意外的敵人的沖擊,將我第三團團政委胡烈同志打死,以致影響攻城決心,遂撤回坑口。
在坑口,紅十軍召開追悼大會。方志敏寫道:我們在胡烈同志的棺前,開會追悼他及陣亡將士。當我們剛開口唱國際歌時,一陣悲哀情緒涌上來,喉嚨哽咽著不能出聲,一眶熱的眼淚不覺就滾出來了。我們的老將軍周建屏同志和到場的戰士都流下淚來,我們是痛悼著我們失去了的英勇戰士。
方志敏寫得很感人,悲痛之情溢於言表。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主力向西突圍,開始長征。隨著中央紅軍的離去,中央蘇區附近隻有兩支大的紅軍,一支是尋淮洲率領的作為北上抗日先遣隊的紅七軍團,另一部分就是方志敏的紅十軍。中央紅軍長征一個月后,中革軍委發來命令,紅七軍團與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方志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劉疇西任軍團長,全軍團共一萬余人,下轄三個師,尋淮洲任十九師師長。
尋淮洲是湖南瀏陽的青年學生,參加秋收起義上了井岡山,與陳伯鈞、王良同為紅四軍三十一團有名的知識分子連長。尋淮洲沒有進過軍校,但功勛卓著:19歲當師長,20歲當軍長,不滿22周歲就任軍團長,是紅軍最年輕的將領。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圍剿”的黃陂戰斗中,他率紅二十一軍直插敵后,截斷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歸路,為全殲該敵創造了條件,獲二等紅星獎章,受到中革軍委的特別嘉獎。粟裕回憶說:尋淮洲是在革命戰爭中鍛煉成長起來的一位優秀青年軍事指揮員﹔他艱苦朴素,聯系群眾,作戰勇敢,機智靈活。
兩軍會合后,在皖南打的第一仗,就是譚家橋之戰。這是關鍵的一仗,關系軍團能否在皖南立足。然而,沒有打好。方志敏寫道:“人員傷亡三百余人,尤其是干部傷亡過多。十九師師長尋淮洲同志,因傷重犧牲了!”一位將星隕落。
對於尋淮洲的犧牲,方志敏異常悲痛,寫道:他是紅軍中一個很好的指揮員,他指揮七軍團,在兩年之間,打了許多有名的勝仗,繳獲敵槍六千余支,輕重機槍三百余架,並繳到大炮幾十門。他還隻有二十四歲,很細心學習軍事學,曾負傷五次,這次打傷了小肚,又因擔架顛簸犧牲了!當然是紅軍中一個重大的損失!
方志敏的文章凝結著一種英雄主義的情懷。在他的筆下,每一個為國捐軀的先烈都被銘記,每一種精忠報國的精神都被仰望。
三
在獄中文稿中,方志敏還濃墨重彩地記載了身邊的英雄。
1935年1月底,陷於絕境、飢寒交迫的方志敏不幸被俘。2月初,方志敏等被國民黨軍警從上饒押往南昌,囚禁於“委員長行營駐贛綏靖公署”軍法處看守所,與劉疇西、王如痴、曹仰山三人同囚一室。
在《死!》一文中,方志敏用“田壽”與“病知”的名字,記述了劉、王在獄中的不屈斗爭。方志敏寫道:
死神在祥鬆(即方志敏———筆者注)與他同時入獄的三個同伴面前獰笑,象一隻猛鷙的鷹一樣,正在張開它的巨爪,准備一下子就把他們四個人的生命攫了去!“死是不可避免的,什麼時候死,我們不知道,———生命是捏在最凶惡的敵人的掌心裡!”這是他們入獄后常常說起的話。
敵人們明明告訴了他們,擺在他們面前的,隻有兩條路,一條是投降,而得暫時的苟生,一條就是死!他們不約而同地選定了后一條路。
於是大家都在那幽暗熏臭的囚室裡,東倒一個,西倒一個地臥在竹床上,心平氣靜地等候著那一刻兒的到來,等候著那一顆子彈,或是一刀!
“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臨難無苟免!”那個在征剿革命的叛逆的東征戰役中,被打殘了一隻左手的隻手將軍田壽說。他說時,用勁地伸出他的脖子,做個真象有一個劊子手持刀向他脖子上砍下去的樣兒。
“對!必須如此!”那個經過百戰以上身子瘦瘦的病知說。
“我們必須准備口號,臨刑時,要高聲的呼,用勁的呼,以表示我們的不屈!”在這次失敗中負主要責任的囚人祥鬆說。
方志敏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情節:田壽請看守兵幫他洗了臉,又幫他洗頭發。擦上那“金雞牌”的香皂,一頭滿是白皂沫。
“隻手將軍!你把頭發洗得那樣干干淨淨做什麼?”祥鬆帶著一點與他開玩笑的神氣說。
“我把頭發洗干淨,是准備去見上帝啦!”田壽帶笑地答。
“見上帝?看不出你會說出這樣有趣的話來!是的,你死了,將會升入天堂,坐在上帝的右邊。”
“我偏要坐在左邊!”
“好吧,你就在左邊好了。哈哈,有趣!”哈哈,哈哈,哈哈哈……三人都同笑起來了。
面對死亡,還能如此的樂觀,這般的大笑,這是何等堅定的革命信念!何等高尚的精神情操!
1935年8月6日凌晨,劉疇西、王如痴與方志敏一起慷慨就義。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方志敏是頂天立地的英雄,他筆下的為國捐軀的先烈同樣是頂天立地的英雄。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