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一份在公葬儀式上宣讀的祭奠文稿,一篇聲討反動統治的戰斗檄文,一段被珍藏多年今天讀來仍讓人熱血沸騰的革命宣言——

“李大釗同志精神不死!”

2016年06月22日10:12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一份在公葬儀式上宣讀的祭奠文稿,一篇聲討反動統治的戰斗檄文,一段被珍藏多年今天讀來仍讓人熱血沸騰的革命宣言—— “李大釗同志精神不死!”

革命先驅李大釗。本報資料片

《河北革命互濟會為公葬無產階級導師李大釗同志宣言》影印件。(河北省檔案館提供)

開欄的話

一張張褶皺的紙片,一封封泛黃的家書,一幅幅模糊的照片,讓我們仿佛看到一幕幕血雨腥風、烽火狼煙中的真實場景……這裡有堅貞的理想信念,這裡有大仁大義的家國情懷,這裡大寫著熱血和忠誠。在燕趙大地上,無數革命先烈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毀家紓難、拋洒熱血。盡管歷史已經遠去,但那些熠熠生輝的身影卻從未離我們遠去。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從今日起,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與河北省檔案局(館)聯合推出“燕趙紅色檔案”系列報道。我們將同讀者、網友一起掀開塵封的檔案,發掘真實的故事,共同緬懷那些用鮮血澆灌出和平與幸福之花的民族脊梁、人民英雄。

6月15日,在河北省檔案館,工作人員將一張發黃的檔案輕輕捧到筆者面前。輕薄紙張上的褶皺就像是歷史深處的印記,雖已無法平復,但上面的字跡仍清晰可辨。

這份名為《河北革命互濟會為公葬無產階級導師李大釗同志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的檔案,是1933年4月23日河北革命互濟會在李大釗公葬儀式上宣讀的祭文紙稿。它是手寫后油印的,看上去很像是一份傳單。

這份珍貴的檔案可謂來之不易。1955年,中共河北省委等在全省范圍征集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檔案,工作人員在征集上來的幾十萬件檔案中發現了它,並送進了后來成立的河北省檔案館。

“我們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李大釗同志在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被反動統治階級把他絞死了!”《宣言》開篇就把人們帶入一種悲憤難抑的氛圍。

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同志英勇就義,年僅38歲。由於反動派的高壓統治,他的靈柩一直安放在北京妙光閣浙寺裡,停放了6年都無法下葬,當局也不許人們去祭奠。1933年3月,當年被趕回老家的李大釗夫人趙紉蘭帶著兒女從樂亭回到北平,准備安葬李大釗的遺體,因貧困交加無力操辦,便找到北京大學李大釗昔日的同事。蔣夢麟、沈尹默等13名知名教授不畏強權伸出援手,開始為李大釗籌備公葬並捐款。當時,李四光、馬寅初、梁漱溟等北大知名教授也都捐了款。后來,在中共北方黨組織的安排下,由河北革命互濟會負責李大釗公葬儀式的具體事宜。

河北革命互濟會是中國赤色革命互濟會在河北的分支組織,中國赤色革命互濟會是我黨在與反動軍閥的斗爭中為援救受難的革命者、救濟烈士家屬而動員社會進步人士組建的社會團體。對於舉辦公葬活動的意義,《宣言》中有詳細表述:“我們要公葬李大釗同志,紀念李大釗同志,遂慰勞繼續他堅決斗爭的精神來擴大反日反帝反國民黨運動,擴大民族革命戰爭。”

河北革命互濟會成立了公葬李大釗籌備小組,並進行了周密的准備。4月22日,李大釗的大女兒李星華在《晨報》登出訃告,並由互濟會通知公眾參加次日的活動。

4月23日清晨,送殯的群眾隨著李大釗的親屬自動組成游行隊列,打出了“李大釗光烈精神不死”“北平青年恭送李大釗安葬”“為革命而奮斗,為革命而犧牲,死固無恨﹔在壓迫下生活,在壓迫下呻吟,生者何堪!”等條幅和挽聯。隊伍從浙寺出發,經下斜街、菜市口,進宣武門,沿途還匯聚了不少的群眾。行至西單牌樓朱紅柱子下,擺出一張方桌,上擺祭品。之后,共產黨員張文海宣讀祭文,祭文就是這份《河北革命互濟會為公葬無產階級導師李大釗同志宣言》。《宣言》緬懷李大釗生平,贊頌他的革命精神,稱他的偉大犧牲精神“給了無產階級戰士一個最好榜樣”,同時揭露蔣介石勾結軍閥張作霖聯合反共的真面目,號召工農勞苦群眾團結起來斗爭。號召民眾“反對帝國主義國民黨拘捕屠殺工農勞苦群眾的白色恐怖,爭取釋放一切革命政治犯”,並喊出了“李大釗同志精神不死”“擁護中華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擁護共產黨”的口號。

《宣言》宣讀完畢后隊伍繼續前行,群情激奮。《宣言》還被印成傳單沿途散發,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后來送葬隊伍已逾千人。大家手挽手高呼口號,浩蕩前行。還有許多學生和群眾自發在沿途擺出祭桌,鞠躬為李大釗送行。

此時,反動軍警傾巢出動,沖入送葬群眾中間,毆打朗讀《宣言》的代表,搶奪撕毀游行條幅。隊伍雖被沖散,但仍有不少革命群眾不顧個人安危,大聲呼喊著《宣言》中的口號,繼續前行。軍警逮捕了數十名群眾和學生。為避免更大的損失,互濟會決定隻留下幾位同志和李大釗的親屬一道,把靈柩護送到萬安公墓下葬。

公葬李大釗的活動轟動一時,社會影響巨大。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朱文通認為:“公葬活動在白色恐怖下宣傳了李大釗精神,擴大了共產黨的影響,伸張了革命正義,鼓舞了革命士氣,教育了人民群眾。”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今天,我們重讀這份《宣言》仍然熱血沸騰。字裡行間,好像看到了當年悲壯卻激昂的一幕,從中感受到了李大釗強大的人格力量和偉大精神,也由衷被那種不畏強權、勇於追求真理的正義力量所震撼。(記者 白玉潔 張向琳 通訊員 宋玉紅)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光輝歷程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