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抗戰精神,從這裡傳承——尋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2016年07月07日17:1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北京市西南盧溝橋畔宛平城內,一片明清風格仿古建筑包圍的和平廣場上矗立著一座象征中華民族覺醒的“盧溝醒獅”,在高達14米的國旗杆北側,一座覆以乳白色大理石外牆和鍛銅大門上鑲嵌著獨立自由勛章圖案的建筑物顯得肅穆、庄嚴,這裡就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所在地。

1987年7月6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落成。抗戰館用史實說話,用事實說話,用珍貴詳實的歷史文物、照片及視頻資料,直觀形象地展現中華民族14年抗戰的光輝歷史。

1931年,日軍在奉天制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局部抗日戰爭開始。事變爆發后,國民黨政府一片混亂,無法組織有效的軍事抵抗,提不出明確政治綱領。在這關鍵時刻,中共滿洲省委在事變后第二天下午,發表了中國第一個抗日宣言——《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

“滿洲省委之所以能在第一時間發出揭露日軍發動事變本質的抗日宣言,主要原因是滿洲省委前期在省委書記劉少奇同志領導下,走出工作低谷,恢復基層黨組織,加強省委機關建設,並在長期發動基層群眾和組織工人運動中獲得了勞苦大眾的支持,正是滿鐵奉天驛的搬運工人,多次向黨組織匯報了他們發現的日軍軍事機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編輯研究部主任助理都斌告訴記者,綜合這些信息,滿洲省委得出了正確的判斷,並快速作出了反應。

都斌介紹說,為發展東北的抗日斗爭,中共中央發出一系列指示,要求中共滿洲省委深入到民眾中去,加強組織民眾自衛武裝,開展游擊戰爭。1933年1月26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共中央的名義,發出了《給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首次提出在東北組織反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1935年8月1日,根據共產國際七大關於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精神,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明確提出隻要國民黨軍隊停止進攻紅軍,紅軍願意攜手共同救國,在全國人民中引起強烈反響,有力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都斌說,1937年8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的洛川會議,確定了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為中國人民指明了堅持長期抗戰、爭取最后勝利的方向。

毛澤東在洛川會議上指出,抗日戰爭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1938年5月,他撰寫《論持久戰》駁斥了“亡國論”和“速勝論”。7月,《論持久戰》出版,在延安解放社出版的最早單行本的扉頁上,毛澤東題詞:“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簡明扼要的25個字,為中國抗戰指明了道路。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重要歷史轉折點。中國共產黨作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首倡者、積極推動者和堅定維護者,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不朽功績,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是抗戰精神的內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羅存康告訴記者,抗戰館全面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在民族危難關頭,充當先鋒勇立潮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高舉抗戰旗幟,指引抗戰方向,制定全面抗戰路線和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引領中國人民走向偉大勝利的光輝歷程。

抗戰館內《偉大勝利 歷史貢獻》主題展,從2015年7月7日開展以來,每天前往抗戰館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少年,在此緬懷革命先烈,重溫抗戰精神。截至目前,參觀人數已達150萬人次。

“如今,黃河邊上的硝煙已隨風飄散,但是,從盧溝橋頭卷起的那場戰爭留下的教訓卻是刻骨銘心。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那是永遠的國殤,永遠的奮爭,也是永遠的追思。”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助理景晶告訴記者,同學們在參觀抗戰館后,深刻地體會到那段歷史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悲痛欲絕的哀傷,永志追思的英烈和偉岸壯闊的史詩,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和強國富民的決心。

“我們建設抗戰館,是要傳承和弘揚抗戰精神,激勵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奮勇前進。”羅存康自信地說道,抗戰館展覽的意義就是要激勵人們奔跑起來。(記者 楊海龍)

頻道精選


中央政治局等中央主要領導機構歷史演進

毛主席在金沙江畔——訪老船工張朝滿

毛澤東眼裡的“毛澤東”

周恩來代表中共處理西安事變善后的四次歷險

毛澤東在七大列舉的“十七條困難”

首任紅十五軍軍長蔡申熙

王志遠的傳奇生涯:從國民黨將軍到解放軍大校

(責編:程宏毅、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