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任弼時始終堅持向群眾學習

王黎鋒

2016年07月08日08: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任弼時著作

任弼時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組織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任弼時堅持向群眾學習,善於向群眾學習,注重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去解決實際問題。

在領導共青團工作時,任弼時就號召青年“努力在農民中活動”,要求共青團“深入群眾”,做到“團的工作青年化群眾化”。1925年6月,他在《上海五卅慘案及中國青年的責任》中對如何向群眾學習作了闡述,“革命事業的成功絕非紙上宣傳的力量可以做到,少不了親自深入群眾,與革命的群眾接觸而明白他們的心理和需要,且指導他們應進行的組織和活動的工作,注意取得民眾的大多數”。1928年,時任團中央總書記的任弼時在《無產青年》第四期發表的《對於暴動問題的意見》一文中,要求城鄉黨團組織和每個黨團員,“應當時刻注意自己周圍的群眾,應當很詳細地去調查研究群眾生活,替他們(就是替自己)提出很實際的極切身的要求,領導他們為這些要求而爭斗”。

1943年6月,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2周年,任弼時撰寫《共產黨員應當善於向群眾學習》一文,深刻闡述了為什麼要向群眾學習以及如何向群眾學習,並明確指出向群眾學習的目的在於“改造我們黨員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更加密切黨與群眾的聯系”。任弼時分析說:“我黨領袖毛澤東同志之所以偉大,所以高明,所以領導正確,就在於他能夠虛心向群眾學習。”“毛澤東同志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強烈的群眾觀念,他的虛心向群眾學習的態度。他使理論與實踐統一,學習與工作一致。他使馬列主義具體化、中國化,同時使群眾的斗爭脫離盲目性、自發性,成為自覺的運動。”

任弼時認為,向群眾學習事關黨的領導是否正確,是否脫離群眾。“凡屬正確的領導意見,必須是從群眾中集中起來的,又向群眾中堅持下去的意見。我們隻有先向群眾學習,向具體事件學習,才能有辦法再轉而去指導群眾行動”。他積極倡導毛澤東提出的“眼睛向下的決心”和“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並指出,“我們要不怕發生困難、缺點和錯誤,問題在於我們要以學習的態度與群眾聯系,集合群眾的經驗與智慧嚴肅地對待每一個新發生的問題”。

任弼時指出,向群眾學習事關理論與實踐能否密切聯系,馬列主義能否具體化與發展。針對有些同志隻抽象地懂得理論由實踐產生再回去指導實踐,而不能實現兩者有機統一的問題,任弼時指出,“理論與實踐在我們的學習與工作中,是密切不可分離的”。“學習馬列主義理論的目的,就是為了從這些學習中能夠得到方法,得到經驗,去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必須善於向群眾學習,善於去總結群眾斗爭經驗,找出其教訓與規律。當我們抓到了規律后,便使我們的行動由盲目的變為自由的,有明確的方向,並按一定的計劃前進”。

任弼時認為,向群眾學習事關有無群眾觀念及黨性純否的問題。他指出,許多黨員干部中缺乏群眾觀念,他們在處理一切問題時,常常表現其觀念上沒有群眾,或者隻有抽象的模糊的群眾,而沒有具體的斗爭的群眾。“他們沒有站在群眾之中,與群眾融成一片,而是站在群眾之上,去強迫命令。因此必然脫離群眾,必然發展官僚主義,必然不能做好工作。這種人黨性大成問題,應該堅決糾正”。

任弼時指出,向群眾學習的重要途徑就是深入群眾進行調查研究。他批評有些同志所擬的計劃或決定,不是經過詳細的調查研究,不是從總結群眾實踐斗爭的經驗中產生的,常常是隻憑主觀,隻憑感想,隻憑書本去決定政策,自然要成為不切實際的空論。他們在執行上級的決定時,常常不善於根據當地情況去研究具體實現的辦法,而是簡單地用強迫命令的官僚主義辦法去完成。在執行過程中發生困難時,又常常是眼睛向上,等待辦法從上面降臨,自己完全失掉主動性和創造性。他們不知道隻要依靠群眾,隻要虛心向群眾學習,一切問題都有辦法解決。

在指導陝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時,任弼時親自找負責運鹽的鄉村干部談話,搜集整理相關材料,解決群眾運鹽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1947年,由於土改試點區擴大打擊面,錯劃階級成分,影響到其他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造成“左”傾錯誤的蔓延之勢。為解決這一問題,任弼時利用在錢家河養病的機會,深入三十幾個村庄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寫成《土地改革中的幾個問題》的長篇報告,指導土地改革運動的正確進行。

1948年,黨中央從陝北遷往西柏坡途中,任弼時每到一處,圍繞土改、生產、群眾生活、黨群關系等,向干部群眾了解情況,認真考察黨的各項政策在實際中的貫徹執行情況,以求改進黨的工作。是年4月,任弼時出席了在城南庄召開的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並指出,“領導者要學習黃河船夫,舵手在江濤駭浪中把准方向,預見風向水勢”。他用生動的語言形象說明了無論在思想方法還是工作方法上,領導干部都要向群眾學習,從而有利於找准方向,看清未來。

任弼時認為,不管黨的重心如何變化,向群眾學習不能丟下。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他指出:“隨著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黨的建設方針轉向以城市和工業為重點,因此,向人民群眾學習,與工農建立密切聯系,才能依靠工人階級,鞏固工農聯盟,加快經濟建設。”到北京后,他不顧自己重病在身,仍然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調查研究。在去世前幾個星期,他還找通縣農村的一位支部書記談話,研究制定生產、渡荒的有效辦法。在涉及群眾利益的每一件事上,他都要求談工作的同志把問題說得具體些,深入到每個細節。

任弼時被譽為“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他始終堅持向群眾學習,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為形成、發展和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作出了重要貢獻。

頻道精選


中央政治局等中央主要領導機構歷史演進

與新中國伴生的人民日報社首屆編委

毛主席在金沙江畔——訪老船工張朝滿

毛澤東眼裡的“毛澤東”

周恩來代表中共處理西安事變善后的四次歷險

毛澤東在七大列舉的“十七條困難”

首任紅十五軍軍長蔡申熙

王志遠的傳奇生涯:從國民黨將軍到解放軍大校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任弼時紀念館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