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董必武家書展現誠朴家風

2016年07月20日14:35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董必武家書展現誠朴家風

董必武一家人的合影。

董必武家書。

繼出版《謝覺哉家書》后,三聯生活書店近日推出了《董必武家書》。一封封家書,展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誠朴家風。這也是獻給董必武誕辰130周年一份特別的禮物。出版方稱,還將陸續整理出版林伯渠、徐特立、吳玉章家書,“延安五老”家書也將聚齊。

信中給女兒部署學習戰術

《董必武家書》共包含董必武家書68封,此外還有其夫人何連芝寫給家鄉親屬的書信10封。這些家書按照收信人進行了分類和歸納整理,分為五個部分:致妻子信、致子女信、致同輩信、致子侄輩信及何連芝家書。

董老與夫人育有一女二男,同時撫養了多名侄女、侄孫。他的信有不少是寫給孩子們的。在給女兒的信中,董必武直言女兒的天分屬於中等,中學課程門門學好有困難。於是他像將軍打仗一樣,部署起戰術:“你應當縮短戰線打殲滅戰,這是毛主席軍事學中戰術原則之一,你們學毛選四卷就會看得出來。”他還列出了具體方法:“聚精會神地聽講課,除數學等課外,下堂后馬上將課文看一遍,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問老師或同學,自己擇重點課,用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自習時間溫習。”

董必武和兒女之間的交往是平等的,這從多封家書中都能感受到。女兒在信中批評他性子急,這位父親虛心接受了批評:“我不僅性子急,對人的態度也過於嚴厲,有使人不敢接近或接近而不能盡其詞的地方。”他更是誠懇地保証,要下決心改掉毛病,並請求女兒,“你遇見我舊病復發時就提醒我,總會改掉的。”

老一輩革命家所遇到的家庭難題,和現時人們遇到的並無二致,親戚缺錢要借錢、親戚沒工作要幫找工作、親戚生病住院等,家事一大堆,讀一封封家書,分明感到董必武關心家人的身體健康,關心晚輩的成長。但面對親戚的一些要求,他的態度也很堅決,絕不會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為家人謀任何職務和好處。他曾在信中委婉地對親戚提出批評:“除了法律規定的職權外,任何人沒有特權。在你的思想中對這點似乎還不很清楚。”

家人通過家書重新認識他

“他不許浪費一張紙,一把牙刷、一條毛巾都非用到不能再用的時候才更換”,“強調要我們做自食其力的老實人”,“為人處世要吃得虧”,要學會“跑龍套”,“做人要有規矩”……董必武的后人,通過他的家書做出了種種總結。

“他從來不說他的過去、他的歷史。”董必武的女兒董良翚說,過去自己除了學習、玩,就是入隊、入團、入黨,和父親是在同一時空的兩股道上前行,對父親的了解不多。反而是在他去世后,多次參加他的紀念會、座談會后,才慢慢走近了父親。讀這些家書,讓她更有了深入走近父親的機會,“他給我母親的信裡,除了通報自己的近況,交代一些事情外,總會把隨他外出的每位工作人員的情況告訴母親,也一定會問候留守寓中的所有工作人員。父親從來都視他們如家人一般,是一種全新的同志關系。”

董良翚還從母親口中得知關於父親的逸事。在抗戰時期,父親太忙,連看表的時間也常常沒有,偶爾險些誤事。父親索性把手表交給當時的警衛員,由他來掌握時間。結果沒多久,那人“跑路”了。害得父親還檢討:客觀上“資助”了這個革命意志不堅定者的逃跑。

該書編者、董必武的孫子董紹壬透露,老人家曾在繁忙的公務中間為孫輩們親自改信中的錯別字和標點符號,並反復叮囑學習的方法﹔還曾在很久沒有執筆寫信的情況下,為回復孫兒的問候而專門“破戒”。“在本次收集的家書中還有一個現象,一些信在落款時專門注明本信由爺爺口述,某某后輩子侄執筆。”

新聞延伸

家書應編入中小學教材

《董必武家書》是董紹壬花了一年時間整理出來的。回首這一年來的尋找、整理,他特別感慨:“書信保存狀況堪憂。”

董紹壬說,1990年三聯生活書店曾經出版過《老一代革命家家書選》,曾收錄董必武家書16封,但如今其中的8封已找不到原件。即便是千方百計找到原信,紙張也早已發黃、發脆,極易破損。他還提及,這次整理家書也有意外發現。原來,他跟湖北紅安縣的同輩兄弟一起,在村裡的老屋竟找到了幾封信。這些信就在廳堂的舊木櫃裡,“我很偶然地抽開櫃子,慢慢翻了翻,竟然翻出了五六封家書,還有很多兄弟小時候的畢業証等証件。”董紹壬說,這幾天紅安暴雨,如果沒有及時搶救,這些家書很可能又損失掉了。

謝覺哉之子謝飛也曾表達類似觀點,家書整理、保護不能等,“在多媒體時代,家書能尋找過去和現在的結合點。”還有出版界人士呼吁,老一輩革命家的家書應節選入中小學課本,希望孩子們“不忘初心”。(記者 路艷霞)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