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仲呈祥:為觀眾提供精神正能量

2016年07月22日12: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仲呈祥:為觀眾提供精神正能量

作為一個電視工作者,我認為《信仰的力量》這部紀錄片,在調控我國當下電視文化生態中發揮出了積極作用。毋庸諱言,當前我國電視文化生態有一些失衡,存在娛樂化傾向。我們迫切需要像《信仰的力量》這樣的作品,為廣大觀眾提供精神正能量。我們應該為廣東衛視播出這樣一部紀錄片叫好,為他們點贊。

我想起了一位老共產黨人——現在已經102歲的馬識途先生。老人家曾經給《光明日報》題詞,寫了八個字:“人無信仰,生不如死。”這是一個老共產黨員人生經驗和革命生涯的集中概括。人之為人,就是因為人是高級形態的理性的精神動物,是要講信仰的。文化是人的生存狀態,唯有人有文化,唯有人有獨特家園需要堅守。

這部紀錄片的創意,集中在表現95年來中國共產黨杰出代表們的信仰。創作這部片子,也是整個創作團隊在學習、領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增強文化自信重要指示的一次良好實踐。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什麼?我看就是信仰。堅守自己的理想信仰就是文化的核心。文化就是人的一種精神狀態,精神狀態有了,這個信仰就能夠堅守,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也能夠堅守。

《信仰的力量》集中了文獻片、政論片的特點,以人帶史,通過系列人物故事講述了95年的黨史。這部片子的創作堅持了重視講好故事和講好細節的原則。

我們應該重視這部片子,總結這部片子的經驗。現在不要過分強調收視率、點擊率,因為那不是我們的目標。馬克思說,任何精神生產在生產自身的同時,也在生產你的信仰。恩格斯給拉薩爾的信中說:我評價你們用最高的標准,集美學和歷史兩個標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了兩個標准:政治標准與藝術標准。我們不是說不要考慮觀賞性,而是說觀賞性只是一個美學范疇。藝術性的應有之義是靠自己本身的歷史品位和美學品位,把觀眾感染到你的高度上來,也就是增強說吸引力、感染力,是有指向性的。

我建議《信仰的力量》進學校、進課堂,讓青年學生觀看影片,接受黨史教育,激發愛黨愛國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摘自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在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的力量》研討會上的發言(2016年7月20日)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