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愛國 張從田
2016年08月16日10: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點擊閱讀人民網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專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聲明:本文(含圖片)節選自《長征記》一書,系華夏出版社授權人民網發布。請勿轉載。(全書目錄)
第十章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
1933年,在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前,蔣介石曾在廬山開辦軍官訓練團,專門集訓參加“剿匪”行動的排以上軍官。他親自授課,就戰場上的主動權問題做了一番訓示,說:“我們做軍人的要立功,要打勝仗,就務必要時時記住‘主動’這兩個字。若一旦陷於被動的地位,就會失敗!所謂主動者,就是要使得敵人和土匪照著我們的計劃來走。更具體地說,就是我們定下一個計劃,來擺布土匪。我們要土匪到東,土匪就不能不到東﹔要土匪到西,土匪就不能不到西﹔如要土匪來攻,土匪就不得退守﹔如要土匪退守,土匪就不得進攻。而我們自己的一切行動來往自如,縱橫隨意。要能如此,我們才可以打勝仗,才可以在最短期間把土匪完全消滅!”
毛澤東對主動權也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比蔣介石的理解要更加高明,不僅對主動權在戰爭中的含義進行了精確的詮釋,而且將之上升到了哲學的層面做了精妙的定義。他說:“戰爭力量的優劣本身,固然是決定主動或被動的客觀基礎,但還不是主動或被動的現實事物。必待經過斗爭,經過主觀能力的競賽,方才出現事實上的主動或被動。在斗爭中,由於主觀指導的正確或錯誤,可以化劣勢為優勢,化被動為主動﹔也可以化優勢為劣勢,化主動為被動。”
紅軍進軍雲南巧渡金沙江要圖(1935年4月8日∼5月9日)
蔣介石的主動是靠自己的計劃強加於對方的,而毛澤東的主動則是“經過斗爭,經過主觀能力的競賽”而產生的結果,是在戰場較量中依靠化被動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的卓越指揮才能奪取的。因而,盡管蔣介石在發動第五次“圍剿”后,曾一度在戰場上佔據了一定程度的主動權,把紅軍一步一步地逼上了長征之路,又曾一度陷紅軍於絕境。但當毛澤東重新執掌紅軍的指揮權后,他本來已經掌握的戰場主動權即突然完全消失了,他關於主動權的高論也成了對自己戰場指揮的絕妙諷刺。不是他要紅軍向東就向東,向西就向西,而是毛澤東牽著他的鼻子,要他向西就向西,要他向東就向東。國民黨軍已經完全喪失了戰場主動權。
不過蔣介石並不想就此認輸。他認為:“現在貴州的殘匪,根本就是在被我們大包圍和小包圍之中﹔加之貴州四境山川險阻,他想逃竄也逃竄不了,事實上已成為處於兵法上所謂‘圍地’和‘死地’的‘窮寇’。”因而,他很快就調整部署,開始對紅軍展開新的“追剿”行動。
而紅軍雖然暫時跳出了國民黨軍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形勢卻依舊緊張,行動稍有失誤,就將重新陷入重圍。況且,調出滇軍,只是實現了北上的第一步計劃,在紅軍的前面還橫著一道天險——金沙江。隻有渡過金沙江,方能徹底擺脫國民黨軍的追堵,真正佔據戰略上的主動權。
於是,毛澤東與蔣介石、紅軍與國民黨軍,在貴州、雲南的崇山峻嶺中,展開新一輪奪取戰場主動權的驚心動魄的較量。
揮師入滇
接到紅軍西進雲南的報告后,蔣介石於4月10日召集他的“追剿”軍高級將領開會,確定了“緊追圍剿,不使休息”的“追剿”新戰略。他解釋說:“現在貴州的殘匪已經飢疲萬分,恐慌之極,拼命想逃出重圍找一個休息的處所,所以拼命逃竄。如果我們軍隊能夠緊緊跟蹤圍剿,使他不能稍舒喘息,他沿途疾病、死亡、落伍、逃散的便一天一天多起來,他的力量便一天一天損失,到最后整個崩潰完事。反之,如果我們不能緊追圍剿,他到一個地方多停留幾天,甚至盤踞下來,就可以裹脅民眾,搜集糧食,擴充力量了。緊追圍剿是我們最容易做到,亦最有效果的戰略。”
他命令周渾元、吳奇偉兩個縱隊和第53師掉頭西進,沿黔滇公路在紅軍右側實施平行追擊﹔令孫渡縱隊在紅軍后面跟蹤追擊﹔令薛岳重新執掌“追剿”軍指揮權,統率各部展開“追剿”行動。同時令雲南軍閥龍雲在滇黔邊境地區部署部隊,對紅軍實施堵擊。
紅軍在雲南的標語
然而,盡管蔣介石為部屬拼命鼓勁,他的“追剿”部隊卻已經是精疲力竭。在川、滇、黔的山路上奔波數月,國民黨軍部隊疲憊不堪,減員甚大。官兵怨氣沖天,士氣低落,根本不願再為蔣介石賣命。因而“追剿”行動緩慢,始終無法跟上紅軍西進的步伐。
在蔣介石重新調整部署之時,紅軍正橫穿貴州,向雲南境內疾進之中。由於國民黨軍的主力均被調至黔東地區,西進的紅軍兩路開進,進展順利。4月18日,紅軍主力在白層、者坪地區渡過北盤江。隨后,北路連克廣順、貞豐、龍場、興仁等地﹔南路攻下定番、長寨、柴雲、安龍、興義,逼近滇黔邊境。滯留烏江以北的紅9軍團也進入黔西的水城地區,與紅軍主力南北呼應。
紅軍逼近雲南,號稱“雲南王”的龍雲非常著急,慌忙召集軍政高官討論對策。此時的龍雲,既怕紅軍在雲南扎根,更怕蔣介石借“追剿”之名,驅使中央軍入滇,就像對付貴州的王家烈一樣,蕩平他的龍氏政權。因此,他確定了全力堵截紅軍於雲南境外的基本方針,並確定,萬一堵不住紅軍,就要千方百計地使紅軍僅經過雲南邊境地區,盡快轉向鄰省,不使紅軍進入雲南腹地。據此,龍雲一面通令滇軍要“不顧重大犧牲,努力殺敵,以收夾擊之效”,並決定成立昆明城防司令部,加強縱深防御,一面密電孫渡:萬一紅軍進入雲南,“務望設法不分晝夜超越於前,阻其深入,是為至要”,並急調精銳李菘獨立團等部趕赴平彝縣(今富源縣)布防,堵擊紅軍。
雲南沾益縣紅軍紀念碑
在龍雲調兵遣將的時候,蔣介石派出的“追剿”軍部隊也向紅軍壓來。薛岳率前敵指揮部進駐關嶺,他總結了在貴州境內屢次“追剿”失敗的教訓,認定對付紅軍,“追”必徒勞,堵方為上策,因而令周渾元縱隊兩個師向興仁開進,吳奇偉縱隊主力向普定、安順以南開進,孫渡縱隊向關吟開進,第53師則集結鎮寧,企圖在平壩、安順、普定、鎮寧地區截擊紅軍。
但是,對於毛澤東指揮的紅軍來說,國民黨軍追固無功,堵更是無效,因為毛澤東的戰爭指揮,從來都是避實就虛,絕不會硬闖對手設置的口袋。所以堵只是薛岳的一廂情願,因為毛澤東此時根本就沒有打算北上。
國民黨軍追兵逼近,毛澤東本來打算在興(仁)盤(縣)路上設置口袋,消滅周渾元部第13師,但因地形不利,很快放棄了這一計劃。4月23日,中革軍委發布西進雲南命令,紅3軍團為右縱隊向平彝(今富源)、沾益前進,紅1軍團為左縱隊經平彝向曲靖前進,紅5軍團和軍委縱隊為中央縱隊,向益腸營方向前進。
24日,中央紅軍進入雲南。25日,中革軍委指示“1、3、5軍團必須乘蔣敵主力正趨雲南東北,而滇敵大部距我較遠的眼前數日時機,首先在白水、曲靖、沾益地域消滅滇敵的先頭部隊(其較強的4個團)”。中共中央也在給各軍團領導的指示中指出:“最近時期將是我野戰軍同敵人決戰,爭取勝利以轉變戰局的緊急關頭,首先要在沾益、曲靖、白水地區消滅滇敵。”
入滇第一仗在白龍山打響。全軍前衛紅2師第2團進入雲南境內后,越過塊澤河,在向平彝縣羊腸營開進途中,與奉命防御邊境的滇軍李菘獨立團在海拔一千八百余米的白龍山遭遇。滇軍先到一步,佔據了主峰及其附近的制高點,封鎖了道路。紅2團在團長劉瑞龍、政委鄧華指揮下,行進間不停頓地發起猛攻,滇軍尚未清醒過來,前沿陣地楊梅坑已經丟失。紅2團繼續猛攻,戰士們高喊著“活捉李菘,打開入滇通道”的口號,在夜色的掩護下,正面佯攻結合翼側迂回,很快奪取了主峰兩側的山梁,逼近主峰。從未與紅軍交過手的滇軍,此刻方真正領教了紅軍的厲害,黑暗中隻覺得漫山遍野都是紅軍,驚慌失措。李菘見勢不妙,趕緊命令撤退。紅2團窮追猛打,一口氣追出三十五公裡,在平彝縣糯崗村附近的車新口又抓住了滇軍。此時天已經大亮,李菘見紅軍人數不多,整頓隊勢,憑險頑抗。紅2團以少數兵力正面進攻,主力迅速繞到滇軍側后,突然發起進攻。激戰兩個多小時,斃敵二百余名,俘敵數百名,僅余李菘帶幾個隨從奪路逃命。
紅2團旗開得勝,打開了入滇通道。紅軍大隊人馬迅速跟進,沿預定路線大舉入滇。
兵臨昆明
中央紅軍主力大舉進入雲南,蔣介石終於明白了毛澤東讓他調出孫渡的目的是要借雲南西征,在連呼“上當”的同時,急忙調整部署。他判斷,紅軍主力很可能將由平彝北進,與正在黔西水城地區活動的紅9軍團會合,然后向西渡金沙江或向北經畢節進入川南。於是,連電龍雲、薛岳,命令周渾元縱隊、吳奇偉縱隊和第53師北向宣威、威寧推進,滇軍孫渡縱隊尾追紅軍,黔軍在黔西地區部署部隊堵截,川軍一個師集巾畢節機動,企圖圍殲紅軍於宣威、威寧地區。
毛澤東和中革軍委將計就計,令紅9軍團繼續單獨行動,由貴州水城地區向滇東北的宣威地區發展,吸引國民黨軍“追剿”軍主力向北﹔主力紅軍則以神速動作穿過平彝向沾益、曲靖、馬龍西進,直搗龍雲的老巢昆明。蔣介石圍殲紅軍於宣威、成寧地區的計劃又落空了。
這同時又是一次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的妙計運用。毛澤東雙管齊下,一方面以紅9軍團將國民黨軍主力牽住北上,另一方面則要通過兵臨昆明,使龍雲、蔣介石相信,紅軍的目的是攻佔昆明,因而調動軍隊馳援,為紅軍北渡金沙江掃清道路。4月27日,紅軍攻佔馬龍,接著攻佔尋甸、嵩明,前鋒直趨昆明。
龍雲大驚失色。他的精銳之師孫渡縱隊調到貴州給蔣介石救駕未歸,戰斗力較強的獨立團等部又在黔滇邊境布防堵截紅軍,雲南腹地極度空虛,特別是昆明,雖然成立了城防司令部,但手邊並無勁旅可用。於是,他急電薛岳求援,並令孫渡縱隊晝夜兼程回援昆明。蔣介石也不敢怠慢,令薛岳等率部支援昆明。
國民黨軍主力回援昆明,毛澤東將敵人的注意力集中於昆明而忽略金沙江防務的第一步目的已經達到。但是,他並不滿足,因為在通往金沙江的道路兩側城鎮,特別是金沙江沿岸地區還有部分滇軍部隊,如果被其糾纏,就會影響紅軍的前進速度,妨礙紅軍迅速渡江的行動。於是,毛澤東再在龍雲的胸口插上一刀:以一部兵力繼續前進,大造進攻昆明的聲勢,迫使龍雲調集雲南境內的部隊守城,調出通往金沙江沿途城鎮和金沙江沿岸的部隊。
紅4團和紅5軍團一部偽裝主力,繼續前進,於4月29日進至楊林。這裡距昆明隻有五十公裡,是昆明的東部屏障,滇軍在此設有兵站。紅軍繳獲大批物資,開倉濟貧,並四處張貼“打到昆明去,活捉龍雲”等標語,大造進攻昆明的輿論。隨后,紅軍繼續前進,直抵距昆明僅十五公裡的大板橋。紅1軍團偵察科長劉忠率紅1師偵察連和軍團便衣偵察隊到達昆明城郊,把“活捉龍雲”的口號呼得山響,並發動群眾建造爬城雲梯。昆明城內一片驚慌,雲南全境劇烈震動。
龍雲方寸大亂,一邊連向蔣介石呼救,一邊急令地方部隊迅速向昆明集結,准備守城,乖乖地按照毛澤東的意圖為紅軍北去金沙江閃開了道路。雲南各地民團紛紛向昆明集中,加強昆明及其四周的防務,蔣介石的“追剿”軍也向昆明疾馳,雲南北部各縣和金沙江南岸的防御力量因此被進一步削弱。
毛澤東立即抓住了這一時機。4月28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負責人開會,研究紅軍行動。毛澤東在會上指出:雲南的地形條件不像湖南、貴州,有良好的山區可以利用,紅軍不宜在昆明東北的平川地帶與敵人進行大的戰斗,應該趁金沙江沿岸敵人空虛,尾追的敵軍距我軍尚有幾天的行程,迅速北上,搶渡金沙江,奪取先機。
中革軍委隨即於4月29日發出《關於我軍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蘇區的指示》,指出:“由於兩個月來的機動,我野戰軍已取得西上的有利條件,一般追敵已在我側后,但敵已集中七十團以上的兵力向我追擊,在現在地區我已不便進行較大的作戰機動。另方面金沙江兩岸空虛,中央過去決定野戰軍轉入川西創立蘇維埃根據地的根本方針,現在已有實現的可能了。”因此,“我野戰軍應利用日前有利的時機,爭取迅速渡過金沙江,轉入川西消滅敵人,建立起蘇區根據地”。
4月30日,紅軍軍委縱隊到達雲南尋甸縣柯渡的丹桂村,中革軍委在此召開會議,部署搶渡金沙江行動,確定:紅軍主力分為三路,紅1軍團為左翼,向西經祿勸、武定、元謀,直取龍街渡﹔紅3軍團為右翼,經思力壩、馬鹿塘奪佔洪門渡﹔軍委縱隊和紅5軍團為中路,經山倉街、海龍塘、石板河搶佔龍街渡與洪門渡之間的皎平渡,其中5軍團並執行殿后掩護任務。毛澤東在會上強調:紅軍各部務於5月3日以前搶佔金沙江上的龍街渡、洪門渡、皎平渡等渡口,一定要走活這步棋。
雲南柯渡鎮丹桂村紅軍總部舊址
紅軍各部由尋甸、嵩明地區出發,旋風般奔向金沙江。紅1軍團在向龍街渡前進的途中,先頭紅2師第4團利用二取遵義時繳獲的國民黨軍服和一些能配上套的武器,以三個連化裝成國民黨“中央軍”,一日之內智取祿勸、武定、元謀三城,繳獲了大批武器和其他物資,為盡早到達金沙江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紅軍主力由昆明附近快速北上,蔣介石終於明白了紅軍入滇的真實目的,但他的“追剿”軍主力已經被紅軍拉開了三四天的行程,雲南境內金沙江南岸的守軍又基本被調到了昆明附近,難以堵截紅軍北上。無奈之下,蔣介石隻能將全部希望寄托於金沙江天險之上。他訓令“追剿”軍各部掉頭向北實施追擊,並命空軍每天在金沙江各渡口進行偵察,嚴令龍雲監督金沙江沿岸各縣,收繳全部渡船和渡江材料,“堅壁清野”,封鎖渡口。同時令金沙江北岸的第24軍軍長兼川康邊防總指揮、軍閥劉文輝嚴守金沙江各渡口,堅決不給紅軍留下一船一木渡江,力圖利用金沙江的天險阻擋紅軍前進的步伐,並迫使紅軍背水決戰。
巧取皎平渡
長江在西康(今屬四川)、雲南境內段稱為金沙江。金沙江發源於青海,奔騰而下,從巴塘到石鼓突然來了個一百多度的急轉彎,掉頭北上,形成了著名的長江第一彎。奔流的金沙江水,沖入海拔五千多米的哈巴大雪山和玉龍雪山之間,削出了三千多米的大峽谷——虎跳峽。江水越過峽谷后,流到雲南元謀、祿勸一帶,這裡江面漸寬,水流稍緩。龍街渡、洪門渡和皎平渡都是沿江川滇間的重要渡口。此地氣候炎熱,相傳三國時諸葛亮“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即指此地。
國民黨軍川康邊防總指揮劉文輝接到布防堵截紅軍的電報后,將其第24軍部隊部署為兩道防御線,以金沙江為第一道防線,大渡河為第二道防線。川康邊防軍總司令劉元璋指揮十二個團,防守金沙江,負責第一道防線,確保西昌地區安全。劉元璋接令后,認定守江不如守城,以旅長劉元瑭率三個團並指揮地方民團負責金沙江江防,而把主力擺在會理、西昌等地,不願在金沙江邊與紅軍死打硬拼,隻求能把城池多守幾天,待中央軍追兵到達,紅軍離去,即算交差。
而負責金沙江防務的川康邊防軍旅長劉元瑭則認為,紅軍渡江北進的路線可能有三:一是由巧家渡江,經寧南攻西昌﹔二是由姜順方向渡江直攻會理﹔三是從通安州方向渡江,攻擊會理。三條路線中,他判斷紅軍走第一條路線的可能性最大,因而將主力布置在這一方向,另以一個團守備姜順方向。至於通安方向,他認為這是由雲南通往會理的大道,紅軍為隱蔽行動,必不敢走此路,所以將此地的防務交給了江防大隊負責,僅派一個營前去協防,在江邊隻放了一個連。
在國民黨軍緊急部署金沙江江防的時候,紅軍已經到達金沙江南岸。紅1軍團奪佔龍街渡渡口,並馬上開始找船,結果一隻也沒找到。架設浮橋又因江面太寬、水流太急,且敵機不斷轟炸騷擾,剛架起一半就被沖垮了。與此同時,紅3軍團也搶佔洪門渡渡口,但也因該處水流太急,所架浮橋被沖垮,隻渡過一個團,就被迫停止續渡行動。
紅軍在龍街渡、洪門渡的活動情況,很快被國民黨空軍偵察飛機發現。薛岳接到報告后,判斷紅軍主力“必在永仁北之仁合渡江,一部在元謀北之金沙江渡江”,遂命令歐震師由元謀向金沙江疾進,限7日午后到達﹔梁華盛師由元謀向永仁前進,限8日到達﹔萬耀煌師由團街以西地區速轉向元謀地區。同時命空軍輪番監視、轟炸渡口,制止紅軍架設浮橋。
龍街渡口紅軍標語
國民黨軍的主力全部集中於龍街渡沿江兩岸。薛岳認定,這一地區江水湍急,無法架橋,渡船又被收光,且北岸有西康軍駐守,紅軍根本不可能過江,隻能在元謀附近的江邊與他背水決戰。孫渡則對記者發表談話,稱必將把紅軍“追至江邊解決”。蔣介石也訓令部隊全力以赴,務竟全功,還專門發給炸毀紅軍浮橋的飛行員一萬元獎金。
但紅軍根本不想在龍街渡與國民黨軍決戰。紅1軍團、紅3軍團在龍街渡、洪門渡渡江失敗后,毛澤東把目光聚集在了皎平渡渡口上,把奪取渡口的任務交給了軍委干部團,並確定干部團由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指揮,國家保衛局執行部部長李克農率工作組隨隊行動。紅軍跳出國民黨軍包圍圈的全部希望都落在了干部團的身上,周恩來親自向干部團團長陳賡、政委宋任窮交代任務,強調:奪取渡口能否成功關系到全軍的安危,必須成功。
5月2日晚,干部團以2營9連為前衛,從柯渡出發,翻山越嶺,一晝夜行進一百公裡,於5月3日黃昏突然出現在金沙江畔的皎平渡渡口,並迅速控制南岸渡口,繳獲了兩隻木船。指揮前衛連的團政委宋任窮馬上命令連長蕭應棠率1排、2排乘船過江,消滅了對岸守敵國民黨川康邊防軍一個連和江防大隊一部,並搶佔了江岸制高點,控制了渡口。已經趕到南岸渡口的劉伯承立即命令團長陳賡率干部團2營全部過江,迅速向縱深發展,奪取通安州。
皎平渡紅軍渡江紀念碑
通安州位於皎平渡以北二十公裡,是一個不大的山地集鎮,但地勢險要,扼守著通往會理的大道。由皎平渡到通安,沿途崇山峻嶺,山路崎嶇。國民黨軍此刻已經得知紅軍過江的消息,負責江防的川康邊防軍一個營在沿途憑險阻擊,劉元瑭也急率駐會理、西昌部隊兩個團趕來增援,力圖控制通安州,阻止紅軍北上。
劉伯承指揮渡江處——將軍石
陳賡率部過江后,很快與國民黨軍邊防營遭遇。國民黨軍佔據道路險要處,用巨石和火力阻擊紅軍。紅軍堅決前進,翻越中武山,沖破國民黨軍的阻攔,直插通安州。但劉元瑭的援軍比紅軍早到了一步,並控制了通安州。陳賡指揮部隊在行進中發起攻擊,攻入鎮內。一番激戰,紅軍兵力單薄,被迫退出鎮子,與國民黨軍形成對峙。
劉伯承這時也已過江,接到報告后,令宋任窮率干部團主力趕往通安州增援,並要求干部團不惜一切犧牲,堅決拿下通安州,確保全軍順利渡江。陳賡、宋任窮調整部署,以2營正面佯攻,1營、3營從右翼迂回,對通安州展開猛烈攻擊。劉元瑭的邊防軍在紅軍部隊前赴后繼的攻擊下,魂飛膽破,很快亂作一團,向著會理方向潰退。干部團乘勝追擊,直抵會理城下,不但鞏固了皎平渡渡口的安全,而且為紅軍主力過江后的行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紅軍渡江指揮部舊址
渡過金沙江
干部團巧奪皎平渡,佔領通安州,為紅軍主力渡江打開了通路。陸續而至的紅軍部隊在渡口附近努力搜尋,又找到了五隻木船。七隻木船,大者可渡三十人,小者可渡十一人。由於水流太急,無法架設浮橋,兩萬多紅軍渡過金沙江,全靠七隻木船往復運渡。為此,中革軍委組成渡河司令部,專門負責指揮渡河工作,並在兩岸燃起木柴,晝夜渡江。
幫助紅軍渡江的37名船工姓名
所有部隊到達江邊之后,一律停下待命,接到通知后才能向前行,按著指令上船。每船不但規定所載人數及行李擔數,還標明座位次序。上船時,人員呈一路縱隊依次而上,每船並派有船長,負責維持船中秩序,上至司令員下到普通戰士,一律聽從渡河司令部及船長的指揮。由於周密籌劃,精細指揮,所以雖人多船少,時間緊迫,但紅軍渡江時卻是井然有序,快而不亂。
對於船夫,紅軍則細心照顧。第一天渡江時,僅有十八個船夫,后來增加到三十七人。除進行革命道理的宣傳,紅軍對船夫從優付報酬,每天五塊大洋,吃六頓飯,餐餐有肉。而指揮渡江的紅軍人員,卻每餐隻有青豆果腹。船夫們從未享受過如此待遇,也從未見過這樣的軍隊,因而對紅軍充滿熱愛之情,有的船夫就此加入了紅軍。
中路紅軍在皎平渡渡江時,另外兩路紅軍則在龍街渡、洪門渡繼續受阻。中革軍委命令紅1軍團、紅3軍團迅速趕往皎平渡。紅3軍團部隊首先到達皎平渡,並立即開始渡江。紅1軍團距皎平渡距離較遠,5月5日接到電報后,林彪和聶榮臻立即令部隊出發,沿著江邊小道,趕往皎平渡。
曾送紅軍巧渡金沙江的船工
在紅軍主力渡江的過程中,蔣介石也從空軍的偵察報告中搞清了紅軍的渡江點是皎平渡渡口。但薛岳的主力已經向元謀方向前進,隻有萬耀煌的第13師距皎平渡最近,他遂令萬耀煌率部全力追擊,同時令周渾元、吳奇偉縱隊迅速向萬耀煌師靠攏。萬耀煌師擁有兩個旅六個團,雖為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但萬耀煌卻非蔣介石的親信,根本不想為了給蔣介石賣命而把自己賴以生存的老本賠上,行動遲緩。5月3日,萬耀煌師到達團街,繼續向北推進,很快與殿后掩護的紅5軍團在祿勸縣石板河村附近接觸,展開了激戰。
紅5軍團扼守有利地形,節節抗擊,並乘萬耀煌師孤軍冒進發起反擊,擊潰該師先頭團。萬耀煌一遭到紅5軍團反擊,立即將全師收回到團街固守不進,卻給蔣介石發報,謊稱在前進道路上尚未發現紅軍蹤跡,6日又繼續發報,稱經過一天偵察,前方依舊沒有發現紅軍,准備轉到其他方向協同友軍“圍剿”紅軍,然后率部后撤。蔣介石接電后大怒,派飛機給萬耀煌投下“限即刻到”金沙江渡口的手令,嚴令其立即向皎平渡方向攻擊,否則將軍法從事。萬耀煌這才不得不率部再次回到團街,並向石板村方向攻擊前進。
萬耀煌師在團街附近徘徊兩天,正好給了紅3、紅1軍團向皎平渡轉進的時間。紅1軍團晝夜兼程,行進一百二十多裡路,終於在7日趕到了皎平渡。一直擔心紅1軍團無法及時過江的毛澤東見到林彪與聶榮臻后,長出一口氣,說:“你們過來了,我就放心了。”
紅3、紅1軍團部隊的渡江行動緊張有序地進行。毛澤東一面令紅3、紅1軍團加快渡江速度,另一方面則派總政治部副主任李富春趕赴紅5軍團,令其堅決阻擊敵軍,確保紅軍主力過江,並要李富春轉告紅5軍團全體官兵:“中央相信5軍團是能完成這個偉大而艱巨的任務的。”
紅5軍團是由寧都起義的西北軍部隊改編而成。經過紅軍熔爐的錘煉,早已成為了一支作風勇猛、善打防御的鐵軍。長征之后,經常擔負殿后掩護任務,屢建功勛。接到中革軍委的命令后,董振堂軍團長代表全軍團官兵表示:“人在陣地在,堅決完成任務。”
5月8日,龍雲、薛岳聯名電告周渾元、吳奇偉、孫渡,令三個縱隊一齊向“石板河一帶之匪竭力壓迫,乘其半渡而擊之”。蔣介石也親自給部隊打氣,乘飛機督察部隊前進,每到一地,均令部隊以團為單位在駐地空曠地點集合,蔣介石乘飛機低空巡視一圈,然后投下手令,要所有中央軍部隊必須絕對服從薛司令官指揮,繼續渡江北進,如有違者,軍法嚴辦。
萬耀煌在蔣介石的嚴令之下,開始加大兵力,向紅5軍團全力進攻。紅5軍團沉著迎戰,堅守陣地,未使國民黨軍前進一步,並在作戰過程中,先行將傷員全部送至渡口過江,然后在完成阻擊任務后,交替掩護,撤出陣地,以急行軍趕到皎平渡,迅速組織渡江。
5月9日,紅5軍團全部渡江。兩萬多紅軍主力至此全部渡過金沙江。單獨行動的紅9軍團則由水城地區西進,於4月27日攻佔宣威,繳獲大量物資。在完成牽制敵軍任務后,也在東川(今會澤)以西的樹節、鹽井坪地區渡過金沙江,並沿金沙江西岸布防,掩護紅軍主力行動。
紅軍渡過金沙江兩天之后,萬耀煌的第13師先頭別動隊方到達皎平渡口。而薛岳的其他部隊則在紅軍過江七天以后才尾追到江邊。此刻渡口已經空無一人,紅軍主力早已在會理地區休整完畢,向西昌而去。薛岳等人隻好望江興嘆。
過江之后,黃鎮等人編寫了題為《破草鞋》的活報劇,熱情地歌頌了紅軍巧渡金沙江、轉危為安、化險為夷的光輝勝利,辛辣地諷刺了敵人追擊千裡,隻撿到紅軍幾隻破草鞋的可悲結局。紅5軍團“猛進”劇團排演此劇在部隊巡回演出。紅軍官兵觀劇后,無不捧腹大笑。
雲南王龍雲被紅軍從他鼻子底下順利地由滇入川,心中且喜且懼。喜的是紅軍始終沒有攻打昆明,滇軍實力也未受到任何損失﹔懼的是蔣介石見罪,借題發揮,削弱他的權力。於是,在紅軍渡過金沙江的當夜,他電告蔣介石,紅軍“已過江無疑,聞訊后五內如焚……實職之調度無方……唯有請鈞座將職嚴行議處。”接著將他派去銷毀沿江船隻的參軍孟智仁以“貽誤軍機”處死,為自己開脫了責任。事已至此,蔣介石也無可奈何,如果要追究責任,首先是他的判斷指揮失誤,因此隻好不了了之。
在毛澤東的指揮下,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經過近四個月的轉戰,終於完全跳出了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包圍圈,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川、黔、滇地區的計劃,實現了渡江北上的戰略方針,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勝利。
毛澤東的作戰指揮天人合一,出神入化,書寫出紅軍戰爭史上的奇觀,令人嘆服。連一向高傲自得、看不起毛澤東“游擊主義”的李德也心悅誠服,在他晚年所寫的回憶錄《中國紀事》中寫道:“渡過金沙江以后,在戰略上形成了一種新的比較有利的局勢。”
相關專題 |
· 圖書連載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