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圖書連載>>長征記

第十一章 彝海結盟

曲愛國 張從田

2016年08月18日15: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點擊閱讀人民網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專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聲明:本文(含圖片)節選自《長征記》一書,系華夏出版社授權人民網發布。請勿轉載。(全書目錄)

第十一章 彝海結盟

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到達會理地區,將“追剿”的國民黨軍甩開了一星期以上的行程,獲得了戰略轉移中的主動權。但是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不容有絲毫樂觀。波濤洶涌的大渡河橫貫於前,薛岳指揮的十幾萬敵兵緊追於后,西南方向則是大部隊無法生存的方圓八百裡荒涼之地。紅軍唯一的前進方向就是繼續北上,渡過大渡河,方能爭取與活動於四川西北部的紅四方面軍會合,開創新的根據地。

蔣介石也看清了紅軍的這一唯一選擇。因此,雖然為在川黔滇地區數月的較量中處處被動、屢失戰機而懊惱不已,但依舊未失去信心。5月12日,他乘飛機由貴陽到達昆明,親自部署大渡河會戰。

蔣介石到達昆明后,龍雲似乎是要彌補在金沙江之戰中的過錯,立即向蔣介石獻計,稱紅軍現在是在走當年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部隊走過的老路,建議效當年清軍圍剿石達開太平軍之策,首先層層攔截,然后憑借大渡河天險,將紅軍逼入絕地,予以全殲。此計正中蔣介石下懷,因而他立即確定了一個將紅軍圍困於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礱江以東地區“根本殲滅”的會戰計劃。

當時,從金沙江至大渡河,沿途國民黨軍兵力空虛,僅有西康軍閥劉文輝的第24軍及民團武裝。同時,由於紅四方面軍已經突破嘉陵江西進,到達川西北地區,直接威脅到成都的安全,吸引、牽制了川軍大部力量,四川軍閥的部隊中唯一可以機動、增援大渡河地區的隻有駐扎川南的楊森第20軍以及劉湘的部分部隊。

蔣介石任命楊森為大渡河守備司令官,指揮第20軍全部和第21軍一部,鞏固雷波、馬邊,峨邊、屏山四縣防務,確保川南。同時,令劉文輝在一個月之內完成雅河、大渡河沿岸的碉堡修筑,並專門派特務頭子康澤率領武裝特務中央別動隊第1支隊趕赴雅安,並隨即轉赴雅安所屬各縣,督導修建碉堡和江防工事。為遲滯紅軍北進,蔣介石又令劉文輝將第24軍位於大渡河以南之六個旅統歸劉元璋統領,受薛岳指揮,在金沙江至大渡河沿途道路層層設防,掩護薛岳部北進,並令薛岳率“追剿軍”迅速渡過金沙江,尾追紅軍。

整個會戰計劃調動兵力十余萬人。蔣介石命令各部充分汲取與紅軍在川黔滇作戰的失敗教訓,行動必須穩扎穩打,每到一地都要先做工事,然后才能入營,絕不可掉以輕心,孤軍冒進。5月中旬,國民黨軍各部依計劃開始行動。蔣介石放心不下,又兩次乘飛機親自到大渡河上空視察,用通信袋向各部隊指揮官投下“手令”,指示機宜,令各部加速行動。

紅軍再次面臨生死存亡之戰。而整個北上行動的第一步,就是搶在國民黨軍增援部隊到達和江防部署完成前,進到大渡河畔,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圍攻會理

會理位於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北岸,為川滇交通要邑,由國民黨川康邊防軍第1旅劉元瑭部防守,其部署是:會理以東至寧南一個團,會理以西的姜驛、黎溪一帶一個團,旅部率另一個團(欠一個營)駐會理。會理守敵加上民團共有三千余人,擁有機槍六挺、迫擊炮三門,環城工事堅固,有已建成和正在建的大小碉堡二十余個。

紅軍渡過金沙江后,野戰司令部於5月9日致電各軍團首長,對行動作出部署:令紅3軍團(欠一個營)及干部團圍攻會理,消滅守城的國民黨軍第1旅。若至10日強攻不下,應加緊進行坑道作業,於12日炸城,對城外的國民黨軍一個團則應堅決消滅之﹔紅9軍團向蒙姑、巧家之線開進,破壞沿江船隻,遏阻東岸追敵﹔紅1、紅5軍團負責消滅國民黨軍增援部隊於會理以北地區。

紅3軍團與干部團到達會理城下后,立即展開攻城作戰。劉元瑭急調駐會理以西姜驛、黎溪的部隊向會理增援。紅3軍團以一部包圍會理城,主力對進入城西高地的國民黨軍援軍展開攻擊。國民黨軍援軍大部被擊潰,一部竄入城中,會理城內守敵因此增加到兩個多團,劉元瑭也從西昌派出一個旅南下增援會理。

根據以上情況,野戰軍司令部決定:紅1軍團繞過會理城,進至會理以北之五裡牌、大灣營、大橋、白雲岩地域,向西昌偵察、警戒﹔紅5軍團取捷徑集結會理城東北之交戶保、杉鬆坡地域,向東、北兩個方向偵察,並受紅1軍團林彪、聶榮臻指揮,打擊由西昌增援之敵,保障紅3軍團進攻會理﹔干部團仍集結金庄廟、沙壩一帶,並派隊分向白沙、大攔河兩方偵察。

12日,紅3軍團採用坑道爆破方法,對會理發動總攻,戰斗激烈。劉元瑭督部拼死防守,紅3軍團進攻一日,始終無法突入城內。雙方形成僵持局面。

在紅3軍團進攻會理期間,國民黨“追剿”軍先后到達金沙江南岸。5月11日,蔣介石令其迅速過江,在川、康軍的配合下,圍殲紅軍於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礱江以東地區,並規定各部任務如下:第24軍劉文輝部以有力部隊固守會理、西昌待援,主力應在大渡河上游富林以西,沿大渡河北岸,趕筑碉樓,嚴防紅軍北進﹔孫渡縱隊進駐鹽邊、鹽源,沿雅礱江西岸筑碉防守,阻止紅軍西進﹔薛岳部各縱隊迅速渡江,解會理之圍,隨后進至西昌筑碉,左與鹽邊、鹽源之孫渡縱隊,右與昭覺之川軍連成封鎖線,嚴堵紅軍南返。

國民黨軍大軍逼近,繼續在會理與其糾纏,紅軍很可能將喪失主動。毛澤東與中革軍委冷靜判斷局勢,決定利用國民黨軍追兵尚未到達的時機,抓緊休整部隊,然后迅速北上。12日,中革軍委致電各軍團和軍委縱隊:“我軍渡過金沙江,取得戰略上勝利和進入川西的有利條件。現追敵正企圖渡江跟追,但架橋不易,至少需四五天,西昌來援之敵前進甚緩,並企圖從兩翼迂回。同時,爆炸會城亦須十四號始能完成坑道作業。”因此,“我野戰軍以遏阻追敵、打擊援敵,並爆炸會城之目的和部署,決定在會理及其附近停留五天(十五號止),爭取在長期行軍后的必要休息與補充。如情況變化,當縮短此停留時間繼續北進。”同時,要求各軍團以備戰姿態在部隊中進行軍政教育,加緊擴紅、籌款及做地方工作等。遵照中革軍委的指示,紅3軍團繼續圍攻會理,其他軍團就地轉入休整。

紅軍在會理留下的標語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在會理郊區的鐵廠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著重總結了中央紅軍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的正確領導和指揮下,廣泛實行機動作戰的經驗,批評了林彪反對機動作戰,企圖改變中央領導的嚴重錯誤,統一了戰略思想,統一了對遵義會議以來軍事戰略和作戰指揮的認識,增強了團結,進一步鞏固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會議討論了渡過金沙江后的行動計劃,決定按照遵義會議所確定的在川西地區建立根據地的戰略方針,繼續北上,搶渡大渡河,到川西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經毛澤東提議,中革軍委確定由熟悉川軍和當地情況的劉伯承任先遣隊司令,聶榮臻任政委。

……

穿過彝民區

中共冕寧地下黨組織得知紅軍到達的消息后,派人到達瀘沽向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聶榮臻匯報了冕寧黨組織的情況,以及從瀘沽到大渡河的道路、敵情、民情、給養等詳細情況。紅軍由此了解到國民黨軍的准確部署,定下了北進決心的路線。

從瀘沽到大渡河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從瀘沽越小相嶺,經越巂(今越西)到大樹堡,由此渡大渡河到對岸的富林。這是通往雅安、成都的大道,也是國民黨軍的重點防御方向,沿途各要地皆有重兵扼守。另一條路則是山路,從瀘沽過冕寧,經大橋鎮、拖烏,穿過冕寧西北的彝族聚居區,至大渡河邊的安順場。此路崎嶇難行,且要穿越彝民區,當時彝漢矛盾很重,彝民敵視漢人,國民黨軍估計紅軍不會走此路,因而防堵力量比較薄弱。

當時在大渡河地區,川軍第24軍第4旅守瀘定至安順場一線,第5旅守安順場至富林一線,川軍第21軍王澤浚旅增援富林,即日可達﹔在通往雅安的大道沿線,則駐有劉湘的重兵。楊森的大渡河守備指揮部設於富林。

劉伯承仔細分析了冕寧地下黨提供的情況和通過電台截獲的國民黨軍部署,判斷:國民黨軍顯然是認定紅軍將走西昌至富林的大道,因此紅軍如果從大樹堡渡江,會正好遭遇國民黨軍主力,不易成功。紅軍應該立即改變原定行軍路線,以少部兵力經越巂向大樹堡前進,擺出由此渡河欲襲成都的架勢,迷惑、牽制敵人,而紅軍主力則轉道經冕寧到安順場的小路,穿越彝民區,出敵不意,直插大渡河。

毛澤東等中央和中革軍委領導人完全同意劉伯承的建議,立即決定:紅軍主力部隊通過彝族區,直扑安順場,在國民黨軍防線的薄弱環節突破。

20日,中革軍委致電各軍團和軍委縱隊,指出:“渡過大渡河,進入到川西北地區,成為目前戰略上的實際要求,但由於我軍渡過金沙江的勝利及經會理北上,敵人已預知和預防我軍北渡大渡河進入川西。現時敵人的布置,在利用大渡河的天險,大、小桐(相)嶺及梁(涼)山等的阻隔,夷(彝)民與紅軍的隔閡,企圖以劉(湘)、蔣(介石)兩部突擊我軍於大渡河南岸,另以劉文輝、楊森、郭勛祺所部在北岸層層遏阻,破我渡河計劃。”依此情況,“我野戰軍目前應以迅速北進,爭取渡江先機,首先進到清溪、瀘定橋、洪雅地區,與川軍作戰、機動,爭取赤化(四川),為戰略上基本方針”。同時,要求各軍團“以極迅速、堅決、勇猛、果斷的行動,消滅阻我前進的川敵各個部隊,敵如固守工事據點,則繞過之。對追我之蔣敵中央軍,應盡力遲阻之﹔如逼我過緊,使我不便過河或迂回,則應堅決回擊,以消滅其一部”。

21日,中央紅軍從冕寧縣瀘沽地區分兵兩路北進。主力為左路,經冕寧縣的大橋、拖烏等地,通過彝族聚居區,向石棉縣安順場前進,搶渡大渡河﹔紅1軍團第2師第5團為右路,由軍團參謀長左權、該師政治委員劉亞樓率領,沿西昌至雅安大道前進,經越巂(今越西)縣向大樹堡(今屬石棉縣)前進,以迷惑和牽制大樹堡對面富林之敵。此外,以紅3軍團一部阻擊從西昌尾追之敵。

22日,右路紅2師第5團從瀘沽出發,翻越小相嶺,攻佔越巂,殲敵一個營,釋放了被國民黨關押在縣衙裡的彝族群眾數百人,並前出到大樹堡渡口,打出“攻打富林,進軍雅安,解放成都”的標語,還動員當地彝族群眾幫助扎成數十隻大木筏,擺出了由此渡江的架勢。對岸國民黨軍十分緊張,日夜加強江防。

在紅4團的掩護下,紅軍主力經冕寧迅速北進,開始向彝族區進軍。為順利通過彝族區,紅1軍團第1師第1團和紅1軍團偵察連、方面軍工兵連組成中央紅軍先遣隊,劉伯承兼先遣隊司令員,聶榮臻兼政治委員,紅1軍團組織部長肖華及總部工作團團長馮文彬率工作團隨隊行動。

彝族主要聚居在中國西南地區。金沙江與大渡河之間的大小涼山地區,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傳說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地區,至今尚有孔明寨、孟獲城等遺址。彝族同胞長期遭受國民黨政府、地方軍閥以及奴隸主的殘酷壓迫和剝削,經濟文化落后,生活極其貧困。歷代漢族統治者實行大漢族主義政策,把彝族視為“蠻夷”,對其進行壓迫、奴役,如遇反抗,則進行武力征剿,平時則分化其內部,以達到“以夷制夷”的目的。因而,彝族人民對漢族不信任,特別不准漢人的軍隊進入他們的地區。彝族的反抗精神極強,各家支部都有自己的武裝,並有相當數量的快槍和土槍。彝民的槍法也很准,並且身體靈活,登山涉險,如履平地。紅軍要從這裡經過,困難很大。正確執行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爭取彝族人民的支持,成為紅軍繼續北進的關鍵所在。

為此,朱德總司令專門發布了《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宣傳黨和紅軍的民族政策,號召彝族人民同紅軍合作。中央和中革軍委要求全軍普遍進行遵守黨的民族政策教育,尊重彝族風俗習慣,做到秋毫無犯,以模范的行動擴大黨和紅軍的政治影響。總政治部也發出《關於爭取少數民族工作的指示》,強調指出:“野戰軍今后的機動和戰斗,都密切地關聯著爭取少數民族的問題。這個問題之解決,對於實現我們的戰略任務,有決定的意義。”劉伯承則要求先遣隊全體官兵,嚴格遵守紀律,“沒有我和聶政委的命令,誰也不許開槍”。

5月21日,紅軍先遣隊佔領冕寧,釋放了被關在監獄裡的彝族頭領。這些彝民頭領是當地反動政府作為“人質”關在獄裡的,劉伯承、聶榮臻請他們喝酒,雖未能消除他們對紅軍的疑慮,但緩和了氣氛。

22日,先遣隊由大橋鎮出發,穿過額雞、俄瓦、園包包等彝漢雜居區,然后翻過俄瓦埡口,進入了彝民區。工作團在前面開路,工兵連隨后跟進,紅1團暫時在大橋鎮待命。道路蜿蜒不平,兩側山勢險峻,林木蔥蘢,野草叢生,地面上腐爛的葉子積存厚達數寸,且天氣多變,時而濃雲低垂,時而細雨霏霏,給人以一種瘴氣彌漫的感覺。先遣隊經過的一碗水、海子邊、北沙村等處,山林深處有成百的彝民呼嘯、吶喊,工作團官兵緊縮隊伍,謹慎前進。

當工作團行至冕寧北二十五公裡處之袁居海子地區,被彝族羅洪、老伍、沽基(雞)等家族的人員擋住了去路。隨后跟進的工兵連也遭到彝民的圍攻。紅軍官兵嚴守紀律,對彝民的圍堵和搶奪物資堅持不予還擊,通過通司耐心地向彝族群眾宣傳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和紅軍的宗旨,同時派出代表同彝族首領談判。紅軍官兵的嚴明紀律,逐步贏得了彝族群眾的信任。經過耐心的說服工作,彝民終於通過談判與紅軍達成了協議。

劉伯承親自接待沽基族首領小葉丹,並按照彝族的習俗同他結拜為兄弟,向小葉丹贈送武器、彈藥,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武裝。紅軍的誠意打動了彝族同胞,爭取了大多數彝族同胞站在紅軍一邊,化干戈為玉帛。

當晚,劉伯承邀請小葉丹等同返大橋營地,給予熱情款待,並代表紅軍授予小葉丹一面書寫著“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的隊旗,正式成立了中國紅軍彝民支隊。從此之后,這支武裝一直在彝族地區活動,堅持反對國民黨統治的斗爭。

“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隊旗

第二天,在小葉丹的引導下,先遣隊再次進入彝民區。彝民結隊迎接紅軍隊伍,紅軍指戰員也每人准備一件禮物贈給彝族兄弟,紅軍熱情友好、亦誠相待的態度,受到彝族同胞的熱烈歡迎,所到之處充滿彝漢兄弟團結的歡聲笑語。彝族同胞到處傳頌紅軍紀律嚴明、愛護群眾的動人事跡。

走出沽基家支范圍,小葉丹派人繼續引導紅軍前行,並與其他家支交涉讓路。紅軍則按照彝族各家支不同的政治態度,採取不同的政策。對受國民黨蒙蔽,不了解紅軍政策的老伍族說服其保持中立﹔對受國民黨利用同紅軍對立、並劫去紅軍器材及槍支的羅洪族,採取政治上爭取與軍事上打擊相結合的政策。因此,一路沒有再受到阻撓。

經過七天七夜的行軍,紅軍暢行無阻,全部通過了被視為畏途的彝族區,並吸收了一批彝族青年參加紅軍。黨的民族政策的勝利,使蔣介石企圖利用彝族同胞阻止紅軍前進的陰謀徹底破產,紅軍因此爭取了時間,為先機到達大渡河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毛澤東非常興奮。走出彝民區,在大渡河畔見到劉伯承后,他幽默地問:“諸葛亮七擒七縱才使孟獲心服。你怎麼一下子就說服了小葉丹呢?”

劉伯承回答:“主要是我們嚴格執行了黨的民族政策。”

(責編:楊文全、趙晶)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