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圖書連載>>長征記

第二十四章 紅2、紅6軍團開始長征

曲愛國 張從田

2016年09月02日19: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點擊閱讀人民網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專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聲明:本文(含圖片)節選自《長征記》一書,系華夏出版社授權人民網發布。請勿轉載。(全書目錄)

第二十四章 紅2、紅6軍團開始長征

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25軍相繼開始長征后,位於湘鄂川黔邊界地區的紅2、紅6軍團成為中國南方唯一一支紅軍主力部隊,湘鄂川黔蘇區也成為中國南方唯一一塊紅色根據地。1935年1月,在配合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地進行了湘西攻勢之后,紅2、紅6軍團主力返回到大庸地區,轉入休整,並全力展開根據地建設。紅2軍團發展到六個團約六千五百人,紅6軍團發展到五個團約五千二百人,兩軍團共約一萬一千七百人﹔新組建地方武裝三千余人,軍區機關、學校、醫院、兵工廠等共有一千一百五十人。兵員增加了,裝備也有所改善,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得到加強,兩軍團官兵之間的團結更加鞏固,斗志空前旺盛。同時,兩軍團已建立起以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為核心的領導集體,統一指揮,行動一致。全軍上下呈現出一派朝氣蓬勃的面貌。

湘鄂川黔蘇區,北臨武漢,南接長沙,四省交界,既可對紅一、紅四方面軍的長征進行有效配合,又直接威脅到了國民黨軍反動統治的核心區域,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紅2、紅6軍團的作戰,不僅有利牽制了國民黨軍的力量,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而且對國民黨在湖南等地的反動統治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早在紅2、紅6軍團發起湘西攻勢之時,湖南軍閥何鍵就向蔣介石發出了急電,稱“情勢緊張,全湘震駭”,提出了“欲靖川黔,先靖湘西﹔欲除朱毛,先除蕭賀”的方略。蔣介石則堅持雙管齊下的方針,既重兵“圍剿”中央紅軍,又絕對不容紅2、紅6軍團繼續發展壯大,干1935年2月調集十一個師又四個旅約十一萬人的兵力,以湖南、湖北兩省軍閥部隊為主力,分六路對湘鄂川黔蘇區展開大規模的“圍剿”。

紅2、紅6軍團以外線機動與內線防御相結合的方針,緊密依靠根據地人民,靈活機動地迎擊國民黨軍的“圍剿”。經過中年多的奮戰,先后取得了陳家河戰斗、桃子溪戰斗、忠堡戰斗、板栗園戰斗等勝利,至1935年8月,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圍剿”,共殲滅國民黨軍兩個師、一個旅,俘虜、擊斃國民黨軍師長各一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紅2、紅6軍團發展到了兩萬一千余人。

紅2、紅6軍團反“圍剿”作戰的勝利,湘鄂川黔蘇區的擴大,再次震撼了國民黨反動政權。蔣介石將“圍剿”失敗的原因歸於湘軍、鄂軍作戰不力,立即調兵遣將,於1935年9月糾集一百三十多個團的兵力,以中央軍的嫡系和半嫡系部隊為主力,再次對湘鄂川黔蘇區發動新的“圍剿”。在部署上,以湘軍、鄂軍“圍剿”部隊在以大庸、永順、龍山、來鳳、鶴峰、走馬坪為前沿的袋形陣地上筑碉固守,從湘鄂川黔蘇區的南、西、北三面實行防堵﹔而以中央軍的孫連仲縱隊和樊嵩甫縱隊為進攻部隊,從津市、澧州及其以北地區由東向西逐段筑壘推進,採取持久作戰和堡壘主義方針,綜合軍事、政治、經濟等多種手段,企圖消滅紅2、紅6軍團和革命政權。

敵情空前嚴峻,中共湘鄂川黔邊省委和軍委分會決定“依據原有蘇區及東部游擊區,抓住有利時機擊破東面急進之敵,破壞其向西進逼企圖將我軍包圍於龍山、桑植、永順狹小地區之計劃,再尋求機動,在運動中擊滅其他方向之敵”。按照這個方針,紅2、紅6軍團於9月上旬撤離津市、澧州,在石門西北集結待機。但國民黨軍逐段筑碉,交替前進,紅2、紅6軍團幾經尋戰,始終難以找到有利的殲敵機會。

紅軍逐步被壓縮到了東西一百五十多公裡、南北五十多公裡的狹小地域,回旋空間越來越小。形勢危急,必須果斷決策,擺脫險境,否則就會陷入重圍,后果不堪設想。

劉家坪決策

早在遵義會議結束之后,中共中央曾致電任弼時等人,通報會議情況,並對紅2、紅6軍團的行動方針做出指示。2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電示紅2、紅6軍團:“總的方針是決戰防御而不是單純防御,是運動戰而不是陣地戰。”“你們主要活動地區是湘西及鄂西,次是川黔一部。當必要時,主力紅軍可以突破敵人的圍攻線,向川黔廣大地區活動,甚至渡過烏江。但必須在斗爭確實不利時,方才採取此種步驟。”同時指示:“應組織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分會。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夏(曦)、蕭(克)、王(震)為委員,賀為主席,討論戰略戰術問題及紅軍行動方針。”

3月,在紅2、紅6軍團反國民黨軍第一次“圍剿”最艱難的時刻,任弼時、賀龍等人曾對被迫北渡長江,進行戰略轉移時的路線進行了討論,任弼時於22日給中央發出請示電報,稱:“根據目前情況,我們以最大決心爭取這一地區的鞏固,以與西方軍(即中央紅軍)配合。(我們)正集中全力在保持有生力量條件下,首先求得側擊郭(汝棟)敵,必須取得兩次偉大勝利,方能保持新區的鞏固發展﹔否則,2、6軍團將被迫退出新的蘇區。目前,我們與西方軍活動是互(呼)吸相關,西方軍放棄桐梓、遵義,是否將轉移於貴州以西地帶?萬一2、6軍團被迫轉移,就目前情況隻有渡長江到(南)漳、興(山)、遠(安)邊為便利。因為烏江、酉水、沅江均無渡過條件,施(南)、鶴(峰)、桑植逼近湘鄂敵主力不能立足。這種預定的方向,是否適宜?”

中共中央於4月5日復電:“目前你們那裡勝利的可能還是存在的,仍應盡力在原有地區爭取勝利。至於現在提出以后可能轉移地區的前途問題,我們認為是適當的。如果渡江后對於你們不成一個困難問題時,我們可同意你們渡江的意圖,但這只是你們認為在原有地區不利於作戰,且紅軍主力非轉移地區不足以保存有生力量時,才可實行。對渡江的可能問題,你們必須精密地估計一切可能發生的困難與必需的准備工作。”

此后,由於連續取得陳家河戰斗、桃子溪戰斗的勝利,紅2、紅6軍團放棄了北渡長江的計劃,繼續堅持湘鄂川黔蘇區的斗爭。然而,反“圍剿”作戰期間,紅2、紅6軍團在進入鄂東地區作戰時期,中斷了與中央的聯系,並在此后一直處於單獨決策、單獨作戰的狀態。

桑植縣紅2、6軍團總指揮部舊址

9月29日,正在進行湘鄂川黔蘇區第二次反“圍剿”斗爭的紅2軍團,突然收到中革軍委周恩來發來的明碼電報,詢問紅2、紅6軍團的情況,並告知聯絡密碼留在紅四方面軍處。此時,紅2、紅6軍團和中共中央中斷聯絡已有三個多月了,並不知道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以及隨后發生分裂的情況,因而對周恩來突然以明碼電報聯系既感到興奮,又感到奇怪,擔心是敵人設下的圈套,因而任弼時等人只是謹慎地密碼致電周恩來,以詢問紅2、紅6軍團領導人的方式試探真偽,溝通聯系。

密碼電報沒有到達中央,但擁有通信密碼的紅軍總部電台收到了電報。張國燾立即以朱德和他兩個人的名義,於9月30日回電紅2、紅6軍團,准確回答任弼時等人提出的問題,並通報:“一、四方面軍6月在懋功會合行動,中央任國燾為總政委。……我們今后應互相密切聯絡。”紅2、紅6軍團領導人並不知道黨中央已率紅1、紅3軍團北上,更不知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錯誤,以為與中央的電信聯絡已經恢復,所以后來很長一段時間給上級的電報,包括部隊行動的請示報告,都是發給朱德、張國燾的。張國燾因此擁有了對紅2、紅6軍團發號施令的便利。

與紅四方面軍恢復通信聯系的時刻,正值紅2、紅6軍團反國民黨軍第二次“圍剿”最艱難的時期。中共湘鄂川黔邊省委和軍委分會於10月上旬對行動方針進行了反復討論,並致電朱德、張國燾,說明:因紅一、四方面軍未有東出計劃和湘鄂川黔蘇區東部地形不利,以及其他主觀方面的原因,在當前敵情下繼續活動在不寬廣地區來打破敵人新“圍剿”是困難的。建議主力轉移到黔東石阡、鎮遠、黃平地區活動,在廣大無堡壘地帶和敵人進行運動戰,爭取在那裡創建新的根據地。10月15日,朱德、張國亮復電指示:“現在小地區內,固守固然失策,決戰防御亦不宜,輕於嘗試遠征,減員必大,可否在敵人碉堡線外原有蘇區附近,誘敵出碉堡,用進攻路線,集中全力擊破之,”並指示,“一切請按實際情況由你們自行決定。”

據此,紅2、紅6軍團於10月17日和23日,先后在石門渡水坪和熱水溪召開軍委分會會議,但未能做出最后決定。10月下旬,紅2、紅6軍團從磨崗隘陸續回到桑植中心區后,中共湘鄂川黔邊省委和軍委分會於11月4日在桑植縣劉家坪召開聯席會議,進一步對行動方針問題進行了討論,提出3個方案:一是突圍后轉移到石、鎮、黃地區﹔二是突圍后在現在蘇區附近活動﹔三是繼續在現有狹小地區內防守。會議在認真分析敵我形勢的基礎上,認為:紅2、紅6軍團在長江以南已經成為孤軍,要想在現有地域內打破兵力數十倍於紅軍的敵人“圍剿”極為困難,既不可能固守根據地,也無法按張國燾的電示在蘇區周邊活動,因為敵人開始“圍剿”后,步步為營,兵力集中,很難分散敵人,尋找戰機。紅軍主力隻有撤出蘇區,突圍遠征,實行戰略轉移,方能從根本上擺脫敵人,爭取主動。

湘鄂川黔軍委分會布告

會議最后決定:紅2、紅6軍團立即實行戰略轉移,堅決突圍向貴州的石阡、鎮遠、黃平方向前進,在廣大無堡壘地帶和敵人進行運動戰,積極創造條件,轉入反攻,以保存紅軍的有生力量,爭取創建新的根據地。

會后,紅2、紅6軍團集中在桑植,進行突圍轉移前的各種准備。除進行廣泛的思想動員外,並將部分地方武裝整編,新組建了紅5師、紅16師共5個團,分別編入紅2、紅6軍團,同時裁減部分機關人員補充主力部隊。整編后,紅2、紅6軍團總兵力一萬七千余人。

紅2、紅6軍團分別在桑植劉家坪的干田壩和瑞塔鋪的楓樹塔舉行突圍誓師大會。賀龍在劉家坪紅2軍團長征動員會上講話說:“現在我們二軍團已經有了三個師八個團,6軍團也建立了16師、17師和18師,兩個軍團有一萬七千人,而且個個都是能征善戰的好漢子,這比我們剛剛會師的時候,擴大了一倍多。蔣介石搞了一百三十個團來圍攻我們。他們修筑碉堡,步步為營,我們活動的地盤越來越小。我們蘇區建設了近一年,人民群眾盡了最大努力,支援紅軍。可是這裡山多、田少,加上敵人燒殺搶掠,哪還能養得起我們近兩萬人的紅軍?人要吃飯,馬要吃料,可是老天爺長不出那麼多糧食,所以我們隻能轉移到外線去,拋開這一大幫子烏龜殼子。外邊地方大著呢,我們可以行動自如啊!”

11月19日,賀龍、任弼時下達突圍命令。除留下紅18師堅持根據地斗爭外,紅2、紅6軍團主力於當晚整裝出發。部隊中的大多數官兵是湘西子弟,桑植的百姓扶老攜幼為紅軍送行,離別之情的惆悵使每個人都充滿難舍之情。桑植是賀龍的老家,也是他開始舉起革命大旗的地方,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曾留下過他的腳印。臨行前,賀龍專門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洪家關,但沒有進村,只是默默在村邊山坡佇立片刻,然后悄悄離去。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是他和許多湘西子弟兵最后一次見到家鄉的山水。

紅2、紅6軍團踏上了戰略轉移的漫漫征程,開始了偉大的長征。

突圍湘黔邊

國民黨軍在湘鄂川黔蘇區周圍設置了數道封鎖線,將紅2、紅6軍團重重包圍。紅2、紅6軍團長征行動開始后,首要的任務是迅速突破國民黨軍沿澧水、沅江設置的第一、第二道封鎖線。

賀龍、任弼時指揮部隊採取逐段躍進的戰法,晝夜兼程,直趨湘中。先頭紅17師第49團於11月20日夜到達大庸和溪口之間澧水北岸的張家灣后,團長王烈親率第1營進行搶渡,佔領對岸敵人的工事,控制渡口,搭起了浮橋,紅軍主力迅速通過澧水,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一道封鎖線。隨后,紅2軍團第4師和紅6軍團偵察隊及紅16師兵分兩路,連續行軍一百公裡,於21日搶佔了沅江北岸的洞庭溪和大晏溪,控制了沅江江面,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二道封鎖線。

至此,紅2、紅6軍團達到了突圍行動的第一步目標,勝利跳出了國民黨軍的包圍圈。部隊立即在湘中廣大地區展開,發展進攻。至11月28日,紅2軍團第4師佔領了辰溪,第5師佔領了浦市,第6師佔領了淑浦﹔紅6軍團東渡資水,第16、第17師分別佔領了新化、蘭田(今漣源)和錫礦山,控制了湖南中西部的廣大地區。紅軍在各地迅速開展了發動群眾抗日救國、打擊土豪劣紳、組織抗日游擊隊和籌集物資、經費的活動,取得了很大成績,還吸收了三千多名新戰士入伍。

紅軍突入湘中,完全出乎蔣介石的意料。他立即調整部署,以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大量投入中央軍嫡系部隊,以兩個縱隊七個師為主力實施“追剿”,以兩個縱隊三個師又八個團進至沅江西岸進行堵截,以一個縱隊兩個師作為預備隊,並在湘鄂川黔蘇區配置兩個縱隊“清剿”紅18師和防止紅2、紅6軍團主力返回。國民黨軍部隊行動迅速,很快就形成了對紅2、紅6軍團新的包圍,力圖將紅2、紅6軍團消滅於沅江、資水之間。

紅2、紅6軍團進入湘中之后,部隊分頭發動群眾,收攏過遲,當部隊集中時,國民黨軍已經大兵壓境。賀龍、任弼時等人研究后,決定立即按預定計劃退出湘中,向黔東地區轉移,同時決定:為了盡量調動和疲憊敵人,使敵主力遠離黔東地區,轉移行動採取了聲東擊西戰法,先向東南,再求西進。賀龍說:“敵人追來了。我們再拖他們一陣。我們兵分兩路向東南兜個大圈子,索性把這幫敵人全部吸引過來,讓他們跟在我們屁股后頭追,弄得他們人困馬乏,我們再掉頭去貴州。”

12月11日,紅2、紅6軍團開始行動,連續九天向東南急進,擺出東渡資水的姿態。國民黨軍以為紅軍要重返湘鄂川黔蘇區,窮追不舍,隨著紅軍涌向湘東南。21日,紅軍到達高沙、洞門地區,突然轉而西進,在瓦屋塘受阻后,又改道南向,繞過國民黨軍主力,由遂寧、洪江間的竹舟渡渡過巫水,轉道北去。時值隆冬,人雪紛飛,紅軍在崇山峻嶺中忍受著寒冷和飢餓,兼程疾進,在江西街和托口渡過清水江,於1936年1月1日進至芷江以西的冷水鋪地區。

1月3日和4日,紅2、紅6軍團以少數兵力繼續向北活動,迷惑敵人,主力集中於晃縣、龍溪地區,尋機打擊尾追之敵。5日,國民黨軍追擊部隊湘軍李覺縱隊三個師開始陸續渡過源江,逼近紅軍。賀龍等人決定,集中主力,爭取在運動中殲滅國民黨軍先頭部隊第16師。5日,紅軍在便水地區同國民黨軍一個旅遭遇,隨即展開攻擊,經一天多激戰,殲敵一部。但國民黨軍后續部隊接踵趕到,戰斗形成僵持。賀龍立即下令部隊於7日拂曉撤出戰斗,繼續向西北轉移。紅軍在田心坪殲滅黔軍一個營,沖破攔阻,於1月9日和12日先后佔領江口、石阡,進入黔東地區。

在此期間,留在湘鄂川黔蘇區內執行掩護任務的紅18師,在地方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援下,與敵七個師又三個旅的兵力進行了一個多月艱苦卓絕的戰斗。在完成牽制敵人、掩護主力轉移的任務后,突出重圍,進到黔江、酉陽地區。后迭遭激戰,經秀山、鬆桃縣境,於1936年1月11日到達江口,同主力勝利會合,並恢復紅6軍團建制。

紅2、紅6軍團以靈活的作戰行動,勝利地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到達黔東地區,完成了戰略轉移的預定任務,但預定在黔東地區創建新根據地的設想卻難以實現。紅軍剛剛到達石阡、江口地區,國民黨軍“追剿”軍十五個師就陸續圍攏而來,北截西堵,東、南進攻,形勢再度緊張。同時,這一地區地瘠民貧,經濟落后,山大谷深,也不利於部隊久留和進行運動戰。基於此,軍委分會於1936年1月9日在石阡召開會議,決定放棄在湘黔邊建立根據地的計劃,繼續西進,爭取在貴州西部的黔西、大定(今大方)、畢節地區建立根據地。這一決策得到朱德、張國燾的同意。23日,朱德、張國燾電示:“應以佯攻貴陽姿勢,速轉黔西、大達(定)、畢節地區,群眾、地形均可作暫時根據地。”

從石阡到黔西,最主要的問題是能不能順利地渡過烏江天塹。部隊休整七天后,於1月20日開始西進。為了迷惑敵人,保証部隊順利渡過烏江,賀龍等人精心設計了“龍擺尾”的戰術,指揮部隊先是揮戈南下,進入余慶縣境,於21日在龍溪口附近突破國民黨軍第23師的防線,佔領瓮安、平越(今福泉)。隨后轉兵西進,連下洗馬河、龍裡,以多路縱隊直趨貴陽。

蔣介石曾經在指揮部隊堵截中央紅軍長征部隊時,被毛澤東的兵逼貴陽搞得暈頭轉向,怎麼也想不到賀龍也會再施佯攻貴陽、調虎離山之計,認定賀龍這次是要真攻貴陽,急調第99、第23師向貴陽收縮,使得烏江沿岸防御力量驟減。但遵義方向的國民黨軍約三個師卻准備南渡烏江,截擊紅軍。賀龍再施巧計,率部繞過貴陽,向貴陽西北疾進,襲佔修文、扎佐,擺出要經息烽北渡烏江的姿態。蔣介石斷定紅2、紅6軍團是要走中央紅軍的老路,渡烏江北取遵義,乃調重兵嚴守烏江,增兵遵義。然而,紅軍只是虛晃一槍,星夜西進,於2月2日從鴨池河渡口搶渡烏江,進入黔西,將國民黨軍各路“追剿”軍遠遠地甩到了身后。

2月6日和9日,紅軍先后進佔大定和畢節縣城。隨后在貴州地下黨組織的配合下,在黔西、大定、畢節地區,發動群眾,建立政權,擴大武裝,全力創建根據地工作。2月7日,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成立,賀龍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各縣蘇維埃和九十五個鄉、鎮、村的紅色政權也隨之建立。紅軍也得到了充分的休整,吸收了五千多名新戰士。同時,紅軍還團結與爭取了當地有影響的上層民主人士,曾任北洋政府秘書長的知名人士周素園出面,籌建了貴州抗日救國軍。后來紅2、紅6軍團北上時,周素園不顧年邁體弱,毅然跟隨紅軍一起長征,到達了延安。毛澤東稱贊他是“我們的一個十分親切而又可敬的朋友與革命同志”。

紅2、紅6軍團突出重圍,進入黔西地區,並開始創建根據地,蔣介石大為惱火。他從南京飛抵貴陽,親自督戰,嚴斥各路“追剿”軍將領行動不力,並命令各部立即行動,務求“剿滅”紅2、紅6軍團,並做出了“追剿”部署:除以川軍一部向川南的高縣、敘永和川黔交界的赤水地區趕進,滇軍一部進至昭通、宣威一線,防止紅軍北渡長江和西進雲南外,調集中央軍三個縱隊經遵義、三重堰等地,湘軍李覺、郭汝棟兩縱隊分經織金、貴陽等地,向黔西地區進逼。各路敵軍不敢怠慢,向紅軍發起了進攻。

紅2、6軍團部分干部於貴州大定合影

2月6日,賀龍、蕭克率紅4、紅6、紅17師向三重堰方向迎擊國民黨中央軍萬耀煌縱隊,計劃在三重堰東北地區殲敵,然而萬耀煌部佔領三重堰等地后並沒再向南移動,卻乘紅2、紅6軍團主力轉向東北方向、正面兵力薄弱之機,突然於14日襲佔了黔西縣城,把被紅軍阻於烏江東岸的敵之第99、第23師接應過了鴨池河。17日,紅2軍團進到大定,第二天萬耀煌、郝夢齡兩縱隊即向大定進攻。當日黃昏,紅2軍團第6師在黃家壩重創郝夢齡部第54師,繳獲槍支六十余支。但紅6師未能阻住郝敵主力的進攻,大定被敵佔領,畢節直接受到威脅。

為阻止敵人攻擊行動,紅17師於2月19日拂曉進抵將軍山設伏。將軍山位於大定縣城以西十余公裡處,數十個巍峨的山峰從南向北一字排開,清畢公路蜿蜒穿行於山間,是大定通往畢節的門戶。紅17師前衛第49團剛上公路,就發現一股敵人由大定沿公路接近伏擊區。紅軍立即展開進攻,經過一個多小時激戰,斃敵一百余人,俘敵三百余人,繳槍三百余支。紅17師隨即在將軍山一帶轉入防御,阻敵七天。紅2、紅6軍團主力則先后在羊場、烏溪西、沙窩寨等地尋機殲敵,但因國民黨軍行動謹慎,未能奏效。

黔西、大定在數天內得而復失,國民黨軍萬耀煌等4個縱隊又蜂擁而至,紅軍已被壓縮於畢節狹小地區,失去了在黔西、大定、畢節地區繼續活動的條件。2月27日,中共川滇黔省委和軍委分會舉行會議,鑒於紅軍未能給予敵人致命的打擊,各路國民黨軍已經靠攏,黔西地區地域狹小,工作基礎薄弱,部隊給養困難,決定撤離畢節,同時放棄在黔西地區建立根據地的計劃。

1936年2月,王震(前排左1)在貴州省與苗族群眾合影

在此期間,朱德、張國燾曾來電指示:“你們即可單獨行動,暫不宜渡江,即在黔、滇、川、湘,鄂廣大地區作運動戰,爭取建立你們的新根據地。”據此,紅2、紅6軍團軍委分會決定,向黔南的安順地區轉移,爭取在那裡創立臨時根據地,准備時局大變動時,再東進到湘黔邊境活動。鑒於后面和左側后國民黨軍已有十個師另一個旅虎視眈眈,賀龍、任弼時等決定,部隊首先沿畢節、威寧大道西進,牽引國民黨軍主力向西,造成敵人的疲憊與錯覺,然后再突然轉向,擺脫敵人,向東南直插安順。

2月26日晚,軍委分會在畢節城召開了軍民萬人大會。賀龍作了感人至深的講話,鼓勵軍民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爭取最后勝利。會后,軍民一起舉行了盛大的游行。成千上萬的群眾涌上街頭,提著燈籠,舉著火把,氣氛十分熱烈。

2月27日,紅2、紅6軍團從畢節地區西進,開始了新的征程。

搶渡金沙江

1936年3月22日,紅2、紅6軍團進抵滇東宣威附近,隨后繼續向南轉移,於28日進至滇黔邊境的盤縣、亦資孔地區。

這時,尾追的國民黨軍李覺縱隊進至郎岱﹔郝夢齡縱隊進至北盤江沿岸的白義河、鐵索橋、茅坪坡渡,與在白層的郭思演縱隊沿北盤江東岸聯合布防﹔樊嵩甫縱隊和郭汝棟縱隊集結於水城、土城﹔滇軍孫渡縱隊進至白龍洞、迤后所一帶,與紅6軍團對峙。國民黨軍各部雖有五十多個團,但絕大多數已被紅軍拖得疲憊不堪,行動消極。而紅2、紅6軍團因沿途不斷補充新兵,實力與從桑植出發時相當,並且在運動戰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部隊到達滇黔邊境以后,生活又得到改善,體力有所恢復,士氣正旺。此外,牛欄江以東、南北盤江之間廣大地區,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反動統治比較薄弱,地形和政治、經濟條件也有利於紅軍活動。因而,軍委分會決定:“在滇黔邊活動,並創立根據地”,“集全力首先擊潰孫、郭兩敵,以開展新的局勢,創立根據地”。

然而,就在這時,賀龍、任弼時、關向應於3月23日接到了張國燾以朱德和他兩人名義發出的電報,通報紅四方面軍西進爐霍、道孚、甘孜地區和紅一方面軍組織西征的情況,建議紅2、紅6軍團北渡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同時也可在“滇黔邊行動”。由於電報對於紅2、紅6軍團的行動指示並不肯定,賀龍、任弼時、關向應於29日致電朱德、張國燾,說明“在目前敵我力量下(即包括敵之樊、郝、萬、郭、孫、李等縱隊),於滇黔川廣大地區內求得運動戰中,戰勝敵人,創立根據地的可能,我們認為還是有的”,同時表示:“我軍究應此時北進與主力匯合,抑或應留在滇黔川邊活動之問題,請軍委決定。”3月30日,朱德、張國燾復電,指示:“最好”紅2、紅6軍團渡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一同北上,“在困難條件下可在滇黔川廣大地區活動,但須准備較長期的運動戰。”“究應如何請按實況決定,不可受拘束。”

接到電報后的當天,軍委分會在盤縣召開會議。會議認為朱德、張國燾的電報雖未明確表明態度,但基本趨向是要紅2、紅6軍團北渡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經過慎重研究,會議決定放棄在滇黔邊創建根據地的方針,渡江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合。會后,賀龍、任弼時、關向應電告朱德、張國燾:“我們決經華坪之路線北進,四月一日前后開始向滇西方向移動,望在適當時派隊接應。”以后的實踐証明,紅2、紅6軍團渡江北下,是符合當時黨和紅軍提出的戰略方針的,順應了全國正在蓬勃興起的抗日救亡運動的新形勢。

蕭克后來回憶說:“這時我們對一、四方面軍會合時張國燾鬧分裂反中央的情況,一點也不知道。當時我們還想在滇黔邊站住腳,后來查明雖然來包圍這地區的敵人比進攻黔西、大定、畢節地區少了,但也還在五十個團以上,時間久了敵情也可以變化,是否能站得住,是個未知數。總司令部要我們北上抗日,我們從當時整個國內形勢看,認為北上抗日是大勢所趨,經軍委分會的考慮,決定執行總司令部的指示,與四方面軍會師,北上抗日。”

3月31日,紅2、紅6軍團離開盤縣,揮師北上,又一次開始了戰略轉移。

兩軍團在平彝附近沖破滇軍防線后,向滇中推進,准備過普渡河,然后從元謀附近的龍街渡口北渡金沙江。蔣介石發現紅2、紅6軍團北上,迅速調整部署,建立滇黔“剿共”軍總司令部,龍雲為總司令,令柯渡以東地區的滇軍兼程趕往金沙江岸邊,柯渡以北金沙江沿岸的川軍在巧家、寧南、蒙姑、鹽場各要點加緊設防,將紅2、紅6軍團消滅於金沙江以南地區。顧祝同也飛抵昆明,代蔣介石坐鎮指揮。龍雲發現紅軍出現在滇中,判斷紅2、紅6軍團是要走中央紅軍的老路,從元謀渡金沙江,一面令孫渡縱隊全力“追剿”,一面令旅長張沖率其在昆明的直屬部隊四千余人,先期趕往普渡河鐵索橋堵擊。

4月6日,紅2軍團前衛紅18團攻佔尋甸,紅4師繼續前進,於8日到達普渡河鐵索橋,但滇軍張沖旅已經搶先趕到河對岸,並封鎖了渡口。紅4師奮勇渡河,奪佔鐵索橋,在對岸與滇軍張沖旅對峙。紅6軍團一部則在款庄、小鬆園與增援普渡河的滇軍近衛第1團遭遇,滇軍孫渡縱隊隨后蜂擁而至,雙方展開激戰。中央軍樊嵩甫和湘軍李覺、郭汝棟縱隊也快速向普渡河靠近。

賀龍、任弼時等人果斷決定停止渡河,轉道前往滇西金沙江上游尋機渡江。但滇軍精銳龔順壁旅對紅軍窮追不舍,糾纏不放。為打掉滇軍氣焰,賀龍、任弼時令紅6師由可郎返回六甲地區,迎頭痛擊龔順壁旅,掩護紅軍主力行動。紅6師迅速在六甲佔領陣地,頑強阻擊,但彈藥越來越少。龔順壁趁機集中部隊,在數架飛機掩護下,對紅6師陣地發起了全面進攻。緊要關頭,賀龍令紅5師一部從滇軍左翼突然發起攻擊,增援紅6師作戰。滇軍受此打擊,陣腳大亂,全線后撤到七甲。此戰,紅軍殲敵七百余人,滇軍再也不敢繼續追逼,紅2、紅6軍團因此得以順利實施由滇西金沙江上游渡江的計劃。

六甲阻擊戰進行之時,賀龍、任弼時等人重新研究了部隊行動方案。他們認為:能否搶在蔣介石中央軍四個縱隊追到之前,甩掉滇軍主力,是實現搶渡金沙江計劃的關鍵。而滇軍主力傾巢出動,雲集普渡河,則為紅軍提供了聲東擊西,調動敵人的有利戰機。昆明方向此刻隻有滇軍四個團,如果佯攻昆明,龍雲必定驚慌,調兵回援,這樣紅軍擺脫滇軍主力,迅速西進,爭取到三至五天的時間,渡過金沙江。賀龍說:“龍雲把老本都掏出來押在普渡河,他那個雲南省會變成了空城。他唱空城計,我們又不是司馬懿,沒那麼膽小,我們就打昆明。龍雲,還有那個顧祝同准會嚇得靈魂出竅,調兵去保昆明。然后,我們一掉頭,甩掉敵人,到石鼓、麗江過金沙江。江是死的,人是活的,何必一定要過普渡河到元謀過江呢?”

4月10日凌晨,紅2、紅6軍團掉頭南下,巧妙地穿過滇軍防線間隙直奔昆明。當天,先頭部隊突然出現在昆明以北地區,並派小部隊進至離昆明城僅十五公裡的地方。當晚8時,紅軍偵察人員向昆明方向發射一發信號彈,昆明全城震驚。顧祝同、龍雲驚恐不安,下令昆明全市戒嚴。龍雲一面調軍官學校的學生加強城防,一面急命張沖、孫渡率部支援昆明。

滇軍主力從普渡河緊急回援昆明。但賀龍卻率部貼城而過,突然兩轉,於11日晨進佔距昆明二十公裡的富民城,隨后在瓦廠、散旦街渡過普渡河,兵分兩路,兼程西進。兩路紅軍日行百裡,攻城拔寨,橫掃滇西,所向披靡。左路紅2軍團沿滇西大道,連克楚雄、鎮南(今南華)、祥雲、賓川、鶴慶等縣城﹔右路紅6軍團連克牟定、姚安、鹽興(今屬祿豐)等縣城。4月20日,兩路部隊在滇西重鎮賓川會合,攻克縣城,23日又佔領鶴慶,從而把所有國民黨軍部隊甩在了后面,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獲得了更大的主動權。

紅2、紅6軍團在賓川會合后,蔣介石明白已經難以在雲南境內阻止紅軍渡過金沙江,但對紅軍的渡江點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他認為,紅軍將會從賓川經永勝渡江北上。因為走這條路,紅2、紅6軍團渡江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合,路程最近,且地域較開闊,交通方便,便於大部隊運動。因此,蔣介石力圖在金沙江畔擋住紅軍。4月22日,蔣介石飛抵昆明,親自坐鎮指揮,令孫渡、李覺兩個縱隊沿滇西大道追擊﹔令郭汝棟縱隊由元謀、永仁渡金沙江后,向華坪、永勝急進,搶先控制金沙江北岸﹔令樊嵩甫縱隊隨郭汝棟縱隊渡金沙江,向鹽邊、鹽源急進,作縱深配置。24日,蔣介石又拉上龍雲乘機飛往賓川、鶴慶一帶的金沙江上空察看地形,視察部隊。返回昆明后,立即飛往成都,繼續籌劃迫紅軍於江邊決戰的部署,並准備萬一紅軍渡江,繼續追逼紅軍在金沙江與大渡河之間聚殲之。

賀龍將計就計,再施聲東擊西之策,命令紅6軍團部隊大造聲勢,擺出要從永勝渡江的架勢,迷惑敵人,同時維持原定計劃不變,秘密進行在石鼓渡江的准備。從鶴慶到石鼓有兩天行程,4月24日,紅2軍團先頭紅4師隱蔽轉至麗江。

位於玉龍雪山腳下的麗江,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山城。紅2軍團進入麗江后,嚴格執行民族政策,受到當地各族群眾的熱烈歡迎。這是部隊離開湘鄂川黔根據地后,在新區遇到的少有的軍民團結、魚水交融的場面。指揮部在麗江向全軍發出三項緊急政治動員令:一是北渡金沙江與中央紅軍會合﹔二是開展行軍不掉隊、不落飯的比賽:三是嚴守渡江紀律,按秩序渡江。4月25日,紅4師從麗江出發,疾行三十公裡,抵達石鼓,進行渡江的准備工作。同日,紅6軍團在完成惑敵任務后,迅即撤出鶴慶,經麗江的九河、白漢場,急行軍六十公裡,趕到石鼓。

石鼓,位於金沙江上游。洶涌的金沙江自西北而來,在這裡直扑海羅山,因山崖阻擋,急轉一百多度,折向東北,形成了聞名中外的“萬裡長江第一彎”,然后切斷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形成了三十多裡的虎跳峽。這裡江面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兩岸的山高卻在兩千米以上,水急浪高,地勢險要。紅軍在石鼓渡江,完全出乎敵人的預料。蔣介石、龍雲得知紅軍集結石鼓的報告后,如夢方醒,但已來不及調整部署,隻得一面派飛機在石鼓地區猛轟濫炸,遲滯紅軍的行動,一面令地面部隊加緊追擊。各路國民黨軍部隊掉頭向著石鼓前進。前面是滔滔的金沙江,后面是國民黨軍追兵,能否在追兵靠近前渡過金沙江,對紅軍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由於國民黨軍事先進行了封江,紅4師到達江邊時,隻找到一條木船。鑒於石鼓渡口江面寬,水流急,不便防空和船渡,紅軍將渡江點選在了石鼓上游五裡處的木瓜寨。紅12團首先過江,佔領灘頭陣地。當地一位副鄉長受紅軍政策感召,主動貢獻一隻船,在木取獨渡口等候。但兩個軍團一萬八千余人隻靠兩條木船渡江,顯然是不行的。木筏渡江,則因江水浮力小隻能作為輔助。賀龍、任弼時令紅16團與已經過江的紅12團夾江而上,尋找新的渡口和船。至27日中午,部隊先后在格子渡口(對岸為土林村)、士可渡口(對岸為滿庫)、羊犁石渡口、巨甸余化達渡口和蘇甫灣馬場找到五隻船。這樣,紅軍控制了石鼓至巨甸約七十五公裡沿江地段的兩岸渡口,共找到大小船隻七條,船工二十八人,另突擊扎制了十多隻木筏,為全軍渡江創造了條件。

根據金沙江的地形條件,紅軍最后選定了石鼓的木瓜寨、木取獨、格子、士可和巨甸的余化達五個渡口為渡江點。26日,兩個軍團主力採取梯隊而進,逐步向上收縮的方法,全面搶渡金沙江。至28日下午,部隊全部過江。

當滇軍劉正富旅追到江邊時,隻見到了紅軍留下的標語:“嚇死滇軍、拖死湘軍、腳踏川軍、打死中央軍,英雄是紅軍”“來時接到宣威城,走時送到石鼓鎮,費心、贊心,請回、請回!”氣急之下,滇軍亂放了幾槍,也算可以向蔣介石交差。

搶渡金沙江,是紅2、紅6軍團擺脫國民黨軍前堵后追、兩面夾擊的關鍵一步。至此,紅2、紅6軍團完成了戰略轉移最艱難的歷程,徹底擺脫了國民黨軍主力的圍追堵截,取得了重大的勝利,與紅四方面軍的會師指日可待。回首在雲南境內驚心動魄的戰斗歷程,紅6軍團軍團長蕭克興奮之余,禁不住賦詩一首:“盤江三月燧烽飏,鐵馬西馳調敵忙。炮火橫飛普渡水,紅旗直指金沙江。后聞金鼓誠為慮,前得輕舟喜欲狂。遙望玉龍舒鱗甲,會師康藏向北方。”

(責編:楊文全、趙晶)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