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深切緬懷張震同志:功勛卓著垂千秋 英名不朽永世存

房峰輝

2016年09月02日07: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功勛卓著垂千秋 英名不朽永世存——深切緬懷張震同志

2015年9月3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同志與世長辭,我們悲痛萬分、哀思無盡。張震將軍英雄蓋世,一生橫戈馬上。他16歲參加紅軍,歷任紅軍營長、團參謀長,八路軍縱隊參謀長,新四軍師參謀長、旅長,華中野戰軍縱隊司令員兼政委,華東軍區暨第三野戰軍參謀長,總參作戰部部長,志願軍代軍長兼代政委,軍事學院院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總后勤部部長,副總參謀長,國防大學校長兼政委,軍委副主席等職,1955年授中將銜,1988年授上將銜,83歲脫下戎裝,幾十年如一日,把畢生精力全部奉獻給了黨和人民。

信念堅定如磐 對黨絕對忠誠

張震同志1914年10月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自幼聰明好學,從高小開始接觸進步思想,確立報國為民的遠大志向,193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參加紅軍,10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在80多年革命生涯中,對黨和人民耿耿丹心,對革命事業鞠躬盡瘁,對軍隊建設嘔心瀝血,是黨的忠誠戰士。

他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論是戰爭年代面臨生死考驗,還是“文化大革命”蒙冤受屈,都始終不渝地相信黨、聽黨話、跟黨走。1932年,由於“左”傾錯誤領導所致,紅軍中推行“左”的反富農政策。他被妄斷為富農成分,撤銷連指導員職務,分配到師部當文書,但絲毫沒有影響他工作的積極性。他回憶說當時想法很簡單,活著就跟著黨干革命,戰死就算革命到底,很多戰友都犧牲了,自己還有什麼好計較的。長征中,他負傷病倒,醫院動員他留在川黔滇邊打游擊,他堅決表示不願離開紅軍,憑借著對黨無限忠誠的革命信念,拄著拐棍堅持長征。“文革”中,他蒙冤受屈,1970年初被下放到武漢鋼鐵公司機械總廠勞動,雖疾病纏身,但卻認為有了為黨工作的權利,從未動搖對黨的忠誠。

他黨性原則堅強,一貫實事求是,敢於堅持真理,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經受住各種大風大浪的考驗。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后,我們黨在政治上還不夠成熟,在部隊中開始了錯誤的“肅反”,當時有人被冤枉為“AB團”分子,被用刑逼供,張震同志嫉惡如仇,但覺得不能冤枉同志,立即向領導報告:“要審你們自己去審,我是不參加了。”“文革”中,他在軍事學院工作期間,雖身處逆境,但抱定的信念是,隻要沒被“徹底打倒”,就要盡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努力抓工作。

他聽從號令、服從指揮,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黨中央、中央軍委一聲令下,指到哪裡就戰斗到哪裡。1970年底他兼任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指揮部政委,負責工程籌建工作,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但他堅決服從組織決定,克服工作和生活重重困難,大力推進工程建設。粉碎“四人幫”后,他團結帶領總后勤部廣大官兵堅決擁護和貫徹黨中央決策指示,與黨委一班人開展揭批“四人幫”和林彪反革命集團的斗爭,大力撥亂反正,很快恢復正常秩序。1985年他從副總參謀長崗位退下來,正准備過退休生活時,軍委決定由他牽頭負責籌建國防大學,他無條件服從,馬不停蹄地展開籌建的各項艱巨工作。在他78歲准備卸任時,中央決定他參加軍委領導工作,他立下“干實事、少出面、不越權”的“約法三章”,一直以此為戒,盡心竭力。

文武集於一身 沙場屢建功勛

文韜武略真儒將,胸中藏有百萬兵。張震同志有著超人的智慧、非凡的膽略、卓越的才能,在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統帥下,協助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等指揮許多關系中國革命進程的重大戰役行動,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作戰英勇果敢,不怕犧牲,能因時因地因事隨機應變,敢於啃硬骨頭,關鍵時刻過得硬,上得去,拿得下。他1931年起任連政治指導員、營長、團管理主任等職,每逢硬仗、惡仗,都身先士卒,沖鋒在前,退卻在后,多次負傷。在第五次反“圍剿”的廣昌以南高虎垴蠟燭形防御戰中,他指揮全營堅守陣地,頂住敵人一個師輪番進攻。在長征湘江戰役中,他親率全營堅決扼守光華鋪要點,勝利掩護了黨中央機關和軍委縱隊從界首渡過湘江。抗戰全面爆發后,他任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參謀、總務科科長,積極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在太原即將失守的關鍵時刻,他高標准完成周恩來同志交辦的偵察任務,並處亂不驚,周密部署,護送周恩來安全撤至臨汾。1938年他任新四軍第4支隊第8團留守處參謀長、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參謀長期間,率一個班,“盛情宴請”豫鄂邊土匪段永祥團,交杯換盞之際,便順利解除該團七八百名土匪的武裝。

他能參善謀,縝思慎行,根據敵情變化和戰爭態勢,適時提出作戰方案,全程掌控作戰進程,千方百計完成任務,是我軍最優秀的參謀長之一。他任新四軍游擊支隊、八路軍第4縱隊、新四軍第4師參謀長期間,參與指揮山子頭、西進、永城北部保安山等戰役。1942年11月至12月,協助彭雪楓粉碎了日偽軍對淮北抗日根據地的33天大“掃蕩”。他擔任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第三野戰軍參謀長期間,參與指揮豫東、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戰役。在淮海戰役中,他協助粟裕指揮著戰役每一進程,與粟裕聯名提出將南線國民黨軍主力抑留於徐州及其周圍逐步殲滅的重要建議,對擴大淮海戰役規模,使之發展成為南線的戰略決戰起到積極作用。在渡江作戰中,他全程參與籌劃,起草了兩大野戰軍的渡江作戰計劃,得到鄧小平同志肯定。他任總參作戰部部長期間,適時就朝鮮戰爭、對台作戰、國防筑城等重大問題向軍委提供建議。朝鮮停戰后,他提出先攻佔大陳島再攻金門的建議,受到毛澤東的重視和肯定。

他胸懷全局,鎮定自若,指揮藝術高超,無論承受什麼樣的壓力,都能正確處置情況,決戰決勝於對敵一線。他曾擔任旅長、縱隊司令員、軍長等軍政主官,指揮了一系列重要戰役戰斗,展現了獨當一面的指揮才能。1945年5月,任旅長和軍分區司令員期間,率部發起以殲滅偽軍第15師為目標的宿南戰役,解放20余萬人民群眾。解放戰爭時期,他任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率部參加了朝陽集、兩淮、宿北等戰役。在宿北戰役中,當敵第69師師部被包圍在人和圩,我軍攻擊受阻后,他立即建議,將2縱和9縱主力集中使用,特別注意破壞敵副防御設施,加強攻堅火力准備,最終成功突破敵人防御,全殲守敵。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他主動請戰,被任命為志願軍第24軍代軍長兼代政委,在夏季反擊戰役第二次進攻作戰和金城進攻戰役中,准確判斷敵情,靈活運用戰法,取得重大戰果。

善把時代大勢 治軍帶兵有方

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戰爭形態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逐步演變,張震同志敏銳洞察時代轉換的大變局,堅持從歷史發展、政治高度和戰略全局思考處理軍事問題,為軍隊建設、改革和軍事斗爭准備貢獻了全部心血和智慧。

他眼界開闊,富有創新創造精神,積極參與籌劃軍隊建設發展戰略問題,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策部署。任總參作戰部部長時,他參與起草與國家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相匹配的軍事建設五年計劃,為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軍隊和國防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繪制了第一幅藍圖。任副總參謀長期間,他參與籌辦全軍高級干部戰略問題研究班,善於集中全軍智慧,建議將“積極防御、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在表述上調整為“積極防御”﹔建議召開全軍參謀長會議,這次會議明確了到1990年或更長一段時間軍隊建設目標。任軍委副主席期間,他首先關注的問題就是確定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根據中央決策意圖,深入調研思考,指導總參組織有關部門研究論証,1993年1月軍委明確把軍事斗爭准備的基點轉到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來。

他始終把軍事訓練擺在中心位置來抓,緊緊圍繞提升作戰能力,大力強化實戰化軍事訓練,探索推進軍事訓練改革創新。在革命戰爭年代,他非常注重在戰爭間隙開展軍事整訓,提升部隊戰斗力。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期間,他從抓教導隊入手,把搞好干部在職訓練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技術訓練,加強軍事演習,努力恢復部隊軍事訓練水平。任副總參謀長期間,全面推進軍事訓練內容、方法、制度等方面改革,成效顯著。任軍委副主席期間,他大力深化訓練改革,指出要從實戰需要出發改進訓法,下大力把戰法研究引向深入。

他積極致力於軍隊教育事業,對我軍院校建設發展傾注大量心血,培養一大批高素質軍事人才,不愧為我軍的軍事教育家。抗戰初期,他與彭雪楓根據上級指示,創辦八路軍學兵大隊,組織學習抗日游擊戰術。1941年秋,他兼任抗大第4分校副校長,編寫教材,親自任教,指導演習。任軍事學院領導期間,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大力加強教員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結合自身戰爭實踐經驗講授課程。擔任副總參謀長期間,積極推進軍隊院校改革,努力開創院校建設新局面。在國防大學工作期間,他貫徹軍委意圖,確立辦校方針和教學指導思想,加強教學改革,推行開放式辦學,為全軍培養高級領導干部。任軍委副主席期間,他重視院校教育,主張院校教學必須適應軍隊現代化建設和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需要。

他特別關注現代戰爭發展的大趨勢及其對后勤的影響,著力抓好全軍后勤建設,不斷開創后勤工作新局面,是新時期軍隊后勤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任總后勤部部長期間,他和黨委一班人明確后勤建設指導思想及后勤現代化建設目標、步驟和措施。他提出后勤現代化的主要標志,即后勤組織指揮手段和管理工作實現電子化、自動化,后勤技術裝備做到野戰化、輕型化、機械化等。他不斷探索三軍聯勤體制,認為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向聯勤方向發展,並進行三軍聯勤試點。他領導1980年軍隊工資制度改革工作,為后來工資制度全面改革創造了良好條件。他向軍委建議軍隊應該吃“皇糧”,軍委在1993年8月要求軍以下作戰部隊一律不得從事經營性生產,他狠抓貫徹落實,順利實現軍委的戰略意圖。

立德立功立言 黨員楷模典范

張震同志作為一名叱咤風雲的開國將領,在波瀾壯闊的百年人生中,既創造出彪炳史冊的輝煌業績,更留下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為我們立起一座不朽豐碑。

他夙夜在公,勤政敬業。他重視調查研究,任總后勤部部長期間,不顧年過六旬及高原缺氧風險,堅持去青藏高原調研,歷時68天,行程8000公裡,在軍內外引起很大反響。他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一時一刻也不懈怠地為黨和國家工作,1951年他勞累過度病倒,養病期間仍思考著部隊的軍事教育訓練,撰寫了一系列研究報告。他辦事雷厲風行,從不讓工作在手裡耽擱,處理問題快速、具體、細致、周密。

他心系官兵,尊老敬賢。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任國防大學校長期間,制定《尊師重教細則》,在政治待遇和生活保障方面向教研人員傾斜,營造了尊師重教良好氛圍。他對戰士關懷備至,任軍委副主席時,要求部隊保証戰士一天必須吃一個煮雞蛋,來提高營養。他對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從未忘記,幾十年來,每年節假日都要去探望烈士遺孀和遺孤。他尊重老同志,盡力解決好離退休干部的工資、用車、住房、醫療等實際問題。

他光明磊落,一身正氣。他對歷史高度負責,“文革”期間,他被強加了三條“罪狀”,對此他忍辱負重,不諉過其他領導,不人雲亦雲,但針對造反派對彭雪楓的污蔑,無法容忍,毅然給周恩來寫信,匯報了對彭雪楓歷史功過的看法。他公道正派,在選拔領導干部時,強調要嚴格掌握選人用人標准,不能把那些吹牛拍馬、不干實事的提拔到領導班子中來。他對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教育后人“要無愧於先烈、無愧於歷史”。

蒼天厚土,鑒百年忠貞之心﹔名山大川,蘊千古英靈之氣。張震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戰斗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是共產黨員“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典范。我們紀念張震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堅守共產主義理想高地,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終身的政治品格﹔學習他挑戰面前從不畏懼,敢於排除萬難奪取勝利的英雄氣概﹔學習他善於按住時代脈搏,以創新創造精神推進建設發展的膽識魄力﹔學習他尊重科學尊重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抓建設謀發展的求實意識﹔學習他永葆紅色基因血脈,計利當計天下利的家國情懷。

當前,我國進入由大向強發展關鍵階段,新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向縱深推進,軍事斗爭准備任務艱巨繁重。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更加堅定自覺地貫徹政治建軍要求,更加堅定自覺地落實改革強軍戰略,更加堅定自覺地推進依法治軍,保持人民軍隊優良傳統,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而不懈奮斗。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02日 09 版)

頻道精選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征

長篇連載《長征記》

重溫長征故事——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習仲勛在新中國成立前的幾段往事

陳雲長征路上“失蹤”之謎

毛澤東的黃河之行

將帥奇才——徐向前傳奇

(責編:常雪梅、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