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努力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

張星星

2016年09月06日08: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聲明:本文原載於《黨的文獻》2016年第4期,系該期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他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要繼續加強對黨史、國史的學習,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廣大黨史、國史工作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以《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等重要文獻為依據,努力推進黨史、國史研究的理論創新和學術創新,積極開拓黨史、國史宣傳與傳播的新形式新途徑新方法,較好地發揮了存史、資政、育人的作用。但是,同中國共產黨創建90多年、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創造的成功經驗相比,黨史、國史話語權的構建及其在國內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面臨眾多問題和挑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新聞輿論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等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需要黨史、國史工作者在構建話語權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一、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的崇高責任

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的重要性是由其特殊的學科屬性決定的。黨史、國史研究既是嚴謹的歷史科學,又有很強的政治意識形態屬性。漠視黨史、國史研究的歷史科學屬性,片面強調其為政治意識形態服務,或是片面強調黨史、國史研究的歷史科學屬性,忽視其作為政治意識形態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正確的。從黨史、國史研究的學科發展來看,這兩方面都有值得認真記取的經驗教訓。

從黨史、國史研究的歷史學科屬性來說,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認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治史、修史的優良傳統,深入研究和總結中國歷史學在傳承文明、資政育人方面的寶貴經驗,以扎實嚴謹、客觀公允、實事求是的研究工作,忠實記錄黨和國家的發展歷程,努力探索黨和國家的發展規律,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為黨史、國史的宣傳與傳播及其話語權構建奠定科學的學術基礎。

從黨史、國史研究的政治意識形態屬性來說,其承載著黨的理論宣傳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職能。首先,黨史、國史是記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歷程的重要載體。中國共產黨的建國治國方略主要來源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探索和形成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証統一,黨史、國史成為蘊含和體現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生動教科書。其次,黨史、國史研究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黨史、國史的資政育人作用,正確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對黨和國家重大歷史問題的認識,科學分析黨和國家歷史的主流與支流、全局與局部、本質與現象、必然與偶然,對堅持和鞏固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都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再次,黨史、國史研究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基礎。黨史、國史凝聚著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改變近代中國歷史命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和榮譽,正確認識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艱辛歷程和光輝成就,匯聚廣大干部群眾對黨和國家發展歷史、發展道路的思想認同,對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發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從當前的國內外輿情環境來看,黨史、國史話語權的構建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一是黨史、國史工作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學術功底、治學能力和傳播方式,與學科體系創新、社會輿情變化、傳媒日新月異等發展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二是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中涉及黨史、國史的信息魚龍混雜、亂象叢生,干擾著黨史、國史主流話語的影響力﹔三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相當程度上泛濫,丑化領袖、抹黑國家、歪曲歷史、詆毀英雄等錯誤觀點未得到及時和有力的批駁﹔四是西方主流媒體和一些帶有偏見的學者以種種形式散布“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等論調,嚴重影響到黨和國家的國際形象。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各種挑戰和考驗,黨史、國史工作者應當切實增強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努力提高研究、宣傳與傳播的創新能力,積極推進黨史、國史話語權建設,科學揭示黨史、國史的主題與主線、主流與本質,深刻闡明中國道路、中國經驗、中國制度的鮮明特色和成功經驗,為黨和國家營造有利的歷史形象和輿論環境。

二、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的主要任務

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必須正確認識其基本內涵,明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努力方向。我認為,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以扎實嚴謹的黨史、國史學術研究為基礎,通過黨史、國史的學科體系創新和靈活多樣的宣傳與傳播,形成對黨和國家發展歷程、輝煌成就、獨特經驗的權威歷史記述,有效統合國內各民族各階層群眾對黨和國家的歷史認同,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導國內外學術界、輿論界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認知,積極塑造黨和國家具有親和力、吸引力的歷史形象。

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既是長期的系統工程,又是緊迫的現實任務,應當著重從以下方面做出扎實努力。

一是在黨史、國史的權威記述上構建話語權。目前,黨史、國史的專門研究機構和專業學者已編寫出版了多種黨史、國史著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應當根據中學教育、高等教育、干部教育、社會教育等不同需求,針對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特點和興趣,繼續編撰出版多種體裁、多種形式的黨史、國史著作。既要有適合黨員干部閱讀的黨史、國史正史,也要有專業學者的專題研究著作,既要有納入國民教育的黨史、國史教材,也要有適合大眾閱讀的通俗讀本。

二是在黨史、國史的學術創新上構建話語權。應當緊緊圍繞黨史、國史的學術前沿和社會輿情關注,大力加強對黨史、國史中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努力推進黨史、國史的學科體系創新,積極回應廣大干部群眾對黨史、國史的學術和政治關注。特別要加強對國內外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著力混淆、抹黑、歪曲、丑化的重大歷史問題研究,在理論分析、史實求証和科學研究方法上佔領學術創新的制高點,積極引領黨史、國史研究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

三是在黨史、國史的文獻出版上構建話語權。檔案、文獻、史料是黨史、國史最具真實性、可靠性、權威性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史、國史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礎。目前,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和相關部門的努力下,黨和國家檔案文獻的編輯、出版、發布和利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為黨史、國史研究提供較為充分的史料支撐,並且為回擊歷史虛無主義種種錯誤觀點和謊言提供了有力武器。應當進一步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為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奠定更為堅實的史料基礎。

四是在黨史、國史的社會傳播上構建話語權。黨史、國史工作者在充分利用各種新興媒體,創新傳播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取得了較好成效。在社會傳播方式多樣化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應當進一步轉變學術傳播觀念、拓展學術傳播手段,在努力創新學術專著、學術論文、學術期刊等傳統傳播方式的同時,更加有效地利用影視、多媒體、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興傳播方式,積極適應各種新興媒體的傳播特點和規律,牢牢把握黨史、國史宣傳與傳播的主導權。

五是在黨史、國史的大眾記憶上構建話語權。黨史、國史不僅留存在各種形式的文本記述上,還深深留存在人民大眾的歷史記憶中。要把正確塑造和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的歷史記憶,作為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的重要著眼點和基礎性工作。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引導群眾結合起來,密切關注黨史、國史在大眾記憶方面的熱點問題和輿情變化,加強正面宣傳和疏導,有針對性地研究和解答干部群眾較為關注、疑惑較多的重大歷史問題,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六是在黨史、國史的海外傳播上構建話語權。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著13億人口大國的執政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創造了現代化發展奇跡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應當在黨史、國史的海外傳播上進一步提升話語權。要積極拓展黨史、國史的海外傳播方式,以海外受眾易於接受的方式促進黨史、國史的海外傳播,不斷擴大與海外中國研究機構、著名學者、學術期刊、文化傳媒的聯系,以開展學術訪問、接受訪問學者、舉辦國際論壇等方式,加強與海外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和對話。

三、構建黨史、國史研究話語權的指導原則

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加強黨史、國史主流話語的宣傳與傳播,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學術性很強的工作,必須堅持正確的指導原則。

第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理論指南。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從根本上說是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指導地位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歷史虛無主義在黨史、國史領域主導權的斗爭。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首先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理論研究和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黨史、國史研究中的指導地位,著力解決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理解不深、領悟不透,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功力不足,在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上高水平成果不多等問題,並根據黨史、國史研究的特點,正確吸收和借鑒其他相關學科的有益方法和經驗,推進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黨史、國史研究中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第二,堅持以扎實嚴謹的學術研究為學科基礎。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必須要有堅實的學術支撐。實事求是、扎實嚴謹、客觀公允的學術研究,是黨史、國史宣傳與傳播的生命力、說服力、影響力的重要基礎。要加強對文獻史料、影像史料、口述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証和分析,特別要重視檔案文獻的運用,提高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綜合思辨能力,按照歷史的本來面貌忠實記述歷史,堅持秉筆直書,注重信史構建,增強黨史、國史研究的科學性。

第三,堅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在不斷完善黨史、國史學科建設的基礎上,要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作為基本職責,繼承和弘揚中國史學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積極適應中國特色智庫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堅持以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研究為主線,以黨和國家治國理政基本經驗研究為重點,加強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對策研究,更好地發揮黨史、國史研究的資政育人作用。

第四,堅持確立主流話語權與貫徹“雙百”方針相結合。黨史、國史研究的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要以“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精神承擔起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的重要責任,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積極做好黨史、國史的研究、宣傳和傳播工作。同時也要廣泛聯系和團結各方面學者,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在政治上和學術上的導向作用。要劃清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的界限,政治上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學術上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第五,堅持正面宣傳為主與批駁歷史虛無主義相結合。黨史、國史話語權的構建,應當著力於黨史、國史學科體系的建設,學術交流和學術討論的拓展,宣傳與傳播方式的創新,以全方位、體系化、科學化的正面宣傳,形成反映國史主流、本質和規律的強大正能量。同時,在事關政治原則和大是大非問題上,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有針對性地抵制和批駁歷史虛無主義,以嚴謹的學術批評和辨析,劃清歷史是非,澄清模糊認識。

第六,堅持以研究、宣傳與傳播的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要根據黨和國家發展形勢的要求,努力推進黨史、國史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創新。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黨史、國史的受眾在需求、選擇、認知、接納等方面的新特點,更新傳播理念,轉變學風文風,掌握以信息化傳播為主要特征的新媒體傳播技術的制高點,創新黨史、國史的宣傳與傳播方式,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綜合運用與融合發展,以廣大受眾特別是年輕一代易於接受的傳播方式和語言,拓展黨史、國史的話語權。

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事關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長遠發展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提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戰略任務。黨史、國史研究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和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對構建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歷史研究承擔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使命。黨史、國史工作者要努力弘揚中國古代有志學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深入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做出積極的貢獻。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兼《當代中國史研究》主編、研究員)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