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輝
2016年09月09日14:11 來源:湖南日報
4月3日,毛新宇全家在韶山。 郭景良 攝
湖南日報記者 曹輝 通訊員 王寧
40年前的9月9日,偉人毛澤東在北京與世長辭。今年8月31日,毛澤東嫡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戰略研究部副部長毛新宇少將,在北京家中接受了湖南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深情講述了他和爺爺毛澤東的故事。雖時隔多年,但思念依然無盡。
1.“爺爺是我心中金色的太陽”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記者走進毛新宇家中,看到裝修簡單朴實,牆上幾乎沒有裝飾,反而由於年代久遠斑駁了許多。進入會客廳大門,右側立著一尊毛主席銅像,基座上刻有“為人民服務”5個字。銅像后面牆上挂著毛主席的書法作品《沁園春·雪》,字跡蒼勁有力。
“我是1970年出生。在我3歲到4歲期間,母親邵華就定期找一些機會帶我去中南海。我跟爺爺見過,而且也待過,但不像許多普通的孫輩那樣一直很幸福地生活在爺爺身邊。我雖然很幸福是毛主席的孫子,但是在我童年記憶深處,還是覺得毛主席是很神聖的。”毛新宇說話速度比較慢,一講起關於爺爺的故事,臉上就滿是笑容。
爺爺在幼年毛新宇心目中就像《北京的金山上》唱的那樣,是一個很神聖的“金色的太陽”,他也相信爺爺能夠永遠活著。但是幸福的時光總是很短暫,毛新宇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轉折,而這件事也改變了他的一生。
1976年9月9日中午,6歲的毛新宇覺得氣氛很不對,父親毛岸青、母親邵華都不吃飯,坐在那裡哭。“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當時我就愣住了。”毛新宇說到這裡時,表情凝住了,變得很復雜。
“這個時候媽媽把我叫到跟前,摟著我很嚴肅地跟我講了傷心事。”毛新宇眼睛濕潤了,停了一會繼續說,“我母親說,‘毛毛你要長大,不能再調皮了,爺爺現在去世了!’”母親告訴毛新宇這個消息以后,年幼的他還不能理解,他就問了母親一句:“去世是什麼意思?”
母親流著眼淚給毛新宇講:“爺爺是很偉大的人,但是人也要生老病死。去世就是爺爺永遠不在了。”毛新宇問媽媽:“我們是不是永遠見不到爺爺了?”媽媽當時問了毛新宇一句,說:“你難受嗎?你要是感到難受就哭出來吧。”他聽了母親的這句話后就淚流不止。之后的一段日子裡,毛新宇非常悲痛,隻要在家中靈堂看到爺爺的遺像,他就說:“我最喜歡最敬愛的爺爺再也見不到了!”
1977年8月的一天晚上,母親帶著7歲的毛新宇來到天安門廣場,指著遠處一個很大的四四方方的紀念堂說:“你不是問我們今后還能不能見到爺爺嗎?以后爺爺就長眠在這個地方了,我們還可以見到爺爺。”毛新宇現在回想起來,記得那天晚上母親特別激動。“整個晚上媽媽牽著我,就在紀念堂外面一圈一圈地走,不知道走了多少圈。”
自從毛主席紀念堂落成,爺爺的遺體放在那裡,每年的9月9日和12月26日,全家人都會去看望爺爺。后來毛新宇自己有了后代,每年這兩個日子帶著妻子兒女去看望爺爺,從未間斷。
2.“我和爺爺是一脈相承的”
1992年,毛新宇在父母的勸說下到中央黨校讀研究生,研究毛澤東的黨建思想。和之前在本科研究的明清史不同,從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到黨的建設,轉變的不僅僅是研究領域,更是思考問題的方法。中央黨校導師朱喬森知道毛新宇喜歡哲學后,就建議他從哲學角度研究毛澤東的黨建思想。
“我最自豪的,是我有三門熱愛的功課跟我爺爺一樣,第一個是哲學,第二個是軍事,第三個是歷史。”毛新宇覺得自己十分慶幸,上天的安排特別神奇。“這個遺傳基因可不光是遺傳血脈,遺傳身體的DNA,而且遺傳了偉人的思想,偉人對於某一學科的認識和思考方法。”毛新宇說起這件事來特別興奮。
“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基因遺傳和繼承,我就更覺得我跟爺爺非常親,就像祖孫倆是一個整體一樣,不可分割。我和爺爺是一脈相承的!”
中央黨校的老師就此找到了很好的切入點,讓毛新宇從哲學角度去了解毛澤東的黨建思想和相關一切思想。“毛澤東思想的核心靈魂是他的哲學思想。爺爺的黨建思想、軍事思想、經濟戰略思想等都是建立在哲學思想的基礎上。”毛新宇說。
毛新宇曾經多次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經過一系列努力和准備,23歲的毛新宇終於在爺爺百年誕辰前10天成為了中共預備黨員。“不光我高興,我爸爸媽媽那天也高興得不得了,說孩子終於長大了。”
1995年研究生畢業后,毛新宇在中央黨史研究室工作了5年,主要是整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的文獻。隨后進入軍事科學院攻讀毛澤東軍事思想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毛澤東軍事戰略進攻思想研究》獲評“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從小學到中學老師初步啟發我,大學研究生階段開始從深層次研究毛澤東思想的靈魂,我是逐漸理解、掌握、運用毛澤東思想的。”毛新宇談到爺爺時滿是崇敬的眼神,“我最自豪的是我后來成了一名革命軍人,我是實實在在地實踐和推進毛主席的軍事思想。”
3.“傳承家風是最好的致敬”
2007年到2008年,父母先后去世給了毛新宇兩次沉重打擊。“我沒有想到這麼短短一年多時間,兩位老人相繼走了。”父母去世后很長一段時間,毛新宇情緒依然轉不過來,心裡覺得空空蕩蕩的。“我的父母是奠定我人生道路的導師,是我學習毛澤東思想的領路人。他們是我人生的好教材、一面鏡子。”毛新宇提到父母的離世,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了許久。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逝者永逝,紀念親人的最好方法就是傳承領袖家風。
“毫不客氣地說,我爺爺身上的優良品質,如清正廉潔、密切聯系群眾、不圖名利、為黨工作等,我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領袖家風,我有活生生的老師,就是我的父親母親。”談及領袖家風,毛新宇甚是自豪。
“我父母密切聯系群眾、不搞特殊化、清正廉潔,對於領袖家風我是耳濡目染。所以說,我從感情上怎麼能不更加崇敬、懷念我的爺爺和我的父母親呢?傳承家風是最好的致敬。”
在毛新宇看來,“行萬裡路”是毛家教育子女的獨特方式。“從8歲一直到上大學,這麼多年,父母隻要假期有空,就帶我去看所有爺爺戰斗過的地方等革命老區。不僅看過革命聖地,也去過很多大型工廠和企業,包括邊疆、農村。”
現在,毛新宇夫婦帶著兒子毛東東重溫了曾祖父的故事,給他講家裡犧牲的烈士,並重走當年毛主席走過的路,“就像當年我父母帶著我小時候那樣”。
從毛東東11歲開始,毛新宇就開始每天以日記的形式給他寫寄語。“我覺得這是我給孩子留的最寶貴的財富。我的寄語不光是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也包括了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到整個蘇聯解體前的一些史料。每過一段時期,我愛人就讀給他聽。”
毛新宇對子女的傳承教育很重視。他認為現在孩子們走的教育成長道路,就是他小時候成長教育道路的延續,也可以叫做一種“翻版”,是一種傳承。
4. “建設好毛澤東思想發源地”
“我和爺爺一樣,對家鄉十分熱愛,我和愛人也做了一點小小的貢獻,這都是作為湘潭家鄉人應該做的。”毛新宇謙虛地說。
“最近幾年家鄉又改造了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爺爺誕辰120周年之際修建的毛澤東之路等,看到家鄉建設的巨大變化,我們感到歡欣鼓舞,感謝黨中央、全國人民和湖南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毛新宇對家鄉的建設如數家珍,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覺得家鄉的建設和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
毛新宇十分肯定韶山的特殊地位。“在我心目中,全中國有兩個地方是其他任何地方無法比擬的,是最神聖的,一是韶山,二是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在我們的黨史上,隻有韶山和延安有資格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發源地和形成地。這是客觀事實。我希望在未來的幾十年裡,韶山和延安攜起手來,把毛澤東思想的發源地和形成地建設好,應該要有這樣的戰略目標。”毛新宇希望湘潭大學和延安大學承擔起這個責任。
湖南在這方面已有所作為。前不久,省委書記杜家毫指出要“從偉人故裡、紅色文化中激發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不懈動力”。湘潭作為“偉人故裡,紅色聖地”和湖湘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很有必要努力打造好毛澤東思想發源地。
毛新宇還強調:“毛澤東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中國人要想真正深刻地理解運用馬列主義,必須學好毛澤東思想。如果毛澤東思想學習不好、理解不好,你就學習不好、理解不好、掌握不了馬列主義。”
母親臨終前,依然念念不忘韶山的紅杜鵑。毛新宇說,“我們知道,她是要告訴我們,未來任重道遠,無論風吹雨打,我們的心都要像杜鵑那樣火紅。”
專訪結束已過晌午,北京溫暖的陽光從窗外洒進。會客廳裡挂著一幅毛東東書寫的篆書作品,雖然顯得有些稚氣,但“中國夢”3個字在陽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輝……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