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8日10:23 來源:遼寧日報
核心提示
100年前的8月13日,中日軍隊在鄭家屯(今吉林省雙遼市城區)發生戰斗,擊斃日軍12人,史稱“鄭家屯事件”。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為吞並“滿蒙”,在我國東北地區頻頻制造事端,然而令侵略者沒有想到的是,馮麟閣率領的奉軍第28師英勇還擊,中國人民強烈反抗,其陰謀沒有得逞。
馮麟閣為啥獲抗戰紀念章
去年,國家為抗戰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士頒發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枚紀念章頒發給了一對父子——馮麟閣和馮庸。但馮麟閣逝世於1926年,他對抗戰作出了哪些貢獻呢?
今年80歲的張文琦是馮麟閣的外孫,一直致力於東北近現代歷史研究,手中有大量的歷史資料。他在上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主要原因就是在1916年8月13日,馮麟閣率領的奉軍第28師對日本關東軍的挑舋給予了堅決的回擊,史稱‘鄭家屯事件’。”
1916年8月13日,鄭家屯的一個賣魚的男孩在街上吃香瓜,誤將瓜子甩到了路過的日本商人吉本的身上,吉本大怒,抓住男孩開始毒打。
這情景被在當地駐扎的奉軍第28師騎兵團的一個士兵看到並上前勸解。吉本蠻不講理,雙方打了起來。圍觀的中國人也紛紛幫忙,吉本見勢不好,逃到了日本人設的警署告狀。
日本警察河賴聞聽后,找到中國士兵,掏出手槍威脅。士兵一怒之下隨手操起一根扁擔把河賴打倒在地。河賴馬上向日本守備隊報告,請求支援。
守備隊中尉鬆尾帶領20個日本兵來到了奉軍第28師騎兵團的駐地尋仇,用刺刀刺死了兩名衛兵,沖進了奉軍駐地。
當時團長楊德升不在,駐地也沒有多少人。士兵馮天相發現情況不妙,立刻回到屋裡取槍,打死了兩個日本兵,同時,住在西廂房的奉軍士兵也開槍了。日軍佔領了一個房間后開始向中國軍隊射擊,戰斗持續了兩個小時。
團長楊德升聞訊趕來,率部從后院突襲日軍。剩下的幾個日本兵見勢不利,隻得奪門而逃。
張文琦告訴記者:“這場沖突中,奉軍陣亡4人,日軍被擊斃12人,警察河賴也被奉軍擊斃,這就是 ‘鄭家屯事件’。而在事發時,因日本兵營的軍隊人數沒有奉軍軍隊多,他們也沒敢出來支援。”
日本暗中策劃“滿蒙獨立”
鄭家屯位於遼寧和吉林兩省交界處,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但這裡並不屬於鐵路附屬地,那麼,中日兩國的軍隊為何會在此聚集呢?
張文琦說:“鄭家屯位置險要,早在1914年8月,日本關東軍就以在鄭家屯軍演時受中國警察誤擊為借口,以‘保護居留民’為名,悍然派出軍隊進駐鄭家屯。誤擊事件雖通過外交途徑得以解決,但日軍不顧中國政府再三抗議,繼續非法駐軍。”
“說到本質上,其實是日本暗中策劃的‘滿蒙獨立運動’。”張文琦解釋說。
那是1916年7月,日本唆使清朝頑固分子組建的宗社黨勾結蒙匪(清末民初時東北和內蒙古地區的馬賊)頭子巴布扎布,伺機暴動,被稱為“第二次滿蒙獨立運動”。
張文琦介紹,當時巴布扎布收羅了5000余匪幫,以“反袁復清”為由於1916年7月1日(此時袁世凱已死)出兵遼寧、吉林。奉軍將領吳俊升在突泉(位於內蒙古興安盟)阻擊了巴布扎布,擊斃500多名叛軍。隨后,張作霖急派馮麟閣的第28師阻擊巴布扎布。
巴布扎布計劃進軍鄭家屯,並在那裡補充彈藥,然后折向長春以南的郭家店(位於吉林省四平市),再沿南滿鐵路向奉天(今沈陽)進攻。此時,駐鐵嶺的日本獨立守備隊為策應巴布扎布,以保護日僑為名,派一個中隊來到鄭家屯,准備接應巴布扎布。
“這時,馮麟閣的第28師騎兵團已經開赴鄭家屯,大敗巴布扎布。巴布扎布見奉軍實力雄厚,攻取鄭家屯已不可能,於是便向郭家店方向轉移。”張文琦說,“與此同時,張作霖還多次下令在遼南一帶追剿宗社黨人。這時,日本借口南滿鐵路附近不能開戰,阻止奉軍對蒙匪的追擊。同時,為保護巴布扎布退回內蒙古,日軍企圖將奉軍從鄭家屯一帶驅逐出去。於是,便利用日商與奉軍的摩擦,擴大事態,演變成中日軍事沖突的‘鄭家屯事件’。”
日本侵略者進一步提出無理要求
“鄭家屯事件”發生后,日軍一面電告守備隊速派援軍,一面要求中國軍隊退到城外15公裡。腐敗無能的奉系軍閥命令騎兵團撤到城外。
張文琦說:“這時,奉軍仍在圍剿巴布扎布。8月20日、21日兩天,盤踞在郭家店的巴布扎布在奉軍的猛烈攻勢下,漸漸支持不住,向內蒙古方向逃竄。”
為了幫助巴布扎布逃竄,日軍又一次提出了蠻橫的要求:“鄭家屯至四平間之中國軍隊退避30裡外”,並張貼告示宣布在上述區域不准中國人入內。8月24日,日軍又將鄭家屯的奉軍營房全部佔據。至8月底,從各方增兵開進鄭家屯的日軍達1500余人,並且還計劃調集8000名日軍開赴鄭家屯。一時間,東北的局勢驟然緊張。
后來,日本在談判中歪曲事實,聲稱武裝沖突是因“中國士兵發炮挑斗”所致。8月30日,日本天皇召開御前會議,決定借“鄭家屯事件”向中國要求特權。9月2日,駐北京的日本公使林權助就“鄭家屯事件”向外交總長陳錦濤提出侵害中國主權的八條無理要求:
一、嚴責28師師長馮麟閣﹔
二、嚴懲參與軍事沖突的軍官和士兵,將28師所有將領免職﹔
三、中國政府向日本士兵公開道歉,並令東北各路長官不准自己的士兵與日本軍隊發生沖突﹔
四、承認日本在南滿派駐警察權力,並增設顧問﹔
五、在南滿及內蒙古,中國軍隊要聘請日本人為軍事顧問﹔
六、聘請日本人為軍事教習﹔
七、給日本被害者或者遺族予以相當慰藉﹔
八、奉天督軍往關東都督等處謝罪。
日本侵略者沒敢進一步發動軍事進攻
張文琦激動地說:“當時的北洋政府除去第五、六條外,基本上接受日本所提出的所有條件。同意申飭28師師長馮麟閣,懲辦有關軍官,出示禮遇日人告示,張作霖向日本關東都督和駐奉總領事賠禮道歉,並撫恤日商吉本等。”
張文琦認為,一次偶然的民間糾紛演變成武裝戰斗,有其深層次的原因。日本侵略者的目的之一就是為巴布扎布解圍,企圖推行“滿蒙獨立”政策,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支持復辟勢力破壞中國統一的陰謀﹔另外,也為其取得在東北駐軍、設警以及控制中國軍隊的權力,為進一步侵華進行了鋪墊。
“鄭家屯事件”發生后,日軍的侵略行徑引起了東北各界人士的強烈憤慨。他們來到奉天省公署請願,多次集會,發出通電,堅決要求中國政府抵制日軍的侵略行徑,聲援政府的對日交涉。一時整個東北地區掀起了反日風潮。
1916年10月30日,奉天省議會也發出通電:“遼源交涉案(即‘鄭家屯事件’)內有日人要求警權及軍事顧問一說。查警察為行使國權之一部,顧問有關軍事之秘要,此而畀人,主權何在?我奉人民對此異常憤激,各縣紛舉代表誓死力爭。”
11月27日,奉天省議會在給大總統、國務院、參眾兩院的通電中力陳政府退讓的后果:“日前全省群情激憤,倘政府稍事退讓,必至鋌而走險,演變暴烈舉動,不惟東省召亡,且必禍及全國。”
張文琦表示,“鄭家屯事件”中,馮麟閣率28師堅決還擊,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讓日本人看到了中國人民保衛祖國的決心,從而未敢輕舉妄動,不敢擴大侵略戰爭。
“鄭家屯事件”后,受到嚴責的28師師長馮麟閣徹底認清了日本侵略者和北洋政府的真實嘴臉,對張作霖的軟弱態度感到失望,便漸漸遠離軍界。1917年,他他錯誤地支持張勛復辟失敗之后,徹底投身商界,創辦實業,開工廠,辦醫院,還支持兒子馮庸用全部家產創建了馮庸大學。(記者/王岩頔)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