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勤
2016年09月19日08: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聲明:本文原載於《世紀風採》2016年第9期,系《世紀風採》雜志社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1938年2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的前身)的20多名將士,在膠東半島的牟平縣雷神廟,遭到100多名日本海軍陸戰隊士兵的包圍,全體將士浴血奮戰七八小時,斃傷日軍50余人,最后成功突圍。這是中共軍隊同日軍在膠東半島的第一戰,打響了膠東抗戰的第一槍,也是中共軍隊同日本海軍陸戰隊在整個抗戰時期都極為罕見的戰斗,並且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大大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士氣。
飛兵奪牟平
1935年11月29日,中共膠東特委組織文登、牟平、海陽、榮城等縣的農民以昆崳山為中心,分東西兩路舉行了震撼山東的“一一·四”暴動,起義部隊的番號定為“中國工農紅軍膠東游擊隊”,共千余人,分5個大隊。暴動發起不久,就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鎮壓,幸存下來的30多名紅軍游擊隊員轉入昆崳山區,堅持斗爭。
七七事變后,統治山東的國民黨軍閥韓復榘不戰而逃。1937年12月24日,在中共膠東特委書記理琪的領導下,以昆崳山紅軍游擊隊員為骨干,在文登縣天福山舉行了武裝起義,宣告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正式成立,因人數僅80余人,隻成立了第一大隊,這標志著膠東第一支由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的誕生。1938年1月,理琪又組織了威海起義,將第三軍擴大為兩個大隊,同時成立了第三軍司令部,理琪任司令員,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2月3日,日本海軍陸戰隊在煙台登陸,膠東的國民黨官員降的降、逃的逃。5日,日軍佔領了距煙台30公裡的牟平縣城,拼湊了偽縣政府、公安局和商團,任命漢奸宋健武為偽縣長。然后,日軍沒有留下防守力量,又西去經福山、蓬萊,先后佔領了黃縣、招遠、掖縣等地,幾天內,膠東地區牟平以西便淪入了敵手。一時間,人心浮動,不少群眾產生了畏敵和悲觀失望的情緒。
在日軍佔領牟平前夕,原國民黨牟平縣保安大隊大隊長張建勛就把隊伍拉到昆崳山后的龍泉湯一帶。共產黨員賀致平積極向張建勛宣傳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張建勛遂提出可以聯合中共軍隊攻打牟平城,賀致平寫信向理琪報告了這一情況。理琪接信后分析了形勢,認為打牟平城有利條件很多:一、偽政權剛剛建立,立足未穩,我軍乘虛奔襲,可操勝券﹔二、可扭轉群眾悲觀失望情緒,提高抗戰勝利信心﹔三、可以鍛煉豐富我軍的作戰經驗,鼓舞戰斗意志﹔四、可以奪取敵人的武器武裝自己﹔五、和友軍協同作戰,可以擴大我軍政治影響,有利於擴大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於是,理琪決定由他和林一山親率第三軍司令部和第一大隊襲擊牟平城。
1938年2月12日夜,皎潔的圓月在東方升起,部隊從駐地崔家口村朝近50公裡外的牟平城進發。l3日拂曉,部隊到達牟平城郊,集中在城東南5裡的小山崗———八裡港的背后,這是他們和張建勛部約定的會合地點,而此時此地根本就沒有張部的影兒。理琪和林一山等商量了一下,認為沒有張部的協助,也能穩操勝券,遂決定還按原計劃行動。
理琪和大家一起觀察地形,研究攻城路線,並決定由林一山兼任臨時參謀長,全權指揮這次作戰。林一山制訂了一個作戰計劃:先派幾個便衣摸到城門,活捉守門的哨兵﹔控制城門以后,再行攻城。可是,有位便衣手裡拿的是一支“啞巴”手槍,在戰斗馬上就要打響的緊急關頭,要活抓哨兵,搶佔城門,是決定戰斗勝負的關鍵,沒有槍是不行的。戰斗就要打響,大家誰也不十分願意把手中的槍讓出來,林一山便把自己的手槍調換給了那位便衣同志,讓他去完成這一緊急任務。
東方現出魚肚白,以堅固著稱的牟平城,已經可以隱約地看見它的輪廓了,理琪、林一山估計先頭部隊已經攻到城門或已經進了城,就一聲令下,部隊直插牟平城。頓時,從城外至城內喊殺聲和槍聲響成一片。在戰士們凌厲攻勢的壓力下,守城的偽軍沒有來得及作任何掙扎,就成了瓮中之鱉。
當攻進商團駐地時,戰士們齊聲高喊:“不許動!”“舉起手來!”“把槍交出來!”隨著戰士們的命令,團丁們乖乖地把槍全部交了出來。在攻擊偽縣政府時,忽然從西院跑出一個警察。他是准備投降的,但因為沒有舉手,林一山身旁的一個戰士朝其腿部開了一槍。這個警察嚇得面如土色,連聲叫喊:“我不能抗日了!我不能抗日了!”林一山走上前去,想看看他傷在哪裡。他說:“不用看了。完了!完了!”其實,林一山發現他身上連一滴血都沒有。他聽林一山這樣一說,就站起來摸摸褲襠,連說:“我能抗日了,我領你們捉漢奸縣長去!”惹得戰士們哈哈大笑。
這次奇襲牟平城,速戰速決,旗開得勝,繳獲了100多條槍,逮捕了偽縣長宋健武等大小漢奸100余人。根據群眾要求,理琪等決定除把宋健武等幾個罪大惡極的漢奸頭子隨部隊押走外,其余的經教育后全部釋放。
血戰雷神廟
攻城戰斗勝利結束后,理琪、林一山為了應對新的敵情,命令部隊立即撤出牟平城。上午10時,司令部到了雷神廟。
雷神廟在牟平城南一公裡處,是一座孤廟。在這裡,理琪、林一山先派出一支警戒部隊,接著就召集干部開會,討論下一步行動計劃。會議上幾種意見爭執不下:有人戀戀不舍牟平城,主張就地建立抗日政權﹔有人主張甩開敵人,到山區建立抗日根據地﹔在爭論不休的情況下,也有人提出一個折中意見,撤到離牟平城不遠的東南山,既接近牟平城,又可遠離敵人。3種意見遲遲不能統一,會議拖延下去。中午12時許,第三種主張得到了多數人的贊同,會議決定部隊立即轉移。可是,這個決定剛剛做出,雷神廟就被從煙台乘兩輛汽車趕來的100多名日本海軍陸戰隊包圍了。
原來,他們還在開會時,敵機曾3次飛臨牟平城和雷神廟上空偵查。對此,一些領導同志雖有所警覺,但因自信於已派出警戒部隊,隱秘工作又做得很好,所以隻在敵機第二次飛臨時,令主力押著俘虜先行轉移,會議仍繼續進行。而在半公裡外負責警衛雷神廟的指戰員大都是新參軍的農民,尚缺乏服從意識和作戰經驗,聽說主力部隊撤退了,就在日軍到來之前擅自撤走了。
被包圍在廟內的,除了理琪和林一山以外,還有第一大隊大隊長孫端夫、政委宋澄和特務隊長杜梓林、第一大隊一中隊指導員張玉華等幾位中隊干部,還有3個女同志、兩三個神槍手和十幾個新入伍的戰士,共有20余人。理琪知道,僅憑眼前的人手和火力,無論如何是無法和敵人硬拼的,他立刻向戰士們喊道:“全部散開,一個人把住一個門口和一個窗口,不放一個鬼子進來,准備戰斗!”於是,大家馬上向廟的四邊分散開。
這時,敵人開槍了,一場面對面的激戰開始了。
敵人首先用機槍封鎖住了廟的大門。四合院的正殿、南側廳和東西兩廂之間,無法互相聯絡,誰想通過大院,就要遭到敵人的襲擊。為了指揮戰斗,林一山拿著“啞巴”手槍,突然出現在離敵人三四公尺的地方,把敵人嚇了一跳。在敵人措手不及的情況下,林一山轉身進入東廂一個房間。
敵人開始進攻了。據守在北大殿、后花園及東夾道的宋澄、張玉華、李啟明,據守在東廂的林一山、胡秀山、胡春林,據守在西廂和院西南角的谷熙純、宋干卿、杜梓林、姜克等,互相配合,構成交叉火力,向敵人猛烈射擊。據守在南側廳的孫端夫、司紹基、田野、趙也民、陳光榮、黃在、夏來、李今輝也把住窗口,嚴密封鎖。敵人被打退了,在大門外留下了一具具尸體,他們不敢來拖死尸,也不敢再向前沖,隻好遠遠地向大門胡亂打槍。
下午2時許,理琪在指揮戰斗中不幸腹部中彈,倒在院中。張玉華和戰士們連忙將他抬到雷神廟的后花園,暫時避開敵人的火力。在生命垂危時刻,理琪還一再囑咐大家節省子彈,堅持到底。戰士們分別把守整個廟院,沉著應戰,瞄准射擊企圖沖進廟院的敵人。敵人伺機反扑,戰士們不斷地變換位置射擊。特務隊隊長杜梓林爬上院牆,向西南方向的日軍猛烈射擊,以吸引日軍火力,減輕其他同志的壓力,可他自己卻被敵人集中火力攻擊,不幸中彈犧牲。
短兵相接的戰斗繼續著。不少同志受了傷,但每個人隻要有一口氣,就繼續堅持戰斗。這時,林一山身上已經受了3處傷,衣服也被打穿了好幾個洞,但他並沒有發覺。直到血已經從身上流到鞋裡,走路時,鞋裡的血發出咕唧咕唧的聲音,才知道自己負了傷。
敵人幾次沖鋒沖不進來,惱羞成怒,以密集的火力發起了總攻。四面的屋頂一度被敵人佔領,但在戰士們堅決有力地反擊中,敵人被打下去了。不大一會,在林一山對面的屋頂上,又整齊地冒出了十幾個敵人的腦袋,一齊向林一山他們射擊。林一山馬上指揮神槍手胡秀山向敵人射擊。胡秀山約有40多歲,當兵20多年,射擊准確,百發百中。敵人雖然有鋼盔掩護,但隻要被他瞄上,一槍一個,發發命中。剩下的敵人一看性命難保,又都溜下去了。
宋澄在大殿后花園裡組織反擊,把敵人趕回第二線。這時,林一山趁機爬上牆頭一看,敵人在廟的周圍布置了好幾道防線,而且都筑有臨時掩體。林一山向大家傳話,白天突圍是不可能的了,必須堅持抵抗到黃昏以后,才能設法沖出去。
一戰威名揚
天將黑的時候,敵人更加瘋狂了。在林一山背后有一個關著的窗戶,敵人一下子穿進來幾把刺刀。林一山立即告訴了胡秀山,他有經驗,不從正面向敵人射擊,而是站在旁邊斜著向窗外射擊,於是,所有的刺刀都不見了,敵人改在遠處用機槍朝窗戶盲目射擊。
天漸漸黑下來了,敵人見久攻不下,開始向廟內投擲燃燒彈,廟內燃起熊熊大火,烈火很快燒著了南側廳。火勢越燒越旺,熊熊的大火倒成了戰士們的一道防線,敵人不敢冒著大火向裡沖了。戰士們乘機撤出了南側廳,轉移到東西兩廂。
天已經大黑了,天空飄起雪花。此時,槍聲逐漸稀疏,敵人只是用機槍胡亂地向門窗掃射。雖然帶光的子彈嗖嗖地飛進來,但蒼茫的暮色掩護著戰士們都在安全的地方躲起來。林一山由於疏於觀察,一隻胳膊又被敵人打了一槍。他覺得全身鬆軟,背靠著牆,歪坐到地上,昏迷過去了。他蘇醒過來時,射擊已經停止了,周圍的一切都是死氣沉沉的。
晚上9點鐘,雷神廟東南方向突然響起了槍聲,原來是先前商定一起攻打牟平城的張建勛部在遠處進行策應。日軍聽到槍聲,以為是大批援軍到來,不敢戀戰,開始撤退了。代替理琪、林一山指揮戰斗的宋澄,見突圍時機一到,大喊一聲:“同志們!援軍來到了!沖啊!”聽到同志們的呼喊聲,林一山不知道自己哪來的一股勁,從血泊中爬起來,同大家一齊越過打塌了的院牆,沖出雷神廟,脫離了險境。
宋澄指揮大家突圍時,並沒有丟下理琪等身負重傷的同志,走到距離雷神廟2裡多的楊嵐村,理琪已經因傷重不幸犧牲,時年僅30歲。大家稍事休息,安置了理琪的遺體。后來,在另一個村庄組織了3副擔架,抬著林一山等重傷員繼續前進。2月14日,大家回到了駐地崔家口。
雷神廟戰斗是膠東抗日第一戰。戰斗從午后打到晚上八九點鐘,歷時七八個小時。在今天僅存的一塊0.8平方米的鐵皮雨搭子上,就有138個彈洞,戰斗激烈可見一斑。在戰斗中,第三軍指戰員團結一致,奮不顧身,英勇殺敵,以劣勢裝備,抗拒數倍於我的優勢敵人,打退了數次進攻,並斃傷日軍50余人,取得了奇跡般的勝利。
日本海軍陸戰隊在雷神廟吃了敗仗,垂頭喪氣地溜回煙台據點,再不敢輕舉妄動,只是用飛機作掩護,對附近縣城進行騷擾,很長一段時間不敢輕易離開煙台。客觀地說,日本海軍陸戰隊由於隸屬於海軍,而當時日本海軍重視的是軍艦的質量和海上戰術的較量,對地面作戰不怎麼重視,造成日本海軍陸戰隊的武器裝備和戰術素質都比不上陸軍,所以日本海軍陸戰隊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精銳部隊。
這一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群眾中到處傳頌著100多名日本海軍陸戰隊奈何不了區區20多個中國軍人反而死傷近半的佳話,群眾的悲觀情緒一掃而光。雷神廟一戰就打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的威名,極大地鼓舞了膠東軍民的戰斗意志,奠定了膠東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此后,抗日的烈火迅速燃遍膠東,中共膠東特委領導的抗日部隊在幾個月內就擴大了數十倍。
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全體將士經過雷神廟這一戰斗的洗禮,大大提高了覺悟。當初那些擔任警戒任務、沒有得到命令就擅自撤走的干部戰士,都感到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是軍事紀律所不能允許的。第三軍司令部賞罰分明,處分了擅自行動的干部,表揚了堅決服從命令和作戰勇敢的指戰員。經過一番整頓和教育,部隊的紀律性和戰斗力都有了更大的提高。1938年9月18日,第三軍整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五支隊,同年12月又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正式編入八路軍序列,成為八路軍馳騁山東抗日戰場的一支主力軍。
雷神廟戰斗在我國人民軍隊的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誕生了一批后來影響全國、全軍的著名英雄人物。在這次戰斗中英勇犧牲的理琪,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主要指揮員林一山后來曾任中共遼南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解放后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水利部黨組書記和國家水利部顧問等職。而當時任第三軍第一大隊一中隊指導員的張玉華,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任南京軍區副政委。2015年9月3日,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舉行的大閱兵中,張玉華作為老兵方隊的領隊乘車接受了檢閱,2016年2月,還登上了央視猴年春晚現場直播的大舞台,被網友譽為“最美男神”。老將軍目前已屆百歲高齡,是當年參加那場血戰的唯一健在者。
頻道精選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