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著名抗日愛國將領衛立煌后人:愛國是家訓第一條

趙強

2016年09月19日08: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們家訓的第一條就是愛國,和大部分家譜中的家訓一樣,我們衛氏家訓所倡導的也是孝親、敬長、睦族等傳統品德,但也有自己的特點,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愛國。”著名抗日愛國將領衛立煌侄子衛道詢18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當日9時18分,安徽省合肥市開展防空警報試鳴活動,以紀念“九一八”事變85周年,提醒市民勿忘國恥,居安思危。與此同時,記者走訪了位於合肥市包河區淝河鎮衛鄉村的著名抗日愛國將領衛立煌的故居。

衛立煌,安徽合肥市衛鄉村人,1943年擔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因在對日作戰中打通中印公路而名揚中外。1955年由香港返回內地。1960年病逝。毛澤東曾贊其為“堅持華北抗戰的領導者”、“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

衛道詢介紹,伯父衛立煌少時能文能武,15歲離開老宅,南征北戰,功名顯赫,被贊譽為“常勝將軍衛立煌”。這位與老宅相伴40多年的老者介紹,由於衛立煌故居正在修繕,他和妻子已於去年搬出老宅住進故居不遠處的回遷房內。

記者看到,合肥衛氏家訓首條醒目寫著“愛國”——“愛國:所謂國家,有國才有家。中華各民族從建立統一國家的幾千年來,一貫具有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光榮愛國傳統。”

“作為衛立煌后人,我們定當秉承愛國家訓。愛國不是抽象的,很具體,在不同年代表現不一。在戰爭時期就是要像父輩們一樣,上陣殺敵,保家衛國﹔在和平年代就是要努力工作,搞好建設。”衛道詢認為,正在參與修復衛立煌故居的工人們將抗戰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以固態的方式呈現給世人,他們的工作就是愛國的具體表現。

據衛道詢回憶,衛立煌故居已經一百多年了,曾經有三進共16間,包括門屋、廂房、庭院、水井等,屋后一角的小洋樓曾被作為炮樓使用。

記者在現場看到,佔地800平方米的衛立煌故居修葺一新,民國時代的各種圖案和雕刻被精心保護,原先的房間布局得到完好呈現,正廳、偏房、洋樓一應俱全,精致復原。

“現在衛立煌故居的復原與修復基本完工,僅剩門前廣場和院牆尚未修好,待故居修好后,我們會將所有與衛立煌生前的有關物品全部捐出。”衛道詢妻子表示,衛立煌的親友都很關心故居的修復進展,他們紛紛來電表示欲前來參觀,其中包括遠在台灣、香港等地的衛立煌后人。

合肥市文物管理處副處長路文舉告訴記者,修復后的衛立煌故居,將盡力豐富展陳內容。

(責編:常雪梅、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